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气管肿瘤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40例择期行气管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均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联合麻醉,全组病例在麻醉诱导期间生命体征平稳,切除气管肿瘤前、中、后分别检测动脉血气。结果 术中单肺通气期间SpO2均不同程度的下降,术毕均完全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气管肿瘤切除术麻醉处理复杂,风险极大,周密的麻醉计划,熟知各种麻醉方法,与术者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术中麻醉关键在于确保患者良好的通气和氧合以及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
【关键词】气管肿瘤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单肺通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1
气管肿瘤患者常需手术治疗,其手术麻醉有一定特殊性,麻醉医师必须了解该部位疾病的病理生理与手术特点,以制定麻醉计划。
1 一般资料
选取气管肿瘤切除手术40例,无完全性呼吸道梗阻患者,ASAI~II级,年龄42~65岁,均经胸部CT证实为气管肿瘤,肿瘤多位于气管中段至气管隆凸上,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肺部炎症,有9例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测均可耐受全麻手术,憋气实验均大于25秒。
2 方法
手术前均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纳0.1g。进入手术室后开辟静脉通路,监护仪监测HR,RR,BP,ECG,SpO2。均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联合麻醉(CEGA),于T6-7硬膜外穿刺,上行留置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量,5分钟后测量麻醉平面无全脊麻及广泛阻滞,追加1%利多卡因5ml,控制平面不超过T.2。开始全麻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0.1mg/kg,依托咪酯0.15-0.2mg/kg,维库溴胺0.08mg/kg,芬太尼4-5μg/kg静脉推注,单腔钢丝强化气管导管插管,设定潮气量6-8ml/kg,呼吸次数12-14次/分,吸呼比1:2,手术开始。手术均采用气管环切+气管端端吻合术,术中给以异氟醚1-2%持续吸入,维库溴胺每次0.02mg/kg间断静推,并给以硬膜外腔1%利多卡因5ml间断注入,PETCO2持续监测。切除气管肿瘤前、中、后分别检测动脉血气一次。术者切除肿瘤前,先于肿瘤两端气管挂线,切除肿瘤后,麻醉师迅速将气管导管送下,由术者引导送入一侧主支气管,人工辅助单肺通气。术者将气管缝合后,彻底吸引气管内的血液及分泌物,将气管导管退至主气管,继续行双肺机械通气。行气道加压试验,无漏气后再关胸,缝合胸膜时停止吸醚,硬膜外腔给药并接注射泵(PCEA)止痛。必要时给以异丙酚0.5~1.0mg/kg间断静推,防止患者躁动。术毕给以新斯的明0.3mg/kg及阿托品0.1mg/kg对抗残余肌松,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变化。
3 结果
40例患者改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出现一过性SpO2下降,PETCO2升高,SpO2最低至73~85%,PETCO2最高至55~65mmhg,动脉血气分析PO2最低至55~70mmhg。行双肺机械通气后,SpO2、PETCO2、PO2均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后患者均清醒良好,肌力恢复良好,无呼吸费力,无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拔除气管导管返回病房。术后随访72小时均恢复良好,无麻醉并发症。
4 讨论
气管肿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气道梗阻及呼吸困难[1],麻醉处理的重点在于保持术中呼吸道的通畅,防止CO2蓄积和缺氧的发生,尤其是切除肿瘤时的呼吸道管理优势其中的重中之重。从麻醉开始到解除气道梗阻是麻醉危险期,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甚至窒息,故应尽快解除梗阻,缩短危险期。全麻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期间,因伤口疼痛、恐惧不适及气管拔管的不良刺激等,易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和耗氧量增加,并持续4~6min,这些反应虽然时间很短,但对患者不利[2],易导致气管吻合口裂开。异丙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镇静作用好,起效快,无蓄积作用,清醒质量好等特点。我们的体会是:(1)插管深度宜浅,以防触及肿瘤出血。(2)同手术者密切配合,切除肿瘤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行单肺通气时可适当提高氧浓度。(3)缝合气管后将气管导管退回至主气管内,再行双肺通气。(4)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镇痛完善,拔管时辅以静脉应用异丙酚,可有效的抑制拔管期反应,降低机体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患者苏醒期平稳,可很好的避免躁动和呛咳,预防气管吻合口的裂开。总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与术者良好的沟通,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莉,郭曲练,鄢建勤,等.气管下段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9):568-569.
[2]周德华,陈泰卫,黄耀宗,等.预防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11:33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255067
【关键词】气管肿瘤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单肺通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1
气管肿瘤患者常需手术治疗,其手术麻醉有一定特殊性,麻醉医师必须了解该部位疾病的病理生理与手术特点,以制定麻醉计划。
1 一般资料
选取气管肿瘤切除手术40例,无完全性呼吸道梗阻患者,ASAI~II级,年龄42~65岁,均经胸部CT证实为气管肿瘤,肿瘤多位于气管中段至气管隆凸上,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肺部炎症,有9例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测均可耐受全麻手术,憋气实验均大于25秒。
2 方法
手术前均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纳0.1g。进入手术室后开辟静脉通路,监护仪监测HR,RR,BP,ECG,SpO2。均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联合麻醉(CEGA),于T6-7硬膜外穿刺,上行留置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量,5分钟后测量麻醉平面无全脊麻及广泛阻滞,追加1%利多卡因5ml,控制平面不超过T.2。开始全麻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0.1mg/kg,依托咪酯0.15-0.2mg/kg,维库溴胺0.08mg/kg,芬太尼4-5μg/kg静脉推注,单腔钢丝强化气管导管插管,设定潮气量6-8ml/kg,呼吸次数12-14次/分,吸呼比1:2,手术开始。手术均采用气管环切+气管端端吻合术,术中给以异氟醚1-2%持续吸入,维库溴胺每次0.02mg/kg间断静推,并给以硬膜外腔1%利多卡因5ml间断注入,PETCO2持续监测。切除气管肿瘤前、中、后分别检测动脉血气一次。术者切除肿瘤前,先于肿瘤两端气管挂线,切除肿瘤后,麻醉师迅速将气管导管送下,由术者引导送入一侧主支气管,人工辅助单肺通气。术者将气管缝合后,彻底吸引气管内的血液及分泌物,将气管导管退至主气管,继续行双肺机械通气。行气道加压试验,无漏气后再关胸,缝合胸膜时停止吸醚,硬膜外腔给药并接注射泵(PCEA)止痛。必要时给以异丙酚0.5~1.0mg/kg间断静推,防止患者躁动。术毕给以新斯的明0.3mg/kg及阿托品0.1mg/kg对抗残余肌松,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变化。
3 结果
40例患者改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出现一过性SpO2下降,PETCO2升高,SpO2最低至73~85%,PETCO2最高至55~65mmhg,动脉血气分析PO2最低至55~70mmhg。行双肺机械通气后,SpO2、PETCO2、PO2均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后患者均清醒良好,肌力恢复良好,无呼吸费力,无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拔除气管导管返回病房。术后随访72小时均恢复良好,无麻醉并发症。
4 讨论
气管肿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气道梗阻及呼吸困难[1],麻醉处理的重点在于保持术中呼吸道的通畅,防止CO2蓄积和缺氧的发生,尤其是切除肿瘤时的呼吸道管理优势其中的重中之重。从麻醉开始到解除气道梗阻是麻醉危险期,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甚至窒息,故应尽快解除梗阻,缩短危险期。全麻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期间,因伤口疼痛、恐惧不适及气管拔管的不良刺激等,易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和耗氧量增加,并持续4~6min,这些反应虽然时间很短,但对患者不利[2],易导致气管吻合口裂开。异丙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镇静作用好,起效快,无蓄积作用,清醒质量好等特点。我们的体会是:(1)插管深度宜浅,以防触及肿瘤出血。(2)同手术者密切配合,切除肿瘤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行单肺通气时可适当提高氧浓度。(3)缝合气管后将气管导管退回至主气管内,再行双肺通气。(4)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镇痛完善,拔管时辅以静脉应用异丙酚,可有效的抑制拔管期反应,降低机体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患者苏醒期平稳,可很好的避免躁动和呛咳,预防气管吻合口的裂开。总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与术者良好的沟通,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莉,郭曲练,鄢建勤,等.气管下段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9):568-569.
[2]周德华,陈泰卫,黄耀宗,等.预防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11:33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25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