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交流可以在加深学生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沟通、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教学交流在提高课堂效果上的重要性。
教学交流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沟通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已认识到,课堂中看不到学生活动就不是一堂好课。因此,大家都在努力践行着一种需要学生回应与配合的讲课。这种回应与配合实际就是师生间的课堂教学交流。显然,教学交流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种双边活动,这种双边活动开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如何进行教学交流,如何通过交流与沟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为例,谈一谈教学交流在提高课堂效果上的重要性。
一、通过教学交流加深学生记忆
有的学生常埋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要记的东西太多,不好学。学习最忌死记硬背,那种考前暂时强记一下,考后很快就忘记了的应考办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过多地记与背,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如何才能使学生既记得牢,又不感到太吃力呢?教师可把握住课堂气氛,在学生对课堂知识感到难于接受时,适当调整一下情绪,使精神松弛一下。我在讲有色金属铝及合金时,没有根据教材顺序,先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再讲牌号、用途,而是先向学生介绍拿破仑三世只在招待客人时才拿出的一套铝餐具,学生听得入神,此时,我再引入正题,讲解了铝及其合金的牌号、性能及用途,效果恰到好处。在解释碳素钢与铸铁的区别时,我用两根已拉断的低碳钢和铸铁试棒,分别向地上抛去,前者声音清脆悦耳,余音缭绕;而后者沉闷嘶哑,几乎无余音。学生兴趣很浓,并说出前才者是钢,后者是铸铁,我再问其原因,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出。在这种学生似知又不知、欲言又无词的情况下,我以石墨的存在为线索,从直观声音区别引伸到断面色泽、晶粒大小等方面的差别。接着指出,铸铁组织可视为在钢的组织基体上分布着割裂基体的石墨,所以二者性能不同。灰口铸铁的性能来自基体并受制于石墨,是基體性能与石墨作用的对立统一,二者决定了铸铁的性能。这样采用直观的手法解释抽象概念,书上要记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正是趣味性教学的潜在能与催化能作用的结果,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通过教学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永远是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而现代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一门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并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科。这门课定性的描述多,定量的计算少,对于没有实践经验而习惯用公式、定理来做数、理、化作业的初、高中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吃力,而且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调整一下学习方法,尽快适应这门课程外,在教学方法上,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心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多变地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性故事和语言组织教学。
我在讲述青铜时,就向学生讲述过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魏征死后,李世民真正感到了敢于向皇上提意见者的价值。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明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接着,我向学生介绍,唐太宗在这里讲的“铜”即锡青铜,可见历史之久远。
《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锡青铜为何可作镜子?因其组织致密性好,抗腐蚀能力强……我注意到,学生听新鲜故事的兴趣很浓,并且在听故事时是把锡青铜具有的一些性能也牢牢的记住了。
三、通过教学交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在教学交流中,教师应注意捕捉学生的听课感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我在总结钢的热处理一章时,从学生听课的表情上感觉到有的学生已显得疲乏状,我便立即说:下面我出一道选择题,看看谁是“超级英雄”。这道题是这样的:在英语中钢的热处理是“heat treatment of metal”。这里的“treatment”有下面哪几个意思?
A.处理;B.聚集;C.治疗;D.款待。
“超级英雄”是当时学生喜爱看的一个电视节目,学生一听到可以当“超级英雄”马上来了兴致,经过一分多钟的讨论,大家知道“treatment”不但有“处理”的意思,同时还有“治疗、款待”的意思。于是我说:“热处理是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处理’,我们可以挖掘金属材料的潜力。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先把金属材料看成是‘有病的’,然后去‘治疗’它。热处理方案,就相当于医生的诊断书。如此看来,在座的都是医生。”(学生笑)接着,我总结了几种常用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及应用场合,可以看出,学生的听课情绪不错,效果也比较理想。
听课感觉是学生对老师授课信息的反馈,老师应及时掌握住,捕捉到。在讲亚共晶白口铁的结晶过程时,学生们对亚共晶白口铁为何先结晶出奥氏体的问题最多,于是我组织了这样一段对话:
问:海水能饮用吗?答:不能。
问:那位于南、北极的海上的渔民或探险队员为什么可熔化海面上的冰或浮冰作饮用水呢?答:海水是不饱合盐水,结冰时,先结晶出的冰,是可饮用的淡水。
紧接着,我说:“对了,水的性能比不饱合盐水的性能要稳定,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亚共晶白口铁先结晶出奥氏体了吧”。听了我的话学生恍然大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交流运用得当,教师可以用特有的语言触角伸向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学生的心理场中了解学生的感觉,学生也可以从活跃的思维中觉察到老师的亲切与随和。
如何在确保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开展师生间的交流呢?第一,教师应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这样在讲台上方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外,对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应有所了解。第二,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丰富课堂交流的对象。只有自由交流才能在灵感实现时就能与同伴分享,获得最广泛的支持,评价、修正并给同学以启发,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发现。第三,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胸有成竹,才会有敏捷的职业思维,才能使课堂活泼轻松,语言妙趣横生。第四,教师应及时掌握课堂节奏和课堂气氛的配合,不能天南海北,海阔天空乱吹一气。“磨盘千转,不离轴心”,课堂教学不能脱离主题,趣味性教学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谈,更不是街头巷尾的野台戏,那种漫无边际、离题万里的讲课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最后,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灵性、调动学生的悟性,让学生能够豁然开朗、浮想联翩,以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上勇往直前,自由驰骋。
参考文献:
[1]余闻婧.论教师教学交往的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2106,(18).
[2]于桂金.课堂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教学交流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沟通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已认识到,课堂中看不到学生活动就不是一堂好课。因此,大家都在努力践行着一种需要学生回应与配合的讲课。这种回应与配合实际就是师生间的课堂教学交流。显然,教学交流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种双边活动,这种双边活动开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如何进行教学交流,如何通过交流与沟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为例,谈一谈教学交流在提高课堂效果上的重要性。
一、通过教学交流加深学生记忆
有的学生常埋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要记的东西太多,不好学。学习最忌死记硬背,那种考前暂时强记一下,考后很快就忘记了的应考办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过多地记与背,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如何才能使学生既记得牢,又不感到太吃力呢?教师可把握住课堂气氛,在学生对课堂知识感到难于接受时,适当调整一下情绪,使精神松弛一下。我在讲有色金属铝及合金时,没有根据教材顺序,先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再讲牌号、用途,而是先向学生介绍拿破仑三世只在招待客人时才拿出的一套铝餐具,学生听得入神,此时,我再引入正题,讲解了铝及其合金的牌号、性能及用途,效果恰到好处。在解释碳素钢与铸铁的区别时,我用两根已拉断的低碳钢和铸铁试棒,分别向地上抛去,前者声音清脆悦耳,余音缭绕;而后者沉闷嘶哑,几乎无余音。学生兴趣很浓,并说出前才者是钢,后者是铸铁,我再问其原因,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出。在这种学生似知又不知、欲言又无词的情况下,我以石墨的存在为线索,从直观声音区别引伸到断面色泽、晶粒大小等方面的差别。接着指出,铸铁组织可视为在钢的组织基体上分布着割裂基体的石墨,所以二者性能不同。灰口铸铁的性能来自基体并受制于石墨,是基體性能与石墨作用的对立统一,二者决定了铸铁的性能。这样采用直观的手法解释抽象概念,书上要记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正是趣味性教学的潜在能与催化能作用的结果,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通过教学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永远是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而现代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一门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并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科。这门课定性的描述多,定量的计算少,对于没有实践经验而习惯用公式、定理来做数、理、化作业的初、高中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吃力,而且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调整一下学习方法,尽快适应这门课程外,在教学方法上,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心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多变地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性故事和语言组织教学。
我在讲述青铜时,就向学生讲述过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魏征死后,李世民真正感到了敢于向皇上提意见者的价值。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明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接着,我向学生介绍,唐太宗在这里讲的“铜”即锡青铜,可见历史之久远。
《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锡青铜为何可作镜子?因其组织致密性好,抗腐蚀能力强……我注意到,学生听新鲜故事的兴趣很浓,并且在听故事时是把锡青铜具有的一些性能也牢牢的记住了。
三、通过教学交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在教学交流中,教师应注意捕捉学生的听课感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我在总结钢的热处理一章时,从学生听课的表情上感觉到有的学生已显得疲乏状,我便立即说:下面我出一道选择题,看看谁是“超级英雄”。这道题是这样的:在英语中钢的热处理是“heat treatment of metal”。这里的“treatment”有下面哪几个意思?
A.处理;B.聚集;C.治疗;D.款待。
“超级英雄”是当时学生喜爱看的一个电视节目,学生一听到可以当“超级英雄”马上来了兴致,经过一分多钟的讨论,大家知道“treatment”不但有“处理”的意思,同时还有“治疗、款待”的意思。于是我说:“热处理是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处理’,我们可以挖掘金属材料的潜力。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先把金属材料看成是‘有病的’,然后去‘治疗’它。热处理方案,就相当于医生的诊断书。如此看来,在座的都是医生。”(学生笑)接着,我总结了几种常用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及应用场合,可以看出,学生的听课情绪不错,效果也比较理想。
听课感觉是学生对老师授课信息的反馈,老师应及时掌握住,捕捉到。在讲亚共晶白口铁的结晶过程时,学生们对亚共晶白口铁为何先结晶出奥氏体的问题最多,于是我组织了这样一段对话:
问:海水能饮用吗?答:不能。
问:那位于南、北极的海上的渔民或探险队员为什么可熔化海面上的冰或浮冰作饮用水呢?答:海水是不饱合盐水,结冰时,先结晶出的冰,是可饮用的淡水。
紧接着,我说:“对了,水的性能比不饱合盐水的性能要稳定,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亚共晶白口铁先结晶出奥氏体了吧”。听了我的话学生恍然大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交流运用得当,教师可以用特有的语言触角伸向一般人容易忽视的学生的心理场中了解学生的感觉,学生也可以从活跃的思维中觉察到老师的亲切与随和。
如何在确保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开展师生间的交流呢?第一,教师应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这样在讲台上方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外,对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应有所了解。第二,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丰富课堂交流的对象。只有自由交流才能在灵感实现时就能与同伴分享,获得最广泛的支持,评价、修正并给同学以启发,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发现。第三,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胸有成竹,才会有敏捷的职业思维,才能使课堂活泼轻松,语言妙趣横生。第四,教师应及时掌握课堂节奏和课堂气氛的配合,不能天南海北,海阔天空乱吹一气。“磨盘千转,不离轴心”,课堂教学不能脱离主题,趣味性教学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谈,更不是街头巷尾的野台戏,那种漫无边际、离题万里的讲课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最后,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灵性、调动学生的悟性,让学生能够豁然开朗、浮想联翩,以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上勇往直前,自由驰骋。
参考文献:
[1]余闻婧.论教师教学交往的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2106,(18).
[2]于桂金.课堂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