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式艺术——米兰·昆德拉《慢》结构简析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昆德拉的小说并非为了讲故事,而是在对“存在”进行思考,在对这些主题的思考中形成的《慢》也具有了以主题为中心展开讨论的“论文式”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慢》 论文式艺术 主题词 片段体
  《慢》中薇拉曾对昆德拉说:“你经常跟我说,你要写一部通篇没有一句正经话的小说,一部逗你一乐的大傻话,我担心这个时刻已经到来了。我只是提醒你:要小心。”这里的薇拉看到了昆德拉小说口吻上的不严肃和玩笑的态度,而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关于结构艺术的谈话”中揭示了这些“大傻话”背后的内容。他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分析自己的小说结构时,说道:“……关于媚俗的整个思考对我来说有着一种极为关键的重要性。在它后面有着许多思考,许多经验,许多研究,甚至许多激情,但口吻自始至终都是不严肃的:它具有挑衅性。小说之外不可设想这一论文;这就是我说的‘独具小说特点的论文式艺术’。”
  正如昆德拉所说,对类似于“媚俗”这样的主题思考对于他自己是极为重要的。在对这些主题思考中形成的《慢》也具有了以主题词为中心展开讨论的“论文式”的结构特点。
  一、以主题词“快与慢”“舞蹈者”为“论点”的“论据”分析
  (一)快与慢
  小说的第一小节讲述了四件事情,具体涉及七个人物,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围绕着主题“慢”进行“论据分析”。“我”和妻子开的车与后面“正等待机会超越我的车”,摩托车骑士与跑步者分别都形成快和慢的对比,快带来时间之外的毫不恐惧,慢则是对自我和生命的感知。
  (二)舞蹈家
  小说从第四节开始由彭德凡引入了“舞蹈家”这个主题,虽然作者在文中惋惜彭德凡没有将他在任何书中阐述,但不同的人物和具体的事件更加鲜明地讨论了生活中的各种舞蹈家。
  彭德凡是“舞蹈家”这个词语的提出者,他将舞蹈家分为政界人物和卷入政界的舞蹈家,并解释了舞蹈家们用道德柔道放射自身的光芒,来追求荣耀。在凡生的“质问”下,他承认自己不仅仅是舞蹈家的大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舞者,因为他认为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是一个舞蹈家。
  贝克是彭德凡口中第一个“舞蹈家们的烈士”。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却在镜头前无时无刻不在将自己的道德情操置于人们之上,从与政界的杜贝克议员相争,在电视上表现自己的道德情操,到对捷克昆虫学者的起立鼓掌和交谈。“作一名舞者不仅是一种热爱,也是一条不归路”,因此,他一直生活在舞台上,并且一直在跳舞。
  而凡生对待彭德凡和贝克的双重标准体现出了他矛盾的“舞蹈家”观点。他崇拜着彭德凡,模仿着他的“停顿”,在彭德凡承认自己多多少少是个舞蹈家时,随即便原谅了他,并且继续崇拜他。而面对贝克的行为,他却评价其为“一个大众媒体的小丑、哗众取宠的家伙,自以为了不起,一介舞者”。而他再次被一个穿三件式西装的先生提醒这是我们生存状态的一部分,我们都是舞者时,他又从反对到不得不承认西装先生和他自己的观点相似到最终决定“反抗并非我们所选择的生存状态”。这种不在理论上承认自己是舞蹈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扮演其身份的人也是舞蹈者的一种。
  英玛菊娜塔则将名人贝克视为神,而自己就是被他选上的进入舞台的舞蹈家。她对凡人男友爱慕的否定是她对被踢下舞台的反抗。她是不折不扣的“选民说”的代表舞蹈家。
  二、服务于“论点”的叙述
  韩少功曾说过:“……作者(昆德拉)那种轻巧的‘片断体’,夹叙夹议的手法,拓展了文学技巧的空间”。这样的叙述手法在更完整地、统一地讨论了同一个主题的基础上也成为了昆德拉小说的两个特点:片段体的故事叙述和夹叙夹议。
  昆德拉的小说并非为了讲故事,而是在对“存在”进行思考。《慢》一共有三条故事线索,分别是我与妻子薇拉去参加城堡晚会;小说《没有来日》中年轻骑士和T夫人约会;贝克及其朋友们的故事。而在《慢》中,不仅三个故事分属三个不同的时空,在叙述过程中,也常常从一个故事中毫无情节转折地衔接到另外两个故事,以片段的形式穿插出现主人公们发生的故事。此外,在进行小说情节的叙述时,昆德拉还将自己的思考以作家的身份跳出来进行思考,或者寄托在一个人物上面,比如以凡生的身份讨论着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成为舞蹈者还是反抗并非我们选择的生存状态?昆德拉又在捷克向昆虫学家发出:“人怎么能如此容易由崇敬转至鄙视”的时候用“当然能,朋友,当然能”来应和他的疑问。
  无论是片段体叙述还是叙述中的议论,都使读者并不沉浸于阅读故事中,而是更好地被作者带动着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在简短的篇幅中,通过运用交错的故事情节和逻辑清晰的层层思考,议论着鲜明的“存在”主题,这种昆德拉特有的小说结构使《慢》成为米兰·昆德拉论文式艺术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昆德拉.慢[M].马振骋,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红岩,女,河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翻出手机一看,十一点半了,于是很纠结要不要去跑步。去吧,时间太晚,且不说寒风如割灯火阑珊,单是回来以后还有洗澡洗衣服等琐事就让人头疼,不知何时才能上床;不去吧,一天不跑步就有筋骨颓靡之感,况且这偷懒的闸门一开,难保以后不是滔滔江水泛滥成灾之势。我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小男生,加之受萎缩思想濡染颇深,到这时全面发作。时已深夜,夜阑寂静,我在宿舍的大门口踌躇。踌躇良久,忽地想起现在宿舍通宵供电了,于是乎终于
人物:俞大树,40岁,以下简称“俞”。  俞嫂,35岁,以下简称“嫂”。  孙大夫,32岁,以下简称“孙”。  地点:孙大夫的家,俞大树租用的房子里。  时间:夏天的某一天上午。  (幕启:俞大树正在搬家具,打扫卫生,不停地忙碌着,桌子上面放着一面崭新的旌旗,孙拎了一篮子的菜……)  孙:(高兴地)阿树,阿树!快来帮我呀!  俞:哎,来了,来了!哇!孙大夫,买了那么多菜。  孙:是啊,待会儿我还要
摘要:在生态环境的危机下,人们开始反思现代文学,从而衍生出生态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形式。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的发展作为基础,以生态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关系为体现的文学。建国初期我国就有学者开始接触到西方传来的生态文学,而在新时期之后我国才真正有了生态文学的产生。本文就我国的生态危机根源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的生态危机,及其对我国的生态文学的影响,以此促进生态文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危机 根源 生
摘要:唐代文人的风貌有着相当独特的时代特质,在整个唐代的历史之中,文人们都积极用世,兼济天下,无论是寒窗苦读、辛酸求仕,还是纵情山水、贬谪他乡,他们都在积极地与命运抗争。本文中就唐代文人的风貌、唐代文学之美进行解读。  关键词:唐代 文人风貌 文学之美  文学终究不能被平面化,它是立体的,它是发展的,它更是作者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的见证。所以唐诗也不仅仅是文辞用心的创作,更像是一个个唐代文人的感情独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许多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对这些问题进行过反映,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狄更斯在小说《雾都孤儿》中对工业资本主义的虚伪和黑暗进行深刻揭露,对由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造成的人性扭曲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关键词:《雾都孤儿》 两种文本 解读  一、原著故事的解读  狄更斯的世界名著《雾都孤儿》中所涉及的每一个
摘要:《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过107次,“小人”一词共出现过24次。其中 “君子”与“小人”成对出现的共有19次,“小人”单独出现的共有4次。其“君子”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即指道德高尚之人或贵族;“小人”一词也有两层含义,即指道德低下之人或平民百姓。  关键词:论语 君子 小人  一、“君子”含义的变迁  关于“君”,《说文解字》载:“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古文象君坐行。”①可见,君
摘要:作者在叙述文本的时候,“看者”“说者”的文化立场、情感指向、价值判断的参与和渗透往往都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文本信息的传递。滕肖澜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她的作品当中,以日常生活的琐碎来为我们揭示上海人的烟火气息。《美丽的日子》是一个用婚姻交换户口的故事,权力关系本身的不对等,使得小说从一开始就不自觉地透露出了一种强烈的“上海自恋情结”。  关键词:上海 自恋 视角  《美丽的日子》毫无疑问