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闷笛又名闷子,在民间也有叫闷管的。
闷笛的来历最初是由民间吹奏老艺人在长期的民俗演奏中,出于好奇,用毛竹照唢呐样比葫芦画瓢挖空模仿而成,闷笛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根据乐器闷笛自身发声低沉、情绪悲壮而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南省新野县民间唢呐老艺人钟汉榜先生在闷笛原有基础上进而做了大胆丰富创新和改革,定型了现在豫西南地方戏曲乐队中的常见闷笛,亦称为“改良闷笛”。
闷笛最初流传于豫西南一带民间,多服务于民间婚丧嫁娶等。
闷笛在竹质的圆形段管上开八孔(与唢呐相同,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芦苇制作的双簧哨片。竹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细管和塑胶制成的气盘,下端有一小碗状扩音器。
闷笛首次进入现代戏曲乐队序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新野县曲剧团民间唢呐演奏家钟汉榜先生首先尝试,在新野剧团排演的传统剧目《铡美案》中首次试奏并一举成功,全团上下为之哗然。此为闷笛在地方戏曲乐队中奠定了基础。
闷笛入列剧团乐队之后,异常火爆,巡演中观者更是趋之若鹜,特别是上世纪的1956年代,南阳市(原南阳地区)抽调各县级剧团精英骨干组队参加在河南省省会郑州举办的河南省首届戏曲大汇演,钟汉榜先生凭着高超的演奏技艺被抽调选中,在大汇演中,钟汉榜演奏的闷笛得到了来自全省各地参与汇演的文艺工作者以及专家们的普遍赞誉,被称为民族乐器的单簧管。大赛过后,省内许多兄弟院团抽调乐队专职人员前往新野,向钟汉榜老师学习闷笛,自此,闷笛演奏遍地开花,在地方戏曲乐队被普遍应用。
闷笛又分为普通闷笛和改良闷笛两种,在演奏上也可说有南北之分。
普通闷笛,音空和现在我们演奏的唢呐一样,即乐器本身各音对应唢呐各音,演奏方法上也和唢呐相同。普通闷笛从G到a ,音域较窄,一个八度多点,演奏一般的平音旋律可以,但演奏中遇到旋律变化,八度跳跃等情况时就不太适应了。普通闷笛在豫北、豫西比较流行,在豫西南演奏者不多。
改良闷笛,在音空选择和制作上和普通闷笛不一样,是有所差别的。民间唢呐演奏家钟汉榜当初在闷笛演奏时即发现了普通闷笛音域窄,没高八度音之不足,因此,钟汉榜老师决心解决普通闷笛音域窄之弊端,边工作边琢磨边实验,自己制作工具,失败了再来,经过多年不懈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研制出了现在在豫西南流行的改良闷笛。改良闷笛音域较普通闷笛宽,从E到d(1),跨两个八度。
钟汉榜老师在多年的演奏与实践中,对闷笛改良上采取大胆创新,把乐器的第八空在原位基础上上移二度,第七空选空时也上移半度,在演奏时,第六空原位音为(5),实际演奏效果为4、5;第七空音原位音为(5),实际演奏效果为“6”;第八空原位音为(6),实际演奏效果为7和高音1、 2;樂器被拓宽了半个八度。这样,演奏乐曲时,自然而然地适应了过去普通闷笛演奏不了的高难度曲子。
在制作选材上、零部件配置上,钟汉榜老师非常负责认真,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现如今豫西南、以及毗邻的湖北钟祥县、南漳县曲剧团所使用的闷笛,大部都出自钟汉榜老师之手。
过去由于物资匮乏及制作条件局限,闷笛的零部件配备没有售卖,都是手工自己制作,管身采用精挑细选的优质紫竹,闷笛的铜芯为毛笔的笔帽或找来铜皮敲卷成哨形替代,气盘为有机玻璃制作等,扩音碗儿更不用说,自己制作不了,就找铁业师父敲、剪、焊接而成,工艺比较粗糙。
曲剧艺术院团所使用的闷笛一般以C调或升C调为主,闷笛长度一般11到12cm之间,内径1.5cm左右,闷笛在材质选取上有竹质、塑管、不锈钢管等,但以竹质最佳。
竹质闷笛音色通透、音质干净,丝竹之声浓郁,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在艺术业务进行中,特别是露天巡演,自然条件及天气变化对其影响较大,久了容易炸裂。钟汉榜老师为解决这一难题,曾尝试用塑管、不锈钢管材质替代试做,虽说也能用,但演奏效果大不理想。塑管材质制作的闷笛与竹质制作的闷笛相较,音色、音质上都逊于竹质闷笛,不锈钢管制作的闷笛更次之。
闷笛因其自身音质特色,在戏曲乐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阳曲剧艺术中心的钟军旗(作者)先生, 1981年在南阳文化艺术学校(原南阳戏曲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工作担任唢呐和闷笛演奏员至今,从事戏曲演奏已有三十余年,在长期的闷笛演奏实践中,总结摸索,对闷笛的音域有所拓展,即在原有的第二空、第四孔演奏超吹出高音2、3。
以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国家二级演奏员钟军旗和国家二级作曲董青海携手创作的,根据南阳板头曲《闹台》改编的同名闷笛独奏曲《闹台》(此曲为D调闷笛演奏,2014年,闷笛独奏曲《闹台》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河南省优秀小型文艺作品创作推广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为例。该曲描述的是女子出嫁时哭诉惜别又难掩内心喜悦之情的情景,全段分序曲、出嫁、闹场,畅想、入洞房等,时长4分半钟。
曲子开始,用散音:2 ----5----6--↗1—↘6---12-----6 54 --3 - 23 21 61 –2 2 √1---丨, 在演奏该序时,有轻入弱音控制2---- 渐强到高音1、2,充分发挥了改良闷笛音域广、音色厚的优势,即闷笛八孔音超吹演奏加上辅助演奏技巧大波音和大滑音到6,充分描述了女子即将出嫁,与母亲依依惜别、悲戚难舍的情景。
再如:该曲闹洞房一节, 1216 55| 2323 55|,此时乐句速度较快,常规连音演奏显然不足以展现,突出不了闹
洞房相互拥挤、你来我往那种逗趣氛围,所以,为了达到乐曲效果,必须使用“双吐”演奏技巧,高音1用第八空超吹
高音1用第八空超吹,高音2用第二空超吹,使用这各把位演奏,再结合常规手法,旋律不但非常流畅、圆润,又达到了曲子所要求的情景效果。
闷笛在现代戏曲乐队特别是在曲剧乐队中用的比较多,因其音色特殊,地位不可替代,曲剧中许多表现悲戚的唱段都离不开闷笛的跟腔伴奏,个别是哀婉凄美的乐段,更适合闷笛演奏。
闷笛虽属唢呐类管乐器,但演奏上大大不同于唢呐,因其乐器本身所限,其固定音高伸缩性大,演奏技法较之唢呐难度较大,演奏时稍有不慎,音准就会出现偏差,即戏曲乐队中常说的“黄”音,所以,演奏员要具备敏锐的耳音和较强的乐感,用自身熟练的演奏技巧与气息控制,结合乐队相互融合来展现闷笛的风采,不然,大腔大调肆意妄奏,即显得与乐队格格不入,还影响舞台演出现场氛围。
总之,随着戏曲事业不断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和观众审美情趣、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赋予现代戏曲乐队演奏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将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牢牢坚守民族戏曲文化阵地,为戏曲振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闷笛的来历最初是由民间吹奏老艺人在长期的民俗演奏中,出于好奇,用毛竹照唢呐样比葫芦画瓢挖空模仿而成,闷笛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根据乐器闷笛自身发声低沉、情绪悲壮而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南省新野县民间唢呐老艺人钟汉榜先生在闷笛原有基础上进而做了大胆丰富创新和改革,定型了现在豫西南地方戏曲乐队中的常见闷笛,亦称为“改良闷笛”。
闷笛最初流传于豫西南一带民间,多服务于民间婚丧嫁娶等。
闷笛在竹质的圆形段管上开八孔(与唢呐相同,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芦苇制作的双簧哨片。竹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细管和塑胶制成的气盘,下端有一小碗状扩音器。
闷笛首次进入现代戏曲乐队序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新野县曲剧团民间唢呐演奏家钟汉榜先生首先尝试,在新野剧团排演的传统剧目《铡美案》中首次试奏并一举成功,全团上下为之哗然。此为闷笛在地方戏曲乐队中奠定了基础。
闷笛入列剧团乐队之后,异常火爆,巡演中观者更是趋之若鹜,特别是上世纪的1956年代,南阳市(原南阳地区)抽调各县级剧团精英骨干组队参加在河南省省会郑州举办的河南省首届戏曲大汇演,钟汉榜先生凭着高超的演奏技艺被抽调选中,在大汇演中,钟汉榜演奏的闷笛得到了来自全省各地参与汇演的文艺工作者以及专家们的普遍赞誉,被称为民族乐器的单簧管。大赛过后,省内许多兄弟院团抽调乐队专职人员前往新野,向钟汉榜老师学习闷笛,自此,闷笛演奏遍地开花,在地方戏曲乐队被普遍应用。
闷笛又分为普通闷笛和改良闷笛两种,在演奏上也可说有南北之分。
普通闷笛,音空和现在我们演奏的唢呐一样,即乐器本身各音对应唢呐各音,演奏方法上也和唢呐相同。普通闷笛从G到a ,音域较窄,一个八度多点,演奏一般的平音旋律可以,但演奏中遇到旋律变化,八度跳跃等情况时就不太适应了。普通闷笛在豫北、豫西比较流行,在豫西南演奏者不多。
改良闷笛,在音空选择和制作上和普通闷笛不一样,是有所差别的。民间唢呐演奏家钟汉榜当初在闷笛演奏时即发现了普通闷笛音域窄,没高八度音之不足,因此,钟汉榜老师决心解决普通闷笛音域窄之弊端,边工作边琢磨边实验,自己制作工具,失败了再来,经过多年不懈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研制出了现在在豫西南流行的改良闷笛。改良闷笛音域较普通闷笛宽,从E到d(1),跨两个八度。
钟汉榜老师在多年的演奏与实践中,对闷笛改良上采取大胆创新,把乐器的第八空在原位基础上上移二度,第七空选空时也上移半度,在演奏时,第六空原位音为(5),实际演奏效果为4、5;第七空音原位音为(5),实际演奏效果为“6”;第八空原位音为(6),实际演奏效果为7和高音1、 2;樂器被拓宽了半个八度。这样,演奏乐曲时,自然而然地适应了过去普通闷笛演奏不了的高难度曲子。
在制作选材上、零部件配置上,钟汉榜老师非常负责认真,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现如今豫西南、以及毗邻的湖北钟祥县、南漳县曲剧团所使用的闷笛,大部都出自钟汉榜老师之手。
过去由于物资匮乏及制作条件局限,闷笛的零部件配备没有售卖,都是手工自己制作,管身采用精挑细选的优质紫竹,闷笛的铜芯为毛笔的笔帽或找来铜皮敲卷成哨形替代,气盘为有机玻璃制作等,扩音碗儿更不用说,自己制作不了,就找铁业师父敲、剪、焊接而成,工艺比较粗糙。
曲剧艺术院团所使用的闷笛一般以C调或升C调为主,闷笛长度一般11到12cm之间,内径1.5cm左右,闷笛在材质选取上有竹质、塑管、不锈钢管等,但以竹质最佳。
竹质闷笛音色通透、音质干净,丝竹之声浓郁,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在艺术业务进行中,特别是露天巡演,自然条件及天气变化对其影响较大,久了容易炸裂。钟汉榜老师为解决这一难题,曾尝试用塑管、不锈钢管材质替代试做,虽说也能用,但演奏效果大不理想。塑管材质制作的闷笛与竹质制作的闷笛相较,音色、音质上都逊于竹质闷笛,不锈钢管制作的闷笛更次之。
闷笛因其自身音质特色,在戏曲乐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南阳曲剧艺术中心的钟军旗(作者)先生, 1981年在南阳文化艺术学校(原南阳戏曲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工作担任唢呐和闷笛演奏员至今,从事戏曲演奏已有三十余年,在长期的闷笛演奏实践中,总结摸索,对闷笛的音域有所拓展,即在原有的第二空、第四孔演奏超吹出高音2、3。
以南阳曲剧艺术中心国家二级演奏员钟军旗和国家二级作曲董青海携手创作的,根据南阳板头曲《闹台》改编的同名闷笛独奏曲《闹台》(此曲为D调闷笛演奏,2014年,闷笛独奏曲《闹台》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河南省优秀小型文艺作品创作推广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为例。该曲描述的是女子出嫁时哭诉惜别又难掩内心喜悦之情的情景,全段分序曲、出嫁、闹场,畅想、入洞房等,时长4分半钟。
曲子开始,用散音:2 ----5----6--↗1—↘6---12-----6 54 --3 - 23 21 61 –2 2 √1---丨, 在演奏该序时,有轻入弱音控制2---- 渐强到高音1、2,充分发挥了改良闷笛音域广、音色厚的优势,即闷笛八孔音超吹演奏加上辅助演奏技巧大波音和大滑音到6,充分描述了女子即将出嫁,与母亲依依惜别、悲戚难舍的情景。
再如:该曲闹洞房一节, 1216 55| 2323 55|,此时乐句速度较快,常规连音演奏显然不足以展现,突出不了闹
洞房相互拥挤、你来我往那种逗趣氛围,所以,为了达到乐曲效果,必须使用“双吐”演奏技巧,高音1用第八空超吹
高音1用第八空超吹,高音2用第二空超吹,使用这各把位演奏,再结合常规手法,旋律不但非常流畅、圆润,又达到了曲子所要求的情景效果。
闷笛在现代戏曲乐队特别是在曲剧乐队中用的比较多,因其音色特殊,地位不可替代,曲剧中许多表现悲戚的唱段都离不开闷笛的跟腔伴奏,个别是哀婉凄美的乐段,更适合闷笛演奏。
闷笛虽属唢呐类管乐器,但演奏上大大不同于唢呐,因其乐器本身所限,其固定音高伸缩性大,演奏技法较之唢呐难度较大,演奏时稍有不慎,音准就会出现偏差,即戏曲乐队中常说的“黄”音,所以,演奏员要具备敏锐的耳音和较强的乐感,用自身熟练的演奏技巧与气息控制,结合乐队相互融合来展现闷笛的风采,不然,大腔大调肆意妄奏,即显得与乐队格格不入,还影响舞台演出现场氛围。
总之,随着戏曲事业不断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和观众审美情趣、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赋予现代戏曲乐队演奏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将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牢牢坚守民族戏曲文化阵地,为戏曲振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