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有独特的竞争力,却并未都得到各国消费者和公众的足够尊重,不少国人也在反思“中国制造”的不足,要求以“中国创造”来替代“中国制造”。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则认为,我们应公正地对待“中国制造”,给“中国制造”更多的尊重。
在对“中国制造”的反思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往往被指责为缺乏技术含量。实际上,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也存在很多高技术环节,就正如高技术产业中存在劳动密集型环节一样。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不是要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要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过程中增加技术含量,增加中国提供的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
“把“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对立起来存在认识上的偏颇。”龙永图表示“企业要做的是在“中国制造”的过程中,增加“中国创造”的元素,即增加自己的知识产权,打造自己的品牌。近年来,许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有了大量“中国创造”的元素。否则,“中国制造”在世界上不可能有今天的竞争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论是自主知识产权还是品牌,都必须依附于“中国制造”的发展与成功,属于“中国制造”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二者对立起来,难以提高“中国制造”的形象,难以给“中国制造”必要的尊重,同时,把“中国创造”变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中国制造”对中国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数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担负着解决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的责任。新加坡是一个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却保留了规模约有二三十万就业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因为,无论经济和教育多么发达,总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从事所谓“高端行业”,他们的就业出路就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就必须保证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岗位被长期保留下来。
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社会慈善事业成为目前许多企业家谈论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但龙永图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应是保持、创造就业岗位,尽可能吸纳就业人口,并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血汗工厂”的出现,使每个企业变成一个家庭,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赢得整个社会的尊重。”
影响“中国制造”形象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间长期存在的“内斗”现象。我经常向大家讲,最近几年“中国制造”遭遇不少反倾销诉讼,原因就在于“内斗猛于虎”。企业相互竞争,竞相杀价,价钱越来越低,“中国制造”产品不仅得不到合法利润,而且也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遭到国际贸易制裁。可以说,这些年我们在一些重要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方面失去话语权,也在于内耗太厉害,使得国外企业有隙可乘。总的来说,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超越了原始积累阶段,那种在“原始积累”阶段尔虞我诈、互挖墙脚的残酷竞争手段应该结束了。对制造行业的企业家而言,要赢得尊重,就必须努力与周边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实现互利双赢,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生态。
龙永图同时认为中国企业结束“内斗”并不意味着在国际间的竞争中进行不正当的“一致对外”,造成对外国企业的损害,因为这毕竟不符合经济的市场原则。不过,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企业间相互协调通气,协调价格,联合参与反倾销应诉,保护行业利益是可行的。还应该看到,解决中国企业“内斗”,对国外企业也是一件好事。那些坚持公平竞争原则的外国企业看到中国企业内讧,心里也是不舒服的,他们会认为这个行业存在不正常的竞争环境,不宜进行长期贸易和投资合作。毕竟,一个行业内斗太厉害,其发展势必是扭曲的,损人也不利己。这就要中国企业家提高素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企业赚钱,也要考虑一个行业在中国和世界的健康发展。一个在内乱、互相杀价、无序竞争的环境中成长的企业群体,往往会被国际社会看作低素质、不可信任的群体,不会在国外得到尊重。即使一时让国外企业或消费者得利,他们也不会说好话。只有尽早结束中国企业的“内斗”,才能尽快建立起受国际社会尊重的中国企业群体,“中国制造”才能真正获得应有的尊重。
转自《环球时报》
在对“中国制造”的反思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往往被指责为缺乏技术含量。实际上,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也存在很多高技术环节,就正如高技术产业中存在劳动密集型环节一样。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不是要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要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过程中增加技术含量,增加中国提供的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
“把“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对立起来存在认识上的偏颇。”龙永图表示“企业要做的是在“中国制造”的过程中,增加“中国创造”的元素,即增加自己的知识产权,打造自己的品牌。近年来,许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有了大量“中国创造”的元素。否则,“中国制造”在世界上不可能有今天的竞争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论是自主知识产权还是品牌,都必须依附于“中国制造”的发展与成功,属于“中国制造”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二者对立起来,难以提高“中国制造”的形象,难以给“中国制造”必要的尊重,同时,把“中国创造”变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中国制造”对中国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数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担负着解决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的责任。新加坡是一个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却保留了规模约有二三十万就业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因为,无论经济和教育多么发达,总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从事所谓“高端行业”,他们的就业出路就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就必须保证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岗位被长期保留下来。
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社会慈善事业成为目前许多企业家谈论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但龙永图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应是保持、创造就业岗位,尽可能吸纳就业人口,并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血汗工厂”的出现,使每个企业变成一个家庭,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赢得整个社会的尊重。”
影响“中国制造”形象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间长期存在的“内斗”现象。我经常向大家讲,最近几年“中国制造”遭遇不少反倾销诉讼,原因就在于“内斗猛于虎”。企业相互竞争,竞相杀价,价钱越来越低,“中国制造”产品不仅得不到合法利润,而且也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遭到国际贸易制裁。可以说,这些年我们在一些重要产品的进出口价格方面失去话语权,也在于内耗太厉害,使得国外企业有隙可乘。总的来说,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超越了原始积累阶段,那种在“原始积累”阶段尔虞我诈、互挖墙脚的残酷竞争手段应该结束了。对制造行业的企业家而言,要赢得尊重,就必须努力与周边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实现互利双赢,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生态。
龙永图同时认为中国企业结束“内斗”并不意味着在国际间的竞争中进行不正当的“一致对外”,造成对外国企业的损害,因为这毕竟不符合经济的市场原则。不过,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企业间相互协调通气,协调价格,联合参与反倾销应诉,保护行业利益是可行的。还应该看到,解决中国企业“内斗”,对国外企业也是一件好事。那些坚持公平竞争原则的外国企业看到中国企业内讧,心里也是不舒服的,他们会认为这个行业存在不正常的竞争环境,不宜进行长期贸易和投资合作。毕竟,一个行业内斗太厉害,其发展势必是扭曲的,损人也不利己。这就要中国企业家提高素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企业赚钱,也要考虑一个行业在中国和世界的健康发展。一个在内乱、互相杀价、无序竞争的环境中成长的企业群体,往往会被国际社会看作低素质、不可信任的群体,不会在国外得到尊重。即使一时让国外企业或消费者得利,他们也不会说好话。只有尽早结束中国企业的“内斗”,才能尽快建立起受国际社会尊重的中国企业群体,“中国制造”才能真正获得应有的尊重。
转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