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突显重要,本文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软件专业为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通过实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引言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从行业人才需求看,技术人才水涨船高,软件人才需求最为火爆,软件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从就业市场来分析,我国高等院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软件专业毕业生,但很多人找到的并不是从事软件产业的工作;另一方面,软件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究其根本的原因,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对接,学校培养的软件专业毕业生不适应企业需求,因此,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人才是困扰IT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变成人才的竞争。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软件专业的学生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问题出现在哪里?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上虽然有大量的“人材”,但是企业需要的却是“人才”,而“人材”并不等于“人才”。业内专家称这种现象为人才的“结构过剩”。
大多数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并不在乎你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尖端的技术、多么耀眼的学位,而更在乎你能否用最实用的技能解决企业中最实际的问题,做出实际的软件产品和项目,最终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这些都是企业在招聘面试时考查的重点。
2、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2.1 以就业为导向
我们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为了能够满足就业需求,我们要了解软件开发企业用人状况和技术需要。目前软件开发企业用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随着软件行业生产的规模化,对“人才”在代码和文档方面的规范性、技能和工具的熟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2)技术百花齐放,但JAVA和.NET技术仍然在市场中占主流地位,每年都有大量的岗位需求,而且两者在应用层面上的技术差异越来越小。
(3)开发企业对开发人员的基本技术素养强调越来越多。例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代码组织方法、数据库访问技术、HTML/CSS/jQuery客户端技术。
(4)保证质量和工期,企业中大量使用各种框架技术,要求开发人员至少熟悉一种框架技术。
(5)MIS/OA、ERP、CRM、电子商务、网站宣传/互联网网站、Web2.0、HR、电信业务、金融/保险这一类B/S系统,成为软件工程师需求量最大的业务领域。
2.2 课程选取以实用技能为核心
软件开发领域内所涉及的技术内容是非常多的,不同的行业会使用不用的技术,不同的项目也会使用不同的技术。在技术选择上,我们遵循实用原则,所选择的技术一定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有针对的、重点讲解企业80%的时间在使用的20%的核心技术,而那些80%不常用的非核心技术弱化讲解,或者作为介绍和拓展内容。逐层深入,将核心技能进行拆分,分解到多门课程或多个学期讲解。对于部分技能,根据人的认知特点,第一次讲解时只介绍基本的、常用的技术细节,其他技术细节将在案例、项目中需要时在讲解,做到随用随讲,而非一次铺开。
2.3 课程组织以案例为主线进行分组教学
在每一门课程中,都采用一个实际的开发案例来组织技术内容,理论课,教师通过一个案例或小项目的讲解来引出技术内容,学生通过分组教学,寓个体培养于团队之中;而上机课则要求学生自己逐步完成一个类似项目。在案例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与企业应用相近、实用性更强的内容,同时也尽可能提高案例的趣味性,并加强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案例内容。通过这种案例分组式教学,学生不会迷失方向,同时会具备更多的行业知识和项目经验。
2.4 技能训练以边讲边练为思路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技能点进行划分,讲解后即刻进行练习,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合理的将技能点的讲解与練习融合到一起,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在边讲边练的过程中,对每一个技能点做到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2.5 改善学习体验,引入网络教学平台
在课程体系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上有丰富的学习课件,内容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突破。
(1)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更新的限制:传统课堂受限于学时,而且新的技术内容无法实时更新。有了网络教学平台后,就可以实时补充新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学习到这些内容。
(2)突破传统课堂评价体制的限制:传统课堂教学考试无法做到随时自测,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测试,网络教学平提供了完善的自测系统,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学习的效果。
(3)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课堂内容没有掌握好的学生,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复习内容;而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扩展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4)借助移动互联,随时随地学习: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移动客户端,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
2.6 以虚拟职场为体验式训练学生职业素养
软件行业的发展使得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注重开发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表现。要想成为一名职业人,守时、踏实、耐心的习惯,以及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规范意识、合作意识、执行力、责任感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为此,在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加大了职业素养训练课程的比例,并全面改进教学模式,希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能够不断的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飞跃。
3、结束语
软件行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软件人才的支撑,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软件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紧跟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学院自主办学的优势,对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断探索总结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成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简介:尚华、王智慧、吕双庆、姚旭、于悦,现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GJXH C11065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引言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从行业人才需求看,技术人才水涨船高,软件人才需求最为火爆,软件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从就业市场来分析,我国高等院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软件专业毕业生,但很多人找到的并不是从事软件产业的工作;另一方面,软件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究其根本的原因,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对接,学校培养的软件专业毕业生不适应企业需求,因此,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人才是困扰IT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变成人才的竞争。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软件专业的学生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问题出现在哪里?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上虽然有大量的“人材”,但是企业需要的却是“人才”,而“人材”并不等于“人才”。业内专家称这种现象为人才的“结构过剩”。
大多数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并不在乎你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尖端的技术、多么耀眼的学位,而更在乎你能否用最实用的技能解决企业中最实际的问题,做出实际的软件产品和项目,最终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这些都是企业在招聘面试时考查的重点。
2、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2.1 以就业为导向
我们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为了能够满足就业需求,我们要了解软件开发企业用人状况和技术需要。目前软件开发企业用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随着软件行业生产的规模化,对“人才”在代码和文档方面的规范性、技能和工具的熟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2)技术百花齐放,但JAVA和.NET技术仍然在市场中占主流地位,每年都有大量的岗位需求,而且两者在应用层面上的技术差异越来越小。
(3)开发企业对开发人员的基本技术素养强调越来越多。例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代码组织方法、数据库访问技术、HTML/CSS/jQuery客户端技术。
(4)保证质量和工期,企业中大量使用各种框架技术,要求开发人员至少熟悉一种框架技术。
(5)MIS/OA、ERP、CRM、电子商务、网站宣传/互联网网站、Web2.0、HR、电信业务、金融/保险这一类B/S系统,成为软件工程师需求量最大的业务领域。
2.2 课程选取以实用技能为核心
软件开发领域内所涉及的技术内容是非常多的,不同的行业会使用不用的技术,不同的项目也会使用不同的技术。在技术选择上,我们遵循实用原则,所选择的技术一定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有针对的、重点讲解企业80%的时间在使用的20%的核心技术,而那些80%不常用的非核心技术弱化讲解,或者作为介绍和拓展内容。逐层深入,将核心技能进行拆分,分解到多门课程或多个学期讲解。对于部分技能,根据人的认知特点,第一次讲解时只介绍基本的、常用的技术细节,其他技术细节将在案例、项目中需要时在讲解,做到随用随讲,而非一次铺开。
2.3 课程组织以案例为主线进行分组教学
在每一门课程中,都采用一个实际的开发案例来组织技术内容,理论课,教师通过一个案例或小项目的讲解来引出技术内容,学生通过分组教学,寓个体培养于团队之中;而上机课则要求学生自己逐步完成一个类似项目。在案例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与企业应用相近、实用性更强的内容,同时也尽可能提高案例的趣味性,并加强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案例内容。通过这种案例分组式教学,学生不会迷失方向,同时会具备更多的行业知识和项目经验。
2.4 技能训练以边讲边练为思路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技能点进行划分,讲解后即刻进行练习,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合理的将技能点的讲解与練习融合到一起,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在边讲边练的过程中,对每一个技能点做到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2.5 改善学习体验,引入网络教学平台
在课程体系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上有丰富的学习课件,内容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突破。
(1)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更新的限制:传统课堂受限于学时,而且新的技术内容无法实时更新。有了网络教学平台后,就可以实时补充新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学习到这些内容。
(2)突破传统课堂评价体制的限制:传统课堂教学考试无法做到随时自测,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测试,网络教学平提供了完善的自测系统,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学习的效果。
(3)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课堂内容没有掌握好的学生,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复习内容;而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扩展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4)借助移动互联,随时随地学习: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移动客户端,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
2.6 以虚拟职场为体验式训练学生职业素养
软件行业的发展使得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注重开发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表现。要想成为一名职业人,守时、踏实、耐心的习惯,以及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规范意识、合作意识、执行力、责任感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为此,在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加大了职业素养训练课程的比例,并全面改进教学模式,希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能够不断的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飞跃。
3、结束语
软件行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软件人才的支撑,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软件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紧跟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学院自主办学的优势,对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断探索总结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和成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简介:尚华、王智慧、吕双庆、姚旭、于悦,现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GJXH C11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