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延伸,道路的建设逐渐延伸到山区之中,在山区之中建设道路将会面临诸多困难,为了解决困难以及保护环境,本文从山区道路灾害的形成与防治原理、针对山区道路灾害的防治对策,以及关于我国山区道路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这三个方面对山区道路灾害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山区;道路;灾害;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U49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道路交通的需求,道路交通网络被不断扩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极其的复杂,纵横在各种地形上的公路交通网面临着诸多自然灾害的影响,对交通运输业产生了巨大的安全威胁。为了保障交通网络的安全,本文主要针对山区道路灾害的防治以及灾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以便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中国山区道路灾害特点
1.成灾率高
道路是呈带状延伸的串联系统,山区道路多沿河谷展延,很少有回旋闪避的余地。因此,即使轻微的、小规模的不良地质现象也会酿成灾害。这是道路灾害额度高、灾情雷同的原因之一。
2.影响面广
一般的国道通常长数百至上千公里,若一处受灾,行车中断,则全线瘫痪。公路每年因自然灾害而断道1 000~2000 h,对国计民生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其通行防灾不但任务艰巨,而且意义重大。
3.工程引发灾害多
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特征发育,道路工程本身需对山体进行开挖、填筑以及开凿隧道,前期工程勘察投入不够,设计与施工不当也是引起工程灾害以及工程次生灾害的原因之一。
4.人为活动破坏大
中国超负荷的人口状态和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导致过度垦植破坏植被、超量抽水降低水位、灌溉体系渗漏溃决、采矿开挖弃碴崩塌,破坏生态平衡和坡体稳定,造成水土流失,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陷。
三、山区道路灾害分析
1.地震灾害
根据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震后的研究资料分析,地震对我国山区公路工程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断裂。在山区公路上,路基路面产生不规则的张拉剪切型断裂,表现在路面上出现宽大的裂隙,形成错位和滑移。
2)整体坍滑。由于地震波引起路基内部开裂、变形,路基支护结构失稳,路基路面在整体断裂之后出现坍滑。这种震害主要出现在一侧临空的路基,如山腰线、临河路基等。
3)整体沉陷。一方面,地震波导致路基基底液化,形成大面积路基沉陷;另一方面,路基填筑体或路基土力学性质不均匀,地震波的作用导致路基土沉降不均匀而产生局部路基路面整体沉陷。
4)路基路面被掩埋。在山区高边坡的路段地震造成崩塌、滑坡和落石等次生灾害,大量的塌方体碎落后掩埋路基路面。
5)地震造成路基路面纵横向裂缝。地震造成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这类裂缝在离震中地区较远的公路也有发生。主要是由于路基路面不均匀沉降、挡墙外倾或路基向临空方向变形引起,表现在路面上形成一些细长的纵、横向裂缝。裂缝贯通后易引起路基路面的整体滑移。
2.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据统计,我国有29 个省(区)、771 个县(市)正遭受泥石流的危害,平均每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为18 次/ 县。目前我国己查明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以上城镇有138个,主要分布在甘肃(4个)、四川(34个)、云南(23个) 和西藏(13个) 等西部山区,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乡镇级城镇数量最大。
2010 年8 月7 日,舟曲发生泥石流,省道313 线部分路段交通中断,省道210 线多处路段交通阻断。2012 年6 月27 日,川藏公路西藏芒康县境内海通沟段发生多起泥石流,形成堰塞湖,路基被冲毁,交通中断。可以说,泥石流给我国山区公路工程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四、针对山区道路灾害的防治对策
1.既有道路的减灾对策
已经建成并运行的道路可以称为既有道路,既有道路经常会受到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既有道路在建设初期就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缺乏相对应的防护措施,以至于工程设施不够完善,导致行车不够安全。对于此类道路应当采用以“治”为主的措施,对泥石流进行综合治理。在对道路周边的环境进行分析之后,根据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原因,正确选择治理手段和方案,尽可能恢复道路周边的环境,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从而保证道路的顺畅。
2.在建和改建道路的减灾对策
对于正在进行建设的道路以及进行改建的道路,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施工工艺进行相对应的防护措施,以便确保道路安全。此时,主要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进行减灾。
3.拟建道路的减灾对策
为了减少道路建成后遇到灾害的影响,在进行道路建设之前,就应当进行灾害的防治设计。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应当根据道路即将建设的周边环境地理状况,以及施工工艺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并将沿途按照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划分,并根据划分出的危险等级进行相对应的灾害防治设计,从根源上对灾害进行防治,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的损失。
4.完善地质工作
防治措施要做到对症下药,首先应掌握灾害的成因、分布、性质、危害和发展趋势,因而灾害地质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5.控制人类不合理活动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引发道路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因其发生于道路通车后,危害的严重性与防治的艰巨性更为突出。
五、山区道路可持续发展
道路灾害既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就必然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灾害问题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加强减灾研究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为了做到山区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强调地质工作,坚持选线原则;
2.加强防护工程,增强道路系统的综合承灾能力;
3.道路工程与环境协调的综合设计理论。
六、结语
山区道路灾害是由地球的地壳运动以及人为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减轻灾害的危害时,需要抱着长久进行灾害防治的决心,而不应是一蹴而就,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灾害的防治,以便最大程度减轻灾害的影响,减少经济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姚裕春,姚令侃,王元勋 山区道路灾害及环境影响分析 [J] 《灾害学》 ISTIC -2004年1期-
[2]黄秋峰,黄圣瑞 山区道路灾害防治技术初探 [J] 《硅谷》 -2010年3期-
[3]陈兴,张静波 我国山区道路灾害研究 [J] 《资源与人居環境》 -2013年:期-
[4]杨斌 山区道路开挖边坡灾害与对策研究 [J] 《四川建筑》 -2009年1期-
[关键词]山区;道路;灾害;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U49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道路交通的需求,道路交通网络被不断扩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极其的复杂,纵横在各种地形上的公路交通网面临着诸多自然灾害的影响,对交通运输业产生了巨大的安全威胁。为了保障交通网络的安全,本文主要针对山区道路灾害的防治以及灾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以便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中国山区道路灾害特点
1.成灾率高
道路是呈带状延伸的串联系统,山区道路多沿河谷展延,很少有回旋闪避的余地。因此,即使轻微的、小规模的不良地质现象也会酿成灾害。这是道路灾害额度高、灾情雷同的原因之一。
2.影响面广
一般的国道通常长数百至上千公里,若一处受灾,行车中断,则全线瘫痪。公路每年因自然灾害而断道1 000~2000 h,对国计民生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其通行防灾不但任务艰巨,而且意义重大。
3.工程引发灾害多
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特征发育,道路工程本身需对山体进行开挖、填筑以及开凿隧道,前期工程勘察投入不够,设计与施工不当也是引起工程灾害以及工程次生灾害的原因之一。
4.人为活动破坏大
中国超负荷的人口状态和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导致过度垦植破坏植被、超量抽水降低水位、灌溉体系渗漏溃决、采矿开挖弃碴崩塌,破坏生态平衡和坡体稳定,造成水土流失,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陷。
三、山区道路灾害分析
1.地震灾害
根据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震后的研究资料分析,地震对我国山区公路工程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断裂。在山区公路上,路基路面产生不规则的张拉剪切型断裂,表现在路面上出现宽大的裂隙,形成错位和滑移。
2)整体坍滑。由于地震波引起路基内部开裂、变形,路基支护结构失稳,路基路面在整体断裂之后出现坍滑。这种震害主要出现在一侧临空的路基,如山腰线、临河路基等。
3)整体沉陷。一方面,地震波导致路基基底液化,形成大面积路基沉陷;另一方面,路基填筑体或路基土力学性质不均匀,地震波的作用导致路基土沉降不均匀而产生局部路基路面整体沉陷。
4)路基路面被掩埋。在山区高边坡的路段地震造成崩塌、滑坡和落石等次生灾害,大量的塌方体碎落后掩埋路基路面。
5)地震造成路基路面纵横向裂缝。地震造成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这类裂缝在离震中地区较远的公路也有发生。主要是由于路基路面不均匀沉降、挡墙外倾或路基向临空方向变形引起,表现在路面上形成一些细长的纵、横向裂缝。裂缝贯通后易引起路基路面的整体滑移。
2.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据统计,我国有29 个省(区)、771 个县(市)正遭受泥石流的危害,平均每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为18 次/ 县。目前我国己查明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以上城镇有138个,主要分布在甘肃(4个)、四川(34个)、云南(23个) 和西藏(13个) 等西部山区,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乡镇级城镇数量最大。
2010 年8 月7 日,舟曲发生泥石流,省道313 线部分路段交通中断,省道210 线多处路段交通阻断。2012 年6 月27 日,川藏公路西藏芒康县境内海通沟段发生多起泥石流,形成堰塞湖,路基被冲毁,交通中断。可以说,泥石流给我国山区公路工程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四、针对山区道路灾害的防治对策
1.既有道路的减灾对策
已经建成并运行的道路可以称为既有道路,既有道路经常会受到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既有道路在建设初期就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缺乏相对应的防护措施,以至于工程设施不够完善,导致行车不够安全。对于此类道路应当采用以“治”为主的措施,对泥石流进行综合治理。在对道路周边的环境进行分析之后,根据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原因,正确选择治理手段和方案,尽可能恢复道路周边的环境,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从而保证道路的顺畅。
2.在建和改建道路的减灾对策
对于正在进行建设的道路以及进行改建的道路,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施工工艺进行相对应的防护措施,以便确保道路安全。此时,主要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进行减灾。
3.拟建道路的减灾对策
为了减少道路建成后遇到灾害的影响,在进行道路建设之前,就应当进行灾害的防治设计。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应当根据道路即将建设的周边环境地理状况,以及施工工艺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并将沿途按照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划分,并根据划分出的危险等级进行相对应的灾害防治设计,从根源上对灾害进行防治,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的损失。
4.完善地质工作
防治措施要做到对症下药,首先应掌握灾害的成因、分布、性质、危害和发展趋势,因而灾害地质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5.控制人类不合理活动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引发道路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因其发生于道路通车后,危害的严重性与防治的艰巨性更为突出。
五、山区道路可持续发展
道路灾害既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就必然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灾害问题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加强减灾研究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为了做到山区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强调地质工作,坚持选线原则;
2.加强防护工程,增强道路系统的综合承灾能力;
3.道路工程与环境协调的综合设计理论。
六、结语
山区道路灾害是由地球的地壳运动以及人为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减轻灾害的危害时,需要抱着长久进行灾害防治的决心,而不应是一蹴而就,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灾害的防治,以便最大程度减轻灾害的影响,减少经济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姚裕春,姚令侃,王元勋 山区道路灾害及环境影响分析 [J] 《灾害学》 ISTIC -2004年1期-
[2]黄秋峰,黄圣瑞 山区道路灾害防治技术初探 [J] 《硅谷》 -2010年3期-
[3]陈兴,张静波 我国山区道路灾害研究 [J] 《资源与人居環境》 -2013年:期-
[4]杨斌 山区道路开挖边坡灾害与对策研究 [J] 《四川建筑》 -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