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安全无小事,毫无疑问,任何一所学校都在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切不可马虎大意。而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学校安全或能否迅速有力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作为衡量一所学校管理行为成熟与否的主要标志。所以加强安全责任意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仅涉及面广而且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从我校实际来看,主要是把握了以下几方面的主线工作。
1 领导重视,宣传到位,防范意识深入人心
学校领导要对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头脑,要在管理屋面上树立应急意识,要始终绷紧安全卫生工作这根弦,通过会议、文件、校园宣传媒体,主题班会等宣传教育,及时将其它单位和学校遭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其处理上的经验教训加以深入剖析,让师生对照学习,并通过国旗下讲话和班团队会教育广大学生。促进他们对各类突发性事件有充分的心理预设和准备,进行必要的理论预演直至实地演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2 设立健全的机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分解责任,明确目标
突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少是由管理失当,制度盲点引起的。因此学校不仅要完善学校已有的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细化各种岗位职责;而且根据实际需要查漏补缺,及时修正补充有关制度和岗位职责。同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就我校而言:开展“安全教育”包括各类活动(班级活动、校内校外活动),水、电、煤气、建筑工地、校内校外各种设施与设备使用(特别是化学药品与带电实验),学生由团委和班主任负责开展教育,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中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任课教师和职工平时看到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必须予以教育和批评并及时与团委和班主任反馈;总务室必须每天巡视学校,检查各类设施、设备安全与否,如发现问题必须立即予以记录和修理,在修理完毕之前,应通知相关教师禁止师生使用。总务室接到师生修理报告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安排修理;实验室及各类专用教室(如语音室、多媒体、室微机室等)管理人员必须每天检查设施、设备以及电、水、煤气的安全问题。如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报修或修理,并予以记录。在修理完毕之前,应通知相关教师禁止师生使用;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和活动时,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同时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教育和操作规范教育;学校卫生、饮食、饮水等公共卫生由工会和团委负责,工会和团委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教会学生识别“三无食品”,对三无食品坚决禁止进入校园等等。
3 强化学生日常管理
所有教职员工都应成为学生管理的工作者,以发自内心的崇高师爱去关注我们在校的每一位学生的点点滴滴,科学地履行自己的教学及管理职能,提高学生管理行为的广度、密度和细致性,减少疏漏,努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成长环境。如我们从周一到周五都安排了一名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值班,此外每节课间每层楼梯都安排了一名教师和两名学生值班,坚决杜绝学生在楼梯上疯打、玩耍和从楼梯的栏杆上滑下来造成的一些安全责任事故。
坚决杜绝学生放学、上学在校园内骑自行车,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通知一个年级或者一个班慢慢解散,以防止在楼梯上出现踩踏事件,总而言之,我们时时处处都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丰富学生的评价内涵,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水平,让其学会生存。
4 创新德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安教育,学校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经常聘请交警四大队民警为学生举办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邀请消防官兵到校为师生实地演习在火灾中如何逃生、自救的技巧和方法。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同时,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尤其重要,所以我校多次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特别是初四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和障碍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尽量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以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现阶段特别要处理好学生上营业性网吧,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上网,学校特开设了网络道德教育课,并和学生签定了网络道德公约,以此来教育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5 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高标准配备消防、检测等必要的设施设备
严密监控校舍、教学设施的质量及学校商店食品卫生的安全,随时消除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特别要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教室要勤打扫、多洒水、多消毒。
6 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学校都要认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和校内环境卫生的大整治活动,重点整治校内的卫生死角厕所等重要场所,尤其是注意防尘工作。而后每周都安排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值周,每周五举行全校性的大扫除。在整治学校内部环境的同时,学校也联合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对周边的营业性网吧、游戏厅等进行了治理,使学校运行环境更为和谐,使广大师生都能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工作。
7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减少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认真落实活动课要求,大力实施快乐校园工程,督促学生加强户外锻炼,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锻炼时间,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师生体力充沛,增强免疫能力。
我们不得不理智地承认,不同类的安全事故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在学校发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不仅要将安全机制制度化,而且还要将安全管理制度常规化。
1 领导重视,宣传到位,防范意识深入人心
学校领导要对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头脑,要在管理屋面上树立应急意识,要始终绷紧安全卫生工作这根弦,通过会议、文件、校园宣传媒体,主题班会等宣传教育,及时将其它单位和学校遭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其处理上的经验教训加以深入剖析,让师生对照学习,并通过国旗下讲话和班团队会教育广大学生。促进他们对各类突发性事件有充分的心理预设和准备,进行必要的理论预演直至实地演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2 设立健全的机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分解责任,明确目标
突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少是由管理失当,制度盲点引起的。因此学校不仅要完善学校已有的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细化各种岗位职责;而且根据实际需要查漏补缺,及时修正补充有关制度和岗位职责。同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就我校而言:开展“安全教育”包括各类活动(班级活动、校内校外活动),水、电、煤气、建筑工地、校内校外各种设施与设备使用(特别是化学药品与带电实验),学生由团委和班主任负责开展教育,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中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任课教师和职工平时看到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必须予以教育和批评并及时与团委和班主任反馈;总务室必须每天巡视学校,检查各类设施、设备安全与否,如发现问题必须立即予以记录和修理,在修理完毕之前,应通知相关教师禁止师生使用。总务室接到师生修理报告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安排修理;实验室及各类专用教室(如语音室、多媒体、室微机室等)管理人员必须每天检查设施、设备以及电、水、煤气的安全问题。如发现问题,必须立即报修或修理,并予以记录。在修理完毕之前,应通知相关教师禁止师生使用;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和活动时,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同时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教育和操作规范教育;学校卫生、饮食、饮水等公共卫生由工会和团委负责,工会和团委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教会学生识别“三无食品”,对三无食品坚决禁止进入校园等等。
3 强化学生日常管理
所有教职员工都应成为学生管理的工作者,以发自内心的崇高师爱去关注我们在校的每一位学生的点点滴滴,科学地履行自己的教学及管理职能,提高学生管理行为的广度、密度和细致性,减少疏漏,努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成长环境。如我们从周一到周五都安排了一名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值班,此外每节课间每层楼梯都安排了一名教师和两名学生值班,坚决杜绝学生在楼梯上疯打、玩耍和从楼梯的栏杆上滑下来造成的一些安全责任事故。
坚决杜绝学生放学、上学在校园内骑自行车,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通知一个年级或者一个班慢慢解散,以防止在楼梯上出现踩踏事件,总而言之,我们时时处处都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丰富学生的评价内涵,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水平,让其学会生存。
4 创新德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安教育,学校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经常聘请交警四大队民警为学生举办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邀请消防官兵到校为师生实地演习在火灾中如何逃生、自救的技巧和方法。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同时,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尤其重要,所以我校多次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特别是初四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和障碍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尽量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率,以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现阶段特别要处理好学生上营业性网吧,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上网,学校特开设了网络道德教育课,并和学生签定了网络道德公约,以此来教育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5 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高标准配备消防、检测等必要的设施设备
严密监控校舍、教学设施的质量及学校商店食品卫生的安全,随时消除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特别要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教室要勤打扫、多洒水、多消毒。
6 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学校都要认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和校内环境卫生的大整治活动,重点整治校内的卫生死角厕所等重要场所,尤其是注意防尘工作。而后每周都安排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值周,每周五举行全校性的大扫除。在整治学校内部环境的同时,学校也联合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对周边的营业性网吧、游戏厅等进行了治理,使学校运行环境更为和谐,使广大师生都能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工作。
7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减少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认真落实活动课要求,大力实施快乐校园工程,督促学生加强户外锻炼,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锻炼时间,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师生体力充沛,增强免疫能力。
我们不得不理智地承认,不同类的安全事故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在学校发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不仅要将安全机制制度化,而且还要将安全管理制度常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