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派位初中生源参差不齐,他们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迥然有异。面对个体差异大的派位生,不少老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重知轻情”的教学思想、“一刀切”的教学行为、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活动。这些思想和行为必然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了过早的两极分化,甚至培养出了一批批冷冰冰的学习机器,这和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在派位初中教学的教师应该以情感教育为抓手、以因生施教为手段、以有效的课堂活动为载体构建“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模式,牢牢地把情感、分层、有效当作英语教学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情感教育; 因生施教; 有效课堂活动
一、引言
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中部生源大部分是片区类的派位生,一个年段700多位学生,他们的家庭背景、家长素质、个性特点、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思维水平等千差万别。这些差异很大的学生同在一间教室,参加同一个任课老师的课堂,这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派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重知轻情”教学思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初中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重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可是,在考试挂帅、“升学率”至上的环境下,部分教师以分数论英雄,以“成绩优、一切好”来判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的情感、无视学生的情绪、不管学生的持续发展”等“重知轻情”的现象时有出现。
2.“一刀切”教学行为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就要考虑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上完每堂课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是,由于受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的局限,英语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不一的50多位学生参加相同的课堂、做相同的作业、考相同的试卷、参加相同的辅导。这样必然导致有些学生在学英语之初就被淘汰。随着所学内容增多、难度加深,两级分化越来越大,有些同学只能坐在教室里“陪听”。
3.低效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但是有些教师没有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意识,对课堂活动有效性探究不够。笔者观察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后,发现有三种比较明显的现象。
(1) 活动重“形”轻“神”:有些教师完全用课堂活动代替课堂教学,过多、过繁的课堂活动,表面看上去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低下。有些活动没有紧扣“神”---教学目标来设计,只是为了活跃气氛;有些活动可有可无,结果是浪费了时间;有些活动教师没有预告目的,学生稀里糊涂,搞得不明不白,凡此种种活动都背离了“形”为“神”服务的宗旨。结果是学生学得忙忙碌碌,收获的是脑袋茫茫然然,不知道这节课究竟在学什么,这样的课堂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2) 活动利“优生”不利“差生”:班级学生个体成绩差异大,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和保持课堂气氛表面的热烈、不冷场,活动多以教师指定学生来进行。教师大多把问题抛给成绩较好的学生,有少部分学生从未参与过活动,他们只是扮演“看客”的角色。这样的活动脱离了全体,只是面向少数学生,受益少数学生。
(3) 评价缺心理支持,少鼓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对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在课堂活动时同学间相互推脱,逃避参与。有些同学干脆低头回避,或是眼神躲躲闪闪,不敢和老师对看,表现出很焦虑的样子。笔者在问学生为什么活动期间处于被动、消极、焦虑状态时,有些学生回答说其实开始时也不是不愿意参与活动,只是好几次活动结束后心里难受,觉得很丢脸面。
三、以面向全体为基础,倡导以情感、分层、有效为核心要素的教学模式
1.以情感教育为抓手,激励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1]。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2]”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笔者认为对于心理还没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师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和谐、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只要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合理的价值取向,他们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教师要包容学生的错误,而不是盯着他们的错误,把他们的错误无限放大。据教育心理学家普斯瑞克指出,如果教师关注学生的积极行为与关注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时间比例是3:1,学生就处于积极情绪,教学活动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更加的顺利[3]。教师要有不管学生成绩好坏,无条件接纳任何一位学生的情怀。教师要有把情感教育植根于教学过程的理念,用激励伴随着孩子们前行。
(1)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学质量是由师生合力创造的,如果师生关系和谐、愉悦,配合默契,相互支持,师生在同一方向上用力,教学质量往往较高;反之,老师不可亲、学生不可爱、学生排斥老师、老师讨厌学生,师生关系紧张,课堂生态氛围严重失衡,即使老师的学术水平再高,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就是教师要用爱感动学生,用爱陪伴学生的心理成长,用爱帮助学生学业进步,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笔者坚持“二不、二谢”的原则。“二不”是:不公开批评学生,这是伤学生自尊的事;不公布全班学生的成绩,这是丢学生面子的事。“二谢”是感谢学生、感谢家长。在期中或期末考的讲评课前,笔者备课的重点之一是回顾半学期或一学期以来学生和家长让我感动、给我支持的方方面面,讲评课的第一项内容就是举例子、給事实深情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感谢,并让学生转达笔者对家长配合的诚挚谢意。笔者的这些做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尊重他们,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配合对老师的重要性。 (2) 欣赏学生,赞美学生
教师要学会理解、欣赏和鼓励学生,尽量避免对学生做出负面评价,不要吝啬夸奖和鼓励,也不能因为一次成绩不好对其失去信心[4]。初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尊心很强,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赞扬、奖赏起的作用远比批评、惩罚来得有效、持久。初中生被老师表扬,就像被活佛摸了顶,能兴奋好几天。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泛化,不能只局限于表扬成绩的优秀、分数的提高等显性的方面,也要表扬学生学习态度的好转、情感态度的积极等隐性的方面,让学习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在不同方面受到老师的赞美,或者回答问题的更大声,或者书写的更美观,或者预习的更到位,或者小测准确率更高等等。这就需要为人师者有一双慧眼,能洞察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然后择契机表扬之。老师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是学生成为优秀、取得进步的情感力量。
2.以因生施教为手段,分层推进学生
中学提倡素质教育,批判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在派位的初中校中,由于受城乡差异、个体兴趣、学习动机、智力因素等的影响,一个班级50多位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家庭背景等参差不齐。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差异、适应学生差异,进而运用学生差异,因生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分层作业,最终达到分层推进,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1)分类辅导
受教学设施、师资条件等的局限,笔者所在的初中校没法进行每堂课的分层教学。为了使“优生更优”、“中等生跟紧”、“学困生不掉队”,我们采取分类辅导的方法。一个班级大概有15位左右的优生,他们英语起点高、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强、接受能力好,他们“吃不饱”大班教学的内容。教师会对此类学生另开炉灶,利用一周一次的自习课把他们召集在自习室上“培优课”,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动机的激励、学习方法的指引、英语知识的拓展和提升,引领他们课后自主自发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让他们明白“功夫在课外”的道理。一个班级也有1/3强的学生,他们学习态度好、进取心强、中规中矩。由于基础弱、习惯差、自卑感强、方法不得当,他们没法完全掌握课本知识、课堂内容,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他们只能“囫囵吞枣”,没法学以致用。对于这群“吃不下”的学生,教师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利用一周二次的自习课给他们强化课堂上他们没听懂的重点、难点,并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他们当场限时完成,然后讲评。在讲评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的解题方法。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辅导时间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训练。比如,辅导他们如何写书面表达、如何做阅读理解等这类学生望而生畏的专题。分类推进让优等生和中下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意志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加强。由于培优、辅导目标定位准,而且是小班教学,他们在上课时心理都处于愉悦的、积极的状态,课堂气氛浓、师生互动好,每个人都学有所获。
(2) 分层作业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能接受的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也各不相同。如果任课教师作业布置时“一刀切”,必然导致两种情况:一是优等生作业量不够、作业难度太低,这样的作业起不到训练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能力、拓展他们知识的作用。二是“一刀切”布置作业对学困生来说,量多、难度大,他们或者应付了事,不求质量草草写完;或者不经思考,干脆抄袭同学作业应付老师;或者空白一片,告诉老师说他们不会做。这样的作业布置流于形式,对学困生来说起不到检测他们上课效率、巩固课堂重难点的作用。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实行分层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做难度不同、数量不同的作业。这样就能避免学困生拿起作业一题都不会做的窘态,应付作业的情况也会比较少些。笔者认为适合的才是好的,布置太多、太难的作业都是人为制造差生的做法,有悖素质教育的初衷。
3.以有效课堂活动为载体,营造全员参与、积极参与、持续参与的氛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5]”课堂活动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以此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并使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是初中英语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
(1) 活动目标明确化,力求课堂活动的实效
活动目标主要解决活动要到达什么目的,是呈现新知识,还是训练听说读写某方面的技能;是强化重点词汇、句型、语法的记忆,还是活跃课堂气氛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前要明确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不能偏离于教学目标。此外,教师的指令性语言、活动要求、活动示范要清晰、明了,让学生明白如何参与活动以及此项活动的旨意。为了增强学生的活动意愿,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的心理在活动前事前告知学生认真参与活动,他们可以受益于此,或者可以记忆重点词汇、句型,或者有利于近期的考试,或者能突破他们易混淆的语法,或者能提升某项技能。授课教师要有目标和有效意识,不管何种形式,活动的目标性、指向性一定要明确,形式始终为目标服务。
(2) 活动设计生活化,力求活动对全员有效
使用《Go for it》教材的英语课堂活动多,不少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活动这个载体来达成的。因此,设计怎样的活动事关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要想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仅仅是听教师的讲解[6]。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活动,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表达的欲望,能够用已经掌握的或者将要掌握的英语完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化任务。《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就是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单元。笔者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新课导入是通过展示两周前学生参加学校郊游的一幅幅照片和部分的视频录像开始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再次回味了两周前的快乐时光,学生群情激动,极度兴奋。在学生“躁动骚乱”一会后,课堂步入了正轨,程度不一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抢答老师的提问:Where did you go two weeks ago? What did you do? Did you…?Were there…?这种热度一直持续到后续的Listening and oral practice. 由于话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过真实的体验,热情高涨,话语欲望极度强烈。平时一言不发、活动的旁观者也跃跃欲试,问同桌、问老师如何用英语表达他要说的内容。从旧时旁观者的表情还可洞察他们“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不努力学英语的些许后悔之意。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给笔者一个启示:最佳的语言输入是学习者身边的事物和思想,因为这些知识最具有理解性、复现率和突显性,同时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和参与热情[7]。 (3)活动评价多元化,力求学生持续参与
对于心理尚不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对他们活动的评价左右着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参与热情。评价标准是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到位、有效的鼓励式评价能起到调节和强化活动的作用,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活动表现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采取分层评价、因生评价的方式,从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容、人文的心理氛围。对于英语成绩好、口语能力强、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评价时要高标准,要求他们的表达对、准、好,并通过评价巧妙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对于英语基础差、口语能力弱、胆小害羞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妨放低些。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评价时要择其众多错误中的正确点或行为态度的闪光点大肆表扬,并鼓动同班同学给他们掌声,以此解除他们表现后恐惧老师批评、害怕同学嘲笑忐忑不安的心理。这些学生特别渴望来自老师和同班同学的心理支持和情感认可。活动后教师和同学的积极评价是他们今后敢于表达、愿意表达的力量源泉。在教授《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时,笔者安排了一项Group Work的四人小组活动,要求小组讨论What’s the best clothing store on Zhongshan Road in Xiamen? And Why do you think so? 组长扮演a reporter角色,采访另外三个组员。组员中有好、中、差三类学生。对于好生,教师要求要“苛刻”,要求他们的回答和表现尽可能完美;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巧妙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并诚恳指出他们努力的方向。对于学困生,教师首先要肯定他们开口说的勇气,然后表扬他们的行为态度和情感态度。例如,有位好生的表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可是音量不够大,笔者是这样评价的:Your answer is perfect, but would you mind speaking louder? I definitely believe you will raise your voice next time. 对于中等生,笔者这样评价:Good point!I hope to hear your complete sentence next time. 对于学困生,笔者给他这样的鼓励:I enjoy your voice. It is so gentle and clear. 这句英语评价笔者还用中文翻译一遍,以便他能听懂老师的评价。 一个小组三位同学的表现都得到老师自然、真实、真诚的评价,这为他们今后的活动表现积淀了一份信心,他们将持续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评价学生活动时,要避免“三忌”。一忌重知识、技能评价,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二忌厚优生薄差生现象,对优生“笑容满面”、对差生“怒目圆睁”会激起学生的厌恨之心;三忌随意性、不负责的评价,这将打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表现完后心理落差大,削弱再次表现的意愿。
四、结束语
情感教育、因生施教、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应把这一主旋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施情感教育时,教师要能悦纳每位学生,拥有发展性的学生观,要相信每朵花都有盛开的力量,每位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不要以学生现有的成绩来论断他们的将来。因生施教需要教师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情操,教师要愿意为学生多付出,要有“教育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的责任心和任务感。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课标、探究教材、提升自身素质,在笔者认为教师提高素质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学生的成长,就在须臾不停的时光里,不论社会还是教师个人,一刻也等不起,一刻也误不得,一刻也不应有歧视和漠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莉蓉.谈初中英语和谐教学[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7):35
[3]李庭秀.高中英语学习积极情绪的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10):12
[4]何杨.谈克服外语学习焦虑的有效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2):3
[5]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赵庆兰.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景创设方法谈[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2):64
[7] 邹为诚.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外语界,2000(1):5-10
关键词:情感教育; 因生施教; 有效课堂活动
一、引言
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中部生源大部分是片区类的派位生,一个年段700多位学生,他们的家庭背景、家长素质、个性特点、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思维水平等千差万别。这些差异很大的学生同在一间教室,参加同一个任课老师的课堂,这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派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重知轻情”教学思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初中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重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可是,在考试挂帅、“升学率”至上的环境下,部分教师以分数论英雄,以“成绩优、一切好”来判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的情感、无视学生的情绪、不管学生的持续发展”等“重知轻情”的现象时有出现。
2.“一刀切”教学行为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就要考虑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上完每堂课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是,由于受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的局限,英语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不一的50多位学生参加相同的课堂、做相同的作业、考相同的试卷、参加相同的辅导。这样必然导致有些学生在学英语之初就被淘汰。随着所学内容增多、难度加深,两级分化越来越大,有些同学只能坐在教室里“陪听”。
3.低效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但是有些教师没有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意识,对课堂活动有效性探究不够。笔者观察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后,发现有三种比较明显的现象。
(1) 活动重“形”轻“神”:有些教师完全用课堂活动代替课堂教学,过多、过繁的课堂活动,表面看上去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效率低下。有些活动没有紧扣“神”---教学目标来设计,只是为了活跃气氛;有些活动可有可无,结果是浪费了时间;有些活动教师没有预告目的,学生稀里糊涂,搞得不明不白,凡此种种活动都背离了“形”为“神”服务的宗旨。结果是学生学得忙忙碌碌,收获的是脑袋茫茫然然,不知道这节课究竟在学什么,这样的课堂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2) 活动利“优生”不利“差生”:班级学生个体成绩差异大,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和保持课堂气氛表面的热烈、不冷场,活动多以教师指定学生来进行。教师大多把问题抛给成绩较好的学生,有少部分学生从未参与过活动,他们只是扮演“看客”的角色。这样的活动脱离了全体,只是面向少数学生,受益少数学生。
(3) 评价缺心理支持,少鼓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对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在课堂活动时同学间相互推脱,逃避参与。有些同学干脆低头回避,或是眼神躲躲闪闪,不敢和老师对看,表现出很焦虑的样子。笔者在问学生为什么活动期间处于被动、消极、焦虑状态时,有些学生回答说其实开始时也不是不愿意参与活动,只是好几次活动结束后心里难受,觉得很丢脸面。
三、以面向全体为基础,倡导以情感、分层、有效为核心要素的教学模式
1.以情感教育为抓手,激励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1]。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2]”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笔者认为对于心理还没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师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和谐、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只要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合理的价值取向,他们定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教师要包容学生的错误,而不是盯着他们的错误,把他们的错误无限放大。据教育心理学家普斯瑞克指出,如果教师关注学生的积极行为与关注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时间比例是3:1,学生就处于积极情绪,教学活动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更加的顺利[3]。教师要有不管学生成绩好坏,无条件接纳任何一位学生的情怀。教师要有把情感教育植根于教学过程的理念,用激励伴随着孩子们前行。
(1)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学质量是由师生合力创造的,如果师生关系和谐、愉悦,配合默契,相互支持,师生在同一方向上用力,教学质量往往较高;反之,老师不可亲、学生不可爱、学生排斥老师、老师讨厌学生,师生关系紧张,课堂生态氛围严重失衡,即使老师的学术水平再高,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就是教师要用爱感动学生,用爱陪伴学生的心理成长,用爱帮助学生学业进步,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笔者坚持“二不、二谢”的原则。“二不”是:不公开批评学生,这是伤学生自尊的事;不公布全班学生的成绩,这是丢学生面子的事。“二谢”是感谢学生、感谢家长。在期中或期末考的讲评课前,笔者备课的重点之一是回顾半学期或一学期以来学生和家长让我感动、给我支持的方方面面,讲评课的第一项内容就是举例子、給事实深情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感谢,并让学生转达笔者对家长配合的诚挚谢意。笔者的这些做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尊重他们,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配合对老师的重要性。 (2) 欣赏学生,赞美学生
教师要学会理解、欣赏和鼓励学生,尽量避免对学生做出负面评价,不要吝啬夸奖和鼓励,也不能因为一次成绩不好对其失去信心[4]。初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尊心很强,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赞扬、奖赏起的作用远比批评、惩罚来得有效、持久。初中生被老师表扬,就像被活佛摸了顶,能兴奋好几天。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泛化,不能只局限于表扬成绩的优秀、分数的提高等显性的方面,也要表扬学生学习态度的好转、情感态度的积极等隐性的方面,让学习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在不同方面受到老师的赞美,或者回答问题的更大声,或者书写的更美观,或者预习的更到位,或者小测准确率更高等等。这就需要为人师者有一双慧眼,能洞察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然后择契机表扬之。老师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是学生成为优秀、取得进步的情感力量。
2.以因生施教为手段,分层推进学生
中学提倡素质教育,批判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在派位的初中校中,由于受城乡差异、个体兴趣、学习动机、智力因素等的影响,一个班级50多位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意志品质、家庭背景等参差不齐。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差异、适应学生差异,进而运用学生差异,因生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分层作业,最终达到分层推进,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1)分类辅导
受教学设施、师资条件等的局限,笔者所在的初中校没法进行每堂课的分层教学。为了使“优生更优”、“中等生跟紧”、“学困生不掉队”,我们采取分类辅导的方法。一个班级大概有15位左右的优生,他们英语起点高、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强、接受能力好,他们“吃不饱”大班教学的内容。教师会对此类学生另开炉灶,利用一周一次的自习课把他们召集在自习室上“培优课”,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动机的激励、学习方法的指引、英语知识的拓展和提升,引领他们课后自主自发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让他们明白“功夫在课外”的道理。一个班级也有1/3强的学生,他们学习态度好、进取心强、中规中矩。由于基础弱、习惯差、自卑感强、方法不得当,他们没法完全掌握课本知识、课堂内容,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他们只能“囫囵吞枣”,没法学以致用。对于这群“吃不下”的学生,教师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利用一周二次的自习课给他们强化课堂上他们没听懂的重点、难点,并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他们当场限时完成,然后讲评。在讲评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的解题方法。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辅导时间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训练。比如,辅导他们如何写书面表达、如何做阅读理解等这类学生望而生畏的专题。分类推进让优等生和中下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意志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加强。由于培优、辅导目标定位准,而且是小班教学,他们在上课时心理都处于愉悦的、积极的状态,课堂气氛浓、师生互动好,每个人都学有所获。
(2) 分层作业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能接受的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也各不相同。如果任课教师作业布置时“一刀切”,必然导致两种情况:一是优等生作业量不够、作业难度太低,这样的作业起不到训练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能力、拓展他们知识的作用。二是“一刀切”布置作业对学困生来说,量多、难度大,他们或者应付了事,不求质量草草写完;或者不经思考,干脆抄袭同学作业应付老师;或者空白一片,告诉老师说他们不会做。这样的作业布置流于形式,对学困生来说起不到检测他们上课效率、巩固课堂重难点的作用。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实行分层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做难度不同、数量不同的作业。这样就能避免学困生拿起作业一题都不会做的窘态,应付作业的情况也会比较少些。笔者认为适合的才是好的,布置太多、太难的作业都是人为制造差生的做法,有悖素质教育的初衷。
3.以有效课堂活动为载体,营造全员参与、积极参与、持续参与的氛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5]”课堂活动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以此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并使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是初中英语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
(1) 活动目标明确化,力求课堂活动的实效
活动目标主要解决活动要到达什么目的,是呈现新知识,还是训练听说读写某方面的技能;是强化重点词汇、句型、语法的记忆,还是活跃课堂气氛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前要明确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不能偏离于教学目标。此外,教师的指令性语言、活动要求、活动示范要清晰、明了,让学生明白如何参与活动以及此项活动的旨意。为了增强学生的活动意愿,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的心理在活动前事前告知学生认真参与活动,他们可以受益于此,或者可以记忆重点词汇、句型,或者有利于近期的考试,或者能突破他们易混淆的语法,或者能提升某项技能。授课教师要有目标和有效意识,不管何种形式,活动的目标性、指向性一定要明确,形式始终为目标服务。
(2) 活动设计生活化,力求活动对全员有效
使用《Go for it》教材的英语课堂活动多,不少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活动这个载体来达成的。因此,设计怎样的活动事关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要想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仅仅是听教师的讲解[6]。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活动,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表达的欲望,能够用已经掌握的或者将要掌握的英语完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化任务。《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就是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单元。笔者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新课导入是通过展示两周前学生参加学校郊游的一幅幅照片和部分的视频录像开始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再次回味了两周前的快乐时光,学生群情激动,极度兴奋。在学生“躁动骚乱”一会后,课堂步入了正轨,程度不一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抢答老师的提问:Where did you go two weeks ago? What did you do? Did you…?Were there…?这种热度一直持续到后续的Listening and oral practice. 由于话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过真实的体验,热情高涨,话语欲望极度强烈。平时一言不发、活动的旁观者也跃跃欲试,问同桌、问老师如何用英语表达他要说的内容。从旧时旁观者的表情还可洞察他们“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不努力学英语的些许后悔之意。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给笔者一个启示:最佳的语言输入是学习者身边的事物和思想,因为这些知识最具有理解性、复现率和突显性,同时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和参与热情[7]。 (3)活动评价多元化,力求学生持续参与
对于心理尚不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对他们活动的评价左右着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参与热情。评价标准是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到位、有效的鼓励式评价能起到调节和强化活动的作用,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活动表现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采取分层评价、因生评价的方式,从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容、人文的心理氛围。对于英语成绩好、口语能力强、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评价时要高标准,要求他们的表达对、准、好,并通过评价巧妙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对于英语基础差、口语能力弱、胆小害羞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妨放低些。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评价时要择其众多错误中的正确点或行为态度的闪光点大肆表扬,并鼓动同班同学给他们掌声,以此解除他们表现后恐惧老师批评、害怕同学嘲笑忐忑不安的心理。这些学生特别渴望来自老师和同班同学的心理支持和情感认可。活动后教师和同学的积极评价是他们今后敢于表达、愿意表达的力量源泉。在教授《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时,笔者安排了一项Group Work的四人小组活动,要求小组讨论What’s the best clothing store on Zhongshan Road in Xiamen? And Why do you think so? 组长扮演a reporter角色,采访另外三个组员。组员中有好、中、差三类学生。对于好生,教师要求要“苛刻”,要求他们的回答和表现尽可能完美;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巧妙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并诚恳指出他们努力的方向。对于学困生,教师首先要肯定他们开口说的勇气,然后表扬他们的行为态度和情感态度。例如,有位好生的表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可是音量不够大,笔者是这样评价的:Your answer is perfect, but would you mind speaking louder? I definitely believe you will raise your voice next time. 对于中等生,笔者这样评价:Good point!I hope to hear your complete sentence next time. 对于学困生,笔者给他这样的鼓励:I enjoy your voice. It is so gentle and clear. 这句英语评价笔者还用中文翻译一遍,以便他能听懂老师的评价。 一个小组三位同学的表现都得到老师自然、真实、真诚的评价,这为他们今后的活动表现积淀了一份信心,他们将持续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评价学生活动时,要避免“三忌”。一忌重知识、技能评价,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二忌厚优生薄差生现象,对优生“笑容满面”、对差生“怒目圆睁”会激起学生的厌恨之心;三忌随意性、不负责的评价,这将打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表现完后心理落差大,削弱再次表现的意愿。
四、结束语
情感教育、因生施教、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教师应把这一主旋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施情感教育时,教师要能悦纳每位学生,拥有发展性的学生观,要相信每朵花都有盛开的力量,每位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不要以学生现有的成绩来论断他们的将来。因生施教需要教师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情操,教师要愿意为学生多付出,要有“教育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的责任心和任务感。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课标、探究教材、提升自身素质,在笔者认为教师提高素质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学生的成长,就在须臾不停的时光里,不论社会还是教师个人,一刻也等不起,一刻也误不得,一刻也不应有歧视和漠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莉蓉.谈初中英语和谐教学[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7):35
[3]李庭秀.高中英语学习积极情绪的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10):12
[4]何杨.谈克服外语学习焦虑的有效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2):3
[5]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赵庆兰.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景创设方法谈[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2):64
[7] 邹为诚.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外语界,200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