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类行业在精细化分工的基础上已开启了深度融合的模式,随之而来的是以往属于私人领域的空间、区域、资源开始出现勾连、交叉、重叠,以致在当今社会形成了具有一定程度公共性特征的公共区域、公共资源与公共空间。为此应当在现有教学资源、环境、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在课程教育、思想培养等方面,让公共精神能够真正成为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