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特,不只是首都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世纪的堡垒
  在没有准备去摩洛哥之前,如果让我随便说出一个这个国家的城市名字,我想我脱口而出的答案要不是那座因一部美国电影而名动天下的城市——卡萨布兰卡,要不就是吸引了无数游人的世界文化遗产——菲斯古城。而如果有人问起摩洛哥的首都拉巴特,除了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以外,对其他情况则知之甚少。就像南非的比勒陀利亚远不如开普敦、约翰内斯堡有名,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也不及墨尔本、悉尼光芒四射,在卡萨布兰卡的盛名、菲斯的沧桑衬托下,一国之都的拉巴特则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等到开始为摩洛哥之行做准备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孤陋寡闻。如果仅仅从经济的单一角度来看,拉巴特确实不如卡萨布兰卡,只因拉巴特的定位本就是摩洛哥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非经济重镇。然而,如果从历史来看,拉巴特却也不输于菲斯,它同样是座历史名城,与菲斯、梅克内斯、马拉喀什并称摩洛哥的“四大皇城”。
  拉巴特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这块位于布里格里河入海口的“风水宝地”曾经先后吸引了腓尼基人和罗马人。此后,几百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拉巴特在罗马人统治期间并没有很大的发展,等到罗马帝国衰落之时这里也就是一个村镇的规模。而到了8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这里的人们也逐渐成为穆斯林信徒。又过了两百年,穆斯林在此地修建了一座被称为“拉巴”的带防御设施的寺院,用来抵抗不断来犯的异教徒乃至海盗。
  拉巴特的真正崛起始于12世纪。1146年左右,柏柏尔人的阿尔摩哈德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敏看中了此地的战略位置,将这座带防御设施的寺院扩建成要塞,不仅另建了一座皇宫,同时还把此地当作他集结军队出征西班牙的大本营。但是真正开始把拉巴特作为首都的则是他的孙子埃尔曼苏尔国王。他在12世纪最后的十几年里大兴土木,修建城墙、城门、清真寺、宣礼塔,其中一些遗留至今,成为拉巴特乃至摩洛哥的标志性历史文化遗产,拉巴特也在当时被更名为“胜利的拉巴特”。
  可惜,随着埃尔曼苏尔国王的过世,拉巴特迎来了历时数百年的沉寂。在1666年成为延续至今的阿拉维王朝的一部分之前,拉巴特是来自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的难民的落脚点——他们在此兴建起一座有着安达卢西亚风格的新城,带来的资金和技术为拉巴特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拉巴特也是海盗的巢穴,一群以打劫欧洲商船为生的海盗在这里还建立起一个国家,并与安达卢西亚人形成了某种类似于“你出钱、我出力”的“合作”关系。这一期间,拉巴特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独立于中央政权以外的城市国家,自我发展壮大着。到了18至19世纪,拉巴特是摩洛哥在大西洋沿岸的唯一一座城市。离它不过一小时左右车程的卡萨布兰卡在当时还只是个村庄而已。1912年摩洛哥沦为法国保护国,拉巴特被指定为摩洛哥的行政首府。1956年摩洛哥独立以后,拉巴特正式成为一国之都。
  看看这一段曲折的历史,拉巴特如今的地位得来实属不易。然而,正是这段一时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为拉巴特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记。相比起菲斯这个摩洛哥阿拉伯文明的发祥地,拉巴特的发展过程中交织着更多的伊斯兰世界以外的因素;而相比起卡萨布兰卡浓郁的“欧洲范儿”,拉巴特又更多地保持着历史、传统乃至首都地位所赋予的庄重和沉稳。顺着散布城内或古或今、或传统或现代的建筑,拉巴特的轮廓也慢慢地在心中浮现。
  乌达雅城堡
  还记得刚才讲到拉巴特发展过程中提到的那个要塞吗?那就是乌达雅城堡,可以说今天的拉巴特就是在它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建起来的。
  乌达雅城堡始建于12世纪,但是“乌达雅”的名字是后来才有的,取自于一个17世纪定居于此的阿拉伯部族。今天的乌达雅位于拉巴特的最北端,正好座落在布里格里河拐弯形成的一块三角地带的高坡上。远远看去,颇有些居高临下的气势,而走近以后看到的高大城墙、城门把内城的一切严严实实地挡在身后,更是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
  乌达雅城堡的城墙和城门应该是这里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12世纪的阿尔摩哈德王朝,又在17至18世纪得到加固。最高处达10米、厚度2.5米的城墙不仅抵御着入侵者,也替城内的一切经受着海风长年的侵蚀。城墙顺着山坡向上延伸,尽头就是乌达雅大门。红赭石的大门由埃尔曼苏尔国王在1195年所建,算是防御工事的一部分,但其精美程度让它的观赏性远远高于实用性。大门上方有传统的马蹄形拱顶,各种石雕花纹沿着拱顶的弧度层层叠叠地向上蔓延,几乎直到最顶端,可以说是阿尔摩哈德王朝建筑中的代表作。乌达雅大门原本是城堡的主要出入口,但如今主要用作展览,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出入城堡要另走旁边一个外表朴素得多的大门。
  城堡里是一个微缩的世界。狭窄、曲折的街道顺着山势高高低低地向不同方向延伸。两边的房屋有些建于12世纪,依稀可见西班牙风格的影子,而绝大多数则是两三百年前留下的。外墙多是粉刷成上白下蓝的颜色,在明晃晃的阳光下白的耀眼、蓝的绚丽,仿佛是突尼斯蓝白小镇的姊妹版。有些房屋大门的门环做成花环或手的形状,有的门上则大大咧咧地趴着某种昆虫造型的雕刻,在古老中又添了一丝活泼。乌达雅城堡虽然是拉巴特乃至摩洛哥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观,但是这里的气息和氛围却还是很地道。没有纪念品商店,没有不同文字的店铺招牌,没有盯着游客不放的小商贩。穿着阿拉伯长袍的大妈拎着菜篮子回家,夹着公文包的青年步履匆匆地走向城外,咖啡馆外闲坐的老人捧着一杯薄荷茶晒晒太阳抽抽水烟,水果摊的小贩头也不抬地认真削着果皮,就连两三只猫咪也是懒懒地靠着墙偶尔打量着过往的行人……城内的生活一如城外的布里格里河,静静地流淌着。
  穿过街巷,经过一座建于12世纪的清真寺,来到城堡靠河的一边,居高临下向对岸望去,不远处就是拉巴特的姐妹城市——萨累。历史上,萨累与拉巴特既是邻居也是对手。它曾是安达卢西亚难民的定居地,同样也从延续百年的海盗生意里获利匪浅。时至今日,拉巴特与萨累隔河相望,哈桑二世大桥飞架两岸,两个城市已经通过水路和陆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继续前行可以来到一个相对封闭的花园——安达卢西亚花园。这座小巧的花园是上个世纪初建成的,修建整齐的低矮灌木将园子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四方形,棕榈树、橘子树和橄榄树点缀其间。花园的一角矗立着一座带着高塔的建筑——旧时的皇宫,今天的博物馆。17世纪后半期,自称为先知穆罕默德后裔的阿拉维人在摩洛哥建立了阿拉维王朝,并延续至今。这个王朝初期有一位摩洛哥历史上很著名的苏丹——穆莱?伊斯梅尔。他曾经抗击欧洲入侵,收复失地,统一国家,削弱宗教势力,加强王权统治。那时候的摩洛哥,内部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外部与英、法大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历史上的鼎盛阶段。当时的首都虽然不是拉巴特,但是伊斯梅尔在乌达雅城堡里建了这座小巧朴素的行宫,成为几代苏丹在拉巴特的落脚之处。经过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翻修改建,现在的这座建筑已经成了一座博物馆。
  乌达雅城堡面积有限,走到安达卢西亚花园就基本已经围着城堡走上了一圈。出了城门正好碰到一群前来参观的中学生,在入口处叽叽喳喳笑闹个不停,让本是寂静的乌达雅顿时鲜活起来。乌达雅之于拉巴特并不仅是一个历史遗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整个城市的发源地。更何况,乌达雅是“活着的古董”,近千年以前祖先创立的基业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虽说物是人非,但守护依然。
  哈桑塔与国父陵
  拉巴特还有一座建筑与乌达雅城堡的历史紧密相连,那就是哈桑塔。还记得刚才说到的那位12世纪的埃尔曼苏尔国王吗?是的,他在位时凭着鼎盛的国力,雄心勃勃地在拉巴特大兴土木,其中一个宏伟的工程就是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哈桑清真寺。
  根据考古发现的图纸,设计中的清真寺占地2.5万平方米,有19个大厅,480根立柱,宣礼塔高达80米。这些数字即使与现代建筑相比都不会落了下风,更何况是九个世纪之前!可见,当时的埃尔曼苏尔国王多么的雄心壮志,对拉巴特又是多么的重视。但遗憾的是,哈桑清真寺的建设在1196年开始以后,仅仅持续了3年就因为埃尔曼苏尔国王的去世而中断。更令人叹息的是,未完工的建筑也因为1755年的一场发生在葡萄牙、波及到北非的特大地震而几乎全部被毁,劫后余生的只有还未建成的宣礼塔,也就是哈桑塔。
  现在的哈桑塔是一座高44米、宽16米的立方体建筑,只有当初设计体积的一半。尽管如此,它在今天也仍然不失为一座气势逼人的雄伟建筑。塔身的下半部有不同的拱形花纹,而上半部交错的立体雕刻则贯通四面,并且隐隐地似乎有烟熏的痕迹,不知道是否两百多年前那场载入人类历史的特大地震留下的痕迹。哈桑塔下就是原来清真寺的祈祷大厅。当时的设计是由数百根高大的立柱将大厅分成21道,而现在大厅的模样是完全看不到了,只有那些残留的立柱仍然彰显着昔日的肃穆、宏大。哈桑塔不仅是拉巴特的地标,对于摩洛哥也意义非凡。1956年,摩洛哥的“独立之父”穆罕默德五世就是在这里宣布国家独立。
  去哈桑塔的那天正好赶上下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哈桑塔仿佛一位年逾古稀、历尽千帆的武士,满眼沧桑但仍然脊背挺直。那些残垣断壁,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峥嵘往事。
  紧挨着哈桑塔的就是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寝,也称国父陵。但实际上,除了穆罕默德五世的石棺,哈桑二世国王及其胞弟阿卜杜拉亲王的石棺也被安放在同一墓室。
  穆罕默德五世被摩洛哥人民尊称为“国父”或“独立之父”,因为正是他带领着摩洛哥摆脱了殖民地统治,在1956年实现了国家独立。穆罕默德五世在摩洛哥沦为法国“保护国”以后被选为苏丹(独立后改称国王),曾经因为支持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被法国殖民当局流放国外。现在,摩洛哥有很多街道、机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哈桑二世是穆罕默德五世之子,出生地就在拉巴特,1961年继承王位。他的父亲为国家争取到了独立的地位,而他在见证了摩洛哥从殖民地到独立这一过程以后,亲自领导摩洛哥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政治独立的国家。
  整座陵寝建筑群包括安放石棺的陵墓、清真寺以及博物馆。它是由一名越南设计师设计,在哈桑二世在位期间开始建造的。陵墓外观通体采用白色的大理石,只有金字塔般的尖顶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清淡得几乎朴素的色彩却别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皇家卫兵分别守护各个大门。因为是冬季,他们的制服都换成了红色,如果是夏天,制服就是白色。
  拾级而上进入陵墓内部,就会发现里面的装饰可以用华丽来形容,和外观完全是两种风格。十二面圆形屋顶用红木精雕细琢而成,金灿灿的叶形装饰点缀其间,另外还有法国的玻璃花窗将整个屋顶装饰得异常华贵。四面墙壁贴有彩色瓷片装饰,还是那种繁复无穷的阿拉伯风格的几何图案。这种内外对比倒有几分像传统的阿拉伯女子——黑色外袍下可能就是珠光宝气、绫罗绸缎。室内四处角落分别站着一位卫兵,同样的红色制服,只是披风换成了绿色。这些皇家卫兵的站姿可不算很笔直严谨,比天安门、中南海那些武警战士要放松多了。
  墓室内部分为两层,三座石棺放在下层的天井之中,处于美轮美奂的圆形屋顶的正下方。而参观的人进来以后直接到二层,可以倚着一圈石栏向下看。安放在墨绿色大理石地面正中的白色石棺属于穆罕默德五世,另外两座小一些的石棺安放在两个角落,分属哈桑二世以及阿卜杜拉亲王,与他们父亲的石棺正好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除了未经特许不能进入安放石棺那层以外,整座陵墓四门大开,任人随意出入。和北京天安门广场以及莫斯科红场上的伟人墓不同,这里既没有安全检查,也不需要排队按固定路线行走,并且还允许拍照。因为陵墓就在哈桑塔旁边,这里游人不断,尽管管理“松懈”,却没有人大声说话,更没有手机铃声。去的那天正好下雨,哈桑塔的游人多半都到了陵墓,三三两两地走走看看,少了些瞻仰伟人先贤时的肃然,多了些闲庭信步般的平和。
  摩洛哥皇宫
  拉巴特作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的首都,自然也是皇宫所在地。拉巴特的皇宫位于城市西南,是在一处18世纪的皇家旧址上重建、扩建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在的皇宫不仅是国王办公、接待外国友人的地方,还集中了若干重要的政府部门、大法院以及专管宗教事务的机构,另外还有皇家中学、皇家卫队、清真寺等直接为王室服务。
  皇宫外有一片面积很大的广场。时值冬日,少了些鲜花盛开,广场上显得有些冷清空旷,除了零零散散的几个游客,就只有大群的鸽子为这里增添一些生气。皇宫看起来并不十分高大宏伟,奶油色外墙、墨绿的琉璃屋顶,最醒目的除了有些金碧辉煌的大门以及四周华丽的装饰花纹,就是那高高飘扬的红色摩洛哥国旗了。正门有若干名卫兵,身着不同制服,大概是职责或兵种有所不同。摩洛哥不允许给穿制服的士兵或警察照相,更别说合影了,但皇宫以及国父陵的卫兵例外。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游客不仅可以给他们拍照,而且经过同意还可以与他们合影。有意思的是,皇宫卫兵们的站姿也比较随意,只有发现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才下意识地挺胸抬头,摆出一副站如松的模样。据说,摩洛哥国王并没有真正在这座名正言顺的皇宫里定居过。当年,哈桑二世为了避免暗杀,经常变换住地。而现在的穆罕默德六世更喜欢当王储时住的府邸,也没有搬进这座皇宫。是不是这个原因皇宫卫兵才没有那么严阵以待就不得而知了。
  从乌达雅城堡到哈桑塔,从国父陵到皇宫,浮光掠影中渐渐勾勒出拉巴特前世今生的轮廓。仅是一个轮廓而已,因为那些遗留下来的更多历史沧桑的见证也许就藏在不曾注意的角落里,而那些现代的、时尚的、国际的、代表未来的种种更是难以一一描绘。拉巴特,一个可以更深入探寻的“非著名”首都。
其他文献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是亚洲第一大瀑布。贵州将整合各方力量,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申报以黄果树国家级旅游景区为龙头的黄果树国家公园……”《泛黄果树旅游经济区概念性规划》汇报会一开始就注定令人瞩目,由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这一规划,经过一年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建立“黄果树国家公园”的概念;接下来贵州有关方面的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于“黄果树国家公园”的相关项目给予积极支持。  人
中国台湾新电影30年的一系列纪念活动里,杨德昌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名字,而说到杨德昌,长达4个小时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也是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在那张著名的海报上,14岁的张震的眼睛足够诠释出少年杀人者的迷惘、无辜、孤单以及突如其来的英气:那还不是后来在《卧虎藏龙》中随意推倒小妹的张震,也不是后来说出“梁朝伟是我的目标”的张震。张震那时的标签还是“少年”而已。不知是否因为这部电影的缘故,“少年杀人事
伊朗核专家可能是世界上最悲催的科学家群体了,他们一方面要长期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另一方面还要提防世界上最为狠毒的特工暗地使坏。自2010年以来,伊朗先后有至少5位核专家遭暗杀。在很长的时间内,伊朗一筹莫展,外界也一度认为伊朗根本没有能力找出凶手。但就在今年6月底,伊朗情报部发表声明称,已经逮捕所有参与刺杀伊朗核科学家的嫌犯。  自从伊朗核专家被暗杀之后,伊朗的情报部就在国内外展开了持续和广泛
校服,它烘托学子们朝气蓬勃的气息,赋予青春阶段性的标志。时间不断冲刷我们旧日的回忆,在某一天,当我们目睹那一群可爱的学生时,可能会发现,内心深处那割舍不掉的“校服情节”。    在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一警察学校,小家伙在打呵欠呢——呵欠归呵欠,但却掩饰不了我的飒爽英姿    下雨了,我们一起回家——印度小学生    一台复读机,让孩子们欢呼雀跃——中国西藏小学生    我们也曾经结伴同行过——巴
无论是来美国观光,还是初来美国寻梦,你都有可能会到美国的住宅区来逛逛。住宅区最常见的招牌无非是下面这几种:  1.Moving Sale。表示这家屋主即将要搬家了,而且屋主家里的所有物品都有可能大甩卖。大到床铺,小到螺丝帽,置家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用品,都有可能从这个住宅中买齐。  2.Yard Sale。表示有旧货出售,但屋主并不是因为搬家才清理出卖旧货。美国人爱折腾,对长期不用的新旧日用品,或者过
演讲 出书,克林顿模式  1812年,美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入侵华盛顿特区的英国人焚烧了一大片建筑,随后,为了给废墟中重建的国会图书馆填充图书,一个老人将自己价值5万美元的藏书以比半价更低的价格卖给了国会。他是托马斯·杰斐逊,1801年至1809年任美国总统。  这时的杰斐逊并不富有,故乡的几间小作坊和一个小农场入不敷出,他不得不忍痛卖掉一些土地还债,仍然还有几乎5万美元的债务。8年的总统
发现有了宝宝,对孕产条件的担忧就成了我最大的困扰,我很怕生产时遭遇意外,挣扎又喘息,最终会被所罗门落后的医疗送到天堂去。  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所罗门的医疗水平等同一个小村镇。在首都霍尼亚拉,自西向东只有一条主干路,四车道,十米宽,柏油路面,城市的大小场所在道路两侧排开,中心地带不过从教堂到邮局的几公里。“中央医院”是其间占地较大、较为醒目的场所之一。  在所罗门,严格意义的公立医院就只是位于首
前不久网上播出了朝鲜平壤一家意式餐厅销售可口可乐的视频,从此世界上正式拒售美国产可乐的国家只剩下古巴了。不过古巴人有自己生产的土可乐。  土可乐是由布卡内罗啤酒饮料厂制造并销售的古巴可乐品牌,也在意大利售卖。由于贸易禁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古巴售价相对较贵(分别自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生产并进口),于是古巴自产的土可乐成了普通人可以消费的可乐,其口感比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稍甜。土可乐可与朗姆酒勾兑成名为
在互联网世界浩浩荡荡的信息刷新量中,一切产生的速度都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下一秒钟,伴随着新的信息的出现,旧的一切又会被人们抛却在脑后。因此,直到我第一次在微博上看到这首神曲之后的一两个星期里,《江南Style》的旋律才正式在我的生活中嘹亮起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神曲”这个字眼已经被使用得那么频繁,尤其是在中国网民强大的创造力下,从《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之类网络歌曲开始,中国内地已经产生
“瓦良格”号自诞生起就命运坎坷,未完工却几经倒手,最惨时还差点被拆除当废铁卖掉,真有点“壮士未死身先劫”的味道。最近停靠在大连港湾的瓦良格又热络起来,似乎其命运已有转机。近日,有外媒透露,“瓦良格”号可能会在7月1日试水。对于一个新兴的大国,强大的航母舰队是必须的,“瓦良格”号承载了许多中国人的航母梦。  舰载战斗机  据某内部人士透露的可靠消息来源说,舰载战斗机联队的机型初步定为歼-10双发双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