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委宣传部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探索贯穿结合融入的长效机制,加强百姓宣讲工作。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切口反映大社会,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让百姓宣讲接地气入人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后,武汉市立即组建了“听习总书记的话”宣讲报告团,在主题设计上强调从不同角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现总书记的领袖风采、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听完报告的群众说:“党中央和总书记时刻惦记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我们一定要紧跟中央,踏實工作、努力奋斗。”
满足百姓需求,围绕中心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制作推出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优质宣讲课程,开展送单、点单、自助相结合的宣讲模式。“热情迎军运”巡回宣讲中,采用“送单” “自助”的宣讲模式,各区宣讲员讲述本区热情迎军运的故事;“红色故事进校园”宣讲中,各学校根据教学安排和师生兴趣,从10位红色故事讲解员中“点单”宣讲。将传统的送单加上选单,将选择权交给听众,群众听得更带劲了。
宣讲要接地气,就要说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新洲区“轻骑兵宣讲队”运用方言讲述党的政策理论、党的助农扶农政策,将理论语言转化为生活话语,群众听得更明白。吴天祥、王争艳、杨小玲等百姓身边的榜样深入基层,结合自身经历宣讲党的好声音,增强了宣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充分利用全市各级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等,开展宣讲报告会、讲座、论坛等宣讲活动,将宣讲阵地延伸到学校、工厂、广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江岸区创新成立了180余支“社区小喇叭”宣传队,走街串巷,把宣讲场所发展到街头巷尾,利用小喇叭、社区广播、新媒体平台等,让党的声音在群众中间响起。
利用多样的文艺形式陈情说理。“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一线,送演出、送宣传、送辅导、送服务,用戏曲、书法、摄影等多种文艺形式,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加深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众化、差异化宣讲。体现新时代女性风采的“优秀女性走基层”宣讲报告会、反映民政人新貌的“最美民政人”宣讲报告会、体现职工工匠精神的“大城工匠”宣讲报告会等,在各自行业系统产生强烈反响。
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用好网络阵地,丰富宣传形式,让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都能轻松、直观地接受和理解宣讲内容。“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军运”百姓宣讲活动中,利用长江日报长江直播、武汉广电见微直播等直播平台,吸引了累计200余万人观看。
建立完善的百姓宣讲工作制度,经过各级层层选拔、推荐,全市已建立市级百姓宣讲团和多样化宣讲队,13个行政区和3个功能区均已建立30人的区级百姓宣讲团和特色宣讲队,156条街道都建立了15人的百姓宣讲队伍。全年累计宣讲3000余场,直接受众达150万人。
构建百姓宣讲员网络动态管理系统,基于PC端和移动端,实现了百姓宣讲工作台账化、信息电子化、管理网络化、考核标准化,实现了对宣讲员的管理从临时性、零散性到规范化、系统化的持续转变。
加强宣传和推广,注重培植品牌。“听习总书记的话”、“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军运”等宣讲报告会,“名家讲坛”、“市民大讲堂”、江岸区“社区主题活动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接力者汉阳行”、青山区“学习园地”、江夏区“翻牌大开奖”、黄陂区“周三有约”等各具特色的百姓宣讲品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武汉百姓宣讲品牌矩阵。(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群星)
主题精设计——奏响“京韵鼓”唱红“地方戏”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后,武汉市立即组建了“听习总书记的话”宣讲报告团,在主题设计上强调从不同角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现总书记的领袖风采、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听完报告的群众说:“党中央和总书记时刻惦记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我们一定要紧跟中央,踏實工作、努力奋斗。”
满足百姓需求,围绕中心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制作推出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优质宣讲课程,开展送单、点单、自助相结合的宣讲模式。“热情迎军运”巡回宣讲中,采用“送单” “自助”的宣讲模式,各区宣讲员讲述本区热情迎军运的故事;“红色故事进校园”宣讲中,各学校根据教学安排和师生兴趣,从10位红色故事讲解员中“点单”宣讲。将传统的送单加上选单,将选择权交给听众,群众听得更带劲了。
宣讲要接地气,就要说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的事。新洲区“轻骑兵宣讲队”运用方言讲述党的政策理论、党的助农扶农政策,将理论语言转化为生活话语,群众听得更明白。吴天祥、王争艳、杨小玲等百姓身边的榜样深入基层,结合自身经历宣讲党的好声音,增强了宣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传播讲时效——“现场”听得好“线上”看得到
充分利用全市各级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等,开展宣讲报告会、讲座、论坛等宣讲活动,将宣讲阵地延伸到学校、工厂、广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江岸区创新成立了180余支“社区小喇叭”宣传队,走街串巷,把宣讲场所发展到街头巷尾,利用小喇叭、社区广播、新媒体平台等,让党的声音在群众中间响起。
利用多样的文艺形式陈情说理。“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一线,送演出、送宣传、送辅导、送服务,用戏曲、书法、摄影等多种文艺形式,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加深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众化、差异化宣讲。体现新时代女性风采的“优秀女性走基层”宣讲报告会、反映民政人新貌的“最美民政人”宣讲报告会、体现职工工匠精神的“大城工匠”宣讲报告会等,在各自行业系统产生强烈反响。
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用好网络阵地,丰富宣传形式,让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都能轻松、直观地接受和理解宣讲内容。“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军运”百姓宣讲活动中,利用长江日报长江直播、武汉广电见微直播等直播平台,吸引了累计200余万人观看。
制度作保障——队伍重“品质”宣讲推“品牌”
建立完善的百姓宣讲工作制度,经过各级层层选拔、推荐,全市已建立市级百姓宣讲团和多样化宣讲队,13个行政区和3个功能区均已建立30人的区级百姓宣讲团和特色宣讲队,156条街道都建立了15人的百姓宣讲队伍。全年累计宣讲3000余场,直接受众达150万人。
构建百姓宣讲员网络动态管理系统,基于PC端和移动端,实现了百姓宣讲工作台账化、信息电子化、管理网络化、考核标准化,实现了对宣讲员的管理从临时性、零散性到规范化、系统化的持续转变。
加强宣传和推广,注重培植品牌。“听习总书记的话”、“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军运”等宣讲报告会,“名家讲坛”、“市民大讲堂”、江岸区“社区主题活动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接力者汉阳行”、青山区“学习园地”、江夏区“翻牌大开奖”、黄陂区“周三有约”等各具特色的百姓宣讲品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武汉百姓宣讲品牌矩阵。(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