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80年代初13所职业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截止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达1184所,年招生规模超过310万人,在校生达900多万人,全国大部分地市已至少有1所高职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以及学生规模已经步人世界职业教育大国的行列。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有力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跨跃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素质要求更高,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重要标志之一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一、后危机肘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后危机时代,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的重任,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学校除了提出了要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之外,还要进一步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因为这既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后危机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准确进行就业定位。近几年,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一次就业率低,甚至是不能如期毕业。特别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生产相对放缓,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高职院校毕业生呈现出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调整毕业生就业定位,通过全面正确的就业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调整期望。要充分认清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就是要培养具有比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掌握更多知识和更高技能的劳动者,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的教学培养计划,与就业岗位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
(二)后危机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突出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培养。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被社会广泛使用,其产品占据庞大市场份额的成熟技术,掌握这些新型技术的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高度重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产业核心技术培养,依据主流技术发展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突出IT类专业特色,探索符合新型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与发展思路。要细分职业岗位,突出岗位的社会分工和差异性,针对新型职业岗位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后危机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就业培训。后危机时代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但处于低端一般技术人才的需求有所萎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毕业生相关就业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就业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就业能力,是适应社会需求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毕业生就业技巧对于毕业生求职成功与否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比如要教育毕业生在求职时要懂得礼貌礼节,服饰打扮要力求朴实大方符合应聘职业要求,顺应招聘人员的思路和心理回答问题,语言表达简明扼要、真诚朴实,行为举止与应聘职业行为规范要求一致等。通过行之有效的就业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
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教学,作用突出,意义重大,要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进行认真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目标,力求达到应有的效果。针对高职院校特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通用素质与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切实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用素质与能力就是要通过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之后,毕业生具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关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比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网络应用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提高岗位任职能力。专业应用能力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中的能力,能较为灵活自如地将计算机技术用于本专业岗位应用实际。按照这两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来进行课程设置,科学组织教学,可以有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素质对策
(一)提升计算机教学理念。要以开放的理念来指导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应当反映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状,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要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学理念,注重突出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搞好课堂与上机实践的衔接与配合,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升计算机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重视在未来工作岗位技术应用上下功夫,不搞“大而垒”。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详略得当地进行知识点讲授,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授课当中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课堂形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活动渠道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以后学生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拓展打下基础。
(三)提升计算机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多上机操作,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人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要进一步延伸教学课堂,通过讲座、兴趣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接触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计算机教育是一种能力培养的教育,所以应对其考试体制进行多样性地调整。调整传统的考试为水平测试,既可以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后危机肘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后危机时代,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的重任,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学校除了提出了要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之外,还要进一步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因为这既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后危机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准确进行就业定位。近几年,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一次就业率低,甚至是不能如期毕业。特别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生产相对放缓,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高职院校毕业生呈现出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调整毕业生就业定位,通过全面正确的就业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调整期望。要充分认清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就是要培养具有比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掌握更多知识和更高技能的劳动者,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的教学培养计划,与就业岗位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
(二)后危机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突出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培养。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被社会广泛使用,其产品占据庞大市场份额的成熟技术,掌握这些新型技术的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高度重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产业核心技术培养,依据主流技术发展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突出IT类专业特色,探索符合新型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与发展思路。要细分职业岗位,突出岗位的社会分工和差异性,针对新型职业岗位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后危机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就业培训。后危机时代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比较大,但处于低端一般技术人才的需求有所萎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毕业生相关就业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就业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就业能力,是适应社会需求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毕业生就业技巧对于毕业生求职成功与否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比如要教育毕业生在求职时要懂得礼貌礼节,服饰打扮要力求朴实大方符合应聘职业要求,顺应招聘人员的思路和心理回答问题,语言表达简明扼要、真诚朴实,行为举止与应聘职业行为规范要求一致等。通过行之有效的就业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
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教学,作用突出,意义重大,要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进行认真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目标,力求达到应有的效果。针对高职院校特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通用素质与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切实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用素质与能力就是要通过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之后,毕业生具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关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比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网络应用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提高岗位任职能力。专业应用能力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中的能力,能较为灵活自如地将计算机技术用于本专业岗位应用实际。按照这两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来进行课程设置,科学组织教学,可以有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素质对策
(一)提升计算机教学理念。要以开放的理念来指导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应当反映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状,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要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学理念,注重突出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搞好课堂与上机实践的衔接与配合,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升计算机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重视在未来工作岗位技术应用上下功夫,不搞“大而垒”。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详略得当地进行知识点讲授,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授课当中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课堂形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活动渠道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以后学生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拓展打下基础。
(三)提升计算机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多上机操作,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人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要进一步延伸教学课堂,通过讲座、兴趣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接触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计算机教育是一种能力培养的教育,所以应对其考试体制进行多样性地调整。调整传统的考试为水平测试,既可以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