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初夏,我省不少职教专家的微信朋友圈,被《中国教育报》5月8日刊发的《进厂包线,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这则消息刷屏。
在为该院选派学生入驻企业,承包一条冰柜装配生产线,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做法赞叹时,很多人并没有想到,这一成果的取得和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有着密切的联系。
事情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贫困地区“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启动了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民权县的工作。
“万事开头难。定点帮扶工作千头万绪,首先要做的就是精准分析民权县的县情,然后根据学院现有优势,进行对点帮扶。”该院党委书记张震说。
民权县地处黄河中下游,黄河故道横穿县境,全县近一半土地以清沙、沙碱为主,农作物产量不高,工业基础薄弱。根据2015年的统计结果,全县总计129个贫困村、9.6万名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3.33%,与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扶贫工作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
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和专家论证,学校发现,以制冷为核心的产业冷链是民权县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县政府精准脱贫战略部署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地制冷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大量贫困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接受、消化和吸收现代生产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能力也較弱。而当地唯一的职业学校——民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因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办学经费和教师编制不足,实训设施建设滞后,校企合作工作未能有效开展。学校办学理念滞后,专业设置不合理,招生困难,生源流失严重,无法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的根源找到了,我们要拿出可行的对策。”张震说。
为进一步摸清情况,学院领导带领工作小组进驻民权县职教中心,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校调研,掌握当地职业教育状况、制冷产业发展情况和制冷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并组织省内知名专家分析论证。随后,学院提出了“三融(融体制、融体系、融课程)四境(产学研创教学四境)、创新驱动”的职教扶贫思路,确立了“人才培养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工作”的指导思想,制订了“扶贫先扶智”的工作计划,列支专项经费,成立相应组织,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2015年5月13日,在省教育厅和商丘市政府的支持下,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民权县政府签订“校县”合作协议,正式托管民权县职教中心。为应对制冷产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与县政府在职教中心基础上,共同组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制冷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制冷学院),双方遵循“求同存异、兼容并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思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
新合作成立的制冷学院为混合所有制学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支持,民权县政府提供经济、物质和政策支持,民权县职教中心提供场地支持。三方共同引入本地企业参与职教中心建设。职教中心将自身办学模式根据民权本地的实际,嵌入到当地教育体系中去。通过嵌入“融体制、融体系、融课程”办学理念,形成了专业对接产业的办学模式。
“橘生淮北则为橘,橘生淮南则为枳。办学理念再好,也要接地气才行得通。为使本院的先进理念移植成功,制冷学院必须结合民权本地的实际来开展校企合作。我们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带动了大批师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通过调研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让校企合作更加顺畅。”该院院长王本亮表示。
通过体制创新、体制互融,该院将企业资源输入职教中心,实行“所有权国有,占有权校有,使用权企有”,让企业有了进入职教中心的动力。通过体系互融,构建适宜于“产学研创”的教学环境,清除校企合作的障碍。通过课程互融,打破“人”与“技”的障碍,提高学生跨界能力,为地方培养了素质高、技能强、有专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民权职教中心通过“三融四境”的顺利构建,以“产学研创”为特征的教学环境初步形成。职教中心把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教学场地搬迁至广州万宝集团民权电器公司生产车间,采用生产性教学场境、技术型课程内容、理实“双导师”制的教学方式,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除此之外,学院还创办了“制冷研究院”,以研促学;以“制冷行业大师工作室”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制冷学院为载体,与民权县制冷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参与制冷行业关键技术、课题的研发;启动制冷生态圈服务基地,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创领学。职教中心与产业集聚区共建中国制冷生态圈服务基地,校企共同开展师生创业活动;抓住与“京东集团共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的机遇,启动制冷生态圈服务基地,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促使学生“创新+创业+生产+金融+服务”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正是通过构建“产学研创”教学四境,学院形成了进厂包线、制冷研究院、众创空间等建设成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造本地教师队伍,是学院帮扶地方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冷学院经常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训学习,并定期组织教师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交流进修,提升教学能力、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三年的“智力”帮扶,职教中心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的专业师资队伍。
为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成团队进驻民权县职教中心。他们发扬“克难攻坚”的机电精神,提出了“二次创业,争创一流”的口号,常年吃住在制冷学院,被师生亲切地称为:“一支在民权‘安家落户’的扶贫工作队”。
2015年7月23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到制冷学院考察指导。当他得知制冷学院是由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为民权县制冷产业集聚区量身定制的,由县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的项目时,称赞道:“把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的产业需求对接起来,这件事办得好。”
3年来,制冷学院为当地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持3000余人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及学历教育培训2696人次,开展精准脱贫技能培训1265人次。学院也因此被评为商丘市“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长期承担“河南省教育厅精准脱贫技能培训项目”和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学历教育的相关工作。
(责编 张德广)
在为该院选派学生入驻企业,承包一条冰柜装配生产线,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做法赞叹时,很多人并没有想到,这一成果的取得和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有着密切的联系。
事情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贫困地区“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启动了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民权县的工作。
“万事开头难。定点帮扶工作千头万绪,首先要做的就是精准分析民权县的县情,然后根据学院现有优势,进行对点帮扶。”该院党委书记张震说。
民权县地处黄河中下游,黄河故道横穿县境,全县近一半土地以清沙、沙碱为主,农作物产量不高,工业基础薄弱。根据2015年的统计结果,全县总计129个贫困村、9.6万名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3.33%,与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扶贫工作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
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和专家论证,学校发现,以制冷为核心的产业冷链是民权县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县政府精准脱贫战略部署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地制冷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大量贫困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接受、消化和吸收现代生产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能力也較弱。而当地唯一的职业学校——民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因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办学经费和教师编制不足,实训设施建设滞后,校企合作工作未能有效开展。学校办学理念滞后,专业设置不合理,招生困难,生源流失严重,无法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的根源找到了,我们要拿出可行的对策。”张震说。
为进一步摸清情况,学院领导带领工作小组进驻民权县职教中心,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校调研,掌握当地职业教育状况、制冷产业发展情况和制冷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并组织省内知名专家分析论证。随后,学院提出了“三融(融体制、融体系、融课程)四境(产学研创教学四境)、创新驱动”的职教扶贫思路,确立了“人才培养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工作”的指导思想,制订了“扶贫先扶智”的工作计划,列支专项经费,成立相应组织,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2015年5月13日,在省教育厅和商丘市政府的支持下,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民权县政府签订“校县”合作协议,正式托管民权县职教中心。为应对制冷产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与县政府在职教中心基础上,共同组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制冷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制冷学院),双方遵循“求同存异、兼容并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思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
新合作成立的制冷学院为混合所有制学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支持,民权县政府提供经济、物质和政策支持,民权县职教中心提供场地支持。三方共同引入本地企业参与职教中心建设。职教中心将自身办学模式根据民权本地的实际,嵌入到当地教育体系中去。通过嵌入“融体制、融体系、融课程”办学理念,形成了专业对接产业的办学模式。
“橘生淮北则为橘,橘生淮南则为枳。办学理念再好,也要接地气才行得通。为使本院的先进理念移植成功,制冷学院必须结合民权本地的实际来开展校企合作。我们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带动了大批师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通过调研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让校企合作更加顺畅。”该院院长王本亮表示。
通过体制创新、体制互融,该院将企业资源输入职教中心,实行“所有权国有,占有权校有,使用权企有”,让企业有了进入职教中心的动力。通过体系互融,构建适宜于“产学研创”的教学环境,清除校企合作的障碍。通过课程互融,打破“人”与“技”的障碍,提高学生跨界能力,为地方培养了素质高、技能强、有专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民权职教中心通过“三融四境”的顺利构建,以“产学研创”为特征的教学环境初步形成。职教中心把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教学场地搬迁至广州万宝集团民权电器公司生产车间,采用生产性教学场境、技术型课程内容、理实“双导师”制的教学方式,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除此之外,学院还创办了“制冷研究院”,以研促学;以“制冷行业大师工作室”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制冷学院为载体,与民权县制冷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参与制冷行业关键技术、课题的研发;启动制冷生态圈服务基地,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创领学。职教中心与产业集聚区共建中国制冷生态圈服务基地,校企共同开展师生创业活动;抓住与“京东集团共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基地”的机遇,启动制冷生态圈服务基地,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促使学生“创新+创业+生产+金融+服务”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正是通过构建“产学研创”教学四境,学院形成了进厂包线、制冷研究院、众创空间等建设成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造本地教师队伍,是学院帮扶地方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冷学院经常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训学习,并定期组织教师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交流进修,提升教学能力、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三年的“智力”帮扶,职教中心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的专业师资队伍。
为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组成团队进驻民权县职教中心。他们发扬“克难攻坚”的机电精神,提出了“二次创业,争创一流”的口号,常年吃住在制冷学院,被师生亲切地称为:“一支在民权‘安家落户’的扶贫工作队”。
2015年7月23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到制冷学院考察指导。当他得知制冷学院是由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为民权县制冷产业集聚区量身定制的,由县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的项目时,称赞道:“把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的产业需求对接起来,这件事办得好。”
3年来,制冷学院为当地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持3000余人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及学历教育培训2696人次,开展精准脱贫技能培训1265人次。学院也因此被评为商丘市“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长期承担“河南省教育厅精准脱贫技能培训项目”和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学历教育的相关工作。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