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整合的六大策略包括:第一,根据历史主线进行整合;第二,单元与单元之间进行整合;第三,单元内部知识点进行整合;第四,对一课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第五,借鉴多种版本教材的精华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第六,将相关的史学观点与考点进行整合。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整合;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3-0019-02
面对严峻的全国高考形势,高中生该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厚厚的三本历史必修加四本选修教材啃薄并内化呢?如果我们能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整合呢?
第一,根据历史主线进行整合。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高中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前提进行合理灵活的整理,凸显历史主干知识,突出重点,体现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如我们在整合岳麓版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可分两步:第一步,确定教材专题的主线和关键词。很明显,其主线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关键词是古代中国和政治制度,从而突出了本单元的历史主干知识。第二步,根据课标的“学习要点”和“教学活动建议”及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拟订各课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们引导高中生将第一单元的4课内容简单整合如下:
(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夏实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商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巩固于两汉,成熟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通过整合,高中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本单元的主干知识,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纵向发展形成整体的系统性认识。
第二,单元与单元之间进行整合。充分发挥通史的优势,对模块内的专题及同一时期的中外历史进行整合,构建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使高中生对同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及中外历史对比有更清晰的把握。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做好模块内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历史教材整合。以中西方古代史为例,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通过简洁易懂的图表将其整合如下:
高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填好类似的图表或时间轴后,一方面更易理解考点并把握历史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容易把握各知识点间的纵横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很清晰的历史知识网络。可见,以通史整合的教材有利于高中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内部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清晰的单元知识体系,可以为高中生学习历史减负,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当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具有多元化、模块限时性等特征,单元内部知识点可能存在内容零散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阅读教材中整个单元的基本内容和了解各课之间的联系后,再分别解读单元的课程标准和各课的课程标准,最后通过调整章节顺序对该单元内部知识点进行整合。
如岳麓版必修I的第七单元有4节内容,但我们可将第一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节《世界多极化趋势》与第四节《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整合成一节内容,名为“战后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笔者将此单元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個时期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极格局;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第三个时期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通过重新整合,高中生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为其复习减轻了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四,对一课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这样能使该课实现线索清晰化、知识重点化,使高中生易理解。
如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有7个子目,内容多,头绪也多,为此,我们可按照时间发展的纵向顺序进行整合,将教材内容调整为4个子目,分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不仅使该课内容有整体感,又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更好地达到课标的要求。
第五,借鉴多种版本教材的精华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实现资源最优化。
目前出版发行的历史教材,主要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虽然它们选取的主要史实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各个版本的侧重点和编写体例有较大差别。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色,都是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在进行教材整合时应善于利用,互相借鉴,但也不能机械相加,应取其精华,为己所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的要求,然后再阅读、比较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这样对全面、深入理解课标,把握主干知识有较大帮助。如我们在使用岳麓版历史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当中的“阅读与思考”和“解释与探究”栏目,丰富所讲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参考了材料内容充实、体系完整、时间线索清晰、综合性较强的人教版。的确,不同版本的教材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第六,将相关的史学观点与考点进行整合。这有利于指导高中生从多角度理解考点,适应高考的新趋势。
在使用全国卷的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新课标和考纲,还要注重史学观念的转变。如2014年历史全国乙卷41题对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其实该题就巧妙地考查了史学观念的更新。针对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阶级斗争史观已经不适用于80年代之后的形势需要,本题应运用全球和文明史观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这道开放性的高考题再次证明了史学观念转变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充分重视史学观点与历史教材中高考考点的整合。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能以高中生的认知为前提,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大胆地对历史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就能在全国历史高考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秀芳.谈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J].教学与管理,2009(2).
[2] 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3~4).
[3] 贺日红.基于真题比较分析的备考策略浅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
[4]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 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M]. 张和声,程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杜芳,刘汝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袁 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整合;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3-0019-02
面对严峻的全国高考形势,高中生该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把厚厚的三本历史必修加四本选修教材啃薄并内化呢?如果我们能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整合呢?
第一,根据历史主线进行整合。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高中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前提进行合理灵活的整理,凸显历史主干知识,突出重点,体现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如我们在整合岳麓版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可分两步:第一步,确定教材专题的主线和关键词。很明显,其主线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关键词是古代中国和政治制度,从而突出了本单元的历史主干知识。第二步,根据课标的“学习要点”和“教学活动建议”及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拟订各课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们引导高中生将第一单元的4课内容简单整合如下:
(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夏实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商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巩固于两汉,成熟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强化于明清。
通过整合,高中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本单元的主干知识,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纵向发展形成整体的系统性认识。
第二,单元与单元之间进行整合。充分发挥通史的优势,对模块内的专题及同一时期的中外历史进行整合,构建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使高中生对同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及中外历史对比有更清晰的把握。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做好模块内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历史教材整合。以中西方古代史为例,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通过简洁易懂的图表将其整合如下:
高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填好类似的图表或时间轴后,一方面更易理解考点并把握历史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容易把握各知识点间的纵横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很清晰的历史知识网络。可见,以通史整合的教材有利于高中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内部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清晰的单元知识体系,可以为高中生学习历史减负,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当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具有多元化、模块限时性等特征,单元内部知识点可能存在内容零散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阅读教材中整个单元的基本内容和了解各课之间的联系后,再分别解读单元的课程标准和各课的课程标准,最后通过调整章节顺序对该单元内部知识点进行整合。
如岳麓版必修I的第七单元有4节内容,但我们可将第一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节《世界多极化趋势》与第四节《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整合成一节内容,名为“战后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笔者将此单元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個时期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极格局;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第三个时期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通过重新整合,高中生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为其复习减轻了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四,对一课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这样能使该课实现线索清晰化、知识重点化,使高中生易理解。
如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有7个子目,内容多,头绪也多,为此,我们可按照时间发展的纵向顺序进行整合,将教材内容调整为4个子目,分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不仅使该课内容有整体感,又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更好地达到课标的要求。
第五,借鉴多种版本教材的精华对历史教材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实现资源最优化。
目前出版发行的历史教材,主要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虽然它们选取的主要史实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各个版本的侧重点和编写体例有较大差别。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色,都是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在进行教材整合时应善于利用,互相借鉴,但也不能机械相加,应取其精华,为己所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的要求,然后再阅读、比较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这样对全面、深入理解课标,把握主干知识有较大帮助。如我们在使用岳麓版历史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当中的“阅读与思考”和“解释与探究”栏目,丰富所讲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参考了材料内容充实、体系完整、时间线索清晰、综合性较强的人教版。的确,不同版本的教材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第六,将相关的史学观点与考点进行整合。这有利于指导高中生从多角度理解考点,适应高考的新趋势。
在使用全国卷的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新课标和考纲,还要注重史学观念的转变。如2014年历史全国乙卷41题对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其实该题就巧妙地考查了史学观念的更新。针对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阶级斗争史观已经不适用于80年代之后的形势需要,本题应运用全球和文明史观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这道开放性的高考题再次证明了史学观念转变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充分重视史学观点与历史教材中高考考点的整合。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能以高中生的认知为前提,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大胆地对历史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就能在全国历史高考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秀芳.谈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J].教学与管理,2009(2).
[2] 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3~4).
[3] 贺日红.基于真题比较分析的备考策略浅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
[4]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 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M]. 张和声,程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杜芳,刘汝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