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初中教育教学迎来了巨大的改变,摒弃了传统教育理念,将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向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上面来。小组合作模式作为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的创新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并逐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愈加广泛。通过小组合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角度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小组合作
1 初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内涵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主要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征逐渐发生了改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从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升角度开展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具備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和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内容。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将核心素养内容渗透和落实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从而使中学生得到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确保组内各层次学生都有,从而现在组内合作时能够积极的发散思维,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为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和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积极的帮助。
2.1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中学生对信息来源的敏感意识和准确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信息意识作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面对信息技术问题时能够自觉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关键能力。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信息意识指引下结合现有的信息,来找到具体的信息处理方向,做出正确判断的同时分析预期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更加有建设性的解决意见。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的信息意识依然薄弱,面对复杂的信息资源常常无法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加工,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唤醒信息意识,加大信息意识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例如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网络与生活》这节课内容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结构,打破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在工作、生活中各种因特网的应用,比如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网上媒体等等,学生在资料搜集过程中认识到网络的应用便利,同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绿色的学习网站,来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应用意识。
2.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计算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够促进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针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多种思维训练的实践活动,满足各学习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达到提升计算思维的目的。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网上安家》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网站设计比赛,网页主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拟定,要求网站中内容丰富、布局合理,网页中图片搭配的色彩和谐,网站有背景音乐,同时在主页和分页面间要建立起超链接,方便进行详情查询。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将生活现象抽象成计算机图像,促进了自身计算思维的提高。
2.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信息责任感
所谓信息社会责任感是指中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要具备文化修养、道德责任、行为自律等方面的责任意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科学的看待信息技术,看到便捷的同时看到信息技术下的潜藏的负面影响,比如:信息诈骗、信息窃取、信息病毒、信息污染等等。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社会责任感,做好自身的行为约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来完善自我,回报社会。为了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老师可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创一些网络道德教育的小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故事中引导学生树立起争取的思维意识,拥有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实现中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
3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弱化信息常识,而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素养的思维来全面的认识和思考这个信息化社会,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做出科学、专业的信息化判断,实现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刁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
[2] 顾明霞.浅谈初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养成[J].成功:中下,2017(13).
[3] 董文林.浅谈初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校园旬刊,2017(10).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第七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小组合作
1 初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内涵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主要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征逐渐发生了改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从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升角度开展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具備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和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内容。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将核心素养内容渗透和落实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从而使中学生得到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等方面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确保组内各层次学生都有,从而现在组内合作时能够积极的发散思维,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为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和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积极的帮助。
2.1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中学生对信息来源的敏感意识和准确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信息意识作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面对信息技术问题时能够自觉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关键能力。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信息意识指引下结合现有的信息,来找到具体的信息处理方向,做出正确判断的同时分析预期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更加有建设性的解决意见。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的信息意识依然薄弱,面对复杂的信息资源常常无法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加工,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唤醒信息意识,加大信息意识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例如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网络与生活》这节课内容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结构,打破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在工作、生活中各种因特网的应用,比如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网上媒体等等,学生在资料搜集过程中认识到网络的应用便利,同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绿色的学习网站,来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应用意识。
2.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计算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够促进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针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多种思维训练的实践活动,满足各学习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达到提升计算思维的目的。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网上安家》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网站设计比赛,网页主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拟定,要求网站中内容丰富、布局合理,网页中图片搭配的色彩和谐,网站有背景音乐,同时在主页和分页面间要建立起超链接,方便进行详情查询。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将生活现象抽象成计算机图像,促进了自身计算思维的提高。
2.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信息责任感
所谓信息社会责任感是指中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要具备文化修养、道德责任、行为自律等方面的责任意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科学的看待信息技术,看到便捷的同时看到信息技术下的潜藏的负面影响,比如:信息诈骗、信息窃取、信息病毒、信息污染等等。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社会责任感,做好自身的行为约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来完善自我,回报社会。为了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老师可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创一些网络道德教育的小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故事中引导学生树立起争取的思维意识,拥有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实现中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
3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弱化信息常识,而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素养的思维来全面的认识和思考这个信息化社会,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做出科学、专业的信息化判断,实现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刁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
[2] 顾明霞.浅谈初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养成[J].成功:中下,2017(13).
[3] 董文林.浅谈初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校园旬刊,2017(10).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