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该忽视的生成性评价内容。然而我们的教师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往往事先未经过精心的设计,随意性较大,使学生几乎成了作业的傀儡,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毫无个性的创造力。在常年笔与纸的机械摩擦中,学生逐渐消钝了语文学习的热情,衰减了语文学习的灵性,遏制了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显然是当前语文学习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改革我们的语文作业。
[关键词] 学生 语文作业 享受
一、趣味性——让作业成为愉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所学材料的兴趣。”是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我们要激发学习语文作业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乐”中练。如教学第一册汉语拼音、识字《认一认》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剪或画出你最喜欢的东西,贴上表示它们名称的标签,看谁做得多,做得美。”学生剪贴绘画了鱼、鸟、虫、树、人、家电、交通工具等等,并注上了拼音,写上了汉字。教室的黑板报上、墙上挂满了他们的“佳作”,一幅幅字画交融的彩图,一个个贴满了字的大苹果无不体现儿童匠心独具的创造,这样学生不光愉快地学会了拼音,认识了生字,还为今后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课文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还经常设计讲故事、猜谜语,然后要求学生把我所讲的故事、所出的谜语讲给爸爸、妈妈听。对于这类作业,学生的兴致最高。例如我打出谜面“2和4”,“八分之七”,要求学生猜出两个成语,孩子们很有兴趣,当他们得知谜底是“不三不四,七上八下”时,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他们回家考家长时的兴奋劲儿。又如在教学“告”这个生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生”,便说出“一头牛走独木桥”、“一口咬掉牛尾巴”两个谜面让学生猜一猜,并建议学生回家請家人也猜一猜。几乎所有学生一出校门口就对父母大声喊:“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可见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多高!这类作业使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提高,观察力、思维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二、层次性——让作业成为自信的源泉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我们布置作业就要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不同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才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为A、B、C三个等级: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词语、朗读背诵。B类作业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胃口,难度中等,既有运用又有巩固,如课后练习。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如学了总分结构的构段类型后,让学生写一些总分结构的段落。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分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如学习了《微笑着承受一切》后,可以布置三项作业:①抄写桑兰承受疼痛的语句。②有感情地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大家听。③根据情节,写写《我与桑兰姐姐比勇气》。第一项作业是词语积累;第二项作业是说话训练;第三项作业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三道题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其他学生练有所得。
又如教完古诗《青松》,可设计:①爱读书的你,不妨找些有关青松的诗歌来读读;②爱朗读的你,不妨为《青松》选配乐曲,读出青松坚强挺立的特点;③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青松不畏寒冷,永远挺拔的英姿;④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出青松的歌,唱给大家听;⑤爱观察的你,不妨找找像青松似的不畏严寒的植物。以上作业设计融音乐、诗歌、绘画、朗读、创作等为一体,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和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更加自信,人人都有收获。
三、实践性——让作业成为沟通生活的桥梁
新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探究能力,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语文作业中,就为作业注入了新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一些实践性练习。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布置作业:圆满结束你周围的环境变化情况,可以问你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去看一看。学生调查后,深有感触,“以前,我家后面小河里的水可清了,现在的水都 发臭了”;“由于使用了农药,小鸟和青蛙吃了有毒的虫子,也中了毒,使他们的数量减少了”……在调查实践中,学生亲身体会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投身到环保中来,自然比老师干巴巴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四、整合性——让作业成为知识的纽带
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就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如听广播、看电视写一则新闻或感受;把书中所学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读一读有价值的书籍;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作业都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因此,语文作业应该是灵动的、多样的,不仅内容形式要多变,而且作业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视觉方式的,也可以是听觉、触觉等方式的;可以是形象思维的结果,也可以是抽象思维的结果;作业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用日记或作文等文字材料,也可以是照片、图表、音频等音图资料;还可以是可知可感的实物……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作业活动中去。不然学生作业应付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被慢慢抹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涉及到了广阔的领域。语文与计算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如学了《好学的爸爸》一课后,学生对电子计算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学校的电脑室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并让他们说说用计算机可以做些什么,拉近了语文与计算机的距离。
灵活、丰富的作业,孩子们乐于接受,易于完成,他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作业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
[关键词] 学生 语文作业 享受
一、趣味性——让作业成为愉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是所学材料的兴趣。”是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我们要激发学习语文作业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乐”中练。如教学第一册汉语拼音、识字《认一认》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剪或画出你最喜欢的东西,贴上表示它们名称的标签,看谁做得多,做得美。”学生剪贴绘画了鱼、鸟、虫、树、人、家电、交通工具等等,并注上了拼音,写上了汉字。教室的黑板报上、墙上挂满了他们的“佳作”,一幅幅字画交融的彩图,一个个贴满了字的大苹果无不体现儿童匠心独具的创造,这样学生不光愉快地学会了拼音,认识了生字,还为今后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课文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还经常设计讲故事、猜谜语,然后要求学生把我所讲的故事、所出的谜语讲给爸爸、妈妈听。对于这类作业,学生的兴致最高。例如我打出谜面“2和4”,“八分之七”,要求学生猜出两个成语,孩子们很有兴趣,当他们得知谜底是“不三不四,七上八下”时,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他们回家考家长时的兴奋劲儿。又如在教学“告”这个生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生”,便说出“一头牛走独木桥”、“一口咬掉牛尾巴”两个谜面让学生猜一猜,并建议学生回家請家人也猜一猜。几乎所有学生一出校门口就对父母大声喊:“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可见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多高!这类作业使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提高,观察力、思维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二、层次性——让作业成为自信的源泉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我们布置作业就要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不同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才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为A、B、C三个等级: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词语、朗读背诵。B类作业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胃口,难度中等,既有运用又有巩固,如课后练习。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如学了总分结构的构段类型后,让学生写一些总分结构的段落。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分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如学习了《微笑着承受一切》后,可以布置三项作业:①抄写桑兰承受疼痛的语句。②有感情地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大家听。③根据情节,写写《我与桑兰姐姐比勇气》。第一项作业是词语积累;第二项作业是说话训练;第三项作业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三道题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其他学生练有所得。
又如教完古诗《青松》,可设计:①爱读书的你,不妨找些有关青松的诗歌来读读;②爱朗读的你,不妨为《青松》选配乐曲,读出青松坚强挺立的特点;③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青松不畏寒冷,永远挺拔的英姿;④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出青松的歌,唱给大家听;⑤爱观察的你,不妨找找像青松似的不畏严寒的植物。以上作业设计融音乐、诗歌、绘画、朗读、创作等为一体,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和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更加自信,人人都有收获。
三、实践性——让作业成为沟通生活的桥梁
新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探究能力,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语文作业中,就为作业注入了新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一些实践性练习。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布置作业:圆满结束你周围的环境变化情况,可以问你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去看一看。学生调查后,深有感触,“以前,我家后面小河里的水可清了,现在的水都 发臭了”;“由于使用了农药,小鸟和青蛙吃了有毒的虫子,也中了毒,使他们的数量减少了”……在调查实践中,学生亲身体会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投身到环保中来,自然比老师干巴巴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四、整合性——让作业成为知识的纽带
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就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如听广播、看电视写一则新闻或感受;把书中所学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读一读有价值的书籍;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作业都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因此,语文作业应该是灵动的、多样的,不仅内容形式要多变,而且作业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视觉方式的,也可以是听觉、触觉等方式的;可以是形象思维的结果,也可以是抽象思维的结果;作业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用日记或作文等文字材料,也可以是照片、图表、音频等音图资料;还可以是可知可感的实物……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作业活动中去。不然学生作业应付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被慢慢抹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涉及到了广阔的领域。语文与计算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如学了《好学的爸爸》一课后,学生对电子计算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学校的电脑室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并让他们说说用计算机可以做些什么,拉近了语文与计算机的距离。
灵活、丰富的作业,孩子们乐于接受,易于完成,他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作业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