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发现美,美就在你身边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用心发现美,美就在你身边,大千世界有无限的美,你感受到美了吗?同样是离愁别绪,在徐志摩的笔下却是那么的美。《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别离诗之一,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鉴赏这首诗要以诵读为主,让学生真正去体会美在哪里。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品味作者对于母校的深沉的、真挚的依恋之情。
  关键词: 意象 意境 情感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沉思。他把与母校的离别化作歌声一般的语言,让人更加依依不舍。高中语文课本把这首现代诗歌选进教材,目的也是让学生们能感受这其中的美。
  这首诗是我第二次讲,比起第一次感受更深。这是一节“常态课”,经过对这首诗的讲读,学生在通过意象感受作者情感方面,逐渐掌握了方法。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课程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教学过程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因此我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对鉴赏活动有一种需求。教学策略之一是使教学内容“陌生化”,即拉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少知感甚至未知感,生疑生惑,从而,让距离去调动学生。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我的案例设计是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一)诵读体会意境美
  以诵读领起,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教会学生诗歌鉴赏方法,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
  导入新课后,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在此基础上提问:《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它美在哪里?配乐范读之后让学生自己体会美在何处。诗歌的音乐美在于诵读,再请个别学生朗读,学生之间形成评价。让学生自己有初读后对诗歌意境的体会。
  (二)鉴赏诗歌的意象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徐志摩笔下的离别像暮春里牧童的笛声,既让人欣喜又让人伤感。这种感情作者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感情是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的。这些景物就是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意象的组合就是意境,让学生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情感。在学生描述的同时可以配以轻音乐,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我们创设的美境。作者的情感表达是把他的留恋之情化作了神奇的画笔,每节诗歌都是一幅画,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让人读了更是不忍离去。
  在意象分析这一环节,安排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有执笔人和发言人,然后让每组的发言人把讨论的结果表达出来。
  美丽的图景是由优美的意象组合而成的,首先体会意象的美因为作者赋予景物以主观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他的不舍之情寄托给了“金柳、青荇、波光艳影……”这些美丽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作者描绘的一幅优美的画面。学生用散文一样的语言描绘画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用美丽的意象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二、学生的感受
  教完这一课以后我做了个调查,对于两个班级的学生来说,最难理解的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即通过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在他们看来作者的情感就是依依不舍之情,而其中的眷恋他们初读时时没能感受到的。但是经过对意象的分析,学生们渐渐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也体会到了美感。一些对语言比较敏感的学生,他们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因为平时他们就比较喜欢写作,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表现人的情感的变化。
  课后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去写一首诗,模仿《再别康桥》的格式,可以写与初中母校的别离,可以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要由景物来反映你的情感。这次习作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有的写初中的学校,有的写自己的家乡,有的写刚刚来到的高中校园,总之,都是他们有话可说的地方。学生们都把他们喜欢的景、物赋予了他们纯洁的情感,每一景物无不感受到其内心真挚的情感,尽管情感没有徐志摩那样曲折的变化,但是对于意象的运用可以说是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些学生很骄傲地对我说,他会写诗了,其实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再融入自己的主观因素,当然能通过诗来表现情感。
  通过《再别康桥》学生们理解了诗歌中的意象背后都是感情丰富的作者,每个意象都被作者赋予了主观感受了。
  三、反思
  这首诗歌讲完以后,我认真反思,主要的感想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让自己身临其境,才能再现作者当时的感受。要善于想象,把自己与作者连在一起,最好做到忘我。用心去读,去体会才能把握住情感。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确实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己主动去用心感受、体会。有助于诗歌的理解。
  第二,诗歌鉴赏要注意意象的分析。学生对于意象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的理解深层含义。比如“金柳”,学生理解,因为夕阳的余晖映衬着柳树变成了金色,他们很难理解到时作者的情感所致。因为作者对康桥无比的热爱,所以他把这么高贵的颜色赋予了河畔的柳树,同时以“新娘”做比,把柳树的婀娜与美妙形象化了。所以让学生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必须抓住装满作者满心感情的意象的特点,这样才能把握诗歌的灵魂。
  《再别康桥》是说不尽的,尽管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领略了这一艺术精品的风采,但认识的只是冰山一角。要激发、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理解,真正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在动态的多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使鉴赏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学习”是十分关键的。
  第三,赏析诗歌还要注意学习之后,让学生去反思。在课后可以布置作业,或习作或鉴赏类似的诗歌,让他们巩固所学的方法,进而掌握。学生们的读诗兴趣提高了,而且能把自己的情感用诗一样的语言表现出来,尽管提高一点点,也是收获。
  第四,学习诗歌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读,读出他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的感受尽量贴近作者的心情,学生讨论过后各抒己见让自己融入作者创设的意境。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锻炼他们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再别康桥》这首优美的抒情诗让我体会到了诗人那种特别的离情,同时我收获了学生的成长。回想起我学习这首诗的情景,也许那时的我还没有这么多情感,只是觉得优美,没有想写东西的冲动。这次角色转变,我作为指导者,帮助孩子们理解的时候,又是别有一番风味。学生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给他足够的空间,他会把他心底的最深的情感表现出来。学习诗歌不但要理解作者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会表达,表现自己的埋藏很深的情感。
  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研究、探讨现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通过教师的指导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这是好的方法,相信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会不断的提高,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歌。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快乐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对小学的孩子来说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应用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教师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把政治应试教育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把“说”引向政治课堂。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技能型、实用型劳动者,“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群)为本位”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明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国家教委明确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再加上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本着“定位幼儿发展、提高职业技能、趣味性”的原则,我们把戏剧活动引入语文教学,让幼师语文教学凸显特色,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并不知不觉地提高职业技能。下面以幼儿文学教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笔者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汉语拼音进行阅读  二、指导学生认识词、句  三、引导学生认识段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六、交流合作,享受阅读成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训练,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已有八九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我深有体会。确实,口语交际难教,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而农村其难度就更大了。关键在于农村学生生活
期刊
摘要: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方法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也是地理教学主要策略。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从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动机着手,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 兴趣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活动或地理学习对象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例如,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
期刊
从教十年来,感觉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后进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而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  作为老师,应该正确对待后进生。  什么是差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老师的眼里,考试成绩排在
期刊
数学中的概念,也可以称为精致的概念。对于这些生僻浓缩的文字规律的罗列,概念教学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所思考的教学“犄角”。怎样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更清楚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细节准确理解,全方面的把握呢?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妨把“玩具”变成学具,请到课堂,我们的教学“疑难杂症”就会不径而飞了。  在五年级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我就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引进别致的“玩具”,让数学概念的课堂
期刊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足见实践之重要性。实践是求知的途径,是培养能力的手段,是提高素质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在不断地求知探索中应始终以实践为重,注重学生身临其境,自悟自省。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在自身实践中悟情悟理,训练语感,积累语言。  在多年教学中,我们深知学语文需日积月累,需在教学中充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阅读面,多思勤动笔。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语文的实践性,与生活紧密结合,掌握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