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那么如何更多的培养符合新形式、具备计算思维的创新人才,也就成为国家高等计算机教育的新任务之一。计算机公修课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普及计算机教育,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这种现代化的工具,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各大高校都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文章在剖析当前教学现状的同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关键词:公修课;分层化;计算思维;教学方法;慕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2-0122-02
1概述
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式人才,即“艺不压身”,那么如何使众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更主要的是能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式去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目标。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和课题研究组对国内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指导性建议。但是,由于地区生源,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等诸多因素,各个高校对计算机公修课的设立及具体的培养方案也存在诸多的差异。
2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国内各个高校的软硬件的差别,目前计算机公修课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早期的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教育的实施,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前就已经接触到了较为系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所在地区是偏远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条件不足等因素,在进人大学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等于从零开始。目前,绝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入校计算机水平大致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格局,如图1所示:
通过调查研究,即便是中间的这部分学生,又由于一些因素,对于计算的认知又有所区别。比如,有些学过编程,而且可能还不一样;有些学过Flash;有些只学了办公软件等。这样,就给授课教师带来很大的问题,即无法在同一教学大纲下面授课,讲的浅了,会的学生不爱听;将深奥了,学生又听不懂。
2.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公修课,采用的是双学期授课,第一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发展、软硬件的简单介绍、Windows系统操作、Office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l以及网络基础。这里暂且不讨论是否与中小学内容重叠,就硬件部分来说,按照摩尔定律,计算机的硬件更新的非常快,但是教材编写的速度肯定达不到,所以就产生了一种现象,教师无法完全按照课本授课,而学生又表示课本上找不到这些新的知识。更严重的是,即使是学了书上的知识点,大部分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购买计算机,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论脱离实际的表现。另外,有部分学生反映希望更多的了解一些计算机系统的原理、维护、安全等知识,但教材中却没有体现。第二学期,多数学校开设的是一门程序设计课,如C,VB等。虽说,编程是计算机的一门课程,但这个知识,对于非计算机的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感兴趣。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多人问过,“为何让我们这些非计算机的学生来学编程,我们有自己的专业课,如果我们都会编程了,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就失业了吗?”
2.3教学形式不灵活
目前,在计算机公修课的授课环节中,普遍采用的是老师先进行理论讲述,比如在大教室中演示一下一篇文档中字体大小,段落等排版等基础操作。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在互联网上面我们已经可以找到很多学习的资源,包括视频演示等。并且,有些院校有着条件不错的实验室,这些内容也可以放到這个环节去讲授。
2.4考试模式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然而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采用是纸质化的试卷,对于Word如何排版,如何利用Excel进行公式的计算,居然是要求学生写出做题步骤。试想一下,这种考核形式,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吗?再比如说,计算机编程语言,有些高校,虽说已经采用了电子化的试卷,但是出现了用填空题取代编程题的现象,当然这种形式的唯一好处就是为了教师改卷方便,但是,这种方式是为了考虑学生吗?符合培养计算思维的初衷吗?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教师的警惕。
3一些针对不足的改革方式的探讨
鉴于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大致的教学改革思想如下:
3.1分层次、差异化教学
1)生源分层次
考虑到上述入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在同一班中按照统一大概进行授课,可以在人校的时候,增设分班水平测试环节,先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的考试目标,适当地降低难度,然后根据结果,大致分成若干个班级,这里需要注意,最好的情况是打乱原有按专业分的班级,改为按水平重新编排,当然这只是为了上计算机课,这种方式,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可操作难度很大。较为可行的方式是,在一个教师的自己班级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但是有个前提,不能使用同一种教学大纲了。
2)兴趣化差异分层
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并建议结合本专业特点以及后续学习要求,自主的选取学习的内容。比如,新闻传播的学生,可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新闻信息的编辑与获取;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图形的编辑与制作,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对网页制作有兴趣的,可以多学习Dreamweaver、Frontpage等软件应用。
3.2教学手段多样化
这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各种通信软件、硬件极大丰富的时期,如微信。教师们可以利用网络化教学,不但可以降低学校机房建设方面的资金等压力,还可以经常在线保持和学生的联系。同时,加大对MOOC、微课等方面的研发,大到整堂课,小到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都可以以不同媒体形式放到网上,并且这些资源可以长期保留。另外,有些章节、知识点也不需要放在理论课上面,可以直接在机房中,利用同步演示的手段,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面清晰地看到操作的步骤和技巧。要知道,我们现在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了,很多时候1位教师将要面对100多个人上课,大课堂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3考试的变革
1)考试形式
由于大多数学校开设的基本上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编程两门课,建议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从纸质化试卷逐步过渡到电子化试卷。只有这样才能考察出一个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调试编程的实际水平。
2)考试内容分割
在上述电子化考试的大前提下,根据学生所学的方向,从海量题库中自动组卷,不要千篇一律,这样可以紧扣生源、兴趣化差异的宗旨,在保证考察到学生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外,又加入了不同的侧重点。
3)考试时间
以前每次学生的考试都是在期末进行,如果我们能有效的利用互联网的特点,那么我们可以随时允许学生根据目前的学习内容,以及自身能力参加考试。为了保证公平性,我们可以设置学生的考试次数,即次数越多,考试的分数就要打折扣,这样学生也就不会把考试当儿戏了。
4)成绩的评定
建议,不要以最后的考试定输赢。因为,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操作,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增设日常实际操作的单元评价和阶段评价,并结合课堂上面的实际表现,当然也可以结合到课率等因素,合理的设置一定的分数因子,然后计人考试成绩中。
3.4教材的改革
目前,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多数是一些二进制、计算机发展、硬件基础概念、办公软件三件套等内容。建议,适当的加大对一些实用知识的融合,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如何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等。
4结束语
计算机公修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当今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表现了一个大学综合能力的水平。分层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是当前计算机公修课改革的一个方向。结合到各个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的不同,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希望能为高校的计算机公修课的教学发展一点作用。
关键词:公修课;分层化;计算思维;教学方法;慕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2-0122-02
1概述
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式人才,即“艺不压身”,那么如何使众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更主要的是能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式去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目标。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和课题研究组对国内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指导性建议。但是,由于地区生源,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等诸多因素,各个高校对计算机公修课的设立及具体的培养方案也存在诸多的差异。
2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国内各个高校的软硬件的差别,目前计算机公修课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早期的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教育的实施,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前就已经接触到了较为系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所在地区是偏远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条件不足等因素,在进人大学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等于从零开始。目前,绝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入校计算机水平大致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格局,如图1所示:
通过调查研究,即便是中间的这部分学生,又由于一些因素,对于计算的认知又有所区别。比如,有些学过编程,而且可能还不一样;有些学过Flash;有些只学了办公软件等。这样,就给授课教师带来很大的问题,即无法在同一教学大纲下面授课,讲的浅了,会的学生不爱听;将深奥了,学生又听不懂。
2.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公修课,采用的是双学期授课,第一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发展、软硬件的简单介绍、Windows系统操作、Office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l以及网络基础。这里暂且不讨论是否与中小学内容重叠,就硬件部分来说,按照摩尔定律,计算机的硬件更新的非常快,但是教材编写的速度肯定达不到,所以就产生了一种现象,教师无法完全按照课本授课,而学生又表示课本上找不到这些新的知识。更严重的是,即使是学了书上的知识点,大部分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购买计算机,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论脱离实际的表现。另外,有部分学生反映希望更多的了解一些计算机系统的原理、维护、安全等知识,但教材中却没有体现。第二学期,多数学校开设的是一门程序设计课,如C,VB等。虽说,编程是计算机的一门课程,但这个知识,对于非计算机的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感兴趣。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多人问过,“为何让我们这些非计算机的学生来学编程,我们有自己的专业课,如果我们都会编程了,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就失业了吗?”
2.3教学形式不灵活
目前,在计算机公修课的授课环节中,普遍采用的是老师先进行理论讲述,比如在大教室中演示一下一篇文档中字体大小,段落等排版等基础操作。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在互联网上面我们已经可以找到很多学习的资源,包括视频演示等。并且,有些院校有着条件不错的实验室,这些内容也可以放到這个环节去讲授。
2.4考试模式单一
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然而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采用是纸质化的试卷,对于Word如何排版,如何利用Excel进行公式的计算,居然是要求学生写出做题步骤。试想一下,这种考核形式,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吗?再比如说,计算机编程语言,有些高校,虽说已经采用了电子化的试卷,但是出现了用填空题取代编程题的现象,当然这种形式的唯一好处就是为了教师改卷方便,但是,这种方式是为了考虑学生吗?符合培养计算思维的初衷吗?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教师的警惕。
3一些针对不足的改革方式的探讨
鉴于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大致的教学改革思想如下:
3.1分层次、差异化教学
1)生源分层次
考虑到上述入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在同一班中按照统一大概进行授课,可以在人校的时候,增设分班水平测试环节,先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的考试目标,适当地降低难度,然后根据结果,大致分成若干个班级,这里需要注意,最好的情况是打乱原有按专业分的班级,改为按水平重新编排,当然这只是为了上计算机课,这种方式,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可操作难度很大。较为可行的方式是,在一个教师的自己班级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但是有个前提,不能使用同一种教学大纲了。
2)兴趣化差异分层
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并建议结合本专业特点以及后续学习要求,自主的选取学习的内容。比如,新闻传播的学生,可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新闻信息的编辑与获取;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图形的编辑与制作,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对网页制作有兴趣的,可以多学习Dreamweaver、Frontpage等软件应用。
3.2教学手段多样化
这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各种通信软件、硬件极大丰富的时期,如微信。教师们可以利用网络化教学,不但可以降低学校机房建设方面的资金等压力,还可以经常在线保持和学生的联系。同时,加大对MOOC、微课等方面的研发,大到整堂课,小到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都可以以不同媒体形式放到网上,并且这些资源可以长期保留。另外,有些章节、知识点也不需要放在理论课上面,可以直接在机房中,利用同步演示的手段,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面清晰地看到操作的步骤和技巧。要知道,我们现在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了,很多时候1位教师将要面对100多个人上课,大课堂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3考试的变革
1)考试形式
由于大多数学校开设的基本上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编程两门课,建议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从纸质化试卷逐步过渡到电子化试卷。只有这样才能考察出一个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调试编程的实际水平。
2)考试内容分割
在上述电子化考试的大前提下,根据学生所学的方向,从海量题库中自动组卷,不要千篇一律,这样可以紧扣生源、兴趣化差异的宗旨,在保证考察到学生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外,又加入了不同的侧重点。
3)考试时间
以前每次学生的考试都是在期末进行,如果我们能有效的利用互联网的特点,那么我们可以随时允许学生根据目前的学习内容,以及自身能力参加考试。为了保证公平性,我们可以设置学生的考试次数,即次数越多,考试的分数就要打折扣,这样学生也就不会把考试当儿戏了。
4)成绩的评定
建议,不要以最后的考试定输赢。因为,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操作,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增设日常实际操作的单元评价和阶段评价,并结合课堂上面的实际表现,当然也可以结合到课率等因素,合理的设置一定的分数因子,然后计人考试成绩中。
3.4教材的改革
目前,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多数是一些二进制、计算机发展、硬件基础概念、办公软件三件套等内容。建议,适当的加大对一些实用知识的融合,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如何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等。
4结束语
计算机公修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当今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表现了一个大学综合能力的水平。分层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是当前计算机公修课改革的一个方向。结合到各个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的不同,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希望能为高校的计算机公修课的教学发展一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