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HUN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毯藏语" 卡垫"。藏毯保暖隔潮,经久耐用,既是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又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品。它品种繁多、形式独特、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极高的观赏价值。
  
  
  藏毯编织品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必备的生活用品,其主要用料是牦牛毛、山羊毛、绵羊毛,再用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染色编织成的,在逐水草而居的高寒游牧区,编织牛羊毛生活用品是游牧民生活、生产中最热心从事的一项手工艺劳作。其中的藏毯编织艺术以其精美的质地、高超的工艺、变幻无穷的图案、绚丽的色彩制成,是雪域藏民族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藏毯按质地大体分为三种,一种用牦牛绒捻纺的毛线和羊毛套织而成的长毯,质地柔软、美观大方、重量轻,适宜在藏南气候温和的地方用。第二种是用绵羊的细毛捻的毛线织成,这种藏毯有素色和花样两种,花样藏毯用彩色毛线织成,这种毛毯较薄,城市居民普遍喜欢。第三种是用无染料牦牛毛和羊毛线混纺织成,混纺好的藏毯,黑白分明,煞是好看,深受农牧民的欢迎。这种藏毯比较粗厚,耐磨耐脏,经济实用。
  
  藏毯的古老渊源
  
  藏族编织工艺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西藏,除了农耕和游牧外,其余的生产活动几乎都集中于手工业领域。民族手工业与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西藏历史上的三大传统产业。事实上从人类开始从事原始生产活动的那一时刻起,手工业就成了人们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根据考古发掘,藏族编织工艺的源头可追溯至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西藏昌都卡若文化新石器时期。卡若遗址出土了大量骨角锥、骨针,其中骨角锥208件,骨针31件,磨制精细、针尖锋利,说明当时先民已经有了用兽皮或用毛编织物缝制的衣服; 出土的陶纺轮,线坠等物,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西藏高原先民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毛纺织生产活动。
  20 世纪中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诺木洪古墓群的发掘中,出土了较多用牛、羊毛编织的“毛席”残片织品,有毛带、毛绳和毛线,并已有染色技术,主要以黄褐两色为主,即原色毛与染色毛相结合应用,少数有黑色、红色或蓝色;图案多以色条、色块及点缀色为主。纹饰除采用经纬线编织外,还采用了人字形编织法。经纬线大多为单线,由于是用手捻线,毛线的粗细不匀,显现出古朴的美。据考证这些“毛席”为藏系绵羊毛编织而成。从遗址内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以及围栏内马、牛、羊、骆驼粪便堆积物等,反映了当时纺织工艺发展的雏形和与纺织相关的畜牧业的发展。
  阿里日土阿龙沟新石器时期石丘墓出土的织物残块,有女尸脚上所穿一种酱红色的亚麻布织成的套袜,用黑、红、白三色羊毛编织成的绳索残段。女尸面部两只眼上还残留着一段眼帘一样的织物——“瞑目”。可见当时的毛质编织物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以及死后的陪葬物中。多种色彩毛织物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已初具规模的染色手工艺技术。
  纺织品纹样色彩的多样化,纺织成品种类的增多及使用的普及,说明在二千多年以前,藏族远古人类已具有了较发达的编织手工艺技术和对服装、服饰等生活用品除保暖实用功能之外的审美追求。
  
  悠久的发展历程
  
  公元7 世纪初,第33 代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嗣位,一举统一整个青藏高原,并定都逻娑(即今拉萨),建立起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励精图治,一展文韬武略。在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与中原地区和天竺、尼婆罗、波斯等国进行广泛而频繁的交往。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畜牧业发展较早,牲畜种类较多,主要有牦牛、犏牛、马、羊、驴、骡、驼等。畜牧业生产的长足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毛纺织技术和编织工艺的普及和提高,吐蕃时期,大量毛织物和丝织物已广泛使用于人民生活、对外交往、商品交换和军事装备的方方面面。
  文成公主的《琵琶歌》即有:“扶桑织丝乡,编竹为缝兮,灰岩为陶兮”的描述。唐蕃联姻使得藏地毛纺织品种类增多,已出现了色彩绚丽的多种毛、棉织品,如毛毯、藏被、棉袍金帐等。尤以牛羊毛所织的黑色和白色为主的毛毡、毛织品,质地优良、工艺精美,多用于制作服饰中缝制衣袍、藏被、睡垫、鞋帽,或是用于牛马驮具、垫具、盛具、包袋。此时期,日喀则浪卡子一带已成为盛产藏被的原产地,此地所产藏被质地平整柔软、厚重美观,并有多种规格和花色品种,纹样、造型的审美追求更加突出,形式种类多样。
  至元初的萨迦时期,藏区的编织工艺已有了相当高的声誉。据藏文文献《年曲琼》(年楚河流域宗教源流)记载:元初,萨迦法王八思巴担任大元国师、帝师,结束了西藏封建割据的混乱局面、西藏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当时,最著名的卡垫之乡江孜,家家有织机,处处闻织声,商铺昌盛,卡垫业兴旺。萨达法王八思巴去京都朝见忽必烈皇帝,所赠贡品中即有江孜卡垫,江孜卡垫在京都颇受欢迎。
  15世纪后,社会安宁,人民生活、生产相对稳定。藏族民间纺织业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发展阶段,所生产的卡垫、邦典、氆氇、藏被等牛羊毛编织物非常丰富。传说,在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执政期间,在拉萨召开过—次“全藏区手工业展评会”。当时被评为藏地优质产品的就有江孜的卡垫,贡嘎姐德秀的围裙,郎杰秀的氆氇,墨竹工卡塔巴的陶器,拉萨的缝纫制品,昌都的唐卡,卫藏地区的金银铜铁器皿等。
  
  品种多样的藏毯
  
  
  编织藏毯所用西藏高原的羊毛、牦牛绒毛质坚硬,纤维长,富有弹性,光泽较强、耐酸性好,是织地毯的最佳原料,其编织生产遍于西藏各地区,以江孜、拉萨最为著名。
  15 世纪中叶,一世达赖根敦朱巴时期,江孜岗巴地方的纺织艺人又在一种名叫缠巴的毛毡基础上生产出了优于前期产品的新品种。从此卡垫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用品。这一时期,江孜卡垫生产已具相当规模,仅江孜镇就有数千人专门从事卡垫生产,早期江孜卡垫没有图纹,颜色也单调,后借鉴吸收了唐卡、壁画和内地传入的华丽绸缎的花色纹样,设计出了许多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图样,编织技术也日臻成熟。江孜成为藏地生产卡垫的中心。
  历史上江孜就有楚西贵族、朵西贵族雇佣卡垫生产者生产以自己家族的名字命名的卡垫“朵西壁沙” 、“楚西壁沙”。拉萨的大贵族夏扎和擦绒曾雇佣过优秀的民间手工业者生产自己设计的所谓" 夏扎邦典"、“擦绒邦典”。原西藏地方政府还在江孜设立了生产卡垫的作坊,建立了卡垫业行会组织——“吉社”,派遣一名五品官来管理江孜卡垫业的生产。其产品除本地自足外,还远销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周边地区。
  藏族卡垫品种繁多,用途十分广泛。可分为民间生活用坐垫、床垫、挂毯、靠背垫、椅垫,、枕垫;寺庙大经殿僧人用长坐垫、盘龙柱套、壶套;用于牦牛、骡、马、 驴的鞍垫、头面饰、颈、腰、背、尾脊饰垫等。
  
  典雅的图案装饰
  
  传统藏毯的图案风格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装饰图案纹样亦十分丰富多彩,其中单独纹样主要有:龙、凤、仙鹤以及象征吉祥的动物、植物和山水等;组合纹样有吉祥雍宗图符、“鼎”纹、寿字纹装饰、日月宝贝、吉祥八宝、国王七宝(属印度佛教文化,即方胜、连环钱、犀角、令牌、象牙、珊瑚、珠宝)、二龙戏珠、凤凰牡丹、龙凤呈祥、万字永结等;此外还有属于汉地佛教文化的各种纹样。
  藏毯图案构图的特点,大致分为五大类,即:江垫式、龙凤式、满地铺式、城廓式和嘎雪巴式。江垫式:把取自锦缎上的缠枝西蕃莲式的波状图案,织在卡垫上的统称为“江垫”。当然卡垫图案来自锦缎的不单这一种,其他几种也有不少图案来自锦缎,但这一类形式比较明确单一、特别,也比较集中,是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约定俗成的。
  
  龙凤式:龙凤式是所有龙凤图案卡垫的总称,它是按图案内容区分的,例如: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穿云龙、蛟龙闹海、二龙逐凤、凤凰戏牡丹等等,其纹样多半也是来源于锦绣服料。在长期流传中,有了固定格式,都离不了龙、凤、云、花、水,且多是反转对称或相向对称。
  满地铺式:这一类图案的纹样来源极为广泛,内容也很丰富,有取自藏靴上绣花纹样的,有取自古代中原的绣花衣料上的,有来源于藏族建筑装饰上的,也有从印度丝绸和织锦上搬来的等等。内容和风格差异虽大,但在章法形式上却有着很多相近的地方,同样都是纹样布满全毯,且分布均匀,通常无边。整个图案往往形成两个或三个较为明显的节次,两端总是以向心的趋势集中。
  城廓式:藏语中把锁口“丁”字纹的叫“加架”,意即汉地城墙。其特点之一是有边框纹样,而且多带“丁字纹”小边,形如城廓,我们借助这层意思把凡有完整边框纹样的图案称作“城廓式”。最常见的大边形式有以下几种:一、锦纹盒子边,盒子里的纹样多为暗八仙、佛八仙、国王七宝或三者杂而用之;二、水纹边;三、花草边。
  嘎雪巴式:以人名称谓,嘎雪巴·曲杰尼玛是江孜贵族,曾任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他对卡垫图案尤有兴趣,通过对内地近代丝绸刺绣的研究,吸收了剌绣被面和剌绣衣料上的大花大叶以及整枝花的形式,并结合卡垫的生产工艺特点,创造出一种类似内地“彩花式”的新图案,深为藏族群众所喜爱,人称“嘎雪巴白萨”。“嘎雪巴式”的特点是章法自由流畅,形象色彩突出,有些像内地早期的“彩花式”图案,花纹比较均匀地分散在所有的空地里,其典型格式是四角有四块水纹。分类者把后来的一切大朵大枝,三点交错或两点对称排列的花卉图案,全部归入这个类型。
  
  编织技艺与染色
  
  藏毯为手工编织,织法为重叠连环扣,俗称“手捧缠”,就是把纱线环绕在绕线杆上,待织完一行时,将纱线扣全部跺实,用刀具将杆上的绕纱割开,也可采“挽头儿割绒”,即将绒纱同时缠绕在经线和编织杆上,连续操作,挽到一定长度才割绒一次,割绒同时抽出编织杆,比传统的“8”字扣的每头儿必砍,明显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地毯的厚度由铁杆的直径决定,因此毯子厚薄控制自如。
  用藏毯打结法织出的地毯,毯面出现的效果是层层纱的断面、毯面形成自然横向条纹,看上去重重叠叠,层次分明。经过粗剪、精剪多次加工使图案突出、线条清晰,增强了毛绒的厚实感。藏毯编织工艺在近年来发展显著,已由民间手工作坊式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编织以传统工艺特色为主,色彩在传统基础上更为丰富多彩,配色由原来的十余种发展到上百种之多。而基本色彩仍保持凝重浓烈、清逸深沉的风貌。
  藏毯所用纱线染色用料主要是采用最古老而传统的植物染料经加工染制而成。植物染色的最大特点是色泽柔润自然,比天然色丰富多彩,且不脱色,利于环保。民间也沿用本地土产染料。土产颜料的基本颜色有蓝、绿、黄、红、紫红、金黄、白、棕、黑等几种。如:橡壳染后为驼色;大黄、槐米为黄色;大黄叶为浅黄;大黄根为深黄;板蓝根为蓝色;茜草根为朱红色等;用大黄叶罩染深浅不同的蓝色纱即可得到不同的绿色。天然颜料着色后稳定性强,持久,又能就地取材,成本低廉,质量可靠。但采集、加工这些染料所用时间长、工序繁杂。
  精美质朴的藏族民间藏毯编织工艺是藏民族在游牧、农耕生活中所创造的优秀而古老的文化传统艺术,浸透着民族性格、理想追求,审美情趣,饱含着藏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情,极富魅力,它同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一样多姿多彩。
  责任编辑: 余秋淼
其他文献
材料:白色卡紙、黑色卡纸、水彩颜料
谁说可以轻视技巧?无疑的,技巧只是方法。但艺人如果忽略了它,将永远达不到他的目的,永远传达不出情操与思想。这种艺术家将无异于欲奔驰而忘记喂他牲口的骑主一样。 Who sa
金秋季节,苏州高新区以“彰显高新特色,迈向第一方阵”为主题,开展科技、产业等4大类近10场系列活动,掀起了区域创新发展的新高潮。10月下旬,苏州高新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La对7055高强度铝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对铝合金组织有明显的细化作用,添加适量的稀土元素能够细化铸造铝
微经济背景下,探究中小微外贸企业以价值链增值为基础,集群协同发展的新兴聚集模式——微贸商圈的形成及其运作模式.本文从内部、外部两个维度分析福建微贸商圈集群及群内企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橡胶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去库存去杠杆随之而来,同时外部宏观政策及新冠病毒疫情的复杂多变,都对橡胶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轮胎行业作为橡胶需求占比
问题一:您如何看待转型期的中国画状态?答:20世纪的中国时代大革命,变化迅猛,风云际会,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一幕,是古老的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Question 1: H
这些年来,我时常问自己:在市场繁荣的背后还有没有“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是要流泪的。枫叶红了的时候,我带着自己新出版的画集拜访了冯其庸老师(他是我十分崇敬的艺道师长)
中国县域人口每年8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超过了全国消费品社会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两会之前一个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
每个习书者都有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部法帖,或用功最勤、或书写中明显有它的影子。临帖生涯的上溯下追,这,是一个起点。请谈谈你的看家帖,说说其中的故事。前几天整理书柜,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