“三研+学案导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校在原有的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目前的实际校情和学情,提出了“三研+”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我们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研之精华”“研其深度”的特点。

一、研读物理学科教学中的精华


  (一)研读物理概念的精华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难题之一是学生理解不透基本的物理概念、规律、定理以及定律。然而这些基本的概念、定律、定理和定律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解决这个学习的难题,首先应先研读物理概念的精华,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概念、规律、定理和定律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平抛运动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曲线运动之一。平抛运动的概念是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对于这个概念,我们在学案的“研读”部分,巧妙地设置了“问题串”:①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②轨迹是怎样的?③重力的特点是什么?④物体的受力满足怎样的受力特点能够使其运动形式与平抛类似?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串”的引导,让学生通过研读平抛概念的表象,进一步“研”出概念的精华。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物体做平抛运动的理解,又能够合理外推,为进一步解决物体的“类平抛”运动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也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形式反推其受力特点,从而间接地培養了他们利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能力。
  (二)研读物理习题题意的精华
  在练习中,学生存在的困难很多时候是拿到问题要么没思路,要么有了思路也做不对。出现这样现象的一个很大因素是学生不会审题,读不出题干的精华,即题干的关键字眼,而这些字眼往往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在“研读”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研读出学生不会做题的原因后,根据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通过间接的引导,让学生研读出题的深意,并帮助他们巧妙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逐步引导,最终攻坚克难,树立起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研读“问题串”的精华
  我们所设置的一系列“问题串”,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所教学生的研读。具体体现在:是研读了相关物理概念、规律、定理和定律之后的精华展示;是教师对所教学科全局性把握的体现;是教师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思读、调整学生解读的关键;是研读学生的实际进而调整教学的结果。
  设置“问题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问题串”、听讲部分讲解和分析、参与交流展示的过程,收获研读的精华。

二、研习物理学科教学中的深度


  在学生充分地研读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前提下,在研读题意题干的精华之后,可以利用研习的平台,充分展示其研读的成果;利用研习的空间,充分展示其学习的深度。
  对于研习,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地设置研习内容和选择研习的空间。
  (一)研习内容的设置和操作
  1.精选习题,研习深度
  精选习题,对于教师而言是研习的初步。每个班的学生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教师可以在学案的“研习”部分分层设置与研读内容相关联的研习内容。例如,可以设置典型的“分层例题”配典型的“分层习题”。典型的例题体现在对重要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对重要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对重要物理规律、结论的得出上,这些例题和习题要体现物理问题的深度。而“分层”可以在题的难易、题的数量或者是做题的时间等方面予以体现。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串”的方式指导学生研习的思路和方法,明确要研习的重点,控制研习的方向、指导研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听讲、临摹、自我练习实现深度研习。
  纵观历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理综24题或者25题大多以“综合性多过程问题”为考察的重点,而学生往往对于该类问题掌握得有所欠缺。通过研习该类问题,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串”,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通过反复临摹,最终让其真正理解这些内容。
  例如,如图1所示,从A点以Vo=4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Bc,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c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4kgA、B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0.6 m、h=0.15 m,圆弧轨道半径R=0.75 m,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1=0.5,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2=0.2,g取10 m/s2。已知sin37°=0.6,COS 37°=0.8,求:
  (1)小物块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块滑动至c点时,对圆弧轨道c点的压力;
  (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设置问题:
  (1)该题共描述了几个运动阶段?
  (2)每个阶段分别做什么运动形式?
  (3)各阶段之间的连接状态分别是什么?
  (4)如何求解各阶段连接状态的速度?
  (5)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6)板块模型的“求解套路”是什么?
  2.规范板书,研习习惯
  规范性的板书能够在视觉上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弥补教师讲解过程的不清晰或者学生由于溜号错失的关键环节;此外,还能成为学生最后在仔细品味环节的抓手。因此,教师在精辟的分析后再配以规范性的板书,并加以敦促,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将研习的内容呈现在卷面上,规范作答。
  (二)研习空间的选择和操作
  对于研习空间,教师不仅可以将其设置在学案之中,展示于课堂之上,也可以将其拓展到课下,固定于每个班级后面的黑板上,甚至可以投放于每个班级的学生宿舍中,供学生茶余饭后来继续研习。此类方法不仅拓展了课堂的容量,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研习和展示自我的空间。
其他文献
不久以前的一段时间以来,有些报刊发表了一些有关饮茶的错误论点,有的认为“酒后不宜饮茶,酒醉后喝浓茶,不但不能解酒而且对肾脏和心脏有伤害”;有的认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
大连市旅顺中学始建于1945年,现有学生1300余名,教学班级30个,教师133名.学校校区仿照斯坦福大学风格设计,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配有报告厅、图书馆、科
期刊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预学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所做的准备,是学生实现“预热”的有效手段。历史学科预学案的设计,要围绕学习任务、问题和教学情境三方面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预学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明晰学习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安装个性化“导航仪”;要分析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性;布置
本文自行合成了两种螺吡喃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着重分析了它们的溶剂效应和开、闭环过程动力学,探讨了取代基对螺吡喃上述性能的影
期刊
首次发现SiC纳米粉的光致发光效应,通过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和化学分析,证明量子限制效应是β-SiC纳米粉发光的主要机理。
会议
摘要:我校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将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三研”实践尝试进行归纳整理,即“研读”策略:“五读”互动,深入探究;“研习策略”:分组合作,学案导学;“研用”策略:注重方法,提升效度。对“研读”习惯化、将“研习”阵地化、使“研用”规范化,将会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三研”;创新;语文;教学  “三研”即“研读”“研习”“研用”,是我校在课改大背景下提出的全新教学策略
该文对Os(Ⅱ)配合物的光致发光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将其掺杂于极性溶剂中时发光强度增强,发光峰兰移,并且荧光寿命增强。纯固态条件下光激发的能量在形成MLCT态发光的同时,部分能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