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绎相关论文
常在报刊上读到一些渲染读书之乐,读书有趣,读书是福的时文,因为不才忝列书生,却不谙时贤们所乐之乐,难免自惭形秽。一向只觉得自己如同......
《金楼子》是萧绎花费三十余年编撰而成的一部子书,历来研究者对该书的评价褒贬不一。萧绎本人博览群书,勤于著述,《金楼子》一书......
摘 要:梁元帝萧绎一生戍守经营荆州二十余年,长期的荆州生活经由岁月的积淀而逐渐成为一种记忆。侯景之乱后朝臣对于是否迁都回建康......
提到“徐娘半老”这个成语,人们多半会条件反射地想起下半句“风韵犹存”。如果有人查查《辞源》之类工具书,还会知道这成语源于《南......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是一句广为人知的成语,意指貌美的女子虽然不年轻了但仍颇有风韵,也借指中老年女性不因为年华老去而失去春心。......
隋炀帝是一个大大挨骂的亡国之君,《文选》学是一门千古不衰的显学,两者之间似无关系;而其实不然。 《文选》学实即起步于隋炀帝时......
一生爱书爱读书的梁元帝,对书由极度的爱突然变为极端的恨,最终让这些书成了他的“替罪羊”或者说是“殉葬品”。 在中国历史上,出......
《屈原全传》(新华出版社)中有这样一段话:“她(楚怀王的宠妃郑袖)站在一面巨大的铜镜面前,反反复复地端详着自己。不自信又自信,......
一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字介,531—594?)出身于著名的高门琅琊颜氏,其前辈几代均任清要之职;他本人早年先仕于梁,一向追随萧绎,政......
在面向中文专业必修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或是面向其他专业选修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当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相同篇名的文学作......
期刊
中古时期的曹家和萧家虽时隔百年却仍有某种意义上的互动——即萧家比附曹家.爬梳现存这类比附文献后发现萧纲和萧绎存在共有“曹......
梁元帝萧绎善好丹青,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梁代战乱、士族风气盛行的社会风尚之下,萧绎不惜耗费毕生的时间......
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萧绎诗赋作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以期厘清萧绎诗赋存佚情况、部分作品的写作时期,力图改正萧绎诗赋在后世传写的错......
不能出现错别字,是对文稿起草最基本的要求。文稿中出现错别字,一方面是工作马虎所致,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自身积累不足有关。这里对......
“四萧”主要是指南朝梁代萧帝家族中的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华艳淫靡的文风”似乎成为后世文学界对那个时代文学的一种定论.......
南朝梁元帝萧绎的诗作,辞采绮丽,声律优美,内容上也比同时代的宫体诗人言之有物,感情浓郁,其“一家之言”《金楼子》中的一些文论,......
萧绎一直被人们认为具有"倡导新变,推重情性"的文论思想,这一论点的确立多来自于其著述《金楼子》中的一段对"文"的阐释,但对这一......
裴子野集团作为一个崇古的文人集团,其创作风格和文学主张都与以萧纲、萧绎为主的新变派不同。在梁代文坛上曾有过一场崇古与新变......
今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职贡图》,传为梁代梁元帝萧绎所作的宋代摹本,现残存十二个国家的进贡使者画像,以及有关于各个国家风土人情的......
梁元帝萧绎的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现存109题119首.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边塞征战诗,上承古代征戍诗,下开唐代岑参、高适的先河;二是......
萧绎,也算是南朝梁代的奇人,552年冬月,他在"侯景之乱"平息后登基为帝,不足三年,就在内乱外患中丧命,"敛以蒲席,束以白茅"(《南史·......
萧纲、萧绎两位皇帝文人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以他们二人为中心的萧梁东宫文学集团把宫体诗推向繁荣。他们二人的文学观及诗歌......
梁元帝萧绎的思想较为博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的道家"无为"思想。这一思想表现在他的人生观、处世态度、学术思想和治国......
梁代是辞赋史上出现的另一个创作高潮期,以萧衍、萧纲、萧绎、萧统为代表的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守旧、趋新、折衷的三种倾向并存,......
曹丕、曹植和萧纲、萧绎兄弟受诗歌传统和时代风气的影响写了很多优秀的弃妇题材作品.在弃妇诗中,他们采用代言体的方式体现了对弃......
梁元帝萧绎是南朝最著名的藏书家,生前累计聚书约十四万卷。他在位期间,梁秘书省、文德殿及东宫藏书之富,可以说是空前的,并且其藏......
抒情诗是萧衍父子诗文里的大宗,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大体有别离送行的流连哀思、男女之情的哀婉闺怨、家国之忧的沉郁深致这三类。其......
“丽”是萧纲、萧绎对文学形式的根本追求,两人不仅从理论上倡导,而且贯彻到各自的宫体诗赋创作实践中:韵律流丽和谐,对仗精工整饬,色彩......
梁元帝萧绎,作为宫体诗的代表人物,其赋作《采莲赋》亦充分体现了绮丽华美的文风。本文从《采莲赋》的内容入手,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赋作......
梁元帝萧绎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众恶所归”,留下千古骂名。然细考史籍,其江陵焚书,乃其人生不可磨灭之罪恶,但其他如“改王琳姓名”“......
<正> 《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著名的杂家著作,作者为“侯景之乱”后继位江陵的梁元帝萧绎。萧绎一生博学多能,拿他自己的话......
南北朝时期的梁元帝萧绎,天生病多,而且因为生病,弄出了一堆笑话,被天下人取笑,搞得龙颜尽失,并最终身死国亡,真正称得上是古今第一病号皇......
曹丕《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新风,萧绎《金楼子》在南朝亦成为文学创作的理论指引,二作虽相隔有年,但其中之继承关系清晰可见,同......
不论是萧绎其人,还是《金楼子》其书,其研究史都是寥落的,相对而言,关于萧绎的历史评价、萧绎焚毁文化典籍、萧绎文沦及《金楼子》的创......
南朝梁元帝萧绎,虽然没有像同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那样"体大而虑周"的诗学专著,但他在对诗的界定中对诗的情感力、......
萧氏父子四人皆好文艺,以帝室之尊影响了一代风尚。"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是《文选》收入"史"之"赞""论"的理由,看作选录标准之......
梁元帝萧绎善好丹青绘事,是魏晋南北朝美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梁代战乱、士族风气盛行的社会风尚之下,萧绎不惜耗费毕生的时间......
梁元帝萧绎的许多行为,历史上对其评价多执以贬词,然而结合萧绎自身的残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可知残疾为萧绎带来了自卑,自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