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chia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特殊人群的病因构成。方法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相关分析的文献并获取全文,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然后进行数据提取、汇总及分析。结果(1)此项研究共纳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733例;(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恶性肿瘤、食管静脉曲张是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分别占31.2%、15.2%、12.0%、11.7%、11.3%;(3)2000至2006年与2006至2011年相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分别是32.3%、15.1%、12.1%、7.2%、12.5%及29.7%、15.4%、11.1%、15.3%、10.9%;(4)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比例为3.25:1;(5)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胃溃疡、恶性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静脉曲张,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恶性肿瘤、食管静脉曲张是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近5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有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
患者女,2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余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起病时表现为进食后呕吐,随后发展为饮水困难,伴乏力、纳差,体质量减轻10b,无腹痛、声嘶、呛咳、头晕、头痛和肢体的感觉异常及活动受限。曾于当地医院行咽喉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入院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胃镜检查时内镜先端不能插入食管,以疑似食管癌收治我院消化内科。血糖10mmol/L(持续补液中查),钾3.17mmol/L,其他
对于BismuthⅡ以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来说,往往已失去外科手术时机,而作为姑息性治疗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是晚期胆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可缓解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目的对比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效价比。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12年9月确诊的866位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住院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D组及传统外科手术组。记录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卫生经济学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结果ESD组共607例患者,外科组共259例患者;两组病变的完全切除率相当(93.1%比93
患者男,73岁,既往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史及2型糖尿病史,无心,肺,脑等器官疾病
由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年会暨第十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将于2013年6月14日-16日在北京召开,就有关消化疾病的专题开展广泛的研讨。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贲门位于胃食管交界处,此处发生恶性病变,有其特殊的分子生物学特点。S期激酶相关蛋白(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2,Skp2)作为F-box蛋白家族一员,是细胞进入S期的重要调控蛋白,它通过启动泛素蛋白酶降解途径特异性识别底物,进而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巨大早期低位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病变位于低位直肠且直径超过5cm的早期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病灶最长径在5~7cm,平均为5.54cm;操作时间在45—180min,中位时间为85min。整块切除率为91.7%(22/24),治愈性切除率为83.3%(20/
例1 患者男,35岁,吞服胶囊包装二乙酰吗啡(海洛因)60粒入境,被海关查获,体积较小的胶囊陆续经由肛门排出,X光透视检查见腹部有1枚胶囊形状高密度影,目测大小约2.0cm×6.0cm,经导泻至第7天仍未排出,来我院就诊。在麻醉无痛状态下行胃镜检查,胃腔内见1枚较大体积浅黄色胶囊形状物品,表面光滑圆钝、坚硬致密。
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该治疗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尤其对冠心病患者,因原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操作时的强烈刺激常致患者出现应激性反应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患栉女,56岁.因“发现左腰部肿块20余天”就诊。患者入院的20余天发现腰部肿块,大小约3.2cm×1.0cm,伴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