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就是让学生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发挥学生手、口、心、脑同时启用的作用,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从而使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就是让学生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发挥学生手、口、心、脑同时启用的作用,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从而使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领
朗读时,首先要求读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其次是要求学生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朗读速度适中。再次是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界定朗读的训练形式
1.情境创设法。语文教学中的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设置问题要注意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达到训练目的。在教学《长城赞》一文时,先让学生画一幅你心目中的长城,学生很感兴趣,但就是想要一幅长城图先看看,然后再画。这样我的教学挂图很自然就有用途了。一般情况,我们对于学生所研究的问题的答案先不要表态,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学课文。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送元二使安西》一文,我放出了一首有关送别题材的钢琴曲。在一阵忧愁伤感的旋律过后,让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这样,送别的那種黯然销魂的情感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2.举行竞赛法。在多种读的形式中,细细品读是不可缺少的。可以采用不同的竞赛方式进行,比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志。只有学生有了主体意志的情况下,才有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空间。
3.范读引领法。叶圣陶指曾说:“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4.艺术表演法。指导朗读时,教师营造一个表演舞台,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中朗读,从而使朗读训练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不是太熟悉,训练时间长了,也就得心应手了。如教学《负荆请罪》这则历史小剧本时,我让两名学生分别担任人物角色,进行形象化的表演。学生学习情绪高涨,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由于以朗读表演为主的手段,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感悟了人物性格,促进了朗读,提高了课堂效率。
5.异中求同法。是指要根据文章的性质及文体进行比较朗读,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揭开不同文章的表面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方法。如记叙文就用讲故事的口吻读,诗歌要读出古今不同的韵味,议论文要从抑扬顿挫上读出鲜明的论点等。这种朗读培养的是学生的求同思维,目的在于找到文章共性的同时,更注重个性差异,从而掌握“定法”。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寻其共同点,领悟其规律性,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求同之妙,在于使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将新旧知识自然联系起来,迅速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朗读水平。
总之,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计划的进行朗读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辅以教者的示范、指点,学生的多读多练以及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使学生读得真挚自然,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这将有益于学生,有益于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东关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就是让学生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发挥学生手、口、心、脑同时启用的作用,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从而使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领
朗读时,首先要求读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其次是要求学生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朗读速度适中。再次是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界定朗读的训练形式
1.情境创设法。语文教学中的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设置问题要注意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达到训练目的。在教学《长城赞》一文时,先让学生画一幅你心目中的长城,学生很感兴趣,但就是想要一幅长城图先看看,然后再画。这样我的教学挂图很自然就有用途了。一般情况,我们对于学生所研究的问题的答案先不要表态,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学课文。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送元二使安西》一文,我放出了一首有关送别题材的钢琴曲。在一阵忧愁伤感的旋律过后,让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这样,送别的那種黯然销魂的情感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2.举行竞赛法。在多种读的形式中,细细品读是不可缺少的。可以采用不同的竞赛方式进行,比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志。只有学生有了主体意志的情况下,才有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空间。
3.范读引领法。叶圣陶指曾说:“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4.艺术表演法。指导朗读时,教师营造一个表演舞台,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中朗读,从而使朗读训练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不是太熟悉,训练时间长了,也就得心应手了。如教学《负荆请罪》这则历史小剧本时,我让两名学生分别担任人物角色,进行形象化的表演。学生学习情绪高涨,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由于以朗读表演为主的手段,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感悟了人物性格,促进了朗读,提高了课堂效率。
5.异中求同法。是指要根据文章的性质及文体进行比较朗读,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揭开不同文章的表面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方法。如记叙文就用讲故事的口吻读,诗歌要读出古今不同的韵味,议论文要从抑扬顿挫上读出鲜明的论点等。这种朗读培养的是学生的求同思维,目的在于找到文章共性的同时,更注重个性差异,从而掌握“定法”。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寻其共同点,领悟其规律性,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求同之妙,在于使学生在比较归纳中将新旧知识自然联系起来,迅速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性,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朗读水平。
总之,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计划的进行朗读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辅以教者的示范、指点,学生的多读多练以及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使学生读得真挚自然,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这将有益于学生,有益于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