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南麓,三江平原东部,乌苏里江左岸。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虎林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的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耕地面积达450万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大豆年总产量20万吨,品质优良,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这里是我省乃至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近年来大豆病虫害有明显加重趋势,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品质,探索和研究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达到高产稳产具有现实意义。
1.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
1.1大豆病害种类
生产上大豆病害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灰斑病、褐纹病、大豆细菌斑点病、大豆菌核病等。
1.2大豆害虫种类
大豆害虫主要有:大豆潜根蝇、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大豆蚜虫、蓟马、大豆二条叶甲、红蜘蛛、大豆食心虫等。
2.综合防治策略
从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根据大豆生育期间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全面治理,治理工作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预测预报防治前题,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强化农业技术措施,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诸项技术措施,达到主次兼顾、病虫害兼治,既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综合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措施
3.1.1合理进行轮作换茬
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轮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豆黄蓟马等)通过三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当前推广的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以及麦-麦-豆-杂,麦-豆-麦-杂等轮作体系均可达到减轻病虫发生的作用,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块,至少应行5年以上轮作(因孢囊线虫在土中可存活的年限长)方可减轻病情。有条件的地区如能采取水旱轮作防效最好,也可五年内只种禾本科作物(小麦、大麦、玉米、高粱)。
3.1.2清除病株残体
大豆收割后应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及早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地下,以加速病原菌消亡减轻病情,对越冬于土壤中的害虫,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捞地、机械损伤、加之日晒、风吹、雨淋、天敌食取,可大大增加害虫的死亡率,有效减轻第二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3.1.3严格调种检验,选用抗病虫品种
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外地调种时,严格检验有无检疫对象,凡是种子中混杂有菟丝子、野燕麦、菌核等严禁调用或调出作种。
3.1.4加强栽培管理
大豆生育期间加强各项栽培措施有助于防治大豆病虫害。例如:
播种期过早或播种过深均可加重根腐病发生,应考虑适期晚播与注意播深。一般土表0~5cm土温基本稳定在6~8℃即可播种,注意墒情,湿度大时,宁可稍晚播而不能顶湿强播、不要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大豆。根据品种特点,合理密植。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4~5cm,如应用播后苗前除草剂时,可适当调整播种深度,因过浅时,易造成药害,但又不能过深。
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N、P、K配用比例要适当,避免单纯过多施用N肥,防止贪青徒长、倒伏以及晚熟,以提高大豆抗病虫能力,使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均能健壮发育。
中耕至少要进行二次,大豆根腐病重的地块根据苗情及早进行,改善土壤通透性,地温提高,促使新生根大量形成。对连作大豆地,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中耕培土一次,可以堵塞食心虫羽化孔,使成虫不能出土或减少其出土量或机械杀伤大量的幼虫、蛹、成虫,减轻虫食率。每次中耕前要全面掌握豆田草情、病情、虫情,用以确定配装必要的复式作业。
根据大豆生育期间的实际情况,可采取较灵活的辅助措施,如遇连雨年份就要加强排涝、注意草情,后期出现大草尚需人工去除。
大豆收获后及时翻地可将食心虫的幼虫、蛹杀伤,使成虫不能出土、产卵,这对压低食心虫为害效果明显。
3.2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当前综合防治大豆病虫害中一个主要手段。
3.2.1种子药剂处理
通过药剂拌种,推迟病、虫的侵染危害,保主根、保幼苗。
对大豆根腐病发生较重地区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用药总量为种子重的0.5%。
对大豆潜根蝇发生较重地区可选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或35%甲诺硫环磷或35%乙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重0.5%播前3-6天内湿拌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重的地区可暂用35%乙基硫环磷或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重的0.5%播前3-6天拌种,虽然杀虫率不明显,但对稳产有明显作用。
对二条叶甲发生重地区可采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重的0.5%拌种,拌种3-5天内即应播种,以免影响保苗。
3.2.2化学除草
化学灭草可以有效清除一些病、虫源,减少中间寄主,尤其可降低田间温度,通风透光,减轻病情作用较大。
有计划地安排进行播前或播后苗前除草剂土壤处理,在这两种处理中应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将杂草消灭在出土前后。对于苗后茎叶处理只能作为补救措施。
3.2.3生育期间药剂防治
当田间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每亩可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ml兑水喷雾;防治二条叶甲、圆跳虫、黑绒金龟壳甲等害虫每亩可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30-50ml兑水喷雾;一旦发现地老虎开始危害幼苗,可制成毒饵诱杀,将90%晶体敌百虫50g用5kg热水溶解,再与炒香饼粉混拌均匀,傍晚用机械或人工撒施于豆田垅沟内,亩用豆饼毒饵1.5-2.5kg。
防治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所用药剂与苗期相同。
防治苜蓿夜蛾、草地螟类幼虫,每亩用10%高效氯氰菊酯或80%敌敌畏乳油兑水喷雾。
防治大豆灰斑病、褐纹病,每亩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ml,尚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喷雾。
防治大豆灰斑病、褐纹病,每亩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120g,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120g,兑水喷雾。
防治大豆食心虫,根据测报,准确防治,一般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施药为宜,每亩可用2.4%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40ml,亦可用5%来福灵乳油20ml或2.5%功夫乳油30ml兑水喷雾。
在防治大豆灰斑病与食心虫工作中,要做到统筹兼顾、病虫兼治,可将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用机喷雾,既防治灰斑病又防治了食心虫,而且降低了作业成本。 [科]
1.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
1.1大豆病害种类
生产上大豆病害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灰斑病、褐纹病、大豆细菌斑点病、大豆菌核病等。
1.2大豆害虫种类
大豆害虫主要有:大豆潜根蝇、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大豆蚜虫、蓟马、大豆二条叶甲、红蜘蛛、大豆食心虫等。
2.综合防治策略
从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根据大豆生育期间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进行全面治理,治理工作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预测预报防治前题,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强化农业技术措施,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诸项技术措施,达到主次兼顾、病虫害兼治,既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综合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措施
3.1.1合理进行轮作换茬
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轮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豆黄蓟马等)通过三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当前推广的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以及麦-麦-豆-杂,麦-豆-麦-杂等轮作体系均可达到减轻病虫发生的作用,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块,至少应行5年以上轮作(因孢囊线虫在土中可存活的年限长)方可减轻病情。有条件的地区如能采取水旱轮作防效最好,也可五年内只种禾本科作物(小麦、大麦、玉米、高粱)。
3.1.2清除病株残体
大豆收割后应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及早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地下,以加速病原菌消亡减轻病情,对越冬于土壤中的害虫,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捞地、机械损伤、加之日晒、风吹、雨淋、天敌食取,可大大增加害虫的死亡率,有效减轻第二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3.1.3严格调种检验,选用抗病虫品种
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外地调种时,严格检验有无检疫对象,凡是种子中混杂有菟丝子、野燕麦、菌核等严禁调用或调出作种。
3.1.4加强栽培管理
大豆生育期间加强各项栽培措施有助于防治大豆病虫害。例如:
播种期过早或播种过深均可加重根腐病发生,应考虑适期晚播与注意播深。一般土表0~5cm土温基本稳定在6~8℃即可播种,注意墒情,湿度大时,宁可稍晚播而不能顶湿强播、不要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大豆。根据品种特点,合理密植。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4~5cm,如应用播后苗前除草剂时,可适当调整播种深度,因过浅时,易造成药害,但又不能过深。
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N、P、K配用比例要适当,避免单纯过多施用N肥,防止贪青徒长、倒伏以及晚熟,以提高大豆抗病虫能力,使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均能健壮发育。
中耕至少要进行二次,大豆根腐病重的地块根据苗情及早进行,改善土壤通透性,地温提高,促使新生根大量形成。对连作大豆地,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中耕培土一次,可以堵塞食心虫羽化孔,使成虫不能出土或减少其出土量或机械杀伤大量的幼虫、蛹、成虫,减轻虫食率。每次中耕前要全面掌握豆田草情、病情、虫情,用以确定配装必要的复式作业。
根据大豆生育期间的实际情况,可采取较灵活的辅助措施,如遇连雨年份就要加强排涝、注意草情,后期出现大草尚需人工去除。
大豆收获后及时翻地可将食心虫的幼虫、蛹杀伤,使成虫不能出土、产卵,这对压低食心虫为害效果明显。
3.2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当前综合防治大豆病虫害中一个主要手段。
3.2.1种子药剂处理
通过药剂拌种,推迟病、虫的侵染危害,保主根、保幼苗。
对大豆根腐病发生较重地区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用药总量为种子重的0.5%。
对大豆潜根蝇发生较重地区可选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或35%甲诺硫环磷或35%乙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重0.5%播前3-6天内湿拌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重的地区可暂用35%乙基硫环磷或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重的0.5%播前3-6天拌种,虽然杀虫率不明显,但对稳产有明显作用。
对二条叶甲发生重地区可采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重的0.5%拌种,拌种3-5天内即应播种,以免影响保苗。
3.2.2化学除草
化学灭草可以有效清除一些病、虫源,减少中间寄主,尤其可降低田间温度,通风透光,减轻病情作用较大。
有计划地安排进行播前或播后苗前除草剂土壤处理,在这两种处理中应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将杂草消灭在出土前后。对于苗后茎叶处理只能作为补救措施。
3.2.3生育期间药剂防治
当田间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每亩可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ml兑水喷雾;防治二条叶甲、圆跳虫、黑绒金龟壳甲等害虫每亩可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30-50ml兑水喷雾;一旦发现地老虎开始危害幼苗,可制成毒饵诱杀,将90%晶体敌百虫50g用5kg热水溶解,再与炒香饼粉混拌均匀,傍晚用机械或人工撒施于豆田垅沟内,亩用豆饼毒饵1.5-2.5kg。
防治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所用药剂与苗期相同。
防治苜蓿夜蛾、草地螟类幼虫,每亩用10%高效氯氰菊酯或80%敌敌畏乳油兑水喷雾。
防治大豆灰斑病、褐纹病,每亩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ml,尚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喷雾。
防治大豆灰斑病、褐纹病,每亩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120g,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商品量120g,兑水喷雾。
防治大豆食心虫,根据测报,准确防治,一般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施药为宜,每亩可用2.4%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40ml,亦可用5%来福灵乳油20ml或2.5%功夫乳油30ml兑水喷雾。
在防治大豆灰斑病与食心虫工作中,要做到统筹兼顾、病虫兼治,可将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用机喷雾,既防治灰斑病又防治了食心虫,而且降低了作业成本。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