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特殊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县特殊教育学校 贵州盘县553537)有些聋哑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通过调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不喜欢老师,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看不懂老师的手语,课堂枯燥乏味。然而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激发聋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是推动聋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普罗塔戈尔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那么,作为一名特校语文教师,如何点燃这些特殊的“火把”,激发聋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对待聋哑学生要用爱心去激发
  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它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这力量的体现就是他能创造人、塑造人、造就人。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用情让聋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幽默、亲切,让聋生感受老师的个性魅力;精通手语,多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的爱和有形的手语交流会让聋生爱上语文教师,爱上语文课。所以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入手关心他们。比如:学生的衣服破了,帮他们缝补,学生病了,带他们去医院,端水送药,细心照料,使他们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感受舒畅,对你就没有顾虑,身心不受任何的压抑。就能建立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一种充满爱心的团队里,学生没有理由不想学。
  2采用多种教学为手段,使学生爱学
  “比”就是通过不同课文内容、写法和结构相比,同一课文前后比较或课文与课后练习题比较,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在上《小八路》一课后,做课后看图写话一题目时,我先让学生比较这一副的画和课文中画的异同,再依照课文的写法来被动局面这幅图,学生很快写出了一段话。
  “演”即是通过在教室里组织学习即兴表演或教师演示,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骆驼和羊》、《南辕北辙》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可以设置场景,让学生表演,以此来强化刺激,让潜在的道理鲜明具体地展现出来,给聋生以强烈的感染,深刻的启迪,把一些事理形象化、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使复杂的情感活动看得见、感受得到。
  在教《螳螂》一课时,当讲完这一课后,我提出:“假如你是一只螳螂,你将怎样介绍自己?”很多同学先后上台表演,有的介绍自己的外形,有的介绍自己怎么捕捉食物。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满足了学生心理表现欲望,锻炼了他们的“说”话的能力,还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使学习成为一种创造,一种艺术享受。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脑制作一些动画进行演示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3用巧妙思路引起聋生的兴趣
  在课文教学上,应以巧妙的思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同学们达到会学的目的。比如,在看图学文《骆驼和羊》一课中,应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学,既出一幅图讲解相对应一段,可先让学生齐读第一段,让学生领会第一段,骆驼和羊的对话。再指明一个高个和一个低个的同学做表演,接着,倒入第二节,出示第一幅骆驼吃到了伸出围墙边的树叶,羊吃不到的图,第二节重点讲:第二幅图在表达形式上和第一幅类似,通过此图看图理解,指明表演。第四节它们找老牛评理,教师可以演示老牛,把第四节老牛说的话和第一节骆驼和羊争辨的过程做以比较,通过高与矮的证实,对比,学生的形象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到本课的含义,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习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聋哑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学习需求各不相同,但他们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间的互助精神、合作意识,让他们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5在课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的持久性指个体兴趣稳定的程度,分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聋生有了稳定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兴趣持续进行下去,从而使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取得好成绩。没有稳定的兴趣,朝三暮四,将会一事无成。我们的聋哑儿童早期兴趣比较不稳定,单靠课堂兴趣的培养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根据所讲的知识,组织一些相关的语文活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可安排吹蜡烛、吹纸片、吹喇叭进行发音器官练习,口语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改病句比赛、自办手抄报、发表聋生习作、跟普通小朋友交朋友等活动,并及时表扬鼓励。使聋生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学会自己看书、写作、与正常人交流,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更浓、更稳定。这时,语文教育目的便达到了。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科学小品文《动物笑谈》,首先根据阅读提示,提炼关键信息“笑谈”,设计四个“趣味”环节:趣味导入,初识“笑谈”;趣味探寻,感知“笑谈”;趣味深究,细思“笑谈”;趣味活用,仿写“笑谈”。在教会学生自读探究的方法的同时,引领学生细嚼趣事,深品“笑谈”,并学会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去仿写“笑谈”。  关键词:《动物笑谈》趣味科学精神  《动物笑谈》是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课教学
期刊
摘要:看单幅图写童话的《过河摘桃子》一课,是“童话引路”教改实验的经典案例之一。从这节老课中,可能发现诸多的新理念:让学生“乐于表达”,给予“自由表达”的空间,降低形式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能获得有关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启迪:新世纪的语文课改应该在继承中求创新,是推陈出新、固中求新,而不是新旧决裂,在废墟上重建。  关键词:童话引路《过河摘桃子》自由表达  滕昭蓉老师从1983年开始,着手进行“童话引路
期刊
摘要:针对阅读的不同层次,可以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逐层深入地教学整本书阅读,达到“趣”“法”并重、深度阅读的效果。《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链接单元课文,做好阅读铺垫”“提供背景资料,制造认知冲突”“介绍文本特色,强化阅读期待”,做好铺垫式导读;通过构建空间结构图、梳理情节脉络图、把握人物关系图,做好统览式初读;通过质疑批判、比较观照,做好思辨式精读;通过布置一系列读写任务,做好延伸式阅读
期刊
摘要:一首诗、一本书、一部剧,是“四小人”对新教育儿童课程的校本化理解与表达:诗歌,点亮师生生命中一个个或平凡或重要的日子,成为学校最鲜明的文化烙印;以童书为核心,在阅读中看见更大、更真实的世界和更丰富、更高贵的自己;童话剧,是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对阅读的深化和延伸,为学生打下了人生的丰厚底色。  关键词:新教育儿童课程;诗歌;童书;童话剧  就从一个学生说起吧。  薛奕辰,是我们学校二年级三班的
期刊
摘要: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朋友圈,包括他的偶像、他的粉丝、他的知己和生死好友等。从李白的朋友圈,可以得出启示:只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观”一致,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谊是抛去功利、发乎真情的;而朋友之间,一定是平等的。  关键词:李白朋友圈朋友  现在绝大部分人都有手机,手机里一般都有微信,微信当中都有朋友圈。我的微信朋友圈中有1000多人。这个朋友圈给我带来的思考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落实语文“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重要问题,也是教师能否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的关键问题。从一堂展示课说起,厘析“选什么”之“问”。引入“言意理论”,追溯“选什么”“如何选”之“理”。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探究言意关系生成的过程,探究言意关系生成的规律,明晰“选什么”“怎么选”之“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展示课;言意理论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
期刊
摘要:课例研究因为遇上了“学习共同体”,以佐藤学教授的课堂观察为抓手,而呈现出勃勃生机。佐藤学教授的课堂观察,焦点在学生的学习上,简便易行,兼具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一旦学到了这项技能,就有可能从事实得到启发,而引发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心智的变化。  关键词: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学习共同体  我接触课例研究,始于2001年海峡两岸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那年,顾泠沅教授出席研讨会,发表了论文《教師在教育行动
期刊
【摘要】创设物理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文章主要介绍了设计启发思考性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作了论述: 1、设计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2、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3、设计系统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4、设计延伸式问题,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5、设计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创设物理情景;启发思考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柳诒徵编写《历代史略》,重视“介绍地理沿革或地理概况”,提示了“空间观念培养的路径”,沿承了古代的教育传统。柳诒徵的历史意识以及历史普及方式的高明之处,表现在他对于“国学”的判断,明确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学术中对史学的特殊看重。《历代史略(点校本)》对《历代史略》的若干疏误有所补正。  关键词:《历代史略》;教育学;史学;国学  柳诒徵《历代史略(点校本)》承张华中名师工作室认真点校,
期刊
从事教育工作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再一次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与经典对话,和大师交流。  这是一位来自教育一线的专家,他爱学生,懂教育,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理念——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在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每一位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身上都大写着一个“人”字,他每堂课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取得进步,他想尽办法激发暂时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把智能低下的学生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