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众筹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都是从春节过完的这个月开始,大家才找到了一年伊始的感觉。圣诞的归圣诞,元旦的归元旦,下意识的,中国人总还是要过了春节吃了元宵才感觉出了年了,可以正经开工了。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刊上,我们的特别策划关注的是近两年逐渐升温的一个概念——众筹。曾经我们觉得众筹的概念太大,与设计相关的创意孵化只是其中太小的一域,却总觉无从置喙,选题便一再搁置。
  而就在2014年,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众筹平台首先发生了分化。中国众筹的鼻祖“点名时间”出走了,转型做起了智能硬件的预售平台,其创始人张佑更是直言,因为国内创意团队的自律性和能力以及大众消费者心理成熟度所限,众筹在中国是玩儿不转的。巧合的是,小编配合选题以消费者身份参与的一个智能产品众筹项目也正疑似遇到“跳票”,该项目成功后,发货日期却一再延迟,项目发起方给出的解释是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核心元件的授权使用问题,导致产品的使用寿命严重缩水,所以全部重来耽误了时间。截至发稿,这个2014年12月18日众筹成功的手机数据线的发货日期已经被延迟到了2015年3月底,而根据之前已经被推迟过两次的经验,这还不一定是准确的发货时间。这段经历无情地佐证了张佑关于设计团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众筹体验被破坏的说法,而众多筹客就该项目成立了维权团体向设计公司讨说法的举动也说明消费者实际的需求是明确且绝不含糊的,虽然设计团队一再强调是为了保证客户拿到好的产品,但是不难想象这种用户体验会给众筹概念本身带来多大的伤害。
  与“点名时间”逆向而动的,是电商大佬京东。京东金融从京东巨大的电商优势切入,始做产品众筹,目前已经涵盖智能硬件、生活美学、流行文化和公益等四个领域,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具有逼格、情怀的生活方式,将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京东众筹业务负责人坦承,国内消费者的接受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众筹的形态,一个项目不会还在一张图纸的阶段,就能预购成功。基于这样的环境,京东金融决定还原众筹的本质,真正为拥有新奇创意的小微企业与个人提供圆梦平台。当然,在小编看来,在现阶段能够起到良好的现实效果的举措是,京东众筹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推出了众筹回报服务协议——通过协议的方式,积极帮助用户维权,为他们带去真正优质的众筹体验。
  通观全局,众筹这种“玩法”无疑将继续在中国蓬勃发展,项目发起人和消费者都会在得失之间逐渐成熟,而作为设计圈的媒体,我们自然还是希望好的创意能够通过这种或那种方式得到实现,这不光涉及个人梦想,真正聪明的好产品将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刚走进李卫东老师的家门,他和爱人便欣喜地招呼我去“欣赏”恰好来到窗台外沿吃食的两只斑鸠。两年来,他们每天在窗台外沿放上一碟小米,等待着斑鸠的到来。李卫东还给它们取了昵称,公的叫“肥肥”,母的叫“瘦瘦”。采访期间每次它们飞来吃食,李卫东都喜不自禁地示意我“欣赏”一番,眼角眉梢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就像给人家看自己悉心养育的孩子、精心培育的学生一样。这一幕让我联想到李卫东的文章《童年,窗角天空的一
经历了去年的APEC蓝,北京在一年之初再度遭遇多日的雾霾袭城。虽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于今年1月1日施行,但是环保意识的普及还有慢慢长路要走。正如这期一位文章作者引用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金句:“地球上的人口与有限资源的使用都在飞速增长,而我们把整体环境变好或变坏的技术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作为有能力从各个方面影响到环境改变的人,设计师面对环保问题时又是何种态度,他们应该有怎样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