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靠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推进教学进程的方法。高校日本簿记原理课程是一门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教师采用单纯讲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任务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到语言学习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理论及技能培养的教学当中。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前任务;任务环;后任务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最初由印度著名语言学家Prabhu提出,他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依据给出的信息经过思考进行总结提炼的一项活动。随后英国著名教育家D.Nunan在Prabhu的理论基础上编排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大纲。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任务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任务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靠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推进教学进程的方法。和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不同,任务型教学法是在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是目前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国内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集中在英语教学领域,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相关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日本簿记原理课程的特点
国内日语教学在走过了辉煌的发展道路后,进入了新一轮调整期,其中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既不能单一地走学术型人才培养这一条路,也不能毫无体系地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已于2018年1月公布,“国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强调了日语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开设培养商务、经济、科技等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日本簿记原理课程因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近年成为商务、经济等相关日语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课程。
越来越多高校制定的教学大纲,规定日本簿记原理课程是日语商务应用方向学生的必修知识,教学对象日语水平应在N3以上。教学目的设定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在日本会计准则前提下的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分录方法以及企业的基本账簿体系。通过全经簿记的学习以及资格证的考取,学生充分掌握了簿记的基础原理,并具有会计处理的实战能力。同时,这门课程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在商业世界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理解经济现象的钥匙。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簿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日本簿记原理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薄记的相关知识,学会薄记的算法,还需要学生同时记忆和掌握大量的日语专业词汇和概念。这是一门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如果教师采用单纯讲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没有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局面,他们会对晦澀的知识望而却步,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法解决,因为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就是布置各种任务,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旨在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日本簿记原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探讨新型教学法的应用,以促进整个日本财会技能学习过程的自主化,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实验概况
为了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簿记原理课程中的教学效果,笔者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对象:佳木斯大学日语专业2014级1班学生(本科四年级)。
实验人数:12人(男生2人,女生10人)。
实验时间:2017年秋季学期,16周,每周2学时。
授课内容:日本簿记原理(日本全经协会簿记3级知识点)。
实验前数据:第一节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对上学期所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发现知识点全部掌握的学生有1人,掌握80%知识点的学生有2人,掌握60%知识点的学生有5人,其他的4人只能掌握50%左右的知识点。根据这一现状,预计这学期学生学习日本全经协会簿记3级知识点并能独立完成真题的难度会较大。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的簿记水平,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真题测试。教师让学生做了5道上学期已学知识点对应的真题,结果正确率达到60%以上的有3人,只占全班总人数的25%。有一半没及格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另一半认为他们自己不擅于把知识点应用到真题上,理论和实践脱轨。
(二)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依据真实性、目标可实现性、互动性等原则。任务设计要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场景,贴近生活。同时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针对学生的水平考虑难易程度,既要保证任务本身的质量,也要保证任务的可实现性。按照英国语言教育家Jane Willis提出的理论,按时间顺序,将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设计为“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阶段。
其中,在“前任务”阶段,教师熟悉授课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和设计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与其有关的相关知识和步骤,并布置任务。接着进入学生主导的“任务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以个人、小组等形式,按照教师的讲授,完成一个任务或多个任务,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最后进入“后任务”阶段,该阶段分为操作和评价两部分。教师和学生分析和评价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总结知识点。笔者对2014级日语1班的日本簿记原理课程所做的教学设计如下。
前任务:将学生每4人编成一组(小组人数多少取决于任务内容和学生总数),让学生自己预习任务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本次任务的学习重点是普通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为例,则具体任务有:通过教师已给出的例题,把没有学过的知识点找出并记录下来。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给予简单讲解分析。
任务环:上述任务由4名学生共同完成,并记录在任务单上。一人根据任务要求做普通日记账,一人做总分类账中的现金账,一人做总分类账中的仕入账,一人做总分类账中的壳上账。下面的任务单可以先由一人核查任务结果,确认无误后签字。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准备在课堂上发表任务结果。
后任务:教师在进入新知识点——普通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的学习环节之前,先让各组代表发表并评价课前准备的任务单。发表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互相评价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该环节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新知识点的预习程度以及为新知识的讲授做准备。
三、教学效果及分析
经过教师和学生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在最后一周课堂上.教师再次布置5道日本全经协会3级簿记真题,结果正确率达到80%以上的有6人,达到全班总人数的50%。正确率没有达到60%的学生只有1人,该学生承认在任务环阶段,常有偷懒行为,态度不认真,并且有3次缺课记录。
为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任务型教学法认可的学生占大多数,主要观点是,
“互动效果明显,注重与他人合作,体会到了合作这一日本文化的精髓”“学会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于没学过的知识点,也能通过自学基本掌握”“能强迫自己复习和预习”“自己主动去查资料,增强了趣味性,也提高了自学能力”。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有学生说:“太累了,学习都要靠自己体现不出老师的作用。”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簿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非常明显。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了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但是在本次任务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虽然大部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仍然有一部分任务对学生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为顺利执行任务教学法,教师仍需要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将作为今后需要改进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前任务;任务环;后任务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最初由印度著名语言学家Prabhu提出,他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依据给出的信息经过思考进行总结提炼的一项活动。随后英国著名教育家D.Nunan在Prabhu的理论基础上编排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大纲。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任务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任务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靠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从而推进教学进程的方法。和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不同,任务型教学法是在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是目前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国内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集中在英语教学领域,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相关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日本簿记原理课程的特点
国内日语教学在走过了辉煌的发展道路后,进入了新一轮调整期,其中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既不能单一地走学术型人才培养这一条路,也不能毫无体系地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已于2018年1月公布,“国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强调了日语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开设培养商务、经济、科技等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日本簿记原理课程因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近年成为商务、经济等相关日语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课程。
越来越多高校制定的教学大纲,规定日本簿记原理课程是日语商务应用方向学生的必修知识,教学对象日语水平应在N3以上。教学目的设定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在日本会计准则前提下的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分录方法以及企业的基本账簿体系。通过全经簿记的学习以及资格证的考取,学生充分掌握了簿记的基础原理,并具有会计处理的实战能力。同时,这门课程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在商业世界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理解经济现象的钥匙。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簿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日本簿记原理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薄记的相关知识,学会薄记的算法,还需要学生同时记忆和掌握大量的日语专业词汇和概念。这是一门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如果教师采用单纯讲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没有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局面,他们会对晦澀的知识望而却步,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法解决,因为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就是布置各种任务,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旨在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日本簿记原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探讨新型教学法的应用,以促进整个日本财会技能学习过程的自主化,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实验概况
为了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簿记原理课程中的教学效果,笔者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对象:佳木斯大学日语专业2014级1班学生(本科四年级)。
实验人数:12人(男生2人,女生10人)。
实验时间:2017年秋季学期,16周,每周2学时。
授课内容:日本簿记原理(日本全经协会簿记3级知识点)。
实验前数据:第一节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对上学期所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发现知识点全部掌握的学生有1人,掌握80%知识点的学生有2人,掌握60%知识点的学生有5人,其他的4人只能掌握50%左右的知识点。根据这一现状,预计这学期学生学习日本全经协会簿记3级知识点并能独立完成真题的难度会较大。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的簿记水平,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真题测试。教师让学生做了5道上学期已学知识点对应的真题,结果正确率达到60%以上的有3人,只占全班总人数的25%。有一半没及格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另一半认为他们自己不擅于把知识点应用到真题上,理论和实践脱轨。
(二)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依据真实性、目标可实现性、互动性等原则。任务设计要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场景,贴近生活。同时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要针对学生的水平考虑难易程度,既要保证任务本身的质量,也要保证任务的可实现性。按照英国语言教育家Jane Willis提出的理论,按时间顺序,将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设计为“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阶段。
其中,在“前任务”阶段,教师熟悉授课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和设计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与其有关的相关知识和步骤,并布置任务。接着进入学生主导的“任务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以个人、小组等形式,按照教师的讲授,完成一个任务或多个任务,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最后进入“后任务”阶段,该阶段分为操作和评价两部分。教师和学生分析和评价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总结知识点。笔者对2014级日语1班的日本簿记原理课程所做的教学设计如下。
前任务:将学生每4人编成一组(小组人数多少取决于任务内容和学生总数),让学生自己预习任务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本次任务的学习重点是普通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为例,则具体任务有:通过教师已给出的例题,把没有学过的知识点找出并记录下来。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给予简单讲解分析。
任务环:上述任务由4名学生共同完成,并记录在任务单上。一人根据任务要求做普通日记账,一人做总分类账中的现金账,一人做总分类账中的仕入账,一人做总分类账中的壳上账。下面的任务单可以先由一人核查任务结果,确认无误后签字。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准备在课堂上发表任务结果。
后任务:教师在进入新知识点——普通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的学习环节之前,先让各组代表发表并评价课前准备的任务单。发表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互相评价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该环节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新知识点的预习程度以及为新知识的讲授做准备。
三、教学效果及分析
经过教师和学生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在最后一周课堂上.教师再次布置5道日本全经协会3级簿记真题,结果正确率达到80%以上的有6人,达到全班总人数的50%。正确率没有达到60%的学生只有1人,该学生承认在任务环阶段,常有偷懒行为,态度不认真,并且有3次缺课记录。
为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任务型教学法认可的学生占大多数,主要观点是,
“互动效果明显,注重与他人合作,体会到了合作这一日本文化的精髓”“学会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于没学过的知识点,也能通过自学基本掌握”“能强迫自己复习和预习”“自己主动去查资料,增强了趣味性,也提高了自学能力”。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有学生说:“太累了,学习都要靠自己体现不出老师的作用。”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任务型教学法在日本簿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非常明显。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了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但是在本次任务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虽然大部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仍然有一部分任务对学生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为顺利执行任务教学法,教师仍需要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将作为今后需要改进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