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不走彩虹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木夏在内厝澳开了一家牛轧糖店,店里的装饰是红与蓝的搭配,柜台是蓝色的,桌子也是蓝色的,沙发是大红色的,四面墙上贴满了正版黑胶唱片。
  苏雨菲第一次见到木夏的时候,老式唱机里正在播放《一直下雨的星期天》,木夏站在蓝色的柜台前和一个女孩搭讪。苏雨菲轻声说,老板,我要一杯饮料。木夏没空搭理她,指着柜台一罐玫瑰焦糖说,自己冲去。
  苏雨菲打开瓶盖,浓郁的玫瑰香气扑鼻而来,她舀了一勺粉红色的焦糖,用开水冲开,回到红皮沙发上,一边喝,一边翻阅潮流杂志。
  木夏要带女孩去吃内厝澳最出名的海蛎煎,离开时他对苏雨菲说,你能帮我看一会儿店吗?苏雨菲嘴角弯起不易察觉的微笑,她端起焦糖水喝了一口,感觉到微微甜。

  苏雨菲很少吃甜食,但那些天她觉得人生充满了苦味,她需要一点点甜。
  苏雨菲跟男友是一个单位的,男友比她小两岁,外形跟内心一样,看起来都很瘦弱。他会在微信里发大段肉麻的话,会在大半夜拉她去喝咖啡,会跟前任去KTV嗨歌,还会因为玩游戏误了跟客户的约会。这样的男孩让苏雨菲渐渐失去了耐心,可男友却先放弃了,更可恨的是,他还把新女友带到公司,成了新晋员工。那一刻,苏雨菲心里翻滚着一句脏话,她把男友送的戒指扔到他脸上,然后闪电辞职。
  恢复单身的苏雨菲来到内厝澳,她是跟一只叫“妙妙”的猫咪走进牛轧糖店的。小猫是琥珀色的,只有一只眼睛,还瘸了一条腿。从左边看,它很漂亮,可从右边看,它也很可爱。苏雨菲想留在店里,所以她没有拒绝木夏的托付,在木夏陪女孩吃海蛎煎的1个小时里,苏雨菲卖掉3盒抹茶味、5盒玫瑰味的牛轧糖,还有1个墨绿色的“无脸绅士”树脂人偶。
  木夏20岁的时候迷恋上一个女孩,女孩在唱歌软件发布歌曲,木夏那时候还是个小电工,没事的时候喜欢在软件上听歌。女孩的歌声有如天籁,让他心动。
  木夏追到女孩的城市,向女孩展开追求攻势。他上网发帖求助如何打动女孩子。网友们起哄说:最俗套的方法,玫瑰加巧克力。
  漂亮汽球,花瓣草地。
  名牌包包,衣服首饰……
  木夏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一个GUCCI包包,送给女孩。他们在一起一个月的纪念日,女孩拍了拍木夏的肩膀,说回去当你的电工吧,你不適合我。木夏问为什么,她说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有房有车,还有很多钱。
  木夏流着泪回到了鹭岛,他利用空闲时间读书,考到主持人证,通过层层筛选,成为电台主持人。5年后,他辞去电台的工作,在鹭岛人烟稀少的内厝澳开了一家牛轧糖店,手工制作牛轧糖。木夏的牛轧糖在鹭岛火了,他真的赚了很多很多钱,但他不敢再相信爱情,女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
  苏雨菲拿着一个下午的业绩作为入职申请,木夏说这里可不包住宿不包伙食,你要愿意就留下来。苏雨菲很快在牛轧糖店安顿下来,她学会了做牛轧糖,也会做店里的招牌——芝士番薯。这天晚上打烊的时候,苏雨菲在打扫卫生。木夏倒了一杯酒,刚喝几口,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冲进来,把木夏暴揍了一顿。直到男人离开,木夏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揍。苏雨菲发现木夏的手臂被那男人划了个口子,她连忙找来一卷纱布给木夏包扎。木夏猝不及防地吻了她,而苏雨菲推开了木夏。
  苏雨菲很久以前就认识木夏,那时她到鹭岛打工,工资少得可怜,只能住在地下室。好在她有一台收音机,每天晩上11点,苏雨菲打开收音机,就能听见木夏的声音。
  那时候木夏已经是电台晚间节目主持人,苏雨菲被木夏富有磁性的声音吸引,喜欢上木夏。一次广播电台做活动,苏雨菲跑去见他。或许因为太激动,她竟忘了排队,木夏很嫌弃地瞪着她,苏雨菲只好灰溜溜地到后面排队。之后,苏雨菲就没想过会再见到木夏,闯进牛轧糖店是生命给她的意外惊喜。
  现在,苏雨菲不知道木夏为什么会吻她,最大的可能是一时兴起,她远远比不上他那些女朋友的知性魅惑。苏雨菲也想要一个答案,但那天晚上之后,木夏没有再来牛轧糖店。他失踪了。苏雨菲给木夏打了无数个电话,全都没有回应,她想过各种可能,最后断定是自己把木夏推开惹恼了他。
  事实上,爱情来的时候,没有人知晓。木夏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爱上苏雨菲的,当苏雨菲紧张地为他包扎,他情不自禁就吻了她。
  木夏一夜未眠,有人说,惧怕爱情就是惧怕生活,而惧怕生活的人就等于是半具僵尸。木夏的心里掀起巨浪,明天,他要向苏雨菲表白。
  从轮渡到内厝澳,木夏经过一幢正在维修的老房,一块巨石掉落下来。危急中,木夏一把推开身旁的路人,巨石砸中了他。木夏在医院躺了两个月,仍然无法改变单腿残疾的事实,他不想拖累苏雨菲,便一个人离开了内厝澳。
  闲暇的时光,木夏做起了太阳饼,他不由自主地把“妙妙”的头像印在包装纸袋上。有一天,木夏接到一个电话,苏雨菲在电话里咆哮:“木夏,有本事你就别让我找到你。”木夏的泪水“哗”一下涌出来,他在电话里说,雨菲,我好想你。
  秋天的鹭岛,天特别蓝。苏雨菲在牛轧糖店里煮玫瑰茶的时候,木夏吻了她一下。这次,是以深爱的名义,而苏雨菲没有拒绝。她相信,只要有爱在,风吹不走彩虹,雨水会永远等待夏天。
其他文献
歌德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对于喜爱摄影的朋友,旅游的乐趣还在于旅途中捕获到优秀照片时的激动和兴奋。    摄影与旅游,仿佛天生的孪生兄弟。尤其是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摄影艺术也成为一种生产力。河南云台山就是摄影促进旅游的典范,各地摄影创作团的繁荣就是摄影带动旅游的证明。  旅游摄影有好多种玩法,可以报团游、也可以自助游。可以呆得时间长,也可以短
当都市类、消费类报纸大量出现后,除了获得新闻信息外,人们会习惯于从厚厚一沓报纸中寻找、欣赏那些漂亮或是有创意的图片,虽然是出现于“新闻纸”上,但却是通过构思、摆拍获得,这样的图片在杂志和报纸中越来越被重视。这类图片,可以在《美国新闻摄影教材》、《图片编辑手册》等国内外教材中找到它的解释——摄影插图。      加利福尼亚的汽车与自行车Eric Sander 摄  加利福尼亚可以说是“奇异汽车”之都
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之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商人、士大夫乃至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发展    在西汉以前中国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但唐宋之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地主富豪及贵族的私宅、园亭、别墅逐步渐多,水平也渐高,而到了清代,皇家园林反到转而向私家园林取经学习了。    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江南地区如苏州、无锡、扬州等地的私家园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可在较
整整一年的“李媚视点”专栏,每个月都必须写,有时候真不知道该写什么是别人愿意看的。后来我似乎有点明白,其实这个年代大多数写字的人基本是自言自语。明白这一点对我是一个打击,让我清楚地知晓写字必须出于自己内心需要。好在这是最后一期了,片断性地把最近干活儿中的点滴感受写一两段,算是结束。    一    最近一段时间都在编辑《庄学本全集》,难得中华书局愿意出这种可能是赔钱的书。难得有时间、有心情、有精力
纪实摄影师似乎特别钟情于使用35mm镜头,像我们熟知的许多大师都是35mm镜头的忠实主顾。35mm镜头是小广角,便于交代环境,使照片更加有冲击力。今天我们向大家推荐的这位来自法国的年轻纪实摄影师,也是一位喜欢用35mm镜头表现他所看到的真实世界的人。他说用这样一款“经典”的镜头,让他拍摄时常常能找到“经典”的感觉。不知您看后有什么感觉。黑白影像、粗颗粒的厚重感、画面流动感乃至画面所带着的“气场”,
焦距越来越长,性能越来越好,这是各大厂商近年来竞争大变焦数码一体机的一大焦点。奥林巴斯SP-590UZ具有26倍最大光学变焦比,最长焦距676mm,被誉为“天下第一长”,也荣登最大变焦比的榜首,成为一台远近适宜的全能数码相机,令人刮目相看。    “打鸟”的震撼  与其说“天下第一长”给我带来好奇,不如说它拍摄的图片引发我心灵的震撼,676mm长焦拍摄能力,首先让我想到可以用来“打鸟”。  由于使
“哈苏大师奖”一直备受业界人士关注,但“大师”二字,又让普通摄影人望尘莫及。不过,如今已不是靠一张照片吃一辈子的年代,当头脑、创意、基本功等综合素质成为衡量摄影师的标准时,更多的摄影平民也将有机会跻身“大师”行列。近来,哈苏做出的新规定,让我们看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正在缩小——哈苏的网站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宣言:“无论是著名的摄影师,还是刚刚踏入摄影行业的那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摄影师,都可以成为哈苏大
如今,国内、国际摄影比赛非常多,数字后期技术是被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数码时代,后期处理是必须的,千万不要抵触,因为适当的后期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理想中的艺术效果,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一些非常普通的照片转化为成功之作;也不要畏惧,因为后期处理看似繁复,但只要熟练掌握其中的几个常用的功能,一样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梦想。  当然这里所说的数字后期,是针对非新闻类的各种艺术、生活类的摄影比赛。新闻概念
新闻摄影就是拿照片讲故事,要具有起码的新闻要素。在一张新闻照片中,读者能看清楚这个人是谁,他(她)在干什么。再好看的照片也要具备这些基本要素。体育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部分,它也要符合这个规律。  新华社摄影部体育组的李岳在完成本职的发稿任务的同时,对体育摄影潜心研究,运用独特的拍摄手法——慢门拍摄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体育摄影作品。      俄罗斯运动员斯鲁斯卡娅    把脸拍实    这意味着照片的要
>>只谈影调层次,不谈创作理念强调技术,却鲜见实践没有美学基础,不看经典,看不懂经典底片是乐谱,印放是演奏<<    从照片后期处理加工的角度来考量,黑白摄影更具有让摄影家发挥想象力的余地和空间。我们国内的黑白摄影,在80年代人们普遍喜欢高反差,现在变得温柔起来,讲究层次和细节,降低了反差。摄影师要面对社会的需求,很多摄影师不会把握自己作品的调子,不知道影调是什么,利用影调来表现什么。后期印放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