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上过一天

来源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一转眼,“辽宁舰”已经在海军中整整服役3年啦。作为咱们国家的第一艘航母,大家大多数时候看到的都是它雄伟的身姿,以及舰载机起降的风采,至于舰上官兵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是什么样子,可没几个人知道。今天,丁满我收到邀请函,将在“辽宁舰”上度过难忘的一天。快快跟上来,我保证带给大家一连串的独家秘闻!
  【小标题】新的一天从甲板开始
  一大早,负责给我当“导游”的士官大哥就带我来到了军港。第一次近距离站在“辽宁舰”面前,我还在发愁怎样才能把这个庞然大物全部装进照相机的取景框中,就听士官大哥站在舷梯上朝我喊:“丁满,赶快登舰!不跟紧我,你可是会迷路的!”
  没错没错,我可不想独自去闯航母这座“立体迷宫”。 不过,今天的第一站是去哪里呢?
  “咱们先去飞行甲板。”士官大哥拉着我走进了电梯,“等一下舰载机训练一开始,那里可就不让去啦!”
  【小标题】航母上边规矩多
  电梯上升了足有十多层楼的高度,停在了舰岛的底层。当大门打开的一刻,宽广平坦的甲板便充满了我的视野。可是,这么大的一块场地上,怎么看不见几个人呢?难道大伙不来这里晨跑或者晨练吗?不管他,我先上去跑一圈再说!
  “站住!”士官大哥一把揪住了我,“看起来,我得先给你讲讲甲板上的规矩了!”
  真麻烦!这么空旷的甲板,怎么也有规矩限制啊?
  【二级标题】行走有讲究
  不说不知道,原来航母上也有自己的“交通规则”呢。比如说,向舰艏方向前进时,要靠左舷一侧行走,相反,向舰艉前进时,则要靠右舷一侧行走。如果要转向,必须直角拐弯。在舰内上下楼梯时,要遵循“先上后下”原则,这是因为,舰船上一旦出现险情,往往都是从下层向上蔓延的。
  【二级标题】晨跑是个“奢侈品”
  别看航母的飞行甲板就像个大得没边的运动场,但是一般舰员每周最多只有两三次机会来这里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家的工作都很繁忙,有时候会一连好几天闷在航母内部“不见天日”;另一方面,一旦有舰载机的训练任务,飞行甲板也会被长时间封闭起来。所以,在“辽宁舰”的官兵眼中,晨跑可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而是一个很难享受到的“奢侈品”!
  【二级标题】地面千万别弄脏
  看来,第一次来就能登上甲板,我可不是一般的幸运!不过,在甲板上漫步,还有两个最重要的规则要遵守:第一,绝不能把杂物掉到甲板上;第二,看见地上有杂物,赶紧捡起来带走。要知道,舰载机起降时,碰到任何一个小障碍物都有可能发生可怕的事故!
  【小标题】当一回“甲板清洁工”
  舰载机训练常常会持续一整天,但我今天的任务是来体验航母生活的,所以不能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
  “如果你真的想在甲板上走一圈,就去做‘异物排查员’吧。”士官大哥眨眨眼睛说,“这个类似‘清洁工’的工作,本来就是大家兼职来做的哦!”
  兼职清洁工?哈哈,不多说了,上图!大家一看就明白,这绝对是世界上最酷的一群“清洁工”!
  P3-4
  【小标题】探秘航母生活区
  伴着舰载机起降的轰鸣声,我与士官大哥离开了飞行甲板,直奔“辽宁舰”的生活区。
  早在清晨6点,舰员们就已经起床,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这个时候,只有刚值完夜班的舰员会出现在生活区,在餐厅中就餐或者回房休息。士官大哥告诉我,航母号称“海上城市”,昼夜运转不息,在这里,餐厅、邮局、洗衣房、健身房、垃圾处理站等设施一应俱全。所以说,剩下的时间里,我能把这座“城市”三分之一的地方参观一遍,就已经很不错了!
  【小标题】航母上的“特种兵”
  参观时间有限,还等什么?抓紧时间跑起来!
  那么,在航母这个微缩版的城市中,我都遇见了哪些生活中很常见,但在军队中却十分“另类”的特种职业呢?看看我拍的照片,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以下内容紧跟正文,但是形式会有所不同】
  ? 面点师。“辽宁舰”有独立的面包加工房,专职面点师可以24小时为舰员提供各种刚出炉的点心。怎么样,看到图片,你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呢?
  ? 洗碗员。每天一日三餐,近2000名舰员大约会使用18000个盘子和碗,这些餐具全都要由防化分队的17名官兵来清洗。虽然清洗过程由洗碗机自动完成,但要将18000个盘子和碗一个个摆放到传送带上,也不是个轻松的工作。
  ? 洗衣员。负责给全舰官兵洗衣服的是防化分队洗消班的十几名战士。他们掌控着11台洗衣机,5台烘干机,以及熨烫机、干洗机等设备,每天都要清洗近半吨重的衣物。
  ? 超市收银员。军舰上有超市?你没有听错!“辽宁舰”在中国海军舰艇部队中首创先河,打造了一个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小超市,由补给帆缆中队的4名战士负责管理。不过,他们这可是兼职,每天只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营业。
  ? 菜窖管理员。一般在出海10天后,蔬菜就会紧缺,舰员们只能吃主食和肉类了,以至于榨菜都成了改善生活的美食。菜窖管理员通过调控菜窖的温度、湿度,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对舰员们的身体健康也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标题】舰上休息不容易
  工作了一天,舰员们也该休息了。可他们的宿舍也太让人大吃一惊了!
  瞧啊,不到20平方米的舱室里,竟然有16张床铺。这里不仅不通风,而且闷热,噪声也大,就连床铺也窄得躺下后都不敢翻身。这样的条件,舰员们能休息好吗?
  “军舰上寸土寸金,只要适应了就没问题啦!”
  咦?怎么是女人的声音……哎呀不好!我跟士官大哥走散,跑到女兵宿舍了!快撤!
  【结语】
  一天过得好快,转眼已经暮色降临,到了说再见的时间。走马观花的参观,虽然小有收获,但也远远无法满足我对“辽宁舰”的好奇心。走下舷梯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将来做一名航母上的水兵,让自己从游客变成主人!大家说,这个想法怎么样?
其他文献
和平年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各类军械弹药的消耗量都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但是,古人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即使战争的威胁远在天边,军队也必须时刻做好战斗准备,军械与弹药都要储备充足。各类设备库、军火库正是为了存放这些物资而设立的。我们今天就要去参观这类军用仓库中很特殊的一个——它的名字叫“洞库”。  深山中的神秘仓库  崇山峻岭中,一条隐蔽在密林下的军用公路蜿蜒向前,指向未知的大山深处。路两
期刊
据说,通过卫星俯视地球,能在每年九月前后在中国发现几百万穿迷彩服的神秘军队。这些军队在出现半个月之后,又会神秘消失。阅历丰富点的同学偷乐了:哪有什么神秘军队,那是开学前的军训!没参加过军训的同学不乐意了:你这不是“馋”我们吗?刚巧,这个国庆假期,有一群小鬼“闯”了一回军营,让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起体验一把丰富多彩的军训生活吧。  初入军营  小鬼进军营,万事都好奇。还没进大门,这群小鬼就走不动了
期刊
1976年6月27日中午,从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飞往法国巴黎的法航139次航班正飞过爱琴海的上空。海天一色,在一片蔚蓝的包裹下,机舱里显得格外宁静惬意。  突然,一名女子从座位上站起身,快步走到前舱,大声冲所有乘客吼道:“这架飞机现在由我们接管了!”说着,她亮出了藏在衣服里的手提式机枪。伴随着乘客们的尖叫声,又有几名男子从各自的座位上跳起,其中一个人飞起一脚踹开驾驶舱门,把枪口抵在了机长的头上。“降
期刊
邓尼茨的难题  1939年1月的一天,德意志帝国海军准将卡尔·冯·邓尼茨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一份文件,反复在文件上确认每一项数值。  良久,邓尼茨扔下手中的铅笔,长叹一声:“一共只有57艘潜艇,适合远洋作战的仅有区区22艘……这点兵力,只够在英国人的屁股上刺一下而已。”  邓尼茨是德军老资格的潜艇战专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出任德国海军UB-68潜艇的艇长,曾指挥潜艇穿过英军护卫警戒圈,击沉商船。
期刊
1944年6月5日,诺曼底海滩。  夜里的海,并不平静。  海水被大风掀起,又被倾盆而下的雨水打人海中。就这样周而复始一连折腾了好几天,风雨丝毫没有要消停的意思。6月的法国天气一直不怎么样,今年似乎更遭。浓雾覆盖了整个海面,一切都显得梦幻而不真实。  海滩上的防御工事里这会儿只有3个人,德国军官普拉斯凯和两名小兵。  “要帮你拿一杯咖啡吗?长官。”一名小兵说。  “是的,顺便把我靴子里的水倒一倒,
期刊
在反恐战争如火如荼的今天,最让正规部队头疼的莫过于恐怖分子制造的各种简易爆炸装置(IED)。因此,原本并不起眼的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开始走红,被大量装备到各国的一线部队。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无疑是“水牛”防地雷反伏击车。  。  不怕炸——“替补”变“主力”  最初,刚刚参军的“水牛”在美军装备序列中的名称是“爆炸物处置车”,属于二线车辆,只是在工兵部队探雷与扫雷时才能派上用场。  不过,世事
期刊
两栖坦克属于特种坦克的一种,可以在江河、湖泊,甚至浅海水面行驶,常用于登陆作战与沿岸警戒。近些年,随着作战模式与理念的不断发展,两栖坦克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了。不过,在军事大国俄罗斯的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中,却仍然保留了大量的两栖坦克,甚至在北极和远东的某些地区,这种坦克还是当地驻军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数以千计的两栖坦克竟然同属一个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型号——PT-76。  俄国人
期刊
引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随处可见当时最先进的德军坦克成群结队地在原野上横冲直撞。可是,装备相对落后的苏军最终却并没有败给敌人的钢铁怪兽,甚至在库尔斯克一战中,他们还让纳粹的装甲部队元气大伤。这一切尽管与苏军坦克的正面奋战密不可分,但不能忽视的是,苏军步兵同样给德军战车带来了重创,而这都要归功于他们手中的“神器”——两支反坦克“兄弟枪”。  两兄弟,没血缘  苏军的两支反坦克“兄弟枪”
期刊
942年6月,美军第56战斗机大队的飞行员们迎来了一批新式战斗机。看着这些“憨头憨脑”的大家伙,平时开惯了“喷火”和“飓风”这类轻型战斗机的飞行精英们有些怀疑:这么大的身躯,真要和德国人的Bf 109战斗机打起来,能赢吗?他们不知道,“大块头”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大智慧。  强劲的“心脏”  把空重达4500千克的P-47B送上云霄的,是一台1500千瓦的普惠R-2800“双黄蜂”航空发动机——当时世
期刊
在登陆作战中,经常能见到空中火力支援。但由于受到天气、地形等影响,这些快速高效的“天上盟友”也不是随时都能出动的,登陆部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地面火力支援。可是重达几十吨的自行火炮或火箭炮虽然威力大,却跑不快。所以能塞进直升机的迫击炮就成了海军陆战队青睐的对象。  “鱼鹰”缺搭档  可是,不知道是怎么了,热衷于研发各种武器的美国却不太擅长造迫击炮。直到20世纪末,美军使用的都是从以色列进口的K6迫击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