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信息技術的日益发展,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导致现在不仅是传统企业家,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在考虑转型升级的问题,可以说转型升级已经是企业家的痛点,甚至是“时代焦虑症”了。
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都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我需要关注的是360能否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如果不能在移动互联网上继续保持创新,股价和公司都只能是过眼云烟。”虽然面临这样的焦虑,可是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转型”与“升级”是两个问题。转型是从经营模式的角度考虑,比如,一个企业原来只做产品加工,赚取加工费,现在做产品的研产销,靠卖产品赚钱;升级是从产业层级的角度考虑,比如,上面的企业卖产品赚钱,属于第二产业,现在靠卖服务赚钱,属于服务业领域。移动互联网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转型与升级同时发生的可能,就是转型的同时升级,或者是升级的同时转型。
针对以上问题,本书就是要让企业家彻底把移动互联网这件事搞明白。基于此,笔者把目前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对照当前的前沿理论做了简要概括,再加上自身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我们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产品内容不断深化。笔者利用各种机会与传统企业家交流,向互联网精英学习,并且自己也在主导一个移动互联网实战项目。最后,由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士给我们作出评价,他们给我们的反馈是:每部分单独看都很简单,但整体读完,就明白移动互联网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
畅销推荐
《李光耀观天下》
李光耀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5月版
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本书中,他凭借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力,对今天世界的形势和20年后世界可能展现的面貌提出看法。在横跨美国、中国、亚洲和欧洲的广博叙述中,他剖析了它们的社会、探究其人民的心理,并提出了有关这些国家未来的结论。 李光耀坦率且往往令人惊讶的观点,使本书成为一本新鲜生动又引人入胜的读物;也探讨了他长久以来最关切的新加坡的未来,并让读者一窥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对死亡的观点。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年6月版
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他执教大学中文课程十余年,与学子现场对话;他重读中西方文学经典,真诚探讨当代文学得失;他与读者、作家通信,直指小说、电影、翻译等诸多问题;他回忆自己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不断反思文学人生;这个时代,文艺有什么用?梁晓声诚恳作答……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了作家梁晓声30余年文艺创作的思想精华。
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都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我需要关注的是360能否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如果不能在移动互联网上继续保持创新,股价和公司都只能是过眼云烟。”虽然面临这样的焦虑,可是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转型”与“升级”是两个问题。转型是从经营模式的角度考虑,比如,一个企业原来只做产品加工,赚取加工费,现在做产品的研产销,靠卖产品赚钱;升级是从产业层级的角度考虑,比如,上面的企业卖产品赚钱,属于第二产业,现在靠卖服务赚钱,属于服务业领域。移动互联网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转型与升级同时发生的可能,就是转型的同时升级,或者是升级的同时转型。
针对以上问题,本书就是要让企业家彻底把移动互联网这件事搞明白。基于此,笔者把目前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对照当前的前沿理论做了简要概括,再加上自身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我们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产品内容不断深化。笔者利用各种机会与传统企业家交流,向互联网精英学习,并且自己也在主导一个移动互联网实战项目。最后,由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士给我们作出评价,他们给我们的反馈是:每部分单独看都很简单,但整体读完,就明白移动互联网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
畅销推荐
《李光耀观天下》
李光耀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5月版
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本书中,他凭借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力,对今天世界的形势和20年后世界可能展现的面貌提出看法。在横跨美国、中国、亚洲和欧洲的广博叙述中,他剖析了它们的社会、探究其人民的心理,并提出了有关这些国家未来的结论。 李光耀坦率且往往令人惊讶的观点,使本书成为一本新鲜生动又引人入胜的读物;也探讨了他长久以来最关切的新加坡的未来,并让读者一窥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对死亡的观点。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年6月版
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他执教大学中文课程十余年,与学子现场对话;他重读中西方文学经典,真诚探讨当代文学得失;他与读者、作家通信,直指小说、电影、翻译等诸多问题;他回忆自己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不断反思文学人生;这个时代,文艺有什么用?梁晓声诚恳作答……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了作家梁晓声30余年文艺创作的思想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