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技能型、实用型劳动者,“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群)为本位”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明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国家教委明确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再加上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本着“定位幼儿发展、提高职业技能、趣味性”的原则,我们把戏剧活动引入语文教学,让幼师语文教学凸显特色,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并不知不觉地提高职业技能。下面以幼儿文学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借助音像、图片、课件等手段,通过观赏戏剧,激起“童趣”,培养学生的表演素养。
对没接触过戏剧的学生来说,猛然让他们表演戏剧,她们往往难为情、放不开,或上台后不知所措。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如观看童话剧《海的女儿》、《白雪公主》、歌舞剧《三只蝴蝶》,创设“童心”情境,激发表演欲望,提高学生戏剧活动的素养。我再引导学生复述故事,进行模仿表演,培养其敢说、善说、会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学习《幼儿戏剧》一章时,我对学生进行“表情训练”和“拟声摹状训练”,与多媒体的戏剧观赏配合,共同为学生将来用表演对幼儿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改编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儿戏剧剧本,让学生在语文训练中培养语言技能、主题示范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的规定,蕴含对幼师专业技能要求,即语言、艺术、对幼儿教学的技能。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师范生比较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技能中,写作能力必不可少。叶圣陶说过:“必须认识到看书读书其实就是听他人的话——用眼睛从书本上听他人的话,作文其实就是说自己的话——用笔在纸上说自己的话;读和写是同一回事,写和说是同一回事,……”学习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往往让学生将教学内容或涉及到的作品,编排表演出来;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品鉴,要应用些特殊教学方法,如场景创设法,即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将相应作品改编为剧本进行编排表演,或通过朗诵、鉴赏会等形式进行公开探讨等。这样,丰富了学生文学作品的储备,但想表演精彩必须有剧本,我就让学生自由结组改幼儿戏剧剧本,再广泛听取意见作修改,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首先,学生要反复揣摩文本,通过自读、质疑、研讨,找出作品的关键词,理解文章思路,把握作品主旨,然后再改编剧本,设计舞台背景、人物服装、表演动作。此过程,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更要积极找老师提问,以获得最佳理解。这样,学生就从过去的被动听变成主动参与,从而加深了对作品内容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活跃了思路,语文能力在这里得到全面训练,并从中探索、发现“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因为面向幼儿开展戏剧活动,就要照顾到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学习语言的特点,要求剧中人物台词韵文化,最好用儿歌表现,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的语言,也锻炼了幼师生儿歌创编水平。读写为听说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个性化动作化的台词说出来就显示出对幼儿的示范能力。
三、组织学生课堂上表演和课后排演戏剧,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组织能力、肢体语言、主题示范等职业技能,有力促进了艺术方面的技能提高,对教学能力也有帮助。
课堂上,对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课前表演或课后表演;对儿歌、幼儿诗,让学生记诵、编排、表演;对幼儿戏剧、幼儿童话、幼儿故事,运用“表演欣赏法”,“讲——导——演——评”,让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表演,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了普通话、讲故事、肢体语言、组织表演、主题示范等职业技能。
为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学生课外要认真排演戏剧。幼儿戏剧本身的游戏性特点和幼儿戏剧活动要面向幼儿园,决定戏剧表演时要加上必要的游戏歌舞、配上相应的音乐,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唱歌、跳舞、乐理等专业课,把演戏中用到的这一段歌舞练精练好,磨练根据情节、人物、情感配乐的能力,无形中提高了艺术技能;旁白用多媒体来表现背景、环境、道具,促使学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用手工制作道具、头饰、背景,配上合适的服装、化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动脑中艺术技能得到培养;风、雨、雷电、蝴蝶拟人化处理,适合幼儿“自我中心思维”,丰富了想象,培养了创造思维;为人物设计动作,为儿歌、幼儿诗设计相应肢体语言,学生主动、互动、讨论式学习,符合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编排、表演能力得到训练,合作、组织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教师要做好表演后的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戏剧表演的要领和规律,提高戏剧表演能力。戏剧活动提高语言、艺术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讲课技能也有帮助。
可见,戏剧活动配合语文教学,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丰富了想象,培养了她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了她们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了戏剧活动的教育功能。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训练了幼师生职业技能。实践证明,这是适合幼师语文教学的最佳形式,也是全面提高幼师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祝梦希.幼儿文学与幼师生职业技能的培养[J].教师,2012(16)
[2]许凤山.浅谈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J].中小学教学与管理,2002,(7)
一、借助音像、图片、课件等手段,通过观赏戏剧,激起“童趣”,培养学生的表演素养。
对没接触过戏剧的学生来说,猛然让他们表演戏剧,她们往往难为情、放不开,或上台后不知所措。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如观看童话剧《海的女儿》、《白雪公主》、歌舞剧《三只蝴蝶》,创设“童心”情境,激发表演欲望,提高学生戏剧活动的素养。我再引导学生复述故事,进行模仿表演,培养其敢说、善说、会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学习《幼儿戏剧》一章时,我对学生进行“表情训练”和“拟声摹状训练”,与多媒体的戏剧观赏配合,共同为学生将来用表演对幼儿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改编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儿戏剧剧本,让学生在语文训练中培养语言技能、主题示范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的规定,蕴含对幼师专业技能要求,即语言、艺术、对幼儿教学的技能。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师范生比较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技能中,写作能力必不可少。叶圣陶说过:“必须认识到看书读书其实就是听他人的话——用眼睛从书本上听他人的话,作文其实就是说自己的话——用笔在纸上说自己的话;读和写是同一回事,写和说是同一回事,……”学习幼儿文学的基本理论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往往让学生将教学内容或涉及到的作品,编排表演出来;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品鉴,要应用些特殊教学方法,如场景创设法,即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将相应作品改编为剧本进行编排表演,或通过朗诵、鉴赏会等形式进行公开探讨等。这样,丰富了学生文学作品的储备,但想表演精彩必须有剧本,我就让学生自由结组改幼儿戏剧剧本,再广泛听取意见作修改,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首先,学生要反复揣摩文本,通过自读、质疑、研讨,找出作品的关键词,理解文章思路,把握作品主旨,然后再改编剧本,设计舞台背景、人物服装、表演动作。此过程,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更要积极找老师提问,以获得最佳理解。这样,学生就从过去的被动听变成主动参与,从而加深了对作品内容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活跃了思路,语文能力在这里得到全面训练,并从中探索、发现“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因为面向幼儿开展戏剧活动,就要照顾到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学习语言的特点,要求剧中人物台词韵文化,最好用儿歌表现,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的语言,也锻炼了幼师生儿歌创编水平。读写为听说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个性化动作化的台词说出来就显示出对幼儿的示范能力。
三、组织学生课堂上表演和课后排演戏剧,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组织能力、肢体语言、主题示范等职业技能,有力促进了艺术方面的技能提高,对教学能力也有帮助。
课堂上,对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课前表演或课后表演;对儿歌、幼儿诗,让学生记诵、编排、表演;对幼儿戏剧、幼儿童话、幼儿故事,运用“表演欣赏法”,“讲——导——演——评”,让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表演,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了普通话、讲故事、肢体语言、组织表演、主题示范等职业技能。
为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学生课外要认真排演戏剧。幼儿戏剧本身的游戏性特点和幼儿戏剧活动要面向幼儿园,决定戏剧表演时要加上必要的游戏歌舞、配上相应的音乐,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唱歌、跳舞、乐理等专业课,把演戏中用到的这一段歌舞练精练好,磨练根据情节、人物、情感配乐的能力,无形中提高了艺术技能;旁白用多媒体来表现背景、环境、道具,促使学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用手工制作道具、头饰、背景,配上合适的服装、化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动脑中艺术技能得到培养;风、雨、雷电、蝴蝶拟人化处理,适合幼儿“自我中心思维”,丰富了想象,培养了创造思维;为人物设计动作,为儿歌、幼儿诗设计相应肢体语言,学生主动、互动、讨论式学习,符合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编排、表演能力得到训练,合作、组织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教师要做好表演后的总结,使学生逐步掌握戏剧表演的要领和规律,提高戏剧表演能力。戏剧活动提高语言、艺术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讲课技能也有帮助。
可见,戏剧活动配合语文教学,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丰富了想象,培养了她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了她们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了戏剧活动的教育功能。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训练了幼师生职业技能。实践证明,这是适合幼师语文教学的最佳形式,也是全面提高幼师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祝梦希.幼儿文学与幼师生职业技能的培养[J].教师,2012(16)
[2]许凤山.浅谈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J].中小学教学与管理,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