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高中学生失去了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与热情,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反应淡漠,只是机械地模仿完成既定任务,缺乏主动参与和创新意识,面对这类情况,提高课堂效率成为高中计算机教学中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高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计算机的相关技能,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思考 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158-02
在网络缤纷的当下,高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很感兴趣,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也逐渐增多,且学习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为了增加高中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学就需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并且成为最有魅力的学科。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展开来谈谈,以便抛砖引玉。
1 巧思妙设,构思有效备课
1.1 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高中时代是学生求知的黄金时代,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上课时好的构思就显得尤为重。其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因材施教是巧构思的典例。比如,学习Flash时,教师上课伊始播放一段Flash动画,营造一种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授课完毕,教师把自己的照片做成动画,通过多媒体平台,演示给学生,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热烈的讨论,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材施教,巧妙构思,用心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1.2 深研学生,因人施教
随着信息技术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记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层次就显现出来,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差异愈加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节课学生都学而有所得,这就需要因人施教。教师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因人施教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备课就要备学生,布置开放性任务,每个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教师给每个学生怒放的机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淋漓尽致的展现自己的潜能,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另外,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也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最基本任务。例如教学“设计网页”这一内容,可以要求个别学生只要求他们会设计网页即可。但对于那些善于创新,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鼓励学生多做尝试,可以用动画点缀,美观网页,也可以别出心裁,设计不同风格的网页。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兴趣的是磁石,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目的。
2 重视策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策略,还需要保证备课设计的精益求精。好的教学策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按部就班的讲授,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讲授教学法指的是系统的对知识进行讲解。该方法是一种既古老又常用的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时运用的较多。例如,讲解病毒的预防、计算机的组成和维护、计算机的发展史等。讲授教学法在高一的初始阶段运用的较多,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为以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基础最重要。
2.2 打破原有的教材结构,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打破教材结构指的是在教学时不以教材内容的次序为依据,而是根据个人的经验教师自行的安排各章、节的次序。高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很想学习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如果老师还一味的重复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等,学生会认为计算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愿意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因此,该文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再依照原有的教材安排,而是让学生先学习因特网的应该,如相互收发电子邮件、上因特网等。分享彼此的内心世界,学生觉得新奇而有趣,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和成就感,希望学到更多更好的计算机知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教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生会保持兴奋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3 问答式教学法,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其他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血脉相连。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各个学习因素处于最和谐状态时,学习的效果最好。在开展信息技术课时,应该创造一个真实性强且与所学主题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处于乐学的状态。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可以让学生系统化的学习知识,“温故而知新”,创造出新的形象,激发学生联想、判断的能力,诱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
2.4 鼓励赞赏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使课堂处于民主研究的氛围中,加强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该文作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一套独特的方式理解计算机,有一种先天的灵感与计算机进行沟通,其合理性和高效性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因此,不能强迫学生去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激励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敢做、敢问哦、敢想的精神,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允许学生犯各种不同的错误,因为学生在错误中所得到的教训和探求的知识会牢牢“固化”在大脑中,有时能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挫折能丰富一个人的阅历”,实践才是增长知识的最好途径。在赏识教育教学中,把爱带给每个学生,用满满的爱预约明天的美丽。就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3 重视课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把信息技术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3.1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课外时间可用谈心的方式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淡化教师权威,建立起温馨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懂得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重要、迫切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对计算机产生强烈的爱好。
3.2 重视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的实践中去,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电脑怎样防止病毒入侵,如何保养电脑等等,不一而足。学生对这些旺旺很热衷,全心投入,找方法,努力寻求突破。在努力中思维,在思维中努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展示学习成果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在课外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享受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如Flash动画设计,网页制作等,竞赛可以组团参加,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这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也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轻轻松松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把信息技术变成学生灵活运用和终身学习的手段,让学生能够像使用橡皮、手机那样自然的使用计算机,从而适应信息高速变化的社会。因此最重要的技术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制定一套新的、且行之有效的、能够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特殊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师也需要采取新的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大力发展和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贤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学园(教育科研),2012(2):148.
[2] 吕红莲.新课程改革后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9):106-107.
[3] 王雪梅.提升新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实效的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关键词:思考 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158-02
在网络缤纷的当下,高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很感兴趣,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也逐渐增多,且学习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为了增加高中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学就需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并且成为最有魅力的学科。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展开来谈谈,以便抛砖引玉。
1 巧思妙设,构思有效备课
1.1 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高中时代是学生求知的黄金时代,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上课时好的构思就显得尤为重。其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因材施教是巧构思的典例。比如,学习Flash时,教师上课伊始播放一段Flash动画,营造一种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授课完毕,教师把自己的照片做成动画,通过多媒体平台,演示给学生,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热烈的讨论,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材施教,巧妙构思,用心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1.2 深研学生,因人施教
随着信息技术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记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层次就显现出来,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差异愈加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节课学生都学而有所得,这就需要因人施教。教师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因人施教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备课就要备学生,布置开放性任务,每个学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教师给每个学生怒放的机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淋漓尽致的展现自己的潜能,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另外,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也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最基本任务。例如教学“设计网页”这一内容,可以要求个别学生只要求他们会设计网页即可。但对于那些善于创新,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鼓励学生多做尝试,可以用动画点缀,美观网页,也可以别出心裁,设计不同风格的网页。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主体,兴趣的是磁石,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目的。
2 重视策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策略,还需要保证备课设计的精益求精。好的教学策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按部就班的讲授,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讲授教学法指的是系统的对知识进行讲解。该方法是一种既古老又常用的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时运用的较多。例如,讲解病毒的预防、计算机的组成和维护、计算机的发展史等。讲授教学法在高一的初始阶段运用的较多,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为以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基础最重要。
2.2 打破原有的教材结构,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打破教材结构指的是在教学时不以教材内容的次序为依据,而是根据个人的经验教师自行的安排各章、节的次序。高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很想学习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如果老师还一味的重复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等,学生会认为计算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愿意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因此,该文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再依照原有的教材安排,而是让学生先学习因特网的应该,如相互收发电子邮件、上因特网等。分享彼此的内心世界,学生觉得新奇而有趣,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和成就感,希望学到更多更好的计算机知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教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生会保持兴奋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3 问答式教学法,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其他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血脉相连。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各个学习因素处于最和谐状态时,学习的效果最好。在开展信息技术课时,应该创造一个真实性强且与所学主题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处于乐学的状态。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可以让学生系统化的学习知识,“温故而知新”,创造出新的形象,激发学生联想、判断的能力,诱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
2.4 鼓励赞赏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使课堂处于民主研究的氛围中,加强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该文作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一套独特的方式理解计算机,有一种先天的灵感与计算机进行沟通,其合理性和高效性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因此,不能强迫学生去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激励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敢做、敢问哦、敢想的精神,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允许学生犯各种不同的错误,因为学生在错误中所得到的教训和探求的知识会牢牢“固化”在大脑中,有时能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挫折能丰富一个人的阅历”,实践才是增长知识的最好途径。在赏识教育教学中,把爱带给每个学生,用满满的爱预约明天的美丽。就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3 重视课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把信息技术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3.1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课外时间可用谈心的方式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淡化教师权威,建立起温馨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懂得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重要、迫切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对计算机产生强烈的爱好。
3.2 重视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的实践中去,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电脑怎样防止病毒入侵,如何保养电脑等等,不一而足。学生对这些旺旺很热衷,全心投入,找方法,努力寻求突破。在努力中思维,在思维中努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展示学习成果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在课外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享受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如Flash动画设计,网页制作等,竞赛可以组团参加,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这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也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轻轻松松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把信息技术变成学生灵活运用和终身学习的手段,让学生能够像使用橡皮、手机那样自然的使用计算机,从而适应信息高速变化的社会。因此最重要的技术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制定一套新的、且行之有效的、能够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特殊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师也需要采取新的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大力发展和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贤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学园(教育科研),2012(2):148.
[2] 吕红莲.新课程改革后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9):106-107.
[3] 王雪梅.提升新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实效的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