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获得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结合,必须试行教师下企业锻炼,以此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是推行“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教师”、“师父”“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找准企业与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期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满足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素质、技术、技能的要求。
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困惑
(一)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够
现行校企合作仅仅限于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及教材选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及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教师参观、学习、挂挂牌子等,合作面较窄,校企深度合作不够。
(二)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不力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培训义务和有关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小型的民营企业。我国在《关于人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中只提到“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没有相关的对企业激励及优惠的政策[1]。企业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国家的事情,与企业无关。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定了配套的教师到企业锻炼的现代学徒制机制,但这些政策、制度是为了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的考核、评估指标。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可发展的激励教师到企业锻炼,能够保障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效果、目标得以实现的接地气的机制。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确定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一栏,常常是一个专业主岗,几个辅岗和若干个岗位群,即培养的是具有“普遍性”岗位需求人员,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却是为了追求利益需要招收的人才能够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其岗位的侧重职能不言而喻,即“针对性”、“专业性”。不同企业的技术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培养的期限不同,在有限的時间内,学习什么成为教师和企业师父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操作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教于学生。
二、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建议
(一)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
1.教师企业挂职。专业教师脱离学校现有的教学岗位,到企
业顶岗工作,向一线技术能手学习专业技术,提高操作能力,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心得,与企业技术能手一起编写实践教学的实习实训方案、教材等。教师有了相关企业工作的经验,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教材的开发等有了一线的数据、资料的支撑。
2.教师假期学习。教师寒暑假到企业学习,可跟随一个师傅专项学习,也可在多个专项领域全面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的内容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学习行业技术,接受行业的新理念。这种培训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参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教师的行业理念和实践技能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带学生顶岗实习时参加企业锻炼。教师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跟着企业师傅学习操作规程、操作方法、操作技能、技巧,或者自己也和学生一样参加顶岗锻炼,以此提高专业技能技巧,接触一线的专业知识,前沿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的新思想。
(二)用多种方法促进教师企业锻炼
1.有明确的目标。在企业锻炼前,明确教师企业锻炼的意义和目标,要求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对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等资料的收集,并有考核指标体系。对科研的教师要提出将教师对专业设计的想法和创新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以此提高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研室主任要提出熟悉并掌握企业的各种工种及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以便于制定合乎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之,要有明确的到企业锻炼的目标。
2.有正规合适的企业。供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应该是正规的、比较大型的、发展较好的与教师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企业选择可以采取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自己联系,也可以从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中选择。
3.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成立实践锻炼的组织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可操作的管理体系及制度。有明确的企业锻炼的教师任务、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及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实践的积极性,让教师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制度。同时,学校要与企业加强交流,让企业对教师的锻炼给予重视。
(三)从多个方面评估教师企业锻炼
1.岗位任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岗位应与课程基本对口才能学以致用,岗位契合度与岗位层次则是评价教师岗位任务的。岗位契合度是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岗位与所任课程的对口程度。岗位层次是教师到企业工作岗位上从事哪个层次的工作。评价要从教师下企业锻炼前,专业研究室、系、人事处等相关部门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对教师本人提出的下企业锻炼目标、计划、进度,预期取得的效果以及企业规模、发展前景及企业代表性等进行审核,评价其是否与教师所在专业及所担任的课程的匹配度。
2.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师到企业锻炼是为了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是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提高。职业技能是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是否达到或超出企业要求。这两方面的考核,学校可设评估考核工作委员会,根据企业地点,划区域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可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教师教学水平是否提高、是否完成与企业锻炼相关的课题、论文或者校企联合编写教材等进行评估考核。企业可根据教师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进度与质量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
3.下企业锻炼的材料。教师到企业锻炼的过程中,要填写企业工作日志,撰写企业工作总结。对教师而言,撰写工作日子和总结是一个总结反思过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企业工作成果,对学校而言,企业工作日志和总结所包含的信息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原始依据。在考核的方式上,考核小组在审核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资料的时,可根据材料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由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答辩。依据资料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作为一个在学校从事多年实践教学的实践者、见证者,我认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固然重要,学校和企业能否达成“双赢”模式才是核心,“企业见不到利润,学校劳民伤财,再多的政策也没有意义[2]。”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需要学校、企业多方面的配合,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深度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12):1.
[2]邹桂元。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论导报,2013(1):34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是推行“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教师”、“师父”“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找准企业与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期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满足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素质、技术、技能的要求。
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困惑
(一)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够
现行校企合作仅仅限于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及教材选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及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教师参观、学习、挂挂牌子等,合作面较窄,校企深度合作不够。
(二)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不力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培训义务和有关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小型的民营企业。我国在《关于人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中只提到“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没有相关的对企业激励及优惠的政策[1]。企业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国家的事情,与企业无关。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定了配套的教师到企业锻炼的现代学徒制机制,但这些政策、制度是为了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的考核、评估指标。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可发展的激励教师到企业锻炼,能够保障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效果、目标得以实现的接地气的机制。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确定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一栏,常常是一个专业主岗,几个辅岗和若干个岗位群,即培养的是具有“普遍性”岗位需求人员,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却是为了追求利益需要招收的人才能够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其岗位的侧重职能不言而喻,即“针对性”、“专业性”。不同企业的技术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培养的期限不同,在有限的時间内,学习什么成为教师和企业师父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操作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教于学生。
二、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建议
(一)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
1.教师企业挂职。专业教师脱离学校现有的教学岗位,到企
业顶岗工作,向一线技术能手学习专业技术,提高操作能力,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心得,与企业技术能手一起编写实践教学的实习实训方案、教材等。教师有了相关企业工作的经验,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教材的开发等有了一线的数据、资料的支撑。
2.教师假期学习。教师寒暑假到企业学习,可跟随一个师傅专项学习,也可在多个专项领域全面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的内容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学习行业技术,接受行业的新理念。这种培训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参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教师的行业理念和实践技能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带学生顶岗实习时参加企业锻炼。教师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跟着企业师傅学习操作规程、操作方法、操作技能、技巧,或者自己也和学生一样参加顶岗锻炼,以此提高专业技能技巧,接触一线的专业知识,前沿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的新思想。
(二)用多种方法促进教师企业锻炼
1.有明确的目标。在企业锻炼前,明确教师企业锻炼的意义和目标,要求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对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等资料的收集,并有考核指标体系。对科研的教师要提出将教师对专业设计的想法和创新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以此提高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研室主任要提出熟悉并掌握企业的各种工种及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以便于制定合乎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之,要有明确的到企业锻炼的目标。
2.有正规合适的企业。供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应该是正规的、比较大型的、发展较好的与教师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企业选择可以采取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自己联系,也可以从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中选择。
3.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成立实践锻炼的组织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可操作的管理体系及制度。有明确的企业锻炼的教师任务、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及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实践的积极性,让教师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制度。同时,学校要与企业加强交流,让企业对教师的锻炼给予重视。
(三)从多个方面评估教师企业锻炼
1.岗位任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岗位应与课程基本对口才能学以致用,岗位契合度与岗位层次则是评价教师岗位任务的。岗位契合度是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岗位与所任课程的对口程度。岗位层次是教师到企业工作岗位上从事哪个层次的工作。评价要从教师下企业锻炼前,专业研究室、系、人事处等相关部门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对教师本人提出的下企业锻炼目标、计划、进度,预期取得的效果以及企业规模、发展前景及企业代表性等进行审核,评价其是否与教师所在专业及所担任的课程的匹配度。
2.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师到企业锻炼是为了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是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提高。职业技能是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是否达到或超出企业要求。这两方面的考核,学校可设评估考核工作委员会,根据企业地点,划区域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可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教师教学水平是否提高、是否完成与企业锻炼相关的课题、论文或者校企联合编写教材等进行评估考核。企业可根据教师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进度与质量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
3.下企业锻炼的材料。教师到企业锻炼的过程中,要填写企业工作日志,撰写企业工作总结。对教师而言,撰写工作日子和总结是一个总结反思过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企业工作成果,对学校而言,企业工作日志和总结所包含的信息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原始依据。在考核的方式上,考核小组在审核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资料的时,可根据材料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由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答辩。依据资料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作为一个在学校从事多年实践教学的实践者、见证者,我认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固然重要,学校和企业能否达成“双赢”模式才是核心,“企业见不到利润,学校劳民伤财,再多的政策也没有意义[2]。”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需要学校、企业多方面的配合,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深度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12):1.
[2]邹桂元。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论导报,20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