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haogu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实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每个学生的主动、愉快地成长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包容性评价、自主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做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评价 包容性评价 自主性评价 延时性评价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的目标的实现。
  在现如今注重分数高低的形式下,我们的目光常常只投向那些优秀生,对那些发展迟缓的人、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缺乏应有的关注,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了我们教学中的习惯了。就像“差生”这个词语,经常被我们习以为常地应用着,我们的许多评价往往追求“一把尺子”的评价。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反省性的看法:多一把尺子便多几批好学生。
  新课改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新课改真正推行的前提,所谓的“差生”只是在不同发展阶段暂时落后,只是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暂时落后.我们应该学会等待,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时间。因此,我们在教学评价中应该多几把尺子,实行多元化评价。在“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理念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每个学生的主动、愉快地成长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
  一、 包容性评价,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所谓包容性评价,就是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理”的想象,违背“逻辑”的“悖论”,不要简单否定。其实在许多情形下,学生的答案虽然不是完全正确,但也是“错”中有“对”,“对”有“错”。包容性评价就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保持探索的兴趣,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的尊重,既尊重学生的理解,也尊重学生的不理解。
  如我在教学《我是什么》一文,有学生质疑:“为什么我在池塘里是睡觉?在小溪里是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跳跃?”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交流,并准备了课件,感受池塘的平静,小溪的缓缓流淌,大河奔腾东流,大海波涛汹涌。在汇报时,一位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雨娃娃离开了云妈妈,奔跳着来到了池塘里,因为太累了,在池塘里先睡一会儿,然后慢慢地来到了小溪,走着走着,他想早一点到大海,就顺着河水奔跑,最后到了大海,他兴奋地跳了起来。”针对学生这一超出常规的想象,教师给予学生包容性评价:“你的想象真丰富。”尊重学生的童心感受,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与扼杀。
  二、 自主性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性评价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又一新的教学评价思想。他有别于传统的他评为主的评价,是以自主性评价为主,即自主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在通过自主性评价之后,不仅能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弥补不足,发挥优势,还能提高自己的辨析、评判能力,激发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
  1、 尊重学生的评价权利,让学生敢于评。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也可以评价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老师的教学,甚至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敢于挑战权威,塑造创新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
  2、 提供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喜欢评。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学生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学生做多次评价,直到学生满意为止。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 拓展学生评价的空间,让学生乐于评。除了学生自我评价外,还可以通过小组评价、同桌评价、全班评价、找朋友评价等等,以拓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空间,促使人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4、 启迪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评。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
  三、延时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地给予评价,或赞赏有加,“你读得特别有感情!”“你读得每一个字都没有错。”“你的声音非常响亮,字音读得很准。”“你真聪明,比老师还要想得好……”或者委婉引导,“你很会用词,你看这几个词说的不错,如果能够再……就更棒了。”在多数情况下,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课堂上,教师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给予终结性评价,自然就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试想有谁会费时间与精力去思考一个已有“非常正确”答案的问题呢?更何况是天真活泼的小学生。运用延时性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验告诉我们,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以防对其他学生思维形成定势,而应该灵活地应用“延时评价”的原则,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想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一位老师在上《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问小朋友:“青蛙为什么冬天不出来?”时,有一个学生回答说:“因为青蛙没有毛衣服,冬天出来就要挨冻。”该教师立即呵斥学生坐下,并告诫他不知道不要瞎说。这一课堂评价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扼杀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的积极性,是极端错误的。在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上,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而要将评价的时间推迟,给其他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实行延时性评价。相信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会有更多精彩的见地,课堂上会掀起新一轮的小高潮。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征服,而在于改进”。对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愿评价是一剂良药,使学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不断提高发展。愿评价是催化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愿评价是兴奋剂,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奋勇向前。
  
  参考文献:
  1、 孙春成著《给语文老师的101条建议》
  2、 林格著《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就是在学习字词句篇的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在学习语言文化的同时,又要塑造出学生美好的心灵,既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一代“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现代文明人,这个任务也就落在了具体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之中。  关键词:语文阅读 教学尝试     下面就谈谈我在从事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领会词句抓“语境”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读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一般说来,语文教学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一年级的看图说话就是作文入门的开端。在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生涯中,我感受颇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 备课要有“新意”。   备课要有新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有所不同。首先,教师要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找出习作中有新意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題,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对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开展行动研究。分别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通过课内外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学生评教等方式,发现翻转课堂教学可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果,而网络教学平台对翻转课堂实践起到了辅助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行动研究  引言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国外多位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础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 素质教育 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面向未来,为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人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就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就会遭到失败。语文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一项复杂精细的脑力劳动。可以说,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是花在了备课上。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备必有用,劳必有获呢?有效的做法是:  一、教师
期刊
摘 要:语文素质应包括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语言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又能准确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换言之,就是要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关键词:语文素质 能力 学习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  任何学科都具
2011年6月,笔者有幸参加由市教科室组织的本年度中考语文评卷工作,并被安排在作文评分组。本次作文评卷,令人感到震惊的,就是作文评分的误差太大。有一位评卷员在评一篇作文时打出的分数是22分(作文总分50分),而两位复查员在复查时却同时打出了42分,分数误差之大,令人咋舌。那么,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如何才能把中考作文评分误差缩到最小,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看法,以跟大家共同探讨。  一、评分误差
期刊
随着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标》中也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  一、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1、合理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培养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
目的: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应用于可手术切除的Il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确切疗效及安全性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