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组合作成为课堂改革与试验的教学模式之一,“小组合作”成为专家,学者,各科任课教师津津乐道的话题,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校已成功开展两年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引起市教研室的关注,组织兄第学校来我校观摩学习。对于小组合作,通过自己的体会和大量的听课评课的基础上,想谈谈自己内心的看法,主要找找小组合作时教师的“小痘痘”一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几个感触,目的为了让这一教学模式更完美,本人不是专家,说的不一定准确,敬请指正。
感触一:“合作”流于形式。在进行了普听课后,令人欣喜的是:小组合作已成为教师有效地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有一个感触:“合作流于形式了”,我们教师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学习效果达也不到预期目标。这样单一方式的刺激,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还有一点,错把学生讨论当成合作,以为分组就是合作,这是错误的,不要为合作而合作。这一现象在课堂听评课中表现较为普遍,这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也对教师的课前备课提出要求。要求安排合作的合理性、科学性。
感触二:“学困生”成丑小鸭。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号”“或者”二号“垄断,而其他“五号”或者“六号”陪坐的局面。而我们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分地让学习困难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这样在合作学习时,“一号”或者“二号”由于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条件和要求,往往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而“五号”或者“六号’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他们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感触三:从虎头到蛇尾。我们教师有时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等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就容易失去兴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感触四:“一碗水”难端平。在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起点,但实施时,我们教师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集中在小组整体上,或者往往集中在每个小组一两个同学身上,从而忽略了对个体,及全部个体的评价和奖励。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最终是为所有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在评价互动学习时,不把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地结合,不把评价建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合作的效果。采取小组合作的重中之重是小组合作的有效评价,只有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让小组合作更完美,更有效。这就需要教师在有效评价方面加以研究、探索。
以上所说仅代表个人观点,对与错,请大家多多评论,也希望同仁们多为小组合作去去“痘”,让小组合作这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美,真正为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建设做出贡献。
(责任编校:白水)
感触一:“合作”流于形式。在进行了普听课后,令人欣喜的是:小组合作已成为教师有效地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有一个感触:“合作流于形式了”,我们教师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学习效果达也不到预期目标。这样单一方式的刺激,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还有一点,错把学生讨论当成合作,以为分组就是合作,这是错误的,不要为合作而合作。这一现象在课堂听评课中表现较为普遍,这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这也对教师的课前备课提出要求。要求安排合作的合理性、科学性。
感触二:“学困生”成丑小鸭。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各小组成员学习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使小组成员不能均衡搭配、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号”“或者”二号“垄断,而其他“五号”或者“六号”陪坐的局面。而我们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分地让学习困难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这样在合作学习时,“一号”或者“二号”由于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条件和要求,往往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而“五号”或者“六号’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他们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感触三:从虎头到蛇尾。我们教师有时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等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许多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或缺乏深度,或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教师的观点和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就容易失去兴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感触四:“一碗水”难端平。在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起点,但实施时,我们教师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集中在小组整体上,或者往往集中在每个小组一两个同学身上,从而忽略了对个体,及全部个体的评价和奖励。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最终是为所有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在评价互动学习时,不把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地结合,不把评价建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合作的效果。采取小组合作的重中之重是小组合作的有效评价,只有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让小组合作更完美,更有效。这就需要教师在有效评价方面加以研究、探索。
以上所说仅代表个人观点,对与错,请大家多多评论,也希望同仁们多为小组合作去去“痘”,让小组合作这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美,真正为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建设做出贡献。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