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指引下的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er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从传统美德的当下传承发展要求出发,为高校主导价值观提供了道德判断和行为指引。文章试图理清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高校主导价值观的辩证关系,对荣辱观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 主导价值观 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周红(1971- ),女,江苏涟水人,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处,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黄进(1968-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9-0048-02
  
  由于转型期中国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与之相伴产生的利益多样化差异、结构多层次交错,使当下社会价值观系统呈现出文化多样性和观念多元化。高校人群主要是由处于“价值观启蒙期”的大学生和承担着“价值观塑造”责任的教育者构成的,他们在自我认同中,个人地位、利益诉求、主体实现等因素通过精神影响和实践取向能够对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理清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高校价值观体系中的确切内涵和辩证关系,以此作为维系价值观科学发展的道德指标体系,用以指导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荣辱观对校园主导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升
  
  高校的主导价值观是高校人群在改造世界、创造和享用价值的过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它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对校园人群的教学、科研、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简称“荣辱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在精神层面上的评价系统,是对社会道德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这其中也包括作为社会子系统的高等院校,荣辱观对校园个体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和驱动作用,从而构成了校园人群进行实践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全面观照社会、学校、个人的利益,凝练和凸显校园中大多数人的情感、愿望和追求:
  首先,荣辱观是校园主导价值观中奠定个体道德取向的基础。荣辱观以行为规范为基本形式,以精神导向为实践指引,为广大师生的相互关系的调节和行为表现提供一种道德支撑。马克思认为:“人把握现实世界的方式,不限于科学的或理论的方式,还包括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荣辱观作为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践行规范,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养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从现实出发,注重实践,却又指向理想;对承担社会教育功能的高校教师来说,能发挥正向性激励功能,广泛充分地调动其积极的精神因素。
  其次,荣辱观通过自我价值认知拓展校园主导价值观的外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表现,荣辱观在促进校园人群形成自我认知的基本要素的过程中时刻发挥着作用。无论中西方对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的认识有多大差异,但就道德特别是荣辱观对人的教化功能的认识则是一致的。校园作为社会精英人才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其价值观的社会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文明化水平,也决定了其发展的潜力和限度,正是在荣辱观指引下师生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不断衡量和测定自己的行为,或坚持、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向,力图不断地同这一社会规范的要求保持一致,使校园主导价值观的内涵不断与时俱进、保持时代张力。
  再次,荣辱观为践行校园主导价值观提供了动力。荣辱观借助形而上的精神需求引导着校园主导意识形态对校园人群的褒扬和贬抑,使他们对这种褒扬和贬抑产生内心感受和自我意识,给他们带来道德情感上的满足或造成内心痛苦,也就使“求荣避辱”成为遵循校园主导价值观的精神驱动力。当个体对荣誉感到道德情感上的满足时,便产生荣誉感;对耻辱感到自惭和痛心时,便产生廉耻心。荣辱观这种“求荣避辱”的道德驱动,将外化为积极践行校园主导价值观的行动。
  
  二、荣辱观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要功能
  
  建设和谐校园是当下校园主导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荣辱观不仅从宏观上着眼于校园主导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校正、指引校园人群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知,也着重于从微观上协调校园个体和社会、校园整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提供现实社会状况的信息,显示现实社会的生命力和发展趋势,展望或预测现实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因此,荣辱观既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又有目标和理想的综合,坚持荣辱观的践行和深化,能够为和谐校园的构建直接提供理性支撑,从而转化为一种激励性的巨大精神力量,外化为每个校园人的道德行为,内化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
  其一,荣辱观平衡“义”“利”之间的和谐。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社会主导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链条,它最终指向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之间的权衡和取舍,引起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大学校园里,荣辱观把“义”“利”的平衡贯彻到教学、科研、生活等层面,以集体利益作为价值目标,以奉献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均衡度和绝对值或荣或辱地评价校园个体的成败,维护学生、教师等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不同校园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校人群和大学精神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不仅可以给学校带来功利化的物质成果,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和社会信任感,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激发出他们生命的创造力,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
  其二,荣辱观引导“公”“私”之间的和谐。社会个体和他人、集体之间的“公私交往”是否“和谐”是考察和谐校园的主要标准。高校的教育过程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和制度规范构建起来的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系统,荣辱观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不协调,有利于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校园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荣辱观并不否定正当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指引校园个体以一味索取利益为辱,积极为争取集体荣誉而努力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正确荣辱观的指导下为争取个人利益去奋斗、去创造,从而实现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三,荣辱观倡导“予”“取”之间的和谐。“贡献”与“索取”的协调,是整个校园系统维持运转和发展的重要参数。充满创造性和乐于奉献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荣辱观以辛勤劳动,自觉履行社会义务为荣,认为只有不断地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受到社会的褒奖和赞扬,得到人们的尊重,而社会也会给予其应有的荣誉;反之,索取和享受并不等于有价值的人生,享受多少与或荣或辱不成正比。以荣辱观为坐标,在高校中倡导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予取”发展模式,如具备考核劳动力与知识含量的考评机制彰显责任感和使命感;创立各类人才在校园各施其能的保障机制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制定发挥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育人机制传承集体荣誉感和大学精神;创立尊重知识产权、重视成果孵化、加强科研奖励一体化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创新。
  
  三、践行荣辱观、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践行荣辱观是一个为国家、他人和自我创造物质或精神资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高校校园中,践行荣辱观、弘扬校园主导价值观,必须深入探寻各种有助于弘扬校园主导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才能全面促进高校人群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的深层精华、科学积淀和时代品格相契合,使榮辱观得以成为师生们重要的精神规范、思想动力和信仰支柱。其有效途径为:
  首先是培养教师良好的师风师德,通过良好的师风师德带动整个校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以更强的道德意识、更高的道德觉悟,去完成对大学生群体的荣辱观、价值观的启蒙。这既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又是创建和谐校园赋予他们的时代责任。因此,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品德行为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和品德定位作用,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师德风范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荣辱观念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只有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明辨是非善惡、荣辱美丑,做到言行合一、表里一致才能更好地施教于人,进一步摆正教书育人的关系,净化校园空气。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必须首先培养教师的道德意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弘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使之不仅以其广博的知识才学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学识基础,还要以为人楷模的人格力量去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使学生不仅学会求知,而且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开展学生荣辱观教育,包括爱国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知耻教育、实践教育等,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因此,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需要把枯燥的道德准则与鲜活的校园内外的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走进大课堂,在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明辨是非美丑,认识和倡导文明行为,增强正确荣辱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深入挖掘丰富荣辱观念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礼仪、礼节中蕴藏的丰厚的荣辱观念的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祖国、家乡、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用优秀的文化培育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二是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理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丰富荣辱观的内涵,强化正确荣辱观念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热爱劳动、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再次是与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环境教育人,环境影响人,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和手段。大学校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充满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文明圣地。校园环境与个体的荣辱观念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文明的校园环境、求实的学风、严谨的校风,对人的荣辱观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另外,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调节规范,建立起一套符合高校管理规律、整合高校管理资源、拓宽高校发展领域的文化建设体制。充分发挥校级、院级两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学生社团、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校园行为的作用,形成学校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合力,从内心和行动上引导大学生知荣知耻,以理性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以无私胸怀奉献社会,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让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优秀的校园文化成为衡量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标准,并使其内化为学生荣辱观念的判断标准。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05-02-23.
  [2]金耀基.世纪之交谈大学的理念[J].世界教育信息,2000(3).
  [3]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4]王绍玉.跨越转折——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报告[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5]本刊编辑部.和谐社会若干问题解读[J]. 望,2005(9).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介绍了铁路运营维护中无线场强测试方法,研究了GSM-R系统无线场强测试系统构建、数据处理方法及测试天线安装中的注意事项。
阐述了研制智能化道岔转辙机挤脱力测试系统的必要性,并对智能化道岔转辙机挤脱力测试系统的构成、功能、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进行介绍。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es
车辆减速器是机械化驼峰和自动化驼峰编组场用来调整车组溜放速度的设备。新丰驼峰场在溜放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控制机系统给出减速器上追钩的报警。作者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正】 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许多器物上还有铭文,是古代文物中的一大门类,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自宋代金石学产生
对城际铁路的应用特点做充分研究,特别是对影响列控方案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目前应用的各种列控系统技术做了分析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城际铁路需求的列控方案。 Mak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体育教学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 体育教学 职业特点  [作者简介]刘福军(1960- ),男,黑龙江绥化人,大庆职业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副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招生就业指导工作。(黑龙江 大庆 163255)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