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以宁波为代表的海侵地区,咸淡交织的自然水文环境造成土地盐碱化、河水卤化.蓄淡阻咸的水利建设成为土地开垦、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长期影响着历史聚落的发展.聚落空间变迁,无论是在区域整体层面还是在聚落个体层面,都表现出因应水利建设发展的适应性特征.这一水利适应性关系,今天依然规定着城乡聚落的分布结构和空间结构.挖掘并传承这一水利适应性关系,对于海侵地区多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历史聚落水利记忆文化特色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机 构】
: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宁波为代表的海侵地区,咸淡交织的自然水文环境造成土地盐碱化、河水卤化.蓄淡阻咸的水利建设成为土地开垦、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长期影响着历史聚落的发展.聚落空间变迁,无论是在区域整体层面还是在聚落个体层面,都表现出因应水利建设发展的适应性特征.这一水利适应性关系,今天依然规定着城乡聚落的分布结构和空间结构.挖掘并传承这一水利适应性关系,对于海侵地区多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历史聚落水利记忆文化特色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避免以功能为导向的海绵城市建设造成各个城市景观单一化和特色流逝,该文从水的“有形物质空间、无形文化意境”角度,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应用三大理水方法处理“园内与城外水系空间关系、园内水系形态”和表达“水文化”的优势与特点.提出现代海绵城市水系空间建设应从“城乡空间统筹三大\'廊道\'体系、城市水系形态构建”方面进行形态、美学、功能、文化构建的策略,并阐述“地域水文化传承和特色创造”的重要性,为今后海绵城市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高校校园是师生进行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校园声环境作为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影响参数逐步被广泛关注.该文以湖北行政学院(新校区)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项目为例,采用数值模型、实验测试等方法对校园声环境进行评价分析.结合校园不同功能区的声环境变化特征与声源影响因素,对校园不同功能区的影响声源进行了影响程度分析与排序,并针对绿色校园与建筑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政策,为绿色校园声环境设计与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该文以京北地区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经济、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类、归纳与解读.主要研究方法为实地测绘、工匠访谈等.通过分析京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职能、移民文化,认为京北民居受到帝都文化与满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与东北汉族民居、城区四合院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是工匠基于经济性与生态性的考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进一步结合并实现的乡土营建.这对于长城文化带中传统村落文化内涵是重要的梳理与拓展,同时对当代乡土建筑的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古典园林再生一向是景观设计中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修复现存的园林,或是恢复那些毁于战火,不复存在的园林,又或是从历史中提炼总结规律,以作为新中式设计的参考,我们都需要在充分研究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达到可以应用于实际设计的程度.从过往的设计经历看,古典园林再生最难的在于重塑园林的空间层次.当水文地形都发生改变后,如何做到园林空间的神似,需要我们对园林各要素的布置原则与规律有更加深入的认知.通过对晚明江南园林中建筑的图底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晚明江南文人园林建筑布局特点的
锡伯族聚落的前身是清朝时期军事编制的锡伯营,其下设八牛录.该文以八个牛录聚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测绘和文献梳理,从聚落现状肌理特征、影响因素和演变三个方面探讨锡伯族聚落形态特征,揭示了聚落形态与军事防御布局和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锡伯族聚落从初建至今的发展趋势,为聚落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杭州玉泉清涟寺是我国古代寺观园林设计的经典个案,寺景“玉泉观鱼”曾被列入清西湖十八景,几经兴废.当代重建的玉泉景区属杭州植物园,风貌已经重塑,而历史叙事在其展陈体系中却相对缺失.以郁希范《西湖胜景图册》等图像为基础,辅以文献双重验证,对清涟寺乾隆时期旧貌进行复原设计探究,并对其代表性的水庭、塔影、晴空细雨等空间意匠进行初步分析,力求为古代寺观园林研究补充案例.
该文选取居于汉口华界现存的邹协和金号系列建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类型学特征与风格归纳,分析了其建筑的多样包容性、城市设计作用和时代演变特点,梳理出近现代汉口华界商帮建筑的建筑风格发展特征,补充和肯定了中国本土商帮在城市建设和建筑风格探索上的积极作用,对揭示汉口城市建筑的中西合璧特征以及海洋文明与长江文明的融合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期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化部门第20研究组(ITU-T SG20)全会上,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牵头制定的首个船舶行业ITU国际标准ITU-T Y.4004《智慧海洋概述及其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要求》经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于2021年11月29日完成公示,正式发布.
2021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对国家智能制造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进行了说明,提出:到2023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到2025年,在数字孪生、数据字典、人机协作、智慧供应链、系统可靠性、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簇,逐步构建起适应技术创新趋势、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2021年12月23—24日,全国船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船机标技委)6届3次年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来自53家单位的6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船机标技委李强主任委员主持.rn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徐翔调研员参加会议,并在致辞中肯定了船机标技委在标准立项、项目完成率和国际标准化等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要求船机标技委进一步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要求,适应新变化,把握新机遇,加强标准体系优化升级,促进船用机械领域高质量发展,并要求每位委员不仅要作为标准编制的参与者,同时也要做标准的宣传者和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