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情感教育和教学实际两个方面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使学生能够在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中愉快的接受教育,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爱心; 培养; 观察能力; 直观能力; 实际操作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变得更加的重要。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 用爱心感染学生
爱心是教师实施有效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师的感情投资尤为重要。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询问、调查他们在小学时的学习成绩,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爱护。
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加强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映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时从以下方面考虑情况:
1.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并进行问题的情景设计,是学生更容易理解,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
课堂40分钟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很疲倦的。有了多媒体以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用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
四、重视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五、让成功走近学生
要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除了创造师生感情交融的心理环境,还要破除学生对数学学习“成功”的神秘感,并重视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
每接一个班,我总要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数学并不难学”这个观点,指出学好数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上“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考试都得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就都是“成功”。打破“成功”神秘感的关键,是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及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了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成功”。
六、搞好教学广度、深度的最佳匹配
从宏观上看,目前高中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但是,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数学课,则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除了做课堂练习的当堂辅导外,我还根据我和绝大多数学生住校的特点,晚自习也经常到班上转转,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起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目的是扩大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而且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告别了“不及格时代”,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艺术地评价学习成果
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即意味着“成功”,他(她)们会在赞扬声中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去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艺术性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
由于我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使师生感情愈益融洽,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广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促进了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中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大钧.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孔凡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广西教育,2012
关键词:爱心; 培养; 观察能力; 直观能力; 实际操作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变得更加的重要。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 用爱心感染学生
爱心是教师实施有效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师的感情投资尤为重要。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询问、调查他们在小学时的学习成绩,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爱护。
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加强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映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时从以下方面考虑情况:
1.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并进行问题的情景设计,是学生更容易理解,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
课堂40分钟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很疲倦的。有了多媒体以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用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
四、重视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五、让成功走近学生
要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除了创造师生感情交融的心理环境,还要破除学生对数学学习“成功”的神秘感,并重视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
每接一个班,我总要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数学并不难学”这个观点,指出学好数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上“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考试都得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就都是“成功”。打破“成功”神秘感的关键,是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及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了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成功”。
六、搞好教学广度、深度的最佳匹配
从宏观上看,目前高中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但是,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数学课,则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除了做课堂练习的当堂辅导外,我还根据我和绝大多数学生住校的特点,晚自习也经常到班上转转,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起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目的是扩大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而且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告别了“不及格时代”,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艺术地评价学习成果
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即意味着“成功”,他(她)们会在赞扬声中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去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艺术性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
由于我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使师生感情愈益融洽,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广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促进了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中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大钧.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孔凡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广西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