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阅兵时,我们放飞了7万羽和平鸽,场面相当壮观。而且为了营造出和平鸽汇聚盘旋的壮观效果,鸽子们会根据家的方向,被分配到不同的放飞位置。
北边的鸽子,会被安排在国旗杆左右;东边的鸽子,会被安排在广场的西侧;西边的鸽子,会被安排在广场的东侧。放飞后,鸽子们就会在天安门上空盘旋几圈,辨别出家的方向后,无须调度,自己就能结伴回家。
不只是放飞和平鸽,自古以来,鸽子认路的能力就很突出,它们究竟是怎么找回家的?
贪吃的小鸽子
鸽子是人类最早驯化的鸟类之一,大概在一万年以前,人类开始种植谷类作物时,贪吃的小鸽子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农田里,捡拾掉落的谷粒。
送上门的肉,人们当然是不会拒绝的,而且很容易养活,于是人们像驯化野猪一样,将原鸽驯化成了胖乎乎的肉鸽。
后来,在饲养过程中,人们发现鸽子特别认家,即使不小心飞了出去,也会自己回来,于是那些回家速度更快的鸽子,就被人们挑选出来,并将它们的后代培育成了专门的信鸽。
最后,还有一些鸽子因为长得漂亮,成了观赏鸽,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就是一位沉迷于培育观赏鸽的鸽友。
飞鸽传书挺靠谱
飞鸽传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我国隋唐时期,信鸽也被广泛应用于远距离的军事通信和日常通信中。
讲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逸闻遗事的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不过,飞鸽传书并没有我们在古装剧中看到的那么神,鸽子们也并不知道自己在送信,它们只是想回家而已。
于是,根据鸽子认巢的特性,飞鸽传书只有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两种方式。
单向通信,就是把路子随身带着,需要传递信息时放飞,小鸽子开开心心回到家时,信良也就传到了。
双向通信,则是训练鸽子在A地做巢休息,在B地进食,这样鸽子就认识了两个地方。
当它想吃饭时,就顺带把A地的信带到B地,当它吃饱想休息时,就顺带把B地的信带到A地,前面提到的张九龄,就是使用的这种通信方式。
虽然小鸽子最多只能认识两个地方,而且路上有被敌军射杀、被天敌吃掉的风险,但凭借强大的方向感,飞鸽传书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目前世界纪录,一只勇敢的信鸽,从法国阿拉斯起飞,历时24天,飞行了11500公里,最终成功回到了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的巢穴中。这么远的距离,换作是人,没有指示地走,迟早是会迷路的。
信鸽是怎么认路的?
许多动物通常都是根据地球磁场来辨别方向的,但经过不断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信鸽的导航方式可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鸽子的视力很好,就像一个相机镜头一样,能够迅速调焦,当它们盘旋于天空时,可以看清每一座建筑,从中辨别出自己的家。
因为拥有强大的视力,鸽子还被训练来完成诊断肿瘤切片,寻找海上遇难者等任务。
有趣的是,曾有学者研究了415场信鸽比赛,发现空气污染并没有干扰到鸽子们,反而加速了它们回巢。
这或许跟鸽子同样能感受到磁场有关。
仔细观察鸽子的鼻子,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突起,叫作鼻瘤,它的里面有一种可以感受地球磁场的物质,于是鸽子可以根据身体里的这块“指南针”,找到家的方向。
美国的两名科学家,曾在鸽子的头上放置了一个扰乱磁场的装置,果真,鸽子就迷路了。
而且,鸽子的嗅觉非常灵敏。
曾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参与实验的鸽子原本可以从700公里以外的地方,准确地飞回家,但把它们的鼻子堵住,或是对嗅觉黏膜喷洒麻醉药进行局部麻醉后,这些信鸽即使只在离鸽舍50公里的地方,也找不到家。
除此之外,关于鸽子认家还有很多导航理论,例如腿脚导航说、皮肤导航说、听觉导航说、记忆导航说等,但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准确说出,鸽子究竟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
信鸽的各种应用
虽然搞不懂鸽子认家的真正原理,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训练鸽子。
20世纪初,想要从高空拍摄一张照片是很不容易的,热气球、飞机、风筝等,都是人们使用的工具,其中鸽载相机,也在航拍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发明鸽载相机的,是一位名叫尤里乌斯.诺伊布龙纳的药剂师,当时他经常使用鸽子邮务寄送药品,鸽子可以负担的上限为75克。
作为摄影爱好者的他,有一天突发奇想,打算用鸽子来进行航拍,他找到一种微型相机,改造成利用气压按动快门的连拍相机。
经过反复调试,这种鸽载相机成功拿到专利,并在一战中,投入军事行动中,进行空中侦察工作。
但由于航空技术的快速成熟,鸽载相机的作用很快就被取代了。
到了二战期间,虽然无线电技术已经十分普及,但信鸽仍然是战时通信的重要保障。据统计,英国在二战期间,总共饲养了约25万只信鸽,还有32只信鸽,获得了英国军方专门为战时表现杰出动物设立的迪金勋章。
其中最特别的,是一只名叫乔伊的美军专用信鸽,它在无线电通信不畅的情况下,在20分钟内飞行了大约32公里,成功在轰炸机即将起飞前,将撤退通知准确送达,挽救了大约1000人的生命,也因此作为一只外国鸽,获得了迪金勋章。
到了如今,大家连邮件都不常使用,信鸽仍然是通信的保障。
美国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做过一项有趣的计算,在特定条件下,飞鸽传书要比网络传输还快。
今年2月,SanDisk推出了世界首个TB级SD卡,在这个前提下,飞鸽传书重新获得了优势。
一般情况下,鸽子的飞行时速通常为70公里,以75克为最大负荷标准,一只信鸽可以携带300个SD卡,也就是300TB的数据。
假设要将数据从旧金山传输到纽约,大约为4130公里,以鸽子最快速度计算,鸽子将实现每小时12TB(28Gbps)的传输速率,而美国最快的传输速度为127Mbps,显然鸽子胜。
这是极端假设,实验人员将鸽子携带的SD卡减半,得出的传输速率为1Gbps,依旧是鸽子胜。
黑洞照片拍摄成功时,八台射电望远镜收集的数据,是由硬盘快递传输,而非网络传输,也侧面支持了这項计算。
北边的鸽子,会被安排在国旗杆左右;东边的鸽子,会被安排在广场的西侧;西边的鸽子,会被安排在广场的东侧。放飞后,鸽子们就会在天安门上空盘旋几圈,辨别出家的方向后,无须调度,自己就能结伴回家。
不只是放飞和平鸽,自古以来,鸽子认路的能力就很突出,它们究竟是怎么找回家的?
贪吃的小鸽子
鸽子是人类最早驯化的鸟类之一,大概在一万年以前,人类开始种植谷类作物时,贪吃的小鸽子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农田里,捡拾掉落的谷粒。
送上门的肉,人们当然是不会拒绝的,而且很容易养活,于是人们像驯化野猪一样,将原鸽驯化成了胖乎乎的肉鸽。
后来,在饲养过程中,人们发现鸽子特别认家,即使不小心飞了出去,也会自己回来,于是那些回家速度更快的鸽子,就被人们挑选出来,并将它们的后代培育成了专门的信鸽。
最后,还有一些鸽子因为长得漂亮,成了观赏鸽,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就是一位沉迷于培育观赏鸽的鸽友。
飞鸽传书挺靠谱
飞鸽传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我国隋唐时期,信鸽也被广泛应用于远距离的军事通信和日常通信中。
讲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逸闻遗事的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不过,飞鸽传书并没有我们在古装剧中看到的那么神,鸽子们也并不知道自己在送信,它们只是想回家而已。
于是,根据鸽子认巢的特性,飞鸽传书只有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两种方式。
单向通信,就是把路子随身带着,需要传递信息时放飞,小鸽子开开心心回到家时,信良也就传到了。
双向通信,则是训练鸽子在A地做巢休息,在B地进食,这样鸽子就认识了两个地方。
当它想吃饭时,就顺带把A地的信带到B地,当它吃饱想休息时,就顺带把B地的信带到A地,前面提到的张九龄,就是使用的这种通信方式。
虽然小鸽子最多只能认识两个地方,而且路上有被敌军射杀、被天敌吃掉的风险,但凭借强大的方向感,飞鸽传书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目前世界纪录,一只勇敢的信鸽,从法国阿拉斯起飞,历时24天,飞行了11500公里,最终成功回到了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的巢穴中。这么远的距离,换作是人,没有指示地走,迟早是会迷路的。
信鸽是怎么认路的?
许多动物通常都是根据地球磁场来辨别方向的,但经过不断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信鸽的导航方式可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鸽子的视力很好,就像一个相机镜头一样,能够迅速调焦,当它们盘旋于天空时,可以看清每一座建筑,从中辨别出自己的家。
因为拥有强大的视力,鸽子还被训练来完成诊断肿瘤切片,寻找海上遇难者等任务。
有趣的是,曾有学者研究了415场信鸽比赛,发现空气污染并没有干扰到鸽子们,反而加速了它们回巢。
这或许跟鸽子同样能感受到磁场有关。
仔细观察鸽子的鼻子,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突起,叫作鼻瘤,它的里面有一种可以感受地球磁场的物质,于是鸽子可以根据身体里的这块“指南针”,找到家的方向。
美国的两名科学家,曾在鸽子的头上放置了一个扰乱磁场的装置,果真,鸽子就迷路了。
而且,鸽子的嗅觉非常灵敏。
曾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参与实验的鸽子原本可以从700公里以外的地方,准确地飞回家,但把它们的鼻子堵住,或是对嗅觉黏膜喷洒麻醉药进行局部麻醉后,这些信鸽即使只在离鸽舍50公里的地方,也找不到家。
除此之外,关于鸽子认家还有很多导航理论,例如腿脚导航说、皮肤导航说、听觉导航说、记忆导航说等,但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准确说出,鸽子究竟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
信鸽的各种应用
虽然搞不懂鸽子认家的真正原理,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训练鸽子。
20世纪初,想要从高空拍摄一张照片是很不容易的,热气球、飞机、风筝等,都是人们使用的工具,其中鸽载相机,也在航拍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发明鸽载相机的,是一位名叫尤里乌斯.诺伊布龙纳的药剂师,当时他经常使用鸽子邮务寄送药品,鸽子可以负担的上限为75克。
作为摄影爱好者的他,有一天突发奇想,打算用鸽子来进行航拍,他找到一种微型相机,改造成利用气压按动快门的连拍相机。
经过反复调试,这种鸽载相机成功拿到专利,并在一战中,投入军事行动中,进行空中侦察工作。
但由于航空技术的快速成熟,鸽载相机的作用很快就被取代了。
到了二战期间,虽然无线电技术已经十分普及,但信鸽仍然是战时通信的重要保障。据统计,英国在二战期间,总共饲养了约25万只信鸽,还有32只信鸽,获得了英国军方专门为战时表现杰出动物设立的迪金勋章。
其中最特别的,是一只名叫乔伊的美军专用信鸽,它在无线电通信不畅的情况下,在20分钟内飞行了大约32公里,成功在轰炸机即将起飞前,将撤退通知准确送达,挽救了大约1000人的生命,也因此作为一只外国鸽,获得了迪金勋章。
到了如今,大家连邮件都不常使用,信鸽仍然是通信的保障。
美国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做过一项有趣的计算,在特定条件下,飞鸽传书要比网络传输还快。
今年2月,SanDisk推出了世界首个TB级SD卡,在这个前提下,飞鸽传书重新获得了优势。
一般情况下,鸽子的飞行时速通常为70公里,以75克为最大负荷标准,一只信鸽可以携带300个SD卡,也就是300TB的数据。
假设要将数据从旧金山传输到纽约,大约为4130公里,以鸽子最快速度计算,鸽子将实现每小时12TB(28Gbps)的传输速率,而美国最快的传输速度为127Mbps,显然鸽子胜。
这是极端假设,实验人员将鸽子携带的SD卡减半,得出的传输速率为1Gbps,依旧是鸽子胜。
黑洞照片拍摄成功时,八台射电望远镜收集的数据,是由硬盘快递传输,而非网络传输,也侧面支持了这項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