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根本上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是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课程改革的源泉动力,是课程授课质量评价标准的“标尺”,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所以,发展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而高职课程改革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32-02
一、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高职课程改革进展
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历经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树立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课程理念”;建立了注重够用、实用、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建构等。
但是,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基本停留在基于职业需要的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良好学习心理的再造、如何为企业服务等方面的研究,缺乏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完整的、立体的、成熟的课程改革模式。
(二)高职课程改革问题
目前,國内高职教育研究是“模块教学”“教学做一体研究”“无缝衔接”“教学教法”“校企合作”等,这类研究还只是就教学研教学,就课堂讲课堂,就专业讲专业大都沿袭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思路、内容开展研究,与高职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理念、目标与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社会与企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期望,相距甚远。
二、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情况
(一)国外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在国外针对中小学生提出核心素养研究。例如,联合国教科文提出“五大支柱”;欧盟提出“八大素养”;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更新版本);德国的高职教育推行的是“学习领域”职教模式;法国的高职教育推行的是“多学科教学”等。
(二)国内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2年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部启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工作;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简称“意见”;2015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2016年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各省市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征求意见。
国内多名教育学者就学生核心素养开始研究,刘新阳(2014)等介绍了欧盟整体层面针对核心素养的指定教育政策和计划项目;斐新宁(2013)等对欧盟核心素养的产生、相关术语辨析、欧盟核心素养的定位、结构与内容等。可以说,针对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将带动高职课程新一轮的改革创新。
三、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要素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很多地方的高职生的高考成绩,基本处于“中未段”。这就注定高职学生基本素质的下移,其结果表现为少数高职学生毕业后,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心理素质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动辄不辞而别、甚至违法乱纪诚信缺失等不良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声誉。虽然这些问题与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急需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改革,建立全面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来适应社会、行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
因此,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9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解决了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发展核心素养,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源泉,是适应时代对高职教育需求的标尺。
整理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要素:
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
(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促使高职教育从多方面和多角度探索课程改革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努力坚持立德树人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富有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高职学生核心素质概念的提出,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新的技术,在高职人才培养活动中起着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从而促进了高职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具体指导了课程整合与改革的方向,从而搭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立优势的课程群,这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基点。
(二)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明确了高职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高职教育应该培养高职生什么样的品德和能力,核心素养的构建对此给出了完美的诠释。这样我们可以将每个独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目的,都归类于终极目标:研究、探索、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则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等教育理念,建立“树人”理念和素养课程体系。通过深层次分析高职生核心素养的组成元素,有针对性的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浸透到课程教学环节中,形成全面的、立体型的特色课程教学方案。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使高职教育通过课程改革的途径从讲授方法的多样性到教学内容贴近实践操作;从行业能手走上讲台到课堂进入车间等过程,都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培育他们的核心素养,从而形成完整、立体化的高职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培养社会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 高职课程改革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能实现当今国家高职教育理念。
(三)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将引导学生思想教育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
辅导员从事着学生思想转变教育的工作,承担着学生思想问题的答疑解惑工作。辅导员的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伴随每个学生、每一学期,并且与各门课程建立横向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思想教育与课程建设将共同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的教育工作。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所承担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其他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具有同等地位和性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从而改变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与课程教学工作独立作战的状况,实现有机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划整合一,使高职生核心素养培养实时融入教学、技能训练、学生思想教育之中,真正实现高职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的世纪职业教育。
(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改革了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所具有的整合性、多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点,特别是其所包含的大量隐性知识和态度各方面的元素,给评价带来极大难度和挑战。
高职院校对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一般从以下三方面评价:平时表现、考试、技能;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课件应用、实践技能、课堂组织、新技术引用。显然,这种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评价理念单一、评价内容单一、标价方法单一的弊端。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将由授课教师对单一课程的评价转向基于核心素养领域的评价,评价内容将向多元化转移。这就要求对课程教学效果、教育质量优劣的评价,将以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检验、考评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在高职课程改革中,需要构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并且与当前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形成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发展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是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而高职课程改革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义兵.美国的“21世纪技能”内涵解读: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5).
[2]褚宏启,张咏梅.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中小学管理,2015(9):4.
[3]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 2015(13).
[4]庞世俊.美、英、德、澳四国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42-43.
[5]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0(28):7-9.
[6]娄玮瑜,鐘建安,段锦云.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4):122-127.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32-02
一、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高职课程改革进展
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历经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树立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课程理念”;建立了注重够用、实用、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建构等。
但是,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基本停留在基于职业需要的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良好学习心理的再造、如何为企业服务等方面的研究,缺乏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完整的、立体的、成熟的课程改革模式。
(二)高职课程改革问题
目前,國内高职教育研究是“模块教学”“教学做一体研究”“无缝衔接”“教学教法”“校企合作”等,这类研究还只是就教学研教学,就课堂讲课堂,就专业讲专业大都沿袭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思路、内容开展研究,与高职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理念、目标与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社会与企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期望,相距甚远。
二、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情况
(一)国外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在国外针对中小学生提出核心素养研究。例如,联合国教科文提出“五大支柱”;欧盟提出“八大素养”;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更新版本);德国的高职教育推行的是“学习领域”职教模式;法国的高职教育推行的是“多学科教学”等。
(二)国内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2年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部启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工作;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简称“意见”;2015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2016年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各省市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征求意见。
国内多名教育学者就学生核心素养开始研究,刘新阳(2014)等介绍了欧盟整体层面针对核心素养的指定教育政策和计划项目;斐新宁(2013)等对欧盟核心素养的产生、相关术语辨析、欧盟核心素养的定位、结构与内容等。可以说,针对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将带动高职课程新一轮的改革创新。
三、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要素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很多地方的高职生的高考成绩,基本处于“中未段”。这就注定高职学生基本素质的下移,其结果表现为少数高职学生毕业后,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心理素质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动辄不辞而别、甚至违法乱纪诚信缺失等不良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声誉。虽然这些问题与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急需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改革,建立全面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来适应社会、行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
因此,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9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解决了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发展核心素养,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源泉,是适应时代对高职教育需求的标尺。
整理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要素:
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
(一)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促使高职教育从多方面和多角度探索课程改革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努力坚持立德树人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富有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高职学生核心素质概念的提出,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新的技术,在高职人才培养活动中起着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从而促进了高职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具体指导了课程整合与改革的方向,从而搭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建立优势的课程群,这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基点。
(二)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明确了高职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高职教育应该培养高职生什么样的品德和能力,核心素养的构建对此给出了完美的诠释。这样我们可以将每个独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目的,都归类于终极目标:研究、探索、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则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等教育理念,建立“树人”理念和素养课程体系。通过深层次分析高职生核心素养的组成元素,有针对性的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浸透到课程教学环节中,形成全面的、立体型的特色课程教学方案。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使高职教育通过课程改革的途径从讲授方法的多样性到教学内容贴近实践操作;从行业能手走上讲台到课堂进入车间等过程,都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培育他们的核心素养,从而形成完整、立体化的高职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培养社会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 高职课程改革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能实现当今国家高职教育理念。
(三)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将引导学生思想教育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
辅导员从事着学生思想转变教育的工作,承担着学生思想问题的答疑解惑工作。辅导员的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伴随每个学生、每一学期,并且与各门课程建立横向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思想教育与课程建设将共同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的教育工作。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所承担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其他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具有同等地位和性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从而改变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与课程教学工作独立作战的状况,实现有机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划整合一,使高职生核心素养培养实时融入教学、技能训练、学生思想教育之中,真正实现高职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的世纪职业教育。
(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改革了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所具有的整合性、多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点,特别是其所包含的大量隐性知识和态度各方面的元素,给评价带来极大难度和挑战。
高职院校对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一般从以下三方面评价:平时表现、考试、技能;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课件应用、实践技能、课堂组织、新技术引用。显然,这种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具有评价理念单一、评价内容单一、标价方法单一的弊端。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将由授课教师对单一课程的评价转向基于核心素养领域的评价,评价内容将向多元化转移。这就要求对课程教学效果、教育质量优劣的评价,将以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检验、考评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在高职课程改革中,需要构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并且与当前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形成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发展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是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而高职课程改革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义兵.美国的“21世纪技能”内涵解读: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5).
[2]褚宏启,张咏梅.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中小学管理,2015(9):4.
[3]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 2015(13).
[4]庞世俊.美、英、德、澳四国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42-43.
[5]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0(28):7-9.
[6]娄玮瑜,鐘建安,段锦云.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4):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