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今天,反手击球已经成为网球运动员们一种必不可少的得分武器,反手击球的方法和浅路都有着显著的变化,削球、上施球、平击球等等数不胜数,使用的运动员也是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之中的领军人数,费雷罗的双手反手,“巨人杀手”海宁的单手反拍以及哈斯的反拍切球,等等都构成了当今网坛反拍的亮丽风景。
关键词 双手反拍击球 网坛高水平运动员
雙手反拍最简单的要领就是:用你的非持拍手(如果你习惯右手持拍,那左手就是非持拍手,反之亦然)成为反拍击球中的主角。首先,你可以假设自己是左撇子(如果你是右手持拍的话)模仿用非持拍手做出上旋正拍完整的引拍,挥拍和击球动作,持拍手主要作用是为击球动作提供控制性。非持拍手采用东方式握拍,而起固定作用的持拍手则没有过多的限制,重要的是感觉舒服(通常人们采用的是东方式反拍握法或大陆式握法)准确的握拍对大多数使用双手反拍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困难的,从准备动作开始,在球进入打击区之前,你需要先转动肩膀,再开始做反拍引拍动作。双腿膝盖弯曲,上身从臂部到肩部完成扭转,以便能从身体的转动中获得更大的力量,在挥拍的开始,你可以面对来球跨出一小步,或向前移动重心,让拍头在触球前处略低于球点的高度,做到一这一点就能和打上旋球的正拍一样,让拍面从下至上擦过球的表面,轻巧的拉起上旋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费雷多双手上旋球。
(二)研究方法
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
二、分析与讨论
(一)费雷罗反拍击上旋球
1.费雷罗准备击球的时机非常早。他教科书式的步法同样经典,通过前跨一小步,使他能够迅速调理到最佳击球位置。他的臂部转向右侧,步法处于关闭式。尽管来球可能没有那么低,他还是会屈膝降低重心来准备击球。
2.费雷罗将拍头后拉到胸部水平的位置,通常不建议所有人都这样做。因为费雷罗能挥出很高的拍头速度,并能够在击球时把拍头调整到来球高度以下。如果你还是想模仿他的拉拍动作,那不建议你尽可能在拉拍时拍头与来球高度一致。
3.费雷罗的手臂离开了身体向后拉拍,正准备全力挥向击球区。他的手腕不会有任何动作,这时他的重收已经完全移到前脚上,同时保持膝部的弯曲,且他的身体上身仍保持直立。
4.在击球过程中,费雷罗扭转上身、臀部,将身体的重量转移动击球中。这使他击球充满了力量。这样的有时候会对来球的判断可能有一些偏差。使他的击球点偏离甜点,击球点靠近边框,但这其实是他运用的由下至上的挥拍所导致的。尽管有时候可能看到费雷罗好像已经击出球了,但他仍然在摩擦的后部以增加上旋,从而提高击球过网的安全性。
5.最后费雷罗以一个优雅的随挥动作完成了挥拍。可能有的人认为将拍头随挥至脖子后面并及有什么,但这对于一般水平的球员却显得有点极端。而对于费雷罗,由于他的挥拍速度太快了,所以就需要更长的距离让拍头停下来。他此时将左脚跟过来以调整平衡,并准备进行下一次击球,这时他几乎正对球网,从而可以迅速调整,准备下一次的击球。
(二)总结
其实双手反拍是网球中最长用的技术之一,通过上面的描述相信大家一定也对双方反拍有更新的认识,我大致概括了一下,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你的双方反拍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1.对于一般爱好者,我们提倡双手反拍的是右手用东方式反拍握法,加上左手用东方式正拍握法,这种握拍方法易于控制拍面,挥拍自如有力,击球点范围较大。
2.双手反拍准备击球时的站位姿势一般采用双脚平行,身体侧向来球。
3.双手反拍要简单,幅度小,手臂要向后随转体而自然地向后拉拍,并尽可能地保持两条手臂贴进央体,拍头位置稍低于击球点,但不要低于手腕,保持拍柄的底部正对来球。
4.在向后引拍时,要保证肩膀确实转动有力,保持上身的扭转、紧张,并可以从右肩的后面看到来球。
5.引拍结束后,应保持重心,确实踏在后脚上,同时收紧下颌,伸展背肌,保持身体的平衡。
6.向前挥拍时,一定要靠重心前移,带动转体前挥球拍,在挥拍过程中尽量保持拍面持球垂直地面,并沿着由下向上,稍向上的轨迹运动。
7.击球点的位置一定要固定在体侧,离身体的一个球拍的距离,高度与腰部同高。
8.球拍触球时,右臂伸直,拍面垂直地面,并有向前推击的感觉,同时保持收紧下颌,眼睛盯住来球。
9.随挥动作要充分向前,向上,向右外上方挥拍,环绕至右膀上方,并保证左臂不要挡住脸部,最后与下颌接触。
10.挥拍结束时,重心要充分落后在前脚上,并保持后脚确实与地面接触,后脚鞋底正对后面的挡网。
参考文献:
[1] 顾伟农.网球运动入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2] 陶志翔.跟专家练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 王家正.网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 何阳.网球技术图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 中国网协.短式网球教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6] 汪俊.网球全程点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迟旭东.网球一周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李凌沙,文良安.走进网球[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9] 王捷.网球[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0] 中国网球网[EB/OL].www.tennis.com.cn.
摘 要 今天,反手击球已经成为网球运动员们一种必不可少的得分武器,反手击球的方法和浅路都有着显著的变化,削球、上施球、平击球等等数不胜数,使用的运动员也是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之中的领军人数,费雷罗的双手反手,“巨人杀手”海宁的单手反拍以及哈斯的反拍切球,等等都构成了当今网坛反拍的亮丽风景。
关键词 双手反拍击球 网坛高水平运动员
雙手反拍最简单的要领就是:用你的非持拍手(如果你习惯右手持拍,那左手就是非持拍手,反之亦然)成为反拍击球中的主角。首先,你可以假设自己是左撇子(如果你是右手持拍的话)模仿用非持拍手做出上旋正拍完整的引拍,挥拍和击球动作,持拍手主要作用是为击球动作提供控制性。非持拍手采用东方式握拍,而起固定作用的持拍手则没有过多的限制,重要的是感觉舒服(通常人们采用的是东方式反拍握法或大陆式握法)准确的握拍对大多数使用双手反拍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困难的,从准备动作开始,在球进入打击区之前,你需要先转动肩膀,再开始做反拍引拍动作。双腿膝盖弯曲,上身从臂部到肩部完成扭转,以便能从身体的转动中获得更大的力量,在挥拍的开始,你可以面对来球跨出一小步,或向前移动重心,让拍头在触球前处略低于球点的高度,做到一这一点就能和打上旋球的正拍一样,让拍面从下至上擦过球的表面,轻巧的拉起上旋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费雷多双手上旋球。
(二)研究方法
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
二、分析与讨论
(一)费雷罗反拍击上旋球
1.费雷罗准备击球的时机非常早。他教科书式的步法同样经典,通过前跨一小步,使他能够迅速调理到最佳击球位置。他的臂部转向右侧,步法处于关闭式。尽管来球可能没有那么低,他还是会屈膝降低重心来准备击球。
2.费雷罗将拍头后拉到胸部水平的位置,通常不建议所有人都这样做。因为费雷罗能挥出很高的拍头速度,并能够在击球时把拍头调整到来球高度以下。如果你还是想模仿他的拉拍动作,那不建议你尽可能在拉拍时拍头与来球高度一致。
3.费雷罗的手臂离开了身体向后拉拍,正准备全力挥向击球区。他的手腕不会有任何动作,这时他的重收已经完全移到前脚上,同时保持膝部的弯曲,且他的身体上身仍保持直立。
4.在击球过程中,费雷罗扭转上身、臀部,将身体的重量转移动击球中。这使他击球充满了力量。这样的有时候会对来球的判断可能有一些偏差。使他的击球点偏离甜点,击球点靠近边框,但这其实是他运用的由下至上的挥拍所导致的。尽管有时候可能看到费雷罗好像已经击出球了,但他仍然在摩擦的后部以增加上旋,从而提高击球过网的安全性。
5.最后费雷罗以一个优雅的随挥动作完成了挥拍。可能有的人认为将拍头随挥至脖子后面并及有什么,但这对于一般水平的球员却显得有点极端。而对于费雷罗,由于他的挥拍速度太快了,所以就需要更长的距离让拍头停下来。他此时将左脚跟过来以调整平衡,并准备进行下一次击球,这时他几乎正对球网,从而可以迅速调整,准备下一次的击球。
(二)总结
其实双手反拍是网球中最长用的技术之一,通过上面的描述相信大家一定也对双方反拍有更新的认识,我大致概括了一下,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你的双方反拍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1.对于一般爱好者,我们提倡双手反拍的是右手用东方式反拍握法,加上左手用东方式正拍握法,这种握拍方法易于控制拍面,挥拍自如有力,击球点范围较大。
2.双手反拍准备击球时的站位姿势一般采用双脚平行,身体侧向来球。
3.双手反拍要简单,幅度小,手臂要向后随转体而自然地向后拉拍,并尽可能地保持两条手臂贴进央体,拍头位置稍低于击球点,但不要低于手腕,保持拍柄的底部正对来球。
4.在向后引拍时,要保证肩膀确实转动有力,保持上身的扭转、紧张,并可以从右肩的后面看到来球。
5.引拍结束后,应保持重心,确实踏在后脚上,同时收紧下颌,伸展背肌,保持身体的平衡。
6.向前挥拍时,一定要靠重心前移,带动转体前挥球拍,在挥拍过程中尽量保持拍面持球垂直地面,并沿着由下向上,稍向上的轨迹运动。
7.击球点的位置一定要固定在体侧,离身体的一个球拍的距离,高度与腰部同高。
8.球拍触球时,右臂伸直,拍面垂直地面,并有向前推击的感觉,同时保持收紧下颌,眼睛盯住来球。
9.随挥动作要充分向前,向上,向右外上方挥拍,环绕至右膀上方,并保证左臂不要挡住脸部,最后与下颌接触。
10.挥拍结束时,重心要充分落后在前脚上,并保持后脚确实与地面接触,后脚鞋底正对后面的挡网。
参考文献:
[1] 顾伟农.网球运动入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2] 陶志翔.跟专家练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 王家正.网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 何阳.网球技术图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 中国网协.短式网球教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6] 汪俊.网球全程点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迟旭东.网球一周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李凌沙,文良安.走进网球[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9] 王捷.网球[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0] 中国网球网[EB/OL].www.tenni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