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强则经济强,项目兴则产业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产业链为抓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发展壮大制造业。
强化产业链思维实施项目。201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确定以产业链为抓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重点培育发展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产业链制度,全省上下形成抓产业链的高度共识。巩固产业链优势。工程机械产业链实施三一智联重卡和道依茨发动机、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智能制造园区建设等项目,补齐底盘、液压件等“卡脖子”短板。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中车株机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等项目,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电子信息领域,通过推进彩虹(邵阳)基板玻璃、长沙惠科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比亚迪电子等项目,显示功能材料向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拓展,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长沙与株洲互补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水平。牵头实施“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突出“重大、创新”标准遴选项目,向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集聚。2019年117个项目中有82个分布在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占比70%;2020年120个项目全部分布在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占比100%。一批项目在产业链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补齐产业链短板。形成产业链生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布局新兴产业,通过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和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打造马栏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加快产业生态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信创工程、5G应用、人工智能及传感器等新兴产业抢占发展高地。
致力营造良好环境服务项目。树立抓环境就是抓项目的意识,坚持从政策、机制、服务等方面着手,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策资金支持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今年以来向工信部推荐技术改造项目21个、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87个。将符合条件的制造强省重点项目和“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企业优先纳入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小巨人”企业名单、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支持范围。“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过去两年对165家企业支持项目资金1.76亿元。制造强省专项资金今年拟支持重点产业项目325个、转型升级项目391个,安排税收增量奖补资金2.2亿元支持项目564个。一企一策帮扶项目。对项目实施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组成帮扶工作组,开展精准帮扶活动,明确职责分工、限时办理、快速处置、督促考核,攻克制约项目加快落地的难点、堵点。对项目实施企业遇到的行业技术难题,组织行业专家到项目单位开展专题调研、行业服务,做到实施项目全覆盖,了解困难问题全覆盖,解决、解答和行业指导全覆盖。完善机制推进项目。制定年度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建设任务和实施目标,按月调度和通报项目进展情况,以常态化调度机制促进项目加快实施。与省直有关部门就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优秀项目推选、项目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会商协调,凝聚合力推进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導、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和项目跟踪责任制,确保项目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推进快。
着眼长远发展谋划项目。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谋划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是关键一招。着眼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项目带动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立足湖南产业优势,围绕打造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致力引进“三类500强”项目,持续实施“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和制造强省重点项目,发挥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国家战略部署中贡献湖南力量。着眼“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项目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突出战略产业补短板,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信创工程、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谋划重大项目,力争一批项目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布局;突出传统产业强基础,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化工、有色、钢铁、食品等传统产业领域谋划一批项目,推动沿江化工企业和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散乱污”企业整治等重大部署落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未来产业抢布局,瞄准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围绕5G应用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谋划一批项目,更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着眼“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以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领军企业为目标,引导省内大型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创新等方面储备一批项目,支持省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打造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百亿、五百亿、千亿企业梯度跃进的局面,致力培育湖南本土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为目标,支持现有国家和省级小巨人企业谋划新项目,继续培育一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作者系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强化产业链思维实施项目。201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确定以产业链为抓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重点培育发展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产业链制度,全省上下形成抓产业链的高度共识。巩固产业链优势。工程机械产业链实施三一智联重卡和道依茨发动机、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智能制造园区建设等项目,补齐底盘、液压件等“卡脖子”短板。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中车株机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等项目,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电子信息领域,通过推进彩虹(邵阳)基板玻璃、长沙惠科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长沙三安第三代半导体、比亚迪电子等项目,显示功能材料向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拓展,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长沙与株洲互补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水平。牵头实施“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突出“重大、创新”标准遴选项目,向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集聚。2019年117个项目中有82个分布在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占比70%;2020年120个项目全部分布在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占比100%。一批项目在产业链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补齐产业链短板。形成产业链生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布局新兴产业,通过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和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打造马栏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加快产业生态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信创工程、5G应用、人工智能及传感器等新兴产业抢占发展高地。
致力营造良好环境服务项目。树立抓环境就是抓项目的意识,坚持从政策、机制、服务等方面着手,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策资金支持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今年以来向工信部推荐技术改造项目21个、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87个。将符合条件的制造强省重点项目和“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企业优先纳入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小巨人”企业名单、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支持范围。“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过去两年对165家企业支持项目资金1.76亿元。制造强省专项资金今年拟支持重点产业项目325个、转型升级项目391个,安排税收增量奖补资金2.2亿元支持项目564个。一企一策帮扶项目。对项目实施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组成帮扶工作组,开展精准帮扶活动,明确职责分工、限时办理、快速处置、督促考核,攻克制约项目加快落地的难点、堵点。对项目实施企业遇到的行业技术难题,组织行业专家到项目单位开展专题调研、行业服务,做到实施项目全覆盖,了解困难问题全覆盖,解决、解答和行业指导全覆盖。完善机制推进项目。制定年度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建设任务和实施目标,按月调度和通报项目进展情况,以常态化调度机制促进项目加快实施。与省直有关部门就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优秀项目推选、项目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会商协调,凝聚合力推进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導、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和项目跟踪责任制,确保项目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推进快。
着眼长远发展谋划项目。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谋划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是关键一招。着眼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项目带动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立足湖南产业优势,围绕打造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致力引进“三类500强”项目,持续实施“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和制造强省重点项目,发挥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在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国家战略部署中贡献湖南力量。着眼“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项目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突出战略产业补短板,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信创工程、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谋划重大项目,力争一批项目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布局;突出传统产业强基础,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化工、有色、钢铁、食品等传统产业领域谋划一批项目,推动沿江化工企业和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散乱污”企业整治等重大部署落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未来产业抢布局,瞄准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围绕5G应用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谋划一批项目,更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着眼“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以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领军企业为目标,引导省内大型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创新等方面储备一批项目,支持省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打造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百亿、五百亿、千亿企业梯度跃进的局面,致力培育湖南本土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为目标,支持现有国家和省级小巨人企业谋划新项目,继续培育一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作者系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