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学生、社会都是有益的,它所倡导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导入以及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方面对初中地理教学進行了研究。地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设计,都值得初中地理教师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地理教学;探讨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及发展,对外交流的深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遇到挑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复杂的局面和挑战,地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掌握好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便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了一半,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兴趣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前导入的艺术性,调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力求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一、教师要关系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地理教学中要始终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世纪地理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做到一切为学生、为一切的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通过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1]。例如:在教授《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中,教师所设问题,安排的教学环节,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喜悦。每一个人生来都具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倾向,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每一个人只要付出一定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使每个人都有收获。
二、提高课前导入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兴趣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前导入的艺术性,调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力求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古诗词导入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在中国一直盛行“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古诗词作为中华的瑰宝流传于世,同时也是学生的必学科目之一。在千年的传承中,古人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深情融入诗词中,既歌颂了祖国之美,又抒发了爱国热忱。教师要善于借鉴诗词韵味,启迪学生情感[2]。例如,在描绘内蒙古大草原的特征时,可以利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现草原蓝天碧草的景致,借用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泰山高耸雄伟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富有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再如,利用趣味故事导入教学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脍炙人口的趣味故事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地图教学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挂画和地图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找寻并发现更多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除了课本上原有的和教室内挂的地图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放大和缩小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3]。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通过我国与其他小国家的面积比较,形象地突出我国的疆域辽阔,从而明确国家设立行政区划分和分级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家乡的地址填写中引入省、县、乡的行政区划分,这样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简称,但由于涉及的省份较多,记忆起来比较枯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编排一些有助于记忆的顺口溜,这样学生记忆起来会容易的多,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快速地学到知识,并且更容易加深印象。
四、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加快后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水资源污染、滥砍乱伐、无计划开采、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这些话题随处可见,教材中也用大量的图片和篇幅详尽地介绍了这些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其次,人口观的教育内容。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资源虽然是最宝贵的资源,可是人口增长必须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4]。教材中对人口数量激增对社会发展和环境带来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最后,生产生活观的教育内容。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工业生产的类型、农业生产的类型、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各区域气候和自然环境都相距悬殊,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介绍的生活浪费、工业耗能、大水灌溉、草地无节制放牧、森林过度开垦等问题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结束语:
地理作为初中基础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新课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在初中基础教育中快速开展,对于地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多加实践,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方式同研究性教学方式结合以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迎春.新课程标准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15(11):156-157.
[2] 王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时代教育,2017(16):145-146.
[3] 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8(02):123-124.
[4] 赖应和.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7(19):551-552.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地理教学;探讨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及发展,对外交流的深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遇到挑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复杂的局面和挑战,地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掌握好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便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了一半,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兴趣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前导入的艺术性,调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力求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一、教师要关系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地理教学中要始终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世纪地理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做到一切为学生、为一切的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通过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1]。例如:在教授《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中,教师所设问题,安排的教学环节,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喜悦。每一个人生来都具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倾向,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每一个人只要付出一定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使每个人都有收获。
二、提高课前导入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兴趣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前导入的艺术性,调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力求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古诗词导入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在中国一直盛行“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古诗词作为中华的瑰宝流传于世,同时也是学生的必学科目之一。在千年的传承中,古人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深情融入诗词中,既歌颂了祖国之美,又抒发了爱国热忱。教师要善于借鉴诗词韵味,启迪学生情感[2]。例如,在描绘内蒙古大草原的特征时,可以利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现草原蓝天碧草的景致,借用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泰山高耸雄伟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富有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再如,利用趣味故事导入教学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脍炙人口的趣味故事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地图教学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挂画和地图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找寻并发现更多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除了课本上原有的和教室内挂的地图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放大和缩小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3]。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通过我国与其他小国家的面积比较,形象地突出我国的疆域辽阔,从而明确国家设立行政区划分和分级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家乡的地址填写中引入省、县、乡的行政区划分,这样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简称,但由于涉及的省份较多,记忆起来比较枯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编排一些有助于记忆的顺口溜,这样学生记忆起来会容易的多,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快速地学到知识,并且更容易加深印象。
四、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加快后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水资源污染、滥砍乱伐、无计划开采、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这些话题随处可见,教材中也用大量的图片和篇幅详尽地介绍了这些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其次,人口观的教育内容。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资源虽然是最宝贵的资源,可是人口增长必须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4]。教材中对人口数量激增对社会发展和环境带来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最后,生产生活观的教育内容。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工业生产的类型、农业生产的类型、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各区域气候和自然环境都相距悬殊,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介绍的生活浪费、工业耗能、大水灌溉、草地无节制放牧、森林过度开垦等问题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结束语:
地理作为初中基础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新课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在初中基础教育中快速开展,对于地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多加实践,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方式同研究性教学方式结合以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迎春.新课程标准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15(11):156-157.
[2] 王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时代教育,2017(16):145-146.
[3] 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8(02):123-124.
[4] 赖应和.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7(19):55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