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如何发生的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为反击印度军队的入侵,中国军队发起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最终以印度“惨败”收尾。那么在此之前,印度都做了什么?
  尼赫鲁的美好幻觉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建国之初,共同倡导不结盟运动、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中印两国是“好兄弟”,这也是印度领导人尼赫鲁的原话。此前,中印两国从来没有明确地协商过边界线,尼赫鲁不愿主动向中方提出这条中国人根本不承认的边界线,他甚至觉得没有必要跟中国人提这个要求,因为他从来都认为“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并深信不疑。他在印度议会上明确地说过:“这就是我们的边界,这个事实没有变。我们坚持这条边界,我们绝不让任何人越过这条边界。”


  尼赫魯认为,如果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明确提出边界线的话,肯定会使中国加紧对西藏的控制,并与印度发展成敌对关系,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单边确定又回避双边协商,结果只能是客观上搁置了争议。
  这段时间,中印在国际上合作也远多于分歧,经常互相帮助。尼赫鲁努力与中国发展友好的国家及领导人私人关系,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都有深厚的私人友谊。中国的反应,让尼赫鲁认为中国人已经在部分地默认“麦克马洪线”。尼赫鲁的真实想法是,既能团结中国实现他的国际抱负,又让中国政府逐渐默认他的领土要求。
  但从“一寸河山一寸血”拼杀过来的中国人守土有责,完全不能理解尼赫鲁的奇特想法。中国人在领土问题上的毫不退让,使尼赫鲁产生被“背叛”了的感觉。中印双方领导人,也就从这时开始频繁地来往书信,隔空对话。
  印度声称早已做好战争准备
  印度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但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英式政党选举制。民族主义高涨的印度民众认为,尼赫鲁应该像印度古代英雄一样披荆斩棘,而不是像个生意人一样与“敌人”讨价还价,他们向来都喜欢对外强硬的政治家。
  印度政治复杂,执政党国大党内部左右翼斗争激烈。印度国内政治,越来越主导尼赫鲁的外交行动,政治家不得不以更加强硬的态度来迎合选民。国防部长梅农认为,在边界问题上的任何一点妥协,都别想指望得到印度国内舆论的谅解。尼赫鲁政府的政治回旋余地几乎没有了,他只能摆出比民众更强硬的姿态来处理这个问题。
  在印度国内舆论的高压下,印度军警在中印边境地带,与中国边防人员的磨擦越来越多,擦枪走火的事件变得不可避免。1959年西藏平叛时,当中国军队追击叛乱分子至“麦克马洪线”时,没有停下脚步,在朗久地区遭到印军阻碍,并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
  1959年8月25日至26日,在朗久附近,印度武装部队向驻守在马及墩的中国军队发动武装进攻,遭到中国军队快速反击,酿成“朗久事件”。1959年10月20日,印度3名武装警察,侵入空喀山口以南地区,被中国军队解除武装并予以扣押。次日,70余名印度武装警察再次汹汹而来,意图报复,向中国军队进攻,遭到反击,印方死9人,被俘7人,受伤10多人,酿成“空喀山口事件”。这两次流血事件让中印矛盾升级,并在印度民间掀起了更大的好战舆论。
  对于尼赫鲁来说,边境问题再也无法搁置,便转而开始高调谴责中国“侵略”印度,同时声称印度是军事强国,早已做好战争准备。尼赫鲁的言论逻辑正将他逼到墙角,既然政府认定是“侵略”,既然武备已齐,战之能胜,为什么不开战?因此,开战的呼声越来越高,尼赫鲁不得不发表越来越赤裸裸的、刺激中国的战争言论来安抚民众。他准备好进行一场军事冒险,他认为国际形势对印度非常有利。
  中国已忍到极点
  当时的中国外交,很重视意识形态的认同。印度与中国,同为受到过奴役的第三世界国家,尼赫鲁还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威望很高。中印国家间曾经的亲密合作关系,使中国政府选择了克制和忍让。但印方却不断在争议地区增加哨所,步步为营。中方的克制反而加强了尼赫鲁对中国不会应战的预期。印度国内舆论,吹捧尼赫鲁取得了“拿破仑式的大胆的规划所取得的独一无二的胜利”。
  尼赫鲁的亲信、情报局长马立克,不断向尼赫鲁提供中国不会应战的信息,尼赫鲁自己也认为中国不可能在紧张的东部之外,在西部开辟第二战场,两面作战。依靠布哨,“前进政策”实施很快,尼赫鲁认为“印度要向它所认为的中国侵占下的‘领土’上派遣军队和增建据点,以此来改变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并最终赶走中国军队。”前线荷枪实弹的印度军人,在中国据点后修筑工事的新闻,很能安抚国内的反华情绪。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冒着被西藏流亡分子刺杀的风险亲往印度,同尼赫鲁就边界问题进行高级会谈,但仍然没有结果。1962年9月中旬,毛泽东同周围的人谈话时说,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毛泽东将印方小口蚕食的“前进政策”形容为赖皮战术,提出了16字对印方针:“决不退让,避免流血。武装共处,犬牙交错”,以此来反蚕食。可以说,直到此时,毛泽东仍然不愿意刺激印度,希望印度收手。
  但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中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在东段,1962年6月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侵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的克节朗河谷,在扯冬地区建立了入侵据点,企图改变“麦克马洪线”方向,以线北约11公里的拉则山(印方称“塔克拉山”)脊作为边界。9月17日至19日,印军30余人向择绕桥头我军哨位挑衅,以刺刀、步枪、冲锋枪逼我执勤战士后撤。对峙至20日,印军终于首先开枪,打死我军干部1人,打伤战士1人,我军被迫还击。双方交火至29日。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于10日进攻我军各哨所。到20日前,印军共打死打伤我军边防干部战士47人。
  毛泽东实在忍不下去了,指责印度“搞了我们这么多年”,向部队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则要狠狠地打他一下,除东线西藏作准备外,西线也要配合。如他进攻,不仅要打退,还要打狠打痛。”
  1962年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战争至此正式打响了。
  (据《国家人文历史》)
其他文献
我多次请书家写“耐烦”两字,因为这两字能够时刻告诫自己,虽然一介布衣,仍然觉着“耐烦”事关做人做事的全部。  先解“耐烦”的基本义。耐,经得起,受得住;烦,从火从页,身体发热了头痛了,引申为烦闷、琐碎。耐烦,就是要顶得住碎烦的人和事。  年轻时的曾国藩也曾风流放荡懒散,他做官后,将“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奉为座右铭,几乎苛刻地遵从。耐,就是要和急躁浮泛作抗争,虚心,专一,内心镇定。后来,他将“耐烦
期刊
近年来,“线上”相亲已成为大龄单身者求偶的主阵地。记者从警方了解到,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瞅准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难以溯源性的特点,大肆“围猎”急于“脱单”的人士。网络征婚交友类诈骗案件,正呈大幅上升趋势。警方反诈骗人士提醒公众,要严防网络婚恋类诈骗。  用“高富帅”“白富美”虚假身份骗钱  “我有一批货被海关扣下了,现在需要8万美元才能放行,最近手头紧,你能不能帮我先垫付一下。”QQ那头传来了一段本该
期刊
2017年5月2日,河南郑州的杨帆在自家小区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时,与其发生争执,几分钟后老人死亡。后来,老人家属将杨帆告上法院。郑州金水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杨帆的行为与老人死亡间并无必然因果关系,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杨帆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老人家属随后上诉。2018年1月2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一审判决,改判杨帆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从事情发生,到法院公布二审结果,杨帆经历了267
期刊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性获得证实后,每天到他家的来访者络绎不绝,这极大地干扰了他的私人生活。他对此非常苦恼,对一些媒体的来访者,他毫不客气地拒之門外。但也有例外,对于那些对学术有疑问的学生和研究者,爱因斯坦却常常大开绿灯。  一天,一位穿着朴素的年轻学生前来拜访,意外获得了爱因斯坦的接见。年轻人问完问题后,高兴得一再表示感谢。可在站起来准备离开的时候,年轻人却迟迟不走,爱因斯坦友善地问他:“请问,你
期刊
如何安度晚年,是城市和农村老人共同面临的难题。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年轻人进城务工,农村老龄化现象甚至比城市更严峻。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多、精神空虚寂寞、失能无人照料等难题,需要从社会保障、孝道传统回归、自助互助等方面入手。  三位农村老人的生存现状  第一位:李爺爷,79岁,家住湖南省某村。  “那是你女儿呀?她来看你啦?”  “是呀!她常来,还让我去郴州住,光房租至少要200元。女儿成家了,不能给他
期刊
他们是一对分别驻守在西沙永兴岛和金银岛的双军人夫妻。共同的理想追求、相通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携手组成了双军人家庭。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工作岗位不同等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尽管不能日夜相守相伴,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的心中不仅有爱情,还有对祖国的忠诚和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初识铿锵玫瑰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那年,南海舰队某水警区的年轻军官杨
期刊
在江苏常州湖塘镇街头,清晨6点,天还没彻底亮,四处静悄悄的。年近六旬的薄树林大扫帚的扫地声,在道路上响起。他扫得很专心,鼻头上沁出一层薄薄的汗水;他也扫得很安心,91岁的老母亲徐锦英就坐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他。  老母亲其实是养母,但对薄树林来说,就是亲娘。为了照顾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养母,从2006年开始,他放弃开垃圾车,选择了最苦的清洁工岗位。因为这份工作“能把妈妈随时带在身边”。  童年回忆:养母
期刊
结婚60年,世人称之为钻石婚。河北省石家庄市今年90周岁的任枢庭老先生,1952年与小他5岁的妻子徐心亭结婚,至今已65年。虽然期间历经了“被离婚”23年的风雨,但他们彼此心中的爱情始终不变。特别是妻子罹患老年痴呆症后,老两口更是形影不离,去哪里丈夫都是手牵着妻子的手。人们盛赞他俩:酸甜苦辣两人享,钻石春秋情更长。今日桑榆满天霞,祝福一对老鸳鸯。  步履蹒跚的老夫妻牵手散步,成为公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期刊
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自由基對皮肤的破坏,具有非常好的美容抗皱效果。美国和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红柿的提取物还能阻止胃癌细胞生长并抑制其恶性特征,帮助预防、治疗胃癌。  研究人员检测了两种西红柿全部提取物对胃癌细胞株的作用。结果发现,每种提取物不仅能阻止胃癌细胞的生长,还能干扰癌细胞转移。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意大利梅尔科利亚诺肿瘤研究中
期刊
1905年,张澜先生任四川顺庆府(今南充市)官立中学堂监督(校长)时,锐意整顿校务,一洗保守、萎靡、颓废的学风,主张既然办“洋”学堂,就得开新风尚,从而将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引进了该校,促使学风大变,名噪川北。那时,朱德年方19岁,慕名来校求学。张澜与朱德长达几十年的师生情谊,便由此展开了。  张澜鼓励同学们向朱德看齐  张澜和学生打成一片,他知道朱德家境清贫,对朱德勉励有加。朱德爱好体育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