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展示是课堂教学中及时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一环,也是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通过教师或学生动作的展示,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和欲望。它对于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张扬学生个性以及激发学生学、练、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相关案例的分析和部分观点的提炼,旨在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一、明确展示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每一次的展示并非孤立存在,而应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否则便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如为什么展示、展示有什么要求、展示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教师应该事先斟酌和设计,尽可能地将展示的要求和细节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同时,每一次的展示,教师最好能及时跟进实时评价,抓住展示中的细节和亮点,尽可能地使展示的效果最大化。
如在《肩肘倒立》教学中,教师在展示前要求学生观察教师双手支撑时手指的指向以及动作完成后身体哪个部位先着垫。这就使学生的观察重点十分明确,也能有效提高教师展示的有效性,为之后学习技术动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再如《后滚翻》教学学生的展示环节中,展示前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认真观察展示,并说出展示动作的优点和不足。当优生展示后,结合学生的意见,教师首先肯定了展示学生的勇气,同时给出了“两次推手较到位、翻滚团身不够紧”的客观评价。这样的展示,可以说目的比较明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亮点和不足,使得展示的效果更为理想。
二、把握展示的时机
展示的时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展示的时机也不尽相同。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展示时机,离不开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长此以往,才有可能将展示的时机精准把握。对于教学难度较大或者动作观赏性较强的练习(如技巧类、田径跳跃类等),尽量把展示放在练习开始前,优美到位的动作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难度不大、适合集中教学的内容(如武术操、广播操、队列队形等),则更适合在课后进行集体或分组展示,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对于大部分教材,课中进行展示更为合理,如练习过程中有较多学生出现相似错误,可以先由教师进行错误动作展示,然后再进行集体纠错;如发现练习中的亮点,则可以由优生进行正确动作的展示,以期给其他学生以榜样示范的作用。
如在水平四《鱼跃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了动作的展示,展示动作的质量较高,有远度、有高度甚至还有一个空中的挺身动作。展示结束,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这样高质量的展示,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势必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如《跪跳起》教学中,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前脚掌着垫、手臂摆臂后直接站起的错误动作。于是教师及时叫停,安排优生示范正确动作和教师示范错误动作,通过正误动作的展示,让学生有了直观的对比,结合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错,最终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三、选择展示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展示,同样会提高展示的有效性。因此,师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恰当的距离、合适的位置进行展示。
如在技巧类动作教学时,由于学生的练习位置相对固定,因此可采用U形、V形或者半圆形的组织队形,此时展示的位置不宜太深入,否则会让展示者身后的学生观察不到位,不利于动作表象的形成。因此,理想的展示位置应该是弧顶连线的中间或者半圆的圆心。师生在此位置上展示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有利于扩大展示的面,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再如组织形式为四列横队的展示中,就不宜在队伍最前面进行展示,一是不容易顾及左右两侧的学生,二是展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后面两组的学生因为观察不清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种组织队形教学展示最好在二、三两组的中间进行,一、二两组和三、四两组的前排蹲下,分别面向教师,这样的展示位置更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也能间接提升展示的效果。
四、确定展示的主体
在体育教学中,展示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還可以是小组和集体。无论主体是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价值,只要展示的主体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必然会有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
如在《足球脚外侧运球》教学中,教学开始前教师邀请了班上校足球队的队员来进行脚外侧运球的展示,该学生凭借着连贯、娴熟和规范的运球动作博得了其他学生的喝彩。本该由教师完成的展示,因为角色的改变反而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再如在《仰卧推起成桥》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结束前,教师安排了小组集体展示,在教师“一、二、三,起”的口令中,各组的学生都同步完成了高质量的仰卧推起成桥动作,这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团队魅力的体现。这样的展示方式,较个体依次展示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动作展示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如果能较好地把握动作展示,那么对于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与突破、教学目标的达成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超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学校,315807)整理
一、明确展示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每一次的展示并非孤立存在,而应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否则便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如为什么展示、展示有什么要求、展示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教师应该事先斟酌和设计,尽可能地将展示的要求和细节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同时,每一次的展示,教师最好能及时跟进实时评价,抓住展示中的细节和亮点,尽可能地使展示的效果最大化。
如在《肩肘倒立》教学中,教师在展示前要求学生观察教师双手支撑时手指的指向以及动作完成后身体哪个部位先着垫。这就使学生的观察重点十分明确,也能有效提高教师展示的有效性,为之后学习技术动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再如《后滚翻》教学学生的展示环节中,展示前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认真观察展示,并说出展示动作的优点和不足。当优生展示后,结合学生的意见,教师首先肯定了展示学生的勇气,同时给出了“两次推手较到位、翻滚团身不够紧”的客观评价。这样的展示,可以说目的比较明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亮点和不足,使得展示的效果更为理想。
二、把握展示的时机
展示的时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展示的时机也不尽相同。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展示时机,离不开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长此以往,才有可能将展示的时机精准把握。对于教学难度较大或者动作观赏性较强的练习(如技巧类、田径跳跃类等),尽量把展示放在练习开始前,优美到位的动作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难度不大、适合集中教学的内容(如武术操、广播操、队列队形等),则更适合在课后进行集体或分组展示,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对于大部分教材,课中进行展示更为合理,如练习过程中有较多学生出现相似错误,可以先由教师进行错误动作展示,然后再进行集体纠错;如发现练习中的亮点,则可以由优生进行正确动作的展示,以期给其他学生以榜样示范的作用。
如在水平四《鱼跃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了动作的展示,展示动作的质量较高,有远度、有高度甚至还有一个空中的挺身动作。展示结束,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这样高质量的展示,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势必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如《跪跳起》教学中,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前脚掌着垫、手臂摆臂后直接站起的错误动作。于是教师及时叫停,安排优生示范正确动作和教师示范错误动作,通过正误动作的展示,让学生有了直观的对比,结合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错,最终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三、选择展示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展示,同样会提高展示的有效性。因此,师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恰当的距离、合适的位置进行展示。
如在技巧类动作教学时,由于学生的练习位置相对固定,因此可采用U形、V形或者半圆形的组织队形,此时展示的位置不宜太深入,否则会让展示者身后的学生观察不到位,不利于动作表象的形成。因此,理想的展示位置应该是弧顶连线的中间或者半圆的圆心。师生在此位置上展示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有利于扩大展示的面,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再如组织形式为四列横队的展示中,就不宜在队伍最前面进行展示,一是不容易顾及左右两侧的学生,二是展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后面两组的学生因为观察不清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种组织队形教学展示最好在二、三两组的中间进行,一、二两组和三、四两组的前排蹲下,分别面向教师,这样的展示位置更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也能间接提升展示的效果。
四、确定展示的主体
在体育教学中,展示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還可以是小组和集体。无论主体是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价值,只要展示的主体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必然会有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
如在《足球脚外侧运球》教学中,教学开始前教师邀请了班上校足球队的队员来进行脚外侧运球的展示,该学生凭借着连贯、娴熟和规范的运球动作博得了其他学生的喝彩。本该由教师完成的展示,因为角色的改变反而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再如在《仰卧推起成桥》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结束前,教师安排了小组集体展示,在教师“一、二、三,起”的口令中,各组的学生都同步完成了高质量的仰卧推起成桥动作,这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团队魅力的体现。这样的展示方式,较个体依次展示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动作展示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如果能较好地把握动作展示,那么对于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与突破、教学目标的达成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超峰(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学校,31580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