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洛·梅是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焦虑理论是其对世界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分析了其在存在主义的基础上对焦虑所作的定义、实质、根源及应对措施,并挖掘出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罗洛·梅;焦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7-0240-02
罗洛·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建立者之一,存在主义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他创建了美国本土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其中,他根据自己的理论以及临床实践,在批判吸收弗洛伊德的“内在冲突”焦虑观和克尔凯郭尔的“人的存在固有的威胁”焦虑观的基础上,建构起他特有的焦虑理论是他思想的核心,在心理学界,尤其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一、罗洛·梅焦虑理论的理论渊源
对罗洛·梅的焦虑理论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是弗洛伊德和克尔凯郭尔。
首先,罗洛·梅批判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弗洛伊德首先唤起了全世界对焦虑的重视,他认为焦虑是由于性能量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而受到的压抑,是被压抑的力比多难以找到正当的发泄途径时的转化。弗洛伊德更是用自我——本我——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解释焦虑,焦虑是自我无法维持和恢复现实、本我与超我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产生的,严重时会导致“人格崩溃”。不仅各种精神病患者会产生焦虑,正常健康人在遇到压力时也会出现焦虑的心态。罗洛·梅反对所焦虑的根源简单地归结于身体方面,并认为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力必多论及人格三部结构论,而没有把社会因素正式引进他的人格理论中。
其次,罗洛·梅直接接受了克尔凯郭尔的焦虑观。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的一切冲突均起源于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让人觉知到进退两难的冲突,于是产生焦虑。因此,焦虑是自由的产物,当人面临自由选择时,焦虑必将同时出现,人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越多,他的焦虑也就越多。他还认为焦虑是与责任、罪疚感是同时出现的,人的最大的焦虑是虚无的焦虑,也即一种非存在的焦虑,如死亡(包括肉体、心理、精神的死亡),死亡意味着失去所拥有的全部价值,是对自我存在的彻底泯灭。同时,他也认为,焦虑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它让我们接受挫折等,我们也可以利用焦虑建立自我。克尔凯郭尔的焦虑理论对罗洛·梅的焦虑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罗洛·梅焦虑理论的主要内容
罗洛·梅认为人类的本性和人的存在是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人的存在感起着对人的本性和人的存在整合的作用,调节和控制其行为,使人能够克服一切障碍,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达到自我完善。然而现实生活没有这么理想。人的存在受到威胁,体验不到自我的存在,于是与人的本性无法整合,焦虑就成了一种基本现象。罗洛·梅在他的《焦虑的意义》中从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生理学、哲学和文学等多维视角出发,对焦虑的实质、产生原因、应对方式作了详尽的阐述。
1.焦虑的实质。罗洛·梅认为焦虑是个人的人格及存在的基本价值受到威胁所产生的忧虑。他对焦虑的本质作了以下描述:1)焦虑是存在和基本价值受到威胁时的一种反应。存在包括个人的生命和同生命有同等意义的价值观,当自我力量对威胁无力解除时就会体验到焦虑。2)焦虑是对迫在眉睫的非存在的威胁的一种体验。是个体觉知到其存在将被毁损,他将失去自我和世界,他将变为虚无时的主观状态。3)焦虑是内部冲突的反映。焦虑的特征是焦虑包含着内在冲突,个体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在不同选择的权衡取舍中必然产生内部心理冲突,引发焦虑。焦虑直接攻击人对自己存在的感觉,是人的存在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痛苦的情绪体验和紧张忧虑的心理状态,对个体的存在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总之,罗洛·梅认为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突,它体现的正是人的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冲突。
2.焦虑产生的原因。罗洛·梅从时代根源的角度对焦虑的产生作了剖析,认为以下几种原因导致了焦虑的产生。
首先,基本价值观的丧失。罗洛·梅所处的时代.社会发生着剧变,相应地,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罗洛·梅发现人失去了四种原本健康的基本价值观。其一是竟争的价值观。团体内部的相互竞争日益恶化,一种健康的谋求自身利益的价值观丧失了,转而形成了不健康的、恶意的竟争价值观。其二是对信念的价值观。现代科技和教育使得人的理性的地位不断提高,从而导致忽视了人的感性。理性和感性并存的完整价值观反而变得不适用了,过分理性导致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分裂,导致了人格的分裂。其三是价值感和尊严感的价值观。在当时社会,个人力量的微弱和社会问题的重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体验到苦闷、彷徨,无法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引起极度焦虑。其四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使人们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感而产生焦虑和孤独。其五是以成熟爱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的失去。那个时代,人们把爱和性混淆。人们不知道如何以爱的方式和别人建立联系。
其次,焦虑根源于自我感丧失后带来的空虚与孤独。现代人迷失了主体意识,个人消融在群体之中,丧失了对人的存在的深刻崇敬,丧失了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在这种分裂的氛围中,语言交流也丧失了应有的统摄能力,其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极其贫乏而混乱,人们不能有效交流,空虚和孤独更是加深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3.应对焦虑的方式。罗洛·梅认为,焦虑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焦虑建设性的一面在于,焦虑就像一个普报,提醒人要适应当前的生活,体验人的存在。当现实生活中存在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它直接影响到人对自身存在感的体验,于是个体不断通过自身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罗洛·梅认为,焦虑是本体论的,因而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焦虑使人体验到了不愉快,人们本能地希望摆脱它。他说,焦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所以很有必要区分出正常焦虑和神经症焦虑。对这两种焦虑,人们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因而也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焦虑反应。其一是正常焦虑反应。由于焦虑不可规避,个体只有正视焦虑,不逃避也不屈服,而是鼓起勇气去面对焦虑,人们借其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其二是神经症焦虑反应。通过压抑、禁忌或逃跑的方式来消除焦虑,是一种病态的方式。正常人有时也会运用这个方式,病态的界定只是个程度上的划分。
正常焦虑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但如果应对方式不正确,这种焦虑发展为神经症的焦虑,则是对人有害的。对于神经症焦虑,罗洛·梅认为心理治疗的核心就是帮助来访者体验到自己的存在,通过对患者潜能的调动,唤醒丧失的价值观,达到人格的完善。罗洛·梅对焦虑的两极区分,不论对于个人焦虑诊断,还是对于咨询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罗洛·梅的焦虑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会产生焦虑,大学生也不例外,而每一个个体产生焦虑的原因及其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其中不乏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来看的原因和应对方式,这对于同样是做人的工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1.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
罗洛·梅认为焦虑根源于自我感丧失后带来的空虚与孤独,这种自我存在丧失来源于主体意识的迷失,导致人丧失了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而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价值总是和社会价值相对而存在,呼吁尊重个体的主体性也是由于此前对于个体主体性的忽视而起。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走出传统的误区,以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实际的教育彰显对大学生的独立、自由的尊重和大学生在人格、尊严和机会等方面的平等的肯定。让每一个大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个体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找回失去的价值感,减少焦虑的产生机会。
2.加强价值观教育
罗洛·梅认为焦虑产生的首要原因就是基本价值观的丧失,而价值观作为人们精神领域的主导因素,左右着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着人们的追求,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健全的价值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出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社会实践的开展以及党团教育等途径,着重加强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完整健康的价值观,这主要包括人生价值观、信念价值观、生态价值观、人际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等内容,使大学生明白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什么,人类整体的社会价值目标又是什么,为了价值的实现应具备什么样的信念,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相处等,从而获取价值判断和选择及实现的能力。
3.强化挫折体验教育
虽然焦虑让人体验到不愉快,但罗洛·梅认为正常的焦虑是一种常态,它可以让人通过努力克服焦虑,从而增强抵御焦虑的能力。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会面临来自学习、就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甚至遭受一些严重的打击,而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因没有足够的抗压能力,使正常的焦虑转变为了神经症焦虑,直接后果是轻则怨天尤人,以为整个世界只有自己最为不幸,重则不能释怀,以身殉“难”。因此,高校因对学生进行系统生命挫折教育,特别是体验式的挫折教育。首先,高校可以在平时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向大学生宣讲一些励志的故事,如何保尔柯察金是怎样练就钢铁性的、洪战辉等;其次,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生命挫折教育课程,特别是一些相关的实践课,想方设法设置各种艰难困境,让大学生学会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自己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焦虑带给人的自我存在感的失落,同时获取战胜焦虑后的自我价值的重拾,既而懂得,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面临的,只是每个人遭遇的情况不同而已,通过个体的不断努力,困难和挫折也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个体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也正是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叶浩生.罗洛·梅论焦虑[J].心理科学进展,1988,(1).
[3]吴芳.从罗洛·梅的眼光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夏烨、丁建略.罗洛·梅的焦虑理论述评[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7).
[5]张峰.罗洛·梅焦虑理论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9,(4).
关键词:罗洛·梅;焦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7-0240-02
罗洛·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建立者之一,存在主义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他创建了美国本土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其中,他根据自己的理论以及临床实践,在批判吸收弗洛伊德的“内在冲突”焦虑观和克尔凯郭尔的“人的存在固有的威胁”焦虑观的基础上,建构起他特有的焦虑理论是他思想的核心,在心理学界,尤其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一、罗洛·梅焦虑理论的理论渊源
对罗洛·梅的焦虑理论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是弗洛伊德和克尔凯郭尔。
首先,罗洛·梅批判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弗洛伊德首先唤起了全世界对焦虑的重视,他认为焦虑是由于性能量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而受到的压抑,是被压抑的力比多难以找到正当的发泄途径时的转化。弗洛伊德更是用自我——本我——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解释焦虑,焦虑是自我无法维持和恢复现实、本我与超我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产生的,严重时会导致“人格崩溃”。不仅各种精神病患者会产生焦虑,正常健康人在遇到压力时也会出现焦虑的心态。罗洛·梅反对所焦虑的根源简单地归结于身体方面,并认为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力必多论及人格三部结构论,而没有把社会因素正式引进他的人格理论中。
其次,罗洛·梅直接接受了克尔凯郭尔的焦虑观。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的一切冲突均起源于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让人觉知到进退两难的冲突,于是产生焦虑。因此,焦虑是自由的产物,当人面临自由选择时,焦虑必将同时出现,人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越多,他的焦虑也就越多。他还认为焦虑是与责任、罪疚感是同时出现的,人的最大的焦虑是虚无的焦虑,也即一种非存在的焦虑,如死亡(包括肉体、心理、精神的死亡),死亡意味着失去所拥有的全部价值,是对自我存在的彻底泯灭。同时,他也认为,焦虑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它让我们接受挫折等,我们也可以利用焦虑建立自我。克尔凯郭尔的焦虑理论对罗洛·梅的焦虑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罗洛·梅焦虑理论的主要内容
罗洛·梅认为人类的本性和人的存在是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人的存在感起着对人的本性和人的存在整合的作用,调节和控制其行为,使人能够克服一切障碍,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达到自我完善。然而现实生活没有这么理想。人的存在受到威胁,体验不到自我的存在,于是与人的本性无法整合,焦虑就成了一种基本现象。罗洛·梅在他的《焦虑的意义》中从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生理学、哲学和文学等多维视角出发,对焦虑的实质、产生原因、应对方式作了详尽的阐述。
1.焦虑的实质。罗洛·梅认为焦虑是个人的人格及存在的基本价值受到威胁所产生的忧虑。他对焦虑的本质作了以下描述:1)焦虑是存在和基本价值受到威胁时的一种反应。存在包括个人的生命和同生命有同等意义的价值观,当自我力量对威胁无力解除时就会体验到焦虑。2)焦虑是对迫在眉睫的非存在的威胁的一种体验。是个体觉知到其存在将被毁损,他将失去自我和世界,他将变为虚无时的主观状态。3)焦虑是内部冲突的反映。焦虑的特征是焦虑包含着内在冲突,个体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在不同选择的权衡取舍中必然产生内部心理冲突,引发焦虑。焦虑直接攻击人对自己存在的感觉,是人的存在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痛苦的情绪体验和紧张忧虑的心理状态,对个体的存在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总之,罗洛·梅认为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冲突,它体现的正是人的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冲突。
2.焦虑产生的原因。罗洛·梅从时代根源的角度对焦虑的产生作了剖析,认为以下几种原因导致了焦虑的产生。
首先,基本价值观的丧失。罗洛·梅所处的时代.社会发生着剧变,相应地,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罗洛·梅发现人失去了四种原本健康的基本价值观。其一是竟争的价值观。团体内部的相互竞争日益恶化,一种健康的谋求自身利益的价值观丧失了,转而形成了不健康的、恶意的竟争价值观。其二是对信念的价值观。现代科技和教育使得人的理性的地位不断提高,从而导致忽视了人的感性。理性和感性并存的完整价值观反而变得不适用了,过分理性导致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分裂,导致了人格的分裂。其三是价值感和尊严感的价值观。在当时社会,个人力量的微弱和社会问题的重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体验到苦闷、彷徨,无法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引起极度焦虑。其四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使人们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感而产生焦虑和孤独。其五是以成熟爱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的失去。那个时代,人们把爱和性混淆。人们不知道如何以爱的方式和别人建立联系。
其次,焦虑根源于自我感丧失后带来的空虚与孤独。现代人迷失了主体意识,个人消融在群体之中,丧失了对人的存在的深刻崇敬,丧失了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在这种分裂的氛围中,语言交流也丧失了应有的统摄能力,其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极其贫乏而混乱,人们不能有效交流,空虚和孤独更是加深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3.应对焦虑的方式。罗洛·梅认为,焦虑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焦虑建设性的一面在于,焦虑就像一个普报,提醒人要适应当前的生活,体验人的存在。当现实生活中存在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它直接影响到人对自身存在感的体验,于是个体不断通过自身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罗洛·梅认为,焦虑是本体论的,因而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焦虑使人体验到了不愉快,人们本能地希望摆脱它。他说,焦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所以很有必要区分出正常焦虑和神经症焦虑。对这两种焦虑,人们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因而也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焦虑反应。其一是正常焦虑反应。由于焦虑不可规避,个体只有正视焦虑,不逃避也不屈服,而是鼓起勇气去面对焦虑,人们借其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其二是神经症焦虑反应。通过压抑、禁忌或逃跑的方式来消除焦虑,是一种病态的方式。正常人有时也会运用这个方式,病态的界定只是个程度上的划分。
正常焦虑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但如果应对方式不正确,这种焦虑发展为神经症的焦虑,则是对人有害的。对于神经症焦虑,罗洛·梅认为心理治疗的核心就是帮助来访者体验到自己的存在,通过对患者潜能的调动,唤醒丧失的价值观,达到人格的完善。罗洛·梅对焦虑的两极区分,不论对于个人焦虑诊断,还是对于咨询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罗洛·梅的焦虑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会产生焦虑,大学生也不例外,而每一个个体产生焦虑的原因及其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其中不乏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来看的原因和应对方式,这对于同样是做人的工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1.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
罗洛·梅认为焦虑根源于自我感丧失后带来的空虚与孤独,这种自我存在丧失来源于主体意识的迷失,导致人丧失了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而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价值总是和社会价值相对而存在,呼吁尊重个体的主体性也是由于此前对于个体主体性的忽视而起。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走出传统的误区,以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实际的教育彰显对大学生的独立、自由的尊重和大学生在人格、尊严和机会等方面的平等的肯定。让每一个大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个体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找回失去的价值感,减少焦虑的产生机会。
2.加强价值观教育
罗洛·梅认为焦虑产生的首要原因就是基本价值观的丧失,而价值观作为人们精神领域的主导因素,左右着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着人们的追求,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健全的价值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出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社会实践的开展以及党团教育等途径,着重加强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完整健康的价值观,这主要包括人生价值观、信念价值观、生态价值观、人际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等内容,使大学生明白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什么,人类整体的社会价值目标又是什么,为了价值的实现应具备什么样的信念,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相处等,从而获取价值判断和选择及实现的能力。
3.强化挫折体验教育
虽然焦虑让人体验到不愉快,但罗洛·梅认为正常的焦虑是一种常态,它可以让人通过努力克服焦虑,从而增强抵御焦虑的能力。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会面临来自学习、就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甚至遭受一些严重的打击,而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因没有足够的抗压能力,使正常的焦虑转变为了神经症焦虑,直接后果是轻则怨天尤人,以为整个世界只有自己最为不幸,重则不能释怀,以身殉“难”。因此,高校因对学生进行系统生命挫折教育,特别是体验式的挫折教育。首先,高校可以在平时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向大学生宣讲一些励志的故事,如何保尔柯察金是怎样练就钢铁性的、洪战辉等;其次,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生命挫折教育课程,特别是一些相关的实践课,想方设法设置各种艰难困境,让大学生学会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自己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焦虑带给人的自我存在感的失落,同时获取战胜焦虑后的自我价值的重拾,既而懂得,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面临的,只是每个人遭遇的情况不同而已,通过个体的不断努力,困难和挫折也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个体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也正是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叶浩生.罗洛·梅论焦虑[J].心理科学进展,1988,(1).
[3]吴芳.从罗洛·梅的眼光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夏烨、丁建略.罗洛·梅的焦虑理论述评[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7).
[5]张峰.罗洛·梅焦虑理论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