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田出版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大田”为美好田地之意,英文Titan则取自希腊神话,意为“有知识的巨人”,寓意明确、深远。
大田成立初期的书籍主题多由大田总编辑、公司的创办者之一庄培园亲手选定。彼时,大田的出版书系按内容分为三大块:“智慧田”,以小说、散文的纯文学创作、文化评论为主;“美丽田”,着重生活美学、品味、励志的大众书写;“许诺田”则以温馨感人、浪漫的短篇故事为主要出版方向。进入21世纪,大田创立“大田文学世界”、“大田视觉系”、“大田礼物书”等品牌,让书系的开发更集中、专业。之后为丰富读者的阅读口味,以及增加出版品的活泼性、深度性和趣味性,继而引进日本、法国、德国等世界图文作品,同时出版台湾畅销电视剧、电影剧本小说及写真书。例如,于2005年成立“大田日语系”,出版在日本最受瞩目和期待的新兴作家作品。近年,又新创“Creative”、“Road”、“讨论区”三个书系,以成长学习、创意、励志为方向,配合引进欧美畅销话题作家作品,提供给读者更新的观念。
与庄培园交谈,很容易被她乐观、积极的心态所感染。这样的心态,也注定让大田的书籍偏励志、成长、生活品质的导向,这几乎是庄培园选书(除小说以外)的唯一标准。“我希望是偏向正面思考的,可能比较偏年轻化,因为很希望年轻人一开始就有正面思考的导向。这与我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我看重某些价值观是不是真的对人有正面影响。”她同时强调,小说不会遵照这个要求,是属于个人创作的范畴,总编辑和读者看重的都是作者的特质以及文字、故事的影响力。励志书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但小说往往更让人看到一种人生,这也是多数出版社即使对小说出版不太乐观但还是不愿放弃的原因。
与大田一起成长的她,做起出版来不像是在工作或经营事业,更像是在过一种喜爱的生活。她常说:“我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出版,从小最想要交的就是作家朋友,或者跟艺文相关的朋友。那是生活,不是因为有了这个工作才产生了兴趣,而是有了这个兴趣后才有了这个工作,它是原始的东西,就像是我生命中的基地一样。”
以朋友之心经营作者
庄培园坦言,大田十五年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在大风大浪中保持波澜不惊,与它所秉持的“把作者当朋友”的观点不无关系。庄培园在其他出版公司就职时结识了很多作者,渐渐都成了私交甚好的朋友。大田在成立之初能走得顺风顺水,正是托这些作家朋友所赐。
“把作者当朋友,首先是不分利益地去协助他们,为他们解决巨细事务,也让他们保持创作的热情。”因台湾原创书市场有限,很多作者因此停止创作而转做其他,大田便留出充裕的时间让作者边做其他工作边写书。对于相对稳定的作者,则是另一种经营方式。例如钟文音《暗室微光》一书出版后,曾有人找她做同名摄影展,大田主导策划了展览。庄培园将此行为定义为“与作者保持良好互动”。她认为编辑应该关心作者的动向,这种关心是没有很强的利益关系的。又如图文作者恩佐在台湾举办的数次展览,均由大田出面洽谈展览事宜、布展和宣传。庄培园说,作者是有必要保持某种活力的,即使他不是新人,已经出了好几本为人熟知的书,但每位作者的特质都还是需要被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包装。事实上,这种针对个人特质的推广,不光让作者在新的场域上有新的面貌,让后续的作品具有更大的产出可能,也为书的行销带来积极作用。
不论是新作者还是稳定作者,大田都是用“照顾朋友”的态度去对待,这是大田特有的了解作者作品以及与之互动的方式。当这种密切的互动方式足以让作者对出版社建立充分的信任感,出版社便可以参与到作者的创作当中。“当你看到作者的创造力足够稳定的时候,就可以对他提出特别的要求,例如希望他一年至少可以出一本书。我们现在倾向于向作者提企划案,让他去书写。这个企划案可能就是我们在与他相处的时候发现的,或者是针对他的近况发现的,再由他的个人特质出发,根据市场看他可以做什么样的书写。”庄培园笑着说,“这是很典型的双赢模式,没有强迫感,各自也能挣到钱。”
“出版充满了个人的魅力,这个‘个人’里面又包含好几个‘个人’,从编辑到整个公司给人留下的印象不等。出版社真正挑战的是书和作者的魅力。文案、标题、包装等辨识度,这些都不能强过作者本身的辨识度。品牌是保证这个作者作品出来后的大概样子,但作者本身才是品牌的核心。”
风云变幻行销之路
大众读物的策划和行销在对接环节上,通常会先选定读者范围,以此策划选题,再凭借既定内容进行对应行销动作。书种多属大众类别的大田则反其道而行之,根据庄培园介绍,她不是先设定对象而出书,而是针对书的内容来讨论读者,“我不会针对某一个范围的人去策划书,但我会在知道这本书的大部分读者是哪一些人之后,在行销上用功。”
对从事出版近二十年的庄培园而言,出版环节上变化最大的是行销方式。她说:“从我初做出版一直到现在,行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让你有全部重新学一遍的想法。”行销的基本经验是:别人用过的不能再用,即使用了也不一定有效果。虽然行销的“基本款”不离文宣赠品、异业合作、媒体通道三大块,但每一块的分支形式则千变万化,每个时期的市场形势又时常风云突变,所以行销这一命喉式环节看似简单,实则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掌控。
大田行销战略上成功的例子不少,让庄总编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引进“墨水世界三部曲”的情形。这一套奇幻小说虽然在国外引起了很大关注,台湾读者却知之甚少。2008年底书即将出版之时,由第一部《墨水心》改编的电影在全球上映,庄培园抓住这个机会,与电影公司合做试读本,由电影公司提供照片,出版社提供小说节选,放置在书店和电影院。时值圣诞节,迷你版的试读本封面分红色和绿色,设计精致且富有质感,又符合当时节日的气氛,试读本在电影下线之前被拿光,只得再版,前后共印了4万本。这是大田第一次遇到试读本再版的情况,也是一次异业合作与文宣赠品相结合的行销战略。同样的,大田在两年前出版《成功者的笔记本都记些什么》,这是一本从日本引进的自我管理类书籍。这次大田用的是赠品策略——随书赠送一个由公司专门设计的笔记本,让读者在看完书之后可以立马着手实践自我管理。此方法无疑受到读者喜爱,书也比预期卖得火爆。 对于这些不同的行销方法,庄培园坦言:“它们在恰当的时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但是一个方法不能一直用,还得去想很多其他方法。所以行销是不可能有定论的,你下次还送笔记本,读者可能不会买了。最后还是要回到书本身,只有根据书的特质去做对的行销才行之有效,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力气和金钱。”
台湾式的自由市场,导致的结果是完全的自由竞争,出版社的资深选书编辑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品味,使得书本种类越来越丰富。庄培园深知,对每一种特质突出的书,都需要一种与之相符的行销方案。毫无疑问,这是未来经营的重点之一。她同时也知道,其他出版人同样明白这个事实,所以但凡在竞争中取胜,必然都是一条艰辛路。出版的精神,不光光是市场的竞争,更是一种挖掘的竞争,渠道和读者一样都会认品牌,他们同样需要信任感。
谈及这些年对出版的感触,庄总编深深喟叹道:“学不完!”这一句“学不完”,不光道出台湾出版人的顽强进取的精神,也道出他们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出版是我的基地,这个基地是可以越盖越高的,所以我必须为自己的想象力、乐趣、热情加添很多不一样的窗口,这些窗口会让我得到更多快乐。”
而且,“科技在改变人的使用习惯,媒体也在变化,国际化的东西越来越明显,它带出了很多必须去学习的部分,例如语言、文化;我们还要面对自我成长的困难,要跟年轻人学东西。所以当你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反而要越变越小,就是说你要回到当学生的初衷去看周遭,而不是觉得自己很专业。‘专业’应是别人跟你说的,而不该是自己标榜。我在做出版的时候,很深的感觉就是,我越来越像学生。我跟作家在一起的时候,是在学习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由丰富阅历而培养出来的优秀品质;我学习媒体改变带来的一系列效应,以及我们本身对书的感受力是否有更多想象,因为书必须回归到最基础的阶段,就是书在市面上就是一个商品,这不是一个文艺少女单纯喜欢的东西了,我必须把它卖出去,要替它想象读者应该如何接受它、喜欢它……我也要学习怎样使作者进步并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不知道的事要告诉他,因为他一个人在创作,总会有寻求答案的时候,这时候编辑要出现,并且带着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也是我学不完的东西。”
今年3月,庄培园陪同作者到大陆宣传,谈到此行的感受时她特别强调:“大陆的年轻人中优秀的非常多,他们万中选一地被过滤,对自我的要求非常高,抱负也让人很佩服。他们身上很多是值得我学习的。”庄培园领导下的大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看得到别人的变化,它也不忘作为一个学习者努力改变自己。这也许不光是出版人应该坚持的精神,也是一切进步事业应该铭记的真理吧。
大田成立初期的书籍主题多由大田总编辑、公司的创办者之一庄培园亲手选定。彼时,大田的出版书系按内容分为三大块:“智慧田”,以小说、散文的纯文学创作、文化评论为主;“美丽田”,着重生活美学、品味、励志的大众书写;“许诺田”则以温馨感人、浪漫的短篇故事为主要出版方向。进入21世纪,大田创立“大田文学世界”、“大田视觉系”、“大田礼物书”等品牌,让书系的开发更集中、专业。之后为丰富读者的阅读口味,以及增加出版品的活泼性、深度性和趣味性,继而引进日本、法国、德国等世界图文作品,同时出版台湾畅销电视剧、电影剧本小说及写真书。例如,于2005年成立“大田日语系”,出版在日本最受瞩目和期待的新兴作家作品。近年,又新创“Creative”、“Road”、“讨论区”三个书系,以成长学习、创意、励志为方向,配合引进欧美畅销话题作家作品,提供给读者更新的观念。
与庄培园交谈,很容易被她乐观、积极的心态所感染。这样的心态,也注定让大田的书籍偏励志、成长、生活品质的导向,这几乎是庄培园选书(除小说以外)的唯一标准。“我希望是偏向正面思考的,可能比较偏年轻化,因为很希望年轻人一开始就有正面思考的导向。这与我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我看重某些价值观是不是真的对人有正面影响。”她同时强调,小说不会遵照这个要求,是属于个人创作的范畴,总编辑和读者看重的都是作者的特质以及文字、故事的影响力。励志书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但小说往往更让人看到一种人生,这也是多数出版社即使对小说出版不太乐观但还是不愿放弃的原因。
与大田一起成长的她,做起出版来不像是在工作或经营事业,更像是在过一种喜爱的生活。她常说:“我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出版,从小最想要交的就是作家朋友,或者跟艺文相关的朋友。那是生活,不是因为有了这个工作才产生了兴趣,而是有了这个兴趣后才有了这个工作,它是原始的东西,就像是我生命中的基地一样。”
以朋友之心经营作者
庄培园坦言,大田十五年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在大风大浪中保持波澜不惊,与它所秉持的“把作者当朋友”的观点不无关系。庄培园在其他出版公司就职时结识了很多作者,渐渐都成了私交甚好的朋友。大田在成立之初能走得顺风顺水,正是托这些作家朋友所赐。
“把作者当朋友,首先是不分利益地去协助他们,为他们解决巨细事务,也让他们保持创作的热情。”因台湾原创书市场有限,很多作者因此停止创作而转做其他,大田便留出充裕的时间让作者边做其他工作边写书。对于相对稳定的作者,则是另一种经营方式。例如钟文音《暗室微光》一书出版后,曾有人找她做同名摄影展,大田主导策划了展览。庄培园将此行为定义为“与作者保持良好互动”。她认为编辑应该关心作者的动向,这种关心是没有很强的利益关系的。又如图文作者恩佐在台湾举办的数次展览,均由大田出面洽谈展览事宜、布展和宣传。庄培园说,作者是有必要保持某种活力的,即使他不是新人,已经出了好几本为人熟知的书,但每位作者的特质都还是需要被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包装。事实上,这种针对个人特质的推广,不光让作者在新的场域上有新的面貌,让后续的作品具有更大的产出可能,也为书的行销带来积极作用。
不论是新作者还是稳定作者,大田都是用“照顾朋友”的态度去对待,这是大田特有的了解作者作品以及与之互动的方式。当这种密切的互动方式足以让作者对出版社建立充分的信任感,出版社便可以参与到作者的创作当中。“当你看到作者的创造力足够稳定的时候,就可以对他提出特别的要求,例如希望他一年至少可以出一本书。我们现在倾向于向作者提企划案,让他去书写。这个企划案可能就是我们在与他相处的时候发现的,或者是针对他的近况发现的,再由他的个人特质出发,根据市场看他可以做什么样的书写。”庄培园笑着说,“这是很典型的双赢模式,没有强迫感,各自也能挣到钱。”
“出版充满了个人的魅力,这个‘个人’里面又包含好几个‘个人’,从编辑到整个公司给人留下的印象不等。出版社真正挑战的是书和作者的魅力。文案、标题、包装等辨识度,这些都不能强过作者本身的辨识度。品牌是保证这个作者作品出来后的大概样子,但作者本身才是品牌的核心。”
风云变幻行销之路
大众读物的策划和行销在对接环节上,通常会先选定读者范围,以此策划选题,再凭借既定内容进行对应行销动作。书种多属大众类别的大田则反其道而行之,根据庄培园介绍,她不是先设定对象而出书,而是针对书的内容来讨论读者,“我不会针对某一个范围的人去策划书,但我会在知道这本书的大部分读者是哪一些人之后,在行销上用功。”
对从事出版近二十年的庄培园而言,出版环节上变化最大的是行销方式。她说:“从我初做出版一直到现在,行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让你有全部重新学一遍的想法。”行销的基本经验是:别人用过的不能再用,即使用了也不一定有效果。虽然行销的“基本款”不离文宣赠品、异业合作、媒体通道三大块,但每一块的分支形式则千变万化,每个时期的市场形势又时常风云突变,所以行销这一命喉式环节看似简单,实则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掌控。
大田行销战略上成功的例子不少,让庄总编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引进“墨水世界三部曲”的情形。这一套奇幻小说虽然在国外引起了很大关注,台湾读者却知之甚少。2008年底书即将出版之时,由第一部《墨水心》改编的电影在全球上映,庄培园抓住这个机会,与电影公司合做试读本,由电影公司提供照片,出版社提供小说节选,放置在书店和电影院。时值圣诞节,迷你版的试读本封面分红色和绿色,设计精致且富有质感,又符合当时节日的气氛,试读本在电影下线之前被拿光,只得再版,前后共印了4万本。这是大田第一次遇到试读本再版的情况,也是一次异业合作与文宣赠品相结合的行销战略。同样的,大田在两年前出版《成功者的笔记本都记些什么》,这是一本从日本引进的自我管理类书籍。这次大田用的是赠品策略——随书赠送一个由公司专门设计的笔记本,让读者在看完书之后可以立马着手实践自我管理。此方法无疑受到读者喜爱,书也比预期卖得火爆。 对于这些不同的行销方法,庄培园坦言:“它们在恰当的时期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但是一个方法不能一直用,还得去想很多其他方法。所以行销是不可能有定论的,你下次还送笔记本,读者可能不会买了。最后还是要回到书本身,只有根据书的特质去做对的行销才行之有效,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力气和金钱。”
台湾式的自由市场,导致的结果是完全的自由竞争,出版社的资深选书编辑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品味,使得书本种类越来越丰富。庄培园深知,对每一种特质突出的书,都需要一种与之相符的行销方案。毫无疑问,这是未来经营的重点之一。她同时也知道,其他出版人同样明白这个事实,所以但凡在竞争中取胜,必然都是一条艰辛路。出版的精神,不光光是市场的竞争,更是一种挖掘的竞争,渠道和读者一样都会认品牌,他们同样需要信任感。
谈及这些年对出版的感触,庄总编深深喟叹道:“学不完!”这一句“学不完”,不光道出台湾出版人的顽强进取的精神,也道出他们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出版是我的基地,这个基地是可以越盖越高的,所以我必须为自己的想象力、乐趣、热情加添很多不一样的窗口,这些窗口会让我得到更多快乐。”
而且,“科技在改变人的使用习惯,媒体也在变化,国际化的东西越来越明显,它带出了很多必须去学习的部分,例如语言、文化;我们还要面对自我成长的困难,要跟年轻人学东西。所以当你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反而要越变越小,就是说你要回到当学生的初衷去看周遭,而不是觉得自己很专业。‘专业’应是别人跟你说的,而不该是自己标榜。我在做出版的时候,很深的感觉就是,我越来越像学生。我跟作家在一起的时候,是在学习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由丰富阅历而培养出来的优秀品质;我学习媒体改变带来的一系列效应,以及我们本身对书的感受力是否有更多想象,因为书必须回归到最基础的阶段,就是书在市面上就是一个商品,这不是一个文艺少女单纯喜欢的东西了,我必须把它卖出去,要替它想象读者应该如何接受它、喜欢它……我也要学习怎样使作者进步并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不知道的事要告诉他,因为他一个人在创作,总会有寻求答案的时候,这时候编辑要出现,并且带着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也是我学不完的东西。”
今年3月,庄培园陪同作者到大陆宣传,谈到此行的感受时她特别强调:“大陆的年轻人中优秀的非常多,他们万中选一地被过滤,对自我的要求非常高,抱负也让人很佩服。他们身上很多是值得我学习的。”庄培园领导下的大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看得到别人的变化,它也不忘作为一个学习者努力改变自己。这也许不光是出版人应该坚持的精神,也是一切进步事业应该铭记的真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