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改变教育,先要省察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我非常看重价值理念,我有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当你对自己想要反思,对自己有些不满意的时候,无论你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家长,无论你在职场还是家庭,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省察自己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假设。信念与知识相对而言,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之下,知识是被证明了的经验事实,信念不需要证实,也无法证实,正是这样的价值信念,决定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怎么为。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的背后都是有某种动机的,并且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当然也可能还有一些刺激物的作用,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于人的生命需要。我举一个例子,例如7岁的小刚,去了一家玩具店,他看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很想要,但是口袋里没有钱,这时,一个情景出现了,售货员去洗手间了,玩具店里没有其他人,小刚就拿起了这个玩具离开了。这是什么行为?我们通常会标签这是偷窃的行为,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孩子贴负标签,标签的风险在于会将孩子引导走向标签的生涯,当你说孩子笨的时候,有可能他就会放弃努力了。 之后,同样7岁的小铁也进了这家玩具店,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就是那么巧,售货员又离开了店,但是,小铁却没有拿走玩具。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刺激物,同样的动机,同样的需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呢?是什么决定了两个孩子行为的差异?那就是价值观的东西。价值观就像电脑上的后台,我们在前面看不到它,但是后台决定了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他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我们要改变时代的教育,第一个是要省察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要省察这些家庭育价值观
对家庭教育来说,影响家庭教育的价值观系统,至少在这些层面我们都需要去做一个自我的澄清。
生命观,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认同这样的价值观,相信生命的神圣与尊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在家庭里面做生命教育。学校教育里面弱的、缺的东西要在家庭里面补充。
人性观,相信人性基本是真诚善良的,相信并尊重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权利。我们才能影响我们的孩子,他才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其他孩子交往。相信并尊重每一个人都有自主的权利和需要,我们家长要智慧地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自主需要和能力,培养自我抉择的能力。有很多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称之为“选择焦虑症”,包括就业、学校里面的专业选择,一旦面临选择时就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没有选择的时候没有焦虑,就像走路一样,这条路直通前面,就没有焦虑。如果有一条岔路,就焦虑了。这是因为他们少有自我抉择的经验,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没有引导他如何为自己做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太多的被安排,被老师安排的,被父母安排。我们的家长更没有对他进行科学决策的训练,什么叫科学决策?至少有一点,任何一个选择都一定是有得也有失的。中国有两个字常常是形影不离的“舍得”,舍得,不舍得,舍不得,从这两个字你会发现,舍是在前面的。我们要充分的尊重我們孩子的自主性,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只要不违反道德和真理,他有权利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
人生观,我们认同人生目的是实现真善美,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充分展现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趋向于自我实现,并尽最大努力贡献社会;我们要坚持积极、乐观、向上、奋进的人生态度;我们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性别观念,这个话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里面比较忽视的部分,有的人说幼儿园的老师几乎都是女生,小学的老师也是女生多。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承认并尊重人的生理性别,重视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建构的对男性、女性的性别期待或角色要求。我们承认在现实社会制度的设计当中,仍然隐含两性的不平等,我们在家庭教育向我们的孩子要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平等意味着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在享有社会的资源、参与社会生活方面,我们要追求性别的平等。孩子从小到大,一定要注重他的性别社会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更多有密切接触的异性是他的异性父母,虽然在学校有男生、女生,上课是没有互动的,下课十分钟上厕所,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密切的互动。怎么办?我们家长至少在价值观层面要有这样的意识。
家庭观,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战场”,家庭是孩子自我概念建立的基础,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在孩子早期的生活经验中,重要他人对他的认可、评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庭文化建设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家庭文化建设了。2016年的时候,在春节的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里面有一段强调,要进行家风建设。我在自己的工作中呼吁家庭文化的创建。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古人,他们有着严格的家训,现在很多家庭里是没有家训的。
教子观,我反对传统文化当中认定的棍棒下出孝子,伤害孩子的身体你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在有外人的时候。
另外,有几个理论视角必须要强调,第一是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我们首先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面向构成,我们要同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宗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曾有一个小学生想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到天堂找姥姥。我们的孩子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他还生存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我们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宏观系统。
第二个理论视角就是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通常是视角有问题,一个女生告诉我,物理考试得了98分,爸爸看不到98,只是看到了丢掉的2分。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充满优势和资源,等待我们欣赏和挖掘的眼睛。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父母,帮助孩子挖掘生命中的积极因子和内在的能量。
第三个理论视角是需要为本,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感受孩子的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类7个层次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特别强调的部分。
(许莉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
我非常看重价值理念,我有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当你对自己想要反思,对自己有些不满意的时候,无论你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家长,无论你在职场还是家庭,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省察自己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假设。信念与知识相对而言,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之下,知识是被证明了的经验事实,信念不需要证实,也无法证实,正是这样的价值信念,决定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怎么为。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的背后都是有某种动机的,并且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当然也可能还有一些刺激物的作用,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于人的生命需要。我举一个例子,例如7岁的小刚,去了一家玩具店,他看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很想要,但是口袋里没有钱,这时,一个情景出现了,售货员去洗手间了,玩具店里没有其他人,小刚就拿起了这个玩具离开了。这是什么行为?我们通常会标签这是偷窃的行为,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孩子贴负标签,标签的风险在于会将孩子引导走向标签的生涯,当你说孩子笨的时候,有可能他就会放弃努力了。 之后,同样7岁的小铁也进了这家玩具店,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就是那么巧,售货员又离开了店,但是,小铁却没有拿走玩具。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刺激物,同样的动机,同样的需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呢?是什么决定了两个孩子行为的差异?那就是价值观的东西。价值观就像电脑上的后台,我们在前面看不到它,但是后台决定了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他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我们要改变时代的教育,第一个是要省察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要省察这些家庭育价值观
对家庭教育来说,影响家庭教育的价值观系统,至少在这些层面我们都需要去做一个自我的澄清。
生命观,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认同这样的价值观,相信生命的神圣与尊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在家庭里面做生命教育。学校教育里面弱的、缺的东西要在家庭里面补充。
人性观,相信人性基本是真诚善良的,相信并尊重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权利。我们才能影响我们的孩子,他才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其他孩子交往。相信并尊重每一个人都有自主的权利和需要,我们家长要智慧地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自主需要和能力,培养自我抉择的能力。有很多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称之为“选择焦虑症”,包括就业、学校里面的专业选择,一旦面临选择时就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没有选择的时候没有焦虑,就像走路一样,这条路直通前面,就没有焦虑。如果有一条岔路,就焦虑了。这是因为他们少有自我抉择的经验,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没有引导他如何为自己做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太多的被安排,被老师安排的,被父母安排。我们的家长更没有对他进行科学决策的训练,什么叫科学决策?至少有一点,任何一个选择都一定是有得也有失的。中国有两个字常常是形影不离的“舍得”,舍得,不舍得,舍不得,从这两个字你会发现,舍是在前面的。我们要充分的尊重我們孩子的自主性,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只要不违反道德和真理,他有权利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
人生观,我们认同人生目的是实现真善美,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充分展现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趋向于自我实现,并尽最大努力贡献社会;我们要坚持积极、乐观、向上、奋进的人生态度;我们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性别观念,这个话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里面比较忽视的部分,有的人说幼儿园的老师几乎都是女生,小学的老师也是女生多。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承认并尊重人的生理性别,重视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建构的对男性、女性的性别期待或角色要求。我们承认在现实社会制度的设计当中,仍然隐含两性的不平等,我们在家庭教育向我们的孩子要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平等意味着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在享有社会的资源、参与社会生活方面,我们要追求性别的平等。孩子从小到大,一定要注重他的性别社会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更多有密切接触的异性是他的异性父母,虽然在学校有男生、女生,上课是没有互动的,下课十分钟上厕所,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密切的互动。怎么办?我们家长至少在价值观层面要有这样的意识。
家庭观,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战场”,家庭是孩子自我概念建立的基础,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在孩子早期的生活经验中,重要他人对他的认可、评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庭文化建设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家庭文化建设了。2016年的时候,在春节的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里面有一段强调,要进行家风建设。我在自己的工作中呼吁家庭文化的创建。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古人,他们有着严格的家训,现在很多家庭里是没有家训的。
教子观,我反对传统文化当中认定的棍棒下出孝子,伤害孩子的身体你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在有外人的时候。
另外,有几个理论视角必须要强调,第一是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我们首先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面向构成,我们要同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宗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曾有一个小学生想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到天堂找姥姥。我们的孩子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他还生存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我们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宏观系统。
第二个理论视角就是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通常是视角有问题,一个女生告诉我,物理考试得了98分,爸爸看不到98,只是看到了丢掉的2分。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充满优势和资源,等待我们欣赏和挖掘的眼睛。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父母,帮助孩子挖掘生命中的积极因子和内在的能量。
第三个理论视角是需要为本,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感受孩子的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类7个层次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特别强调的部分。
(许莉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