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0年到目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从5亿美元跃升至2.5万亿美元。此次越来越多的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入股深陷次贷危机的欧美金融机构,对于备受打击的欧美金融业而言,它们或许是救命的稻草,但西方的政客们对此也表示忧虑
当地时间2月18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阿勒萨尼表示,卡塔尔正在收购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的股份,并将在未来一年里拿出150亿美元来收购美国和欧洲银行股。
卡塔尔自2008年1月份开始收购瑞士信贷集团的部分股权,此举是该国在今年收购价值150亿美元的西方银行股票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波斯湾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大规模收购受次贷危机影响的欧美银行机构的股票。
摩根士丹利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十个月里,受次贷危机困扰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接受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近690亿美元资金注入。近期,在次贷危机中遭遇重大损失的美国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就从来自亚洲和中东的多个主权基金获得近200亿美元融资。
次贷危机爆发前,全球金融市场上流动性过剩问题备受关注,主权财富基金的存在因而显得多余。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欧美商业银行资产大幅缩水,而本来实力雄厚的私募基金亦遭遇沉重打击,自身难保。原来泛滥成灾的流动性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管发达国家央行联手在货币市场上注入了接近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仍不能直接纾解金融机构对资本金的渴求。
在此背景之下,主权财富基金的意义得以凸显出来。美国银行高级市场策略师约瑟夫·昆兰调侃地说,SWF的含义是“救火队”(Salvaging Withering Franchises)。
卢比尼全球经济咨询公司主席卢比尼表示,在近日进行的民调中,75%的人都认同,SWF、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是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新力量代言”。
卢比尼在其博客中写道:“目前对主权财富基金的追捧是种时髦。三年前的达沃斯论坛上,所有的讨论都关于对冲基金以及它们将如何买下整个世界。两年前讨论的焦点转移到了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资产的积累。去年的达沃斯全是关于私募股权基金力量的上升。今年达沃斯年会的明星则是SWF的管理者们。达沃斯邀请了大量主权财富基金的高管与会。”
“由于过去三个月间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行为,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美国前财长、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在一场主题为“主权财富基金的神话和现实”讨论会上表示。
全球化的产物
所谓主权财富(Sovereign Wealth)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
传统上,主权财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动保守,对本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也非常有限。随着近年来主权财富得益于全球化引发的国际油价飙升和国际贸易扩张而急剧增加,其管理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议题。在此背景之下,主权财富基金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1990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只有约5亿美元,但来自渣打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主权基金,现有资金规模约为2.5万亿美元,从资金规模上来看,主权基金已经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将迅猛扩张。摩根士丹利认为,到2015年,SWF的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Gerard Lyons 则预计,今后十年的总规模将达到13.4万亿美元。增长将来源于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原有外汇储备注入及更多国家开始成立主权基金。
据悉,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眼下正在计划建立一个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可能超过9000亿美元,该基金将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基金。这一基金将由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牵头创立,之前,沙特的石油财富一直归属于沙特金融主管当局,直接进入政府财政库。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牵头建立这只基金,将有效解决公共投资基金只能进行国内投资的限制。
来自联合国贸发会的研究报告认为,主权基金已经改变了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局。它相信,今后几年,主权基金规模的扩大及这些基金所带来的并购活动,将是发达国家FDI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认为:“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主权基金)将对它们造成影响;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购活动并不怎么重要,因为它们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希望投入到其他地方。”
由于主权基金集中在少数几家手中,它们资产配置上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金融市场价格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此类基金仍在爆炸性扩张中,其影响力无疑将越来越大。
爱怕交加
由于担心主权投资基金被用于战略目的,主权财富基金遭到欧美等国政府机构的排斥和警惕。摩根士丹利外汇分析师任永力表示:“外国政府基金从债权人向资产拥有人的转变有可能引发东道国的激烈反应,从而损害全球化进程,这是一个明显存在的风险。”
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主席舒默最近声称,随着中东和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接连获得像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等大型公司的大量股权,人们越来越担心其对于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影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甚至怀疑主权基金会利用政府间谍机构搜集大量幕后信息来进行交易。就连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也开始要求主权基金增加透明度,并称“我们必须对主权基金的所作所为及行事方式施加更多控制”。
舒默警告说,如果国际货币基金会不能迅速拿出由财富基金自愿遵守的行为规范,国会将考虑进行立法,以确保此类基金的操作和投资意图更加透明。
今年2月,澳大利亚财长韦恩·斯旺(WayneSwan)宣布,澳大利亚将对外国投资者加大审查力度。他公布了六项原则,称其目的是“提高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机制的透明度”。这是首个发达国家为控制国外主权财富基金和国有公司的活动采取具体措施。
这六项原则包括:外国主权财富基金必须与他们的政府保持距离,外国投资者不能购买澳大利亚的国有资产等。
英国《金融时报》就此发表评论指出,澳大利亚政府对政府控制的投资者加大审查力度而制定的六项原则,既是一种公司治理模式,也是其保护战略资产意愿的结果。在起草与主权财富基金打交道的单独规定时,一个好得多的办法是起草一份全球行为准则。
但在更多人那里,对于次贷危机的恐惧最终压倒了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担心。美国总统布什即表示:“我不介意海外资金帮忙支持金融机构。我认为,如果说我们不接受外资,或是我们不开放市场,或者我们成了保护主义者,那才是问题。”
美国财长保尔森最近接受日本媒体的专访时也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表示欢迎。“有人担心主权财富基金的动机可能是战略或政治的,而不是经济或商业的。然而,事实表明主权财富基金的主要驱动力还是回报的最大化。”保尔森说,“我认为经合组织成员国家应该联合起来,抵制那些以主权财富基金为借口反对外来投资的论调。”
百仕通集团总裁舒瓦兹曼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事实上人们一直在和主权财富基金打交道,不能因为现在给它取了一个新名称,就假定它天生具有危险性。主权财富基金以追求长期投资收益为目标,摒弃短期投机行为。近年世界各地出现金融动荡,没有一次是由主权财富基金的投机行为引发的。而投机性和攻击性都很强的对冲基金曾经触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风波,至今还令世人记忆犹新。
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埃里安则表示,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在美国金融领域最困难的时刻注入了大量资金,为美国经济救了急。
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近日举行的主题为“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增加:我们应当担忧吗?”的研讨会上,埃里安说,在过去七个月中,世界几大主权财富基金累计向美国金融领域注资约690亿美元。如果没有这些资金的及时注入,“美国经济将会面临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番景象,世界经济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埃里安批评了美国国内一些针对外国主权财富基金反应过度的做法。他说:“那些对(外国)政府投资行为担心的人也曾是倡导资本自由流动的人,如今这些人竟然开始担心起资本自由流动的后果了。”
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麦考米克则对限制主权财富基金举措的可能后果提出了警告:“如果美国实施新的限制举措,那么,其他国家也可能对美国投资者施加限制,从而打击业务遍及全球的美国企业的获利能力。”
《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一旦银行难以获得资金,信贷进一步收紧将拖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因此,美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没有别的选择。
主权财富基金的拥有者们对西方国家的金融保护主义感到不解。“你们见过SWF运用20-30倍的杠杆迫使别国将其货币贬值吗?”科威特投资局主管巴德尔·萨阿德问道。他表示,这样的行为只有对冲基金才会做。他举例说,索罗斯领导的对冲基金1992年对英镑发起攻击,导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萨阿德说,科威特投资局已经运营了55年,从来没有像西方国家所担心的那样,受政治因素影响作出投资决定。从来没有利用其投资地位操纵别国货币,也没有威胁别国的外汇资产。
另一方面,主权财富基金也试图打消外界的疑虑。许多基金一直在小心谨慎地限制自己的影响力。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以30亿美元入股百仕通时,它购入的是没有投票权的股票,而且在董事会没有席位。
我国财政部部一位高级官员日前说,与对冲基金相比,主权财富基金奉行长期投资的理念,遵循商业化运作的要求,注重安全性,风格更为审慎和稳健,不进行短期市场炒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权财富基金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推动全球经济不平衡有序调整的重要力量。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主权财富基金要想在国际金融市场成功运作,必须坚持商业性、专业性、独立性,必须加强透明度,打消被投资国的政治疑虑和阻挠。同时,主体投资应该交由外部基金,进行第三者管理,这样做一方面淡化政治色彩,一方面建立多策略、多通道的投资组合,加强基金间的竞争,也弥补了主权财富基金自身在资源、人才、内部监控上的不足。
国际货币基金会(IMF)高级官员阿德南·马扎雷表示,增强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将有助于遏制不断上升的保护主义势头,并缓解对于这些国家可能向全球金融市场施加不当影响的担忧。
“到目前为止,这些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当保守。”马扎雷说,“但它并不代表其投资肯定不会导致市场震荡或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这些基金是如何运作的,以确定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投资模式,但不应对其进行干涉。”
出手过早?
就在西方国家对主权财富基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同时,主权财富基金的持有者们却已开始反思另一个问题:现时出手是不是操之过急?
此前,市场普遍认为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由于次贷危机而导致股价较低,对它们进行战略性参股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在过去半年里,巨额资金如潮水一般从主权财富基金流向了美国和欧洲的大型金融机构。
但股价的连连跳水却令人沮丧。年初以来,西方主要金融机构的股价下跌了30%以上,有的甚至下跌接近50%,整体市盈率在15倍以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新加坡向英国巴克莱集团的投资已经缩水了36%左右。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在瑞士银行的投资则大约“掉价”了23%。
过于庞大的规模成为自己最大敌人。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往往超过千亿美元,每单投资可能以10亿美元计算。在债券之外的市场,流动性和交易量往往不足。无论是股票还是黄金,第一个买单出手便带动价格急升,成为自己后续买单的障碍。
尽管所有主权财富基金都强调自己所进行的是长线投资,但短线的巨大损失再加上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心也足以令人坐立不安。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目前的局势恰如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景象。1998年时,亚洲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股票接受注资,而注资者正是今天四处寻求资金的华尔街投行。但是,第一批注资的投资者的获利并未能持续多久。他怀疑华尔街投行的股价会重蹈覆辙,也就是说,第一波注资时股价并未探底,还可能继续下跌。投资于这些投行的SWF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个风险,故采取了对冲手段,同时投资于可在购买一段时间后转为股票的可转换债券。
谢国忠认为,华尔街的损失远未结束。目前损失主要来自资产注销,而结构性投资工具(SIV)正在形成第二轮损失。理论上,发行银行可以允许它们违约;而在现实中,它们必须为此负责,以免造成名誉损失。汇丰银行将其SIV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这迫使其他银行也照此行事。据惠誉(Fitch)统计,一个月以前总值尚达3000亿美元的SIV资产可能发生多于30%的贬值。
他预计,由于向华尔街注资的主权财富基金提供的资金属于第二梯队,故其利益优先级低于债券持有人。一旦那些投资银行破产,主权财富基金在清算中将遭受损失。不过,考虑到这些银行在账面资产价值之外还拥有坚实的品牌价值,如果它们面临破产,很可能获得援救。因此,SWF此项投资的负面效果是很有限的。
此外,司法诉讼可能带来第三轮损失。许多被给予很高评级的信贷产品发生了违约。投资者完全有理由质疑这些金融产品的设计、组合和销售的过程中充满了欺诈。虽然评级公司在面对风险时往往首当其冲,但价值链上的其他角色也同样脆弱。投资银行必将接连遭到起诉。这样的诉讼过程可以拖延数年之久,为银行经营造成很大不确定性。最终,银行可能会被迫支付给投资者数百亿美元的赔偿。
在谢国忠看来,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能经受住这三轮损失的考验。那些受高利润吸引而转向投行的商业银行可能会放弃投资业务,回归商业银行的角色。
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主权财富基金入市不应视为头脑发热,因为它们并不是在资产价格的高位接货。尽管备受次贷危机打击,但欧美的大型金融机构中有很多仍是值得收购的对象,它们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金融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目前只不过是暂时遭遇寒流而已。当前很多主权财富基金不缺钱,但缺乏足够的资产管理技能和经验,入股欧美成熟的资产管理公司,有助于培养它们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
当地时间2月18日,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阿勒萨尼表示,卡塔尔正在收购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的股份,并将在未来一年里拿出150亿美元来收购美国和欧洲银行股。
卡塔尔自2008年1月份开始收购瑞士信贷集团的部分股权,此举是该国在今年收购价值150亿美元的西方银行股票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波斯湾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开始大规模收购受次贷危机影响的欧美银行机构的股票。
摩根士丹利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十个月里,受次贷危机困扰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接受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近690亿美元资金注入。近期,在次贷危机中遭遇重大损失的美国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就从来自亚洲和中东的多个主权基金获得近200亿美元融资。
次贷危机爆发前,全球金融市场上流动性过剩问题备受关注,主权财富基金的存在因而显得多余。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欧美商业银行资产大幅缩水,而本来实力雄厚的私募基金亦遭遇沉重打击,自身难保。原来泛滥成灾的流动性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管发达国家央行联手在货币市场上注入了接近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仍不能直接纾解金融机构对资本金的渴求。
在此背景之下,主权财富基金的意义得以凸显出来。美国银行高级市场策略师约瑟夫·昆兰调侃地说,SWF的含义是“救火队”(Salvaging Withering Franchises)。
卢比尼全球经济咨询公司主席卢比尼表示,在近日进行的民调中,75%的人都认同,SWF、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是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新力量代言”。
卢比尼在其博客中写道:“目前对主权财富基金的追捧是种时髦。三年前的达沃斯论坛上,所有的讨论都关于对冲基金以及它们将如何买下整个世界。两年前讨论的焦点转移到了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资产的积累。去年的达沃斯全是关于私募股权基金力量的上升。今年达沃斯年会的明星则是SWF的管理者们。达沃斯邀请了大量主权财富基金的高管与会。”
“由于过去三个月间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行为,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美国前财长、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在一场主题为“主权财富基金的神话和现实”讨论会上表示。
全球化的产物
所谓主权财富(Sovereign Wealth)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
传统上,主权财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动保守,对本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也非常有限。随着近年来主权财富得益于全球化引发的国际油价飙升和国际贸易扩张而急剧增加,其管理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议题。在此背景之下,主权财富基金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1990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只有约5亿美元,但来自渣打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主权基金,现有资金规模约为2.5万亿美元,从资金规模上来看,主权基金已经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将迅猛扩张。摩根士丹利认为,到2015年,SWF的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Gerard Lyons 则预计,今后十年的总规模将达到13.4万亿美元。增长将来源于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原有外汇储备注入及更多国家开始成立主权基金。
据悉,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眼下正在计划建立一个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可能超过9000亿美元,该基金将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基金。这一基金将由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牵头创立,之前,沙特的石油财富一直归属于沙特金融主管当局,直接进入政府财政库。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牵头建立这只基金,将有效解决公共投资基金只能进行国内投资的限制。
来自联合国贸发会的研究报告认为,主权基金已经改变了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局。它相信,今后几年,主权基金规模的扩大及这些基金所带来的并购活动,将是发达国家FDI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认为:“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主权基金)将对它们造成影响;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购活动并不怎么重要,因为它们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希望投入到其他地方。”
由于主权基金集中在少数几家手中,它们资产配置上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金融市场价格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此类基金仍在爆炸性扩张中,其影响力无疑将越来越大。
爱怕交加
由于担心主权投资基金被用于战略目的,主权财富基金遭到欧美等国政府机构的排斥和警惕。摩根士丹利外汇分析师任永力表示:“外国政府基金从债权人向资产拥有人的转变有可能引发东道国的激烈反应,从而损害全球化进程,这是一个明显存在的风险。”
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主席舒默最近声称,随着中东和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接连获得像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等大型公司的大量股权,人们越来越担心其对于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影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甚至怀疑主权基金会利用政府间谍机构搜集大量幕后信息来进行交易。就连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也开始要求主权基金增加透明度,并称“我们必须对主权基金的所作所为及行事方式施加更多控制”。
舒默警告说,如果国际货币基金会不能迅速拿出由财富基金自愿遵守的行为规范,国会将考虑进行立法,以确保此类基金的操作和投资意图更加透明。
今年2月,澳大利亚财长韦恩·斯旺(WayneSwan)宣布,澳大利亚将对外国投资者加大审查力度。他公布了六项原则,称其目的是“提高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机制的透明度”。这是首个发达国家为控制国外主权财富基金和国有公司的活动采取具体措施。
这六项原则包括:外国主权财富基金必须与他们的政府保持距离,外国投资者不能购买澳大利亚的国有资产等。
英国《金融时报》就此发表评论指出,澳大利亚政府对政府控制的投资者加大审查力度而制定的六项原则,既是一种公司治理模式,也是其保护战略资产意愿的结果。在起草与主权财富基金打交道的单独规定时,一个好得多的办法是起草一份全球行为准则。
但在更多人那里,对于次贷危机的恐惧最终压倒了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担心。美国总统布什即表示:“我不介意海外资金帮忙支持金融机构。我认为,如果说我们不接受外资,或是我们不开放市场,或者我们成了保护主义者,那才是问题。”
美国财长保尔森最近接受日本媒体的专访时也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表示欢迎。“有人担心主权财富基金的动机可能是战略或政治的,而不是经济或商业的。然而,事实表明主权财富基金的主要驱动力还是回报的最大化。”保尔森说,“我认为经合组织成员国家应该联合起来,抵制那些以主权财富基金为借口反对外来投资的论调。”
百仕通集团总裁舒瓦兹曼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事实上人们一直在和主权财富基金打交道,不能因为现在给它取了一个新名称,就假定它天生具有危险性。主权财富基金以追求长期投资收益为目标,摒弃短期投机行为。近年世界各地出现金融动荡,没有一次是由主权财富基金的投机行为引发的。而投机性和攻击性都很强的对冲基金曾经触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风波,至今还令世人记忆犹新。
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埃里安则表示,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在美国金融领域最困难的时刻注入了大量资金,为美国经济救了急。
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近日举行的主题为“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增加:我们应当担忧吗?”的研讨会上,埃里安说,在过去七个月中,世界几大主权财富基金累计向美国金融领域注资约690亿美元。如果没有这些资金的及时注入,“美国经济将会面临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番景象,世界经济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埃里安批评了美国国内一些针对外国主权财富基金反应过度的做法。他说:“那些对(外国)政府投资行为担心的人也曾是倡导资本自由流动的人,如今这些人竟然开始担心起资本自由流动的后果了。”
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麦考米克则对限制主权财富基金举措的可能后果提出了警告:“如果美国实施新的限制举措,那么,其他国家也可能对美国投资者施加限制,从而打击业务遍及全球的美国企业的获利能力。”
《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一旦银行难以获得资金,信贷进一步收紧将拖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因此,美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没有别的选择。
主权财富基金的拥有者们对西方国家的金融保护主义感到不解。“你们见过SWF运用20-30倍的杠杆迫使别国将其货币贬值吗?”科威特投资局主管巴德尔·萨阿德问道。他表示,这样的行为只有对冲基金才会做。他举例说,索罗斯领导的对冲基金1992年对英镑发起攻击,导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萨阿德说,科威特投资局已经运营了55年,从来没有像西方国家所担心的那样,受政治因素影响作出投资决定。从来没有利用其投资地位操纵别国货币,也没有威胁别国的外汇资产。
另一方面,主权财富基金也试图打消外界的疑虑。许多基金一直在小心谨慎地限制自己的影响力。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以30亿美元入股百仕通时,它购入的是没有投票权的股票,而且在董事会没有席位。
我国财政部部一位高级官员日前说,与对冲基金相比,主权财富基金奉行长期投资的理念,遵循商业化运作的要求,注重安全性,风格更为审慎和稳健,不进行短期市场炒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权财富基金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推动全球经济不平衡有序调整的重要力量。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主权财富基金要想在国际金融市场成功运作,必须坚持商业性、专业性、独立性,必须加强透明度,打消被投资国的政治疑虑和阻挠。同时,主体投资应该交由外部基金,进行第三者管理,这样做一方面淡化政治色彩,一方面建立多策略、多通道的投资组合,加强基金间的竞争,也弥补了主权财富基金自身在资源、人才、内部监控上的不足。
国际货币基金会(IMF)高级官员阿德南·马扎雷表示,增强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将有助于遏制不断上升的保护主义势头,并缓解对于这些国家可能向全球金融市场施加不当影响的担忧。
“到目前为止,这些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当保守。”马扎雷说,“但它并不代表其投资肯定不会导致市场震荡或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这些基金是如何运作的,以确定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投资模式,但不应对其进行干涉。”
出手过早?
就在西方国家对主权财富基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同时,主权财富基金的持有者们却已开始反思另一个问题:现时出手是不是操之过急?
此前,市场普遍认为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由于次贷危机而导致股价较低,对它们进行战略性参股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在过去半年里,巨额资金如潮水一般从主权财富基金流向了美国和欧洲的大型金融机构。
但股价的连连跳水却令人沮丧。年初以来,西方主要金融机构的股价下跌了30%以上,有的甚至下跌接近50%,整体市盈率在15倍以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新加坡向英国巴克莱集团的投资已经缩水了36%左右。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在瑞士银行的投资则大约“掉价”了23%。
过于庞大的规模成为自己最大敌人。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往往超过千亿美元,每单投资可能以10亿美元计算。在债券之外的市场,流动性和交易量往往不足。无论是股票还是黄金,第一个买单出手便带动价格急升,成为自己后续买单的障碍。
尽管所有主权财富基金都强调自己所进行的是长线投资,但短线的巨大损失再加上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心也足以令人坐立不安。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目前的局势恰如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景象。1998年时,亚洲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股票接受注资,而注资者正是今天四处寻求资金的华尔街投行。但是,第一批注资的投资者的获利并未能持续多久。他怀疑华尔街投行的股价会重蹈覆辙,也就是说,第一波注资时股价并未探底,还可能继续下跌。投资于这些投行的SWF似乎已经意识到这个风险,故采取了对冲手段,同时投资于可在购买一段时间后转为股票的可转换债券。
谢国忠认为,华尔街的损失远未结束。目前损失主要来自资产注销,而结构性投资工具(SIV)正在形成第二轮损失。理论上,发行银行可以允许它们违约;而在现实中,它们必须为此负责,以免造成名誉损失。汇丰银行将其SIV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这迫使其他银行也照此行事。据惠誉(Fitch)统计,一个月以前总值尚达3000亿美元的SIV资产可能发生多于30%的贬值。
他预计,由于向华尔街注资的主权财富基金提供的资金属于第二梯队,故其利益优先级低于债券持有人。一旦那些投资银行破产,主权财富基金在清算中将遭受损失。不过,考虑到这些银行在账面资产价值之外还拥有坚实的品牌价值,如果它们面临破产,很可能获得援救。因此,SWF此项投资的负面效果是很有限的。
此外,司法诉讼可能带来第三轮损失。许多被给予很高评级的信贷产品发生了违约。投资者完全有理由质疑这些金融产品的设计、组合和销售的过程中充满了欺诈。虽然评级公司在面对风险时往往首当其冲,但价值链上的其他角色也同样脆弱。投资银行必将接连遭到起诉。这样的诉讼过程可以拖延数年之久,为银行经营造成很大不确定性。最终,银行可能会被迫支付给投资者数百亿美元的赔偿。
在谢国忠看来,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能经受住这三轮损失的考验。那些受高利润吸引而转向投行的商业银行可能会放弃投资业务,回归商业银行的角色。
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主权财富基金入市不应视为头脑发热,因为它们并不是在资产价格的高位接货。尽管备受次贷危机打击,但欧美的大型金融机构中有很多仍是值得收购的对象,它们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金融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目前只不过是暂时遭遇寒流而已。当前很多主权财富基金不缺钱,但缺乏足够的资产管理技能和经验,入股欧美成熟的资产管理公司,有助于培养它们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